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小孩喉咙疱疹图片
扩展阅读
湿疹糜烂什么中药治疗 2025-05-11 11:21:31
发烧是不是出水痘 2025-05-11 11:20:59
沈阳专业生殖疱疹医院 2025-05-11 11:20:50

小孩喉咙疱疹图片

发布时间: 2025-05-11 08:30:05

① 孩子发烧、厌食、咽喉有泡,可能得了这种传染病!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1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常发于夏秋季,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可通过飞沫、粪便、口腔接触传播,7岁以下的儿童普遍易感。该病主要由柯萨奇A型、EV71、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性感染,而抗生素是针对细菌及部分其他病原体的药物,所以抗生素对此病根本无效!

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特征

该病的潜伏期为2-4天,在此期间,孩子会传播病毒,但没有任何生病迹象;

当孩子开始发病的时候,会出现以下症状:

1、嗓子出现水疱,有轻微不适感;

2、接着出现会持续3~5天的高烧,喉咙痛,还能吃喝东西;

3、烧退后,小红疱很快会爆开,形成小溃疡,产生剧烈疼痛,孩子会拒绝饮食,有的还流口水、哭闹等,这样的情况持续3~5天就会完全好转;

4、在此期间,婴幼儿常见厌食、呕吐和易怒/易哭闹等;大龄儿童头痛、背痛、咽喉痛和腹痛更加明显;

5、从潜伏期到完全病愈,整个病程大约为两周。

2

发生疱疹性咽峡炎家长需要怎么做

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一旦孩子感染上,除了等待,家长能做的只是对症治疗了。

多喝水、多休息

多休息,能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恢复体力;

多喝水,如果孩子不愿喝温热开水,可以喝适量的凉开水,一方面有镇痛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溃疡创面冲刷干净,有利于恢复。

食物清淡、柔软

饮食方面要清淡、柔软,如果孩子因咽喉疼痛拒绝进食,可以适量食用苹果泥或者冰淇淋,有止痛和补充水分、热量的作用。

合理降温

针对高烧,需要谨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退烧。这些药物同时具有止痛效果,可以缓解喉咙痛、头痛、背痛。

适当缓解疼痛

咽喉疼痛时,可酌情使用含有薄荷成分的喷剂喷喉(建议 1 岁以上儿童)。

避免重复或交叉感染

勤洗手,饭前便后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嫌禅洗手,用干净的毛巾擦手;

勤消毒,患儿接触过的玩具、餐具和衣物等生活用品,可以使用煮沸、热水浸泡30分钟以上、消毒液擦洗等方式进行消毒。

3

疱疹性咽峡炎什么情况下要立刻就医

虽然目前没有针对性治疗的药物,即使症状严重,医生也只能对症处理,比如发烧了就退热,拉肚子就补液,同时加强护理。

但总的来说,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仍需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

1、当孩子出现头痛、呕吐、脱水(唇干)、脖子僵硬、尿少等病状时;

2、当孩子发生行为异常,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嗜睡、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时;

3、超过 24 小时持续高热不退,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

4、四肢抖动、站立不稳。

4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目前暂没有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疫苗,但有医生建议有条件者可考虑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此类肠道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但对笑者茄柯萨奇A型、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没有预防的作用。

所以家长可从以下4个方面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自身可做:接触孩子前、给宝宝更换纸尿裤/尿布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孩子可做:饭前便后、从户外回来、接触宠物后均要洗手;

3.避免人群拥挤处: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注意环碰察境卫生:居住处要经常通风透气,勤晒衣被。

② 警惕!手足口病的“小弟”已上线!家里有小孩的注意了


天气逐渐转热,

手足口病 已进入高发期,

同时上线的,

还有它的“小弟”——

疱疹性咽峡炎


近期各地对这“兄弟俩”

发布的预警信号

可谓一浪接一浪


最近几年,“手足口病”的高发病率让大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度明显提高了,孩子嘴巴里有溃疡、手脚心有小水泡,家长们都基本会想到是不是“手足口病”了,也基本知道要怎么预防处理了。


但是,最近接到家长报告后处置了几起幼儿园聚集性发生的奇怪现象却不是“手足口病”的病。表现是孩子们在班级里聚集性发病,只有嘴巴里有疱疹,手心没有水泡,足底没有水泡,多有高烧。


每年 4~7 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常见于 5岁以下 的小宝宝,而 幼儿园(托幼机构) 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是它们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现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



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宝爸宝妈瞬间“脸盲”,因为这两家伙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 99.99% 。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 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


两者 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 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 疱疹性咽颊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 。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炎?

疱疹性咽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

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 2mm的疱疹溃疡。
2.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 40 。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Ø 发高烧, 体温多在38 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Ø 出现丘疹或疱疹, 多发于手、足、口、臀 四个部位

Ø 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1. 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 2 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3)家长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 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

注意有无新的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2) 注意观察呼吸:


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 岁以上儿童 30 次/分钟;1 岁 5 岁 40 次/分钟;2 月龄 12 月龄 50 次/分钟;新生儿 2 月龄 60 次/分钟;


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


(3)定期监测体温:


一般每 4 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 38.5 (腋温),每 1 2 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 1 小时应重测体温。


3. 注意护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

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3)注意勤洗手

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4. 注意消毒


肠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20 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1)紫外线照射:

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 0.5 1.0 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2)阳光暴晒消毒:

有阳光普照时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 0.5 1.0 小时,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3)家长自身也需消毒:

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布/尿不湿和处理大便后都应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消毒什么?如何消毒?


1.空气

以自然通风为主,每日通风2 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无法自然通风的可采用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有条件的可使用紫外线消毒。


2.物体表面、地面、墙壁

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等)、地面和墙壁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

被患儿粪便、疱疹液等污染的物体表面、地面和墙壁可先用即弃型物品清理污物,再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3.衣物、被褥等织物

患儿的衣服、被褥、毛巾等需要单独清洗,阳光下暴晒2小时或煮沸20分钟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4.奶瓶、餐饮具

患儿的奶瓶、餐饮具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



5.玩具、学习用品

患儿接触过的学习用品、玩具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清洗干净,不适合用消毒剂擦拭的学习用品(如书本等)可阳光下暴晒2小时。


6.手

手接触粪便、疱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及时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按正确的方法洗手,必要时可用复配手消毒剂进行双手消毒。


7.便器

患儿使用后的便器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8.诊疗用品

医务室的诊疗用品也要做好消毒工作。体温计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 压舌板建议使用一次性的,非一次性压舌板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高压蒸汽灭菌。


9.校车

如果有配备校车,要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校车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密闭的空调车应开启通风装置;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


特别提醒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肠病毒引起的,醇类消毒剂(如酒精)对它的灭活效果不佳,不宜用于喷洒或擦拭消毒;手消毒液很多都是醇类复合制剂,须用含次氯酸的更高效手消毒液才能有效杀灭肠病毒。


如何预防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


因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都是通过 粪-口-呼吸道传染 ,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01

接种疫苗


2016年我们国家就研发上市了 EV71疫苗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



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 6月龄-5岁 ,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 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 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Tips:打了EV71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吧?


答案是...... 不一定!

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绝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 宝宝接种后,得手足口病的几率会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会是严重的手足口病。


所以,打不打,你说呢?


02

加强防御


除接种疫苗之外,防护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最后提醒 :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或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病儿,应速去医院就诊。

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及时应对、不信谣言,才能给宝宝最好的保护!


另外要提醒各幼儿园(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制度非常必要,如发现宝宝出现发热、咽痛、出疹等症状,要通知家长尽早带宝宝到医院就诊。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③ 喉咙长疱疹是什么病

喉咙长疱疹一般是疱疹性咽峡炎的表现。这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以下是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详细解答:

1. 主要症状发热:患者通常会有发热的症状。 咽痛:喉咙疼痛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表现。 疱疹:在咽峡部位会出现疱疹。

2. 好发人群: 六岁以下的儿童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好发人群。

3. 治疗方法隔离: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也不要使用病人用过的东西。 对症处理:如有高热现象,需要进行对症处理,如使用退烧药或进行物理降温。 局部治疗:可以使用含片或漱口水进行局部治疗,有助于缓解咽痛和疱疹的症状。

4. 病程与预后: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通常在一周之内,多数患者能够痊愈。 但有极少数患儿可能会有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需要对患儿进行严密观察。如果患儿症状加重,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5. 预防措施: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所以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④ 儿童喉咙疱疹是怎么回事

儿童喉咙疱疹主要由以下两种情况引起:

  1. 疱疹性咽峡炎

    • 病因: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 症状:除喉咙出现疱疹外,还可能伴有咽红、扁桃体肿大等症状。
  2. 长期慢性咽炎

    • 影响:长期慢性咽炎也可能导致咽后壁出现疱疹。
    • 表现:患儿可能因此感到咽部不适,喜欢清嗓子或咽唾沫,感觉咽着不舒服,吐着也不舒服。

治疗建议: 若儿童出现上述不适表现,应积极进行治疗。 建议使用具有清热、抗炎、清咽作用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日常注意事项: 患有疱疹的儿童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过辣、过甜的食物,以免加重咽部不适。 饮食宜清淡,且要多喝水。

⑤ 喉咙疱疹是什么症状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考虑为咽炎的可能性较大。咽炎可引起咽部疼痛、痒感、干燥及刺激性咳嗽等症状。你所说的“疱疹”实际上是指滤泡增生,在有炎症时尤为明显,一颗颗像是一个个小泡。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喉咙疱疹,指的是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疾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患者通常会出现高热、咽痛、流口水、厌食、呕吐等症状。检查时,可以看到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粘膜上有多处2至4毫米大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伴有红晕,一至两天后疱疹会破裂形成溃疡,疱疹也可能出现在口腔的其他部位。整个病程大约持续一周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感染,特别是在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症状包括高热、咽痛、吞咽困难、食欲不振、恶心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咽炎和疱疹性咽峡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多喝水,保持喉咙湿润,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身体免疫力。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在治疗方面,可以使用一些对症药物,如消炎药、退热药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清洁口腔,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咽炎和疱疹性咽峡炎虽然症状相似,但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因此,如果出现相关症状,最好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⑥ 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主要影响喉咙和喉咽部位。它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分为HSV-1和HSV-2两种类型。HSV-1主要引起口唇疱疹,而HSV-2则与生殖器疱疹相关。然而,这两种病毒都可以引起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主要影响喉咙和喉咽部位。它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分为HSV-1和HSV-2两种类型。HSV-1主要引起口唇疱疹,而HSV-2则与生殖器疱疹相关。然而,这两种病毒都可以引起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出现症状:

1、唾液传播

疱疹性咽峡炎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或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传播。疱疹病毒可以在身体休眠并随时复发,因此疱疹性咽峡炎可能会反复发作。

2、出现时长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2至12天内出现。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喉咙痛、咽喉部肿胀、发热、全身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口腔溃疡、疱疹样疱疹、淋巴结肿大和口腔干燥等症状。

3、特征

诊断疱疹性咽峡炎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能会进行喉咽部检查,观察口腔和喉咙的病变。此外,医生还可能进行病毒培养或PCR检测,以确认病毒的存在。

4、治疗方法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方法主要包括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和止痛药。此外,患者还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喉咙不适。在疱疹性咽峡炎期间,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分享食物、饮水杯和餐具,以防止传播病毒。

5、后续状况

大多数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在感染后1至2周内痊愈,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复发。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最佳方法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并定期洗手。

⑦ 喉咙疱疹是怎么引起的

喉咙疱疹由不同原因造成,未成年人常见于麻疹感染,成年人常见于疱疹病毒或柯萨奇病毒,具体如下:
1、未成年人:婴幼儿以及儿童一般是由于麻疹病变引起,咽部,特别是颊黏膜上的疱疹,主要是由于麻疹感染所致,同时包括全身的症状,发热等;
2、成年人:喉咙疱疹主要由疱疹性咽峡炎所致,病因主要为疱疹病毒或肠道柯萨奇病毒感染,主要症状为咽部疼痛。检查的时候可以看到在软腭、颊黏膜、硬腭前后弓、扁桃体表面、咽喉壁黏膜上,可以看到红色、泡状丘疹分布。疱疹破裂以后,会引起点状、片状的溃疡,主要症状为咽部疼痛、吞咽疼痛,以及吞咽烧灼感等不适感。同时还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倦怠等,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包括口服中成抗病毒药物,局部的喷雾剂、雾化剂、口含片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