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治湿疹的中药有哪些
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患病后会有皮肤瘙痒、起红点等症状出现,通过内服外敷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情,但是有些人担心经常应用西药治疗会出现一些,所以在皮肤上出现湿疹时,想应用中药进行治疗,那么,治湿疹的中药都有哪些呢?
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病,患病后会有皮肤瘙痒、起红点等症状出现,通过内服外敷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情,但是有些人担心经常应用西药治疗会出现一些,所以在皮肤上出现湿疹时,想应用中药进行治疗,那么,治湿疹的中药都有哪些呢?
1、消风散加减
这种中药方剂中包括苍术、知母、生地、蝉蜕、苦参、白鲜皮、甘草等多味中药,用水煎煮服用后,可以起到祛风止痒,渗湿润燥的作用,对于风湿浸淫型的湿疹,有皮肤干燥,脱屑,长水泡,瘙痒等症状时,服用这种中药方剂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2、黄连解毒汤加减
如果患者属于湿热内蕴型的湿疹,皮肤上有水泡,还糜烂,有渗出液,瘙痒难耐时,可以服用用炒黄连、桑枝、白茅根、山药、赤小豆等中药煎煮制成的黄连解毒汤,通过清热渗湿缓解病情。
3、龙胆泻肝汤加减
这种中药方剂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热祛湿的作用,因为湿热严重导致湿疹出现时,可以应用龙丹草、黄岑、木通、车前子、生地黄、柴胡、山栀子、泽泻、生甘草等中药煎煮,制成龙胆泻肝汤后服用缓解病情。
4、五味消毒饮加减
如果患者的皮肤上出现了许多水泡、脓疱,而且还有黄色的汁水外溢,这应该是湿热化毒型的湿疹,可以服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清热解毒,化湿止痒,这种中药方剂中有野菊花、茯苓皮、蛇舌草、紫花地丁、半枝莲、赤小豆等多味中药组成。
5、四物汤加减
如果患者的湿疹反复发作,久久不愈,而且在皮肤瘙痒的同时,还有皮肤粗糙,有鳞屑脱落等症状时,应该是血虚风燥型湿疹,此时可以服用四物汤加减,养血润燥,滋阴除湿,缓解病情。这种中药方剂中有白芍、生地、当归、蛇床子、茯苓皮、泽泻、甘草、丹参等多味中药成分组成。
⑵ 治疗湿疹的36种常用中药
一、祛风类药物
1. 防风: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可治疗湿疹伴瘙痒者。
2. 刺蒺藜: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配伍使用。
3. 全蝎:味辛咸,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
4. 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湿疹伴皮肤瘙痒者。
二、祛湿类药物
1.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
2.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温中下气除满的功效,适用于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
3.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渗湿健脾的功效,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湿疹。
4.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型的湿疹。
5. 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适用于湿疹水疱明显,皮肤湿烂者。
6.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内蕴的湿疹。
7. 萆薢: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浊不化的急性、亚急性湿疹。
8. 藿香:味辛微,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祛暑辟秽、和中止呕的功效,适用于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
三、清热类药物
1.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证的湿疹。
2.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中焦湿热证的湿疹。
3.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瘀阻经络而引起的湿疹。
4. 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为主证的急性湿疹。
5.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适用于湿热所致的急性湿疹、皮炎。
6. 玄参:味甘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疹迁延日久,证属阴伤有虚热者。
7. 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湿毒所致的湿疹、外阴湿疹、阴囊肿痛。
8.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适用于急性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湿热而热象明显者。
9. 青黛:味咸,性寒,归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引起的皮肤红斑、热痛。
10.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疮毒以及湿热久郁的湿疹。
11. 马齿苋: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急性湿疹,有渗出糜烂者。
12. 地肤子:味苦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湿清热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湿疹伴瘙痒者。
四、理血类药物
1. 生地黄:味甘,性凉,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血热毒盛型湿疹。
2.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血虚证的慢性湿疹。
3. 赤芍:味苦,性凉,归肝经。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型湿疹皮炎等皮肤病。
4. 紫草: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适用于麻疹及其他热病发斑疹而斑疹紫暗,色不红活或疹出不畅等。
5.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疹,湿热久郁而致血瘀者。
6. 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热证而有阴津不足者。
7. 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病情迁延日久,湿热毒邪瘀热互结于肌肤的慢性湿疹。
五、补益类药物
1.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
2.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适用于湿疹属脾虚湿盛证。
3.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补精益髓的功效,适用于湿疹迁延日久,有血虚证候者。
4.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疹后期,阴伤有热者。
5. 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养血祛风、补益肝肾、乌须黑发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疹而血虚风燥见症者。
⑶ 老中医治疗湿疹最有效的方子,太神奇了,一治一个准
湿疹 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瘙痒的皮肤病。
湿疹一般可分为 急性湿疹 , 亚急性湿疹 , 慢性皮疹 ,3种类型,急性湿疹常有红斑、疙瘩、水疱、侵蚀、渗出物等,易引起细菌感染,甚至导致淋巴管炎、发热性皮肤病如毛囊炎,亚急性湿疹,炎症比急性湿疹轻,但病程可长,不及时治疗可演变成慢性湿疹。慢性湿疹可以从急性、亚急性发展,或者在一种情况下可能是慢性的,但无论哪种类型的湿疹具有相同的特征,它在夜间都比白天非常痒。发痒,虽然湿疹不属于任何重大疾病,但由于其剧烈的瘙痒和炎症很容易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当湿疹出现及时治愈时,这是每个人所希望的。
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湿疹。哪种中药可以用来治疗湿疹?现在让我们与您分享5种可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这些药物可以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一、 Purslane:根据《国家中草药汇编》,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痈和痔疮,湿疹,丹毒,蛇咬等。很常见,农村人经常用它来外部粉碎治疗痈和痔疮。另一种用途是洗涤水以治疗各种皮肤病。
湿疹、接触性皮炎: 取200克新鲜马齿苋,洗净切碎,加水1000ml,煮沸,当水温降至40℃左右时,用毛巾痰液冲洗患处,每日3次;或者用纱布浸渍将液体湿润地施加到受影响的区域也可以在外部使用新鲜的马齿苋。
二、白藓皮:白藓皮,又称白鲜皮,据中国药典》号,白鲜皮有清热利湿,祛痘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疮,湿疹,痤疮疤痕等。白鲜皮通常用于治疗伴有地肤湿疹,蛇床子,苦参等的肛门湿疹。
湿疹: 白鲜皮,加水300ml,煎水,当水温降至40°C左右时,用毛巾痰液冲洗患处,每日3次,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白鲜皮的用量。
三、紫草:根据中国药典》》,紫草具有凉血,促进血液循环,排毒和皮疹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斑,麻疹,疮,湿疹,水和火烧伤。根据相关临床研究,使用甘草油输液治疗女性生殖器湿疹、侵蚀、溃疡等,应用紫草油后3~5天即可见效,现在许多湿疹膏用于治疗紫草。
湿疹: 紫草经常与油一起制作紫草或使用其提取物,但它也可以通过用紫草洗涤来治疗湿疹。
四、土茯苓:根据《国家中药汇编》,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梅毒,类风湿性关节痛,肿胀毒,湿疹,皮炎等疾病。皮肤、紫草、软木等中草药也可单独使用。
湿疹: 取200克,加水1000ml,煎水,当水温降至40℃左右时,用毛巾蘸液冲洗患处,每日3次,或直接冲洗患处。土瑕疵,也熬煮土茯苓服用,土茯苓是治疗皮肤病最常用的中药。它可以治疗各种皮炎。即使是梅毒治疗梅毒也可以达到90%。
五、苦参(Sophora flavescens):根据中国药典》号,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具有清热利湿,杀虫的功能。它可用于治疗水肿和瘙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荨麻疹和外部毛滴虫病。炎症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病的传统中药。然而,由于苦参的毒性很小,剂量不应太大,通常的口服量不应超过9克。
湿疹、瘙痒: 苦参20克,水300ml,煎水,当水温降至40℃左右时,用毛巾蘸液冲洗患处,每日3次,根据实际情况,加大sophora和水的数量,许多老中医医生喜欢使用苦涩治疗皮肤病。它也是速效最快的中药,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其毒性小,不应大量服用。例如,在使用过程中,节奏并不完整。、呼吸、脉搏匆忙、如果您因抽搐中毒,应立即就医。
⑷ 湿疹怎么治好得快用什么中药
中药治湿疹的方子有很多,没有所谓的特效一说,治湿疹的方子有茵陈五苓散、除湿胃苓汤、当归饮子等。
1.茵陈五苓散:
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之功能。用于湿热内蕴型引起的急性湿疹,表现为皮损较红、发病急、有糜烂渗出,患者舌质较红,舌苔较黄腻,脉弦滑有力等。服药期间禁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腥膻食物。对本方中药物过敏者禁用。
2.除湿胃苓汤:
来源于《医宗金鉴》,具有清热除湿,健脾利水之功效。用于脾虚湿蕴型引起的亚急性湿疹,皮损不红,糜烂渗出不严重,患者舌质淡,苔白腻,脉滑,治疗可用健脾除湿药如除湿胃苓汤。一般无副作用,但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3.当归饮子:
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用于血虚风燥型引起的慢性湿疹,表现为皮损肥厚、苔藓化改变,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可用当归饮子。用药期间禁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腥膻食物。
中药治湿疹的方子有很多,没有所谓的特效一说,应在中医辨证指导下对症治疗,方可有效。
⑸ 湿疹吃什么中药好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若治疗不及时,症状会加重。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为许多湿疹患者提供了中药治疗的选择。
对于湿疹的治疗,中药蒲黄是一个有效的选择。使用方法是,将蒲黄研成粉末,直接撒在湿疹部位,并用纱布包扎好,每日一次。另外,蛇床子、大黄、苦参、枫球、黄柏等药物也是治疗湿疹的良药。这些药物可以煎水后外洗患处,每日三次,每次外洗30分钟,对于急性湿疹患者通常一次就能见效。
对于慢性湿疹患者,治疗目标是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并促进真皮内的炎症吸收。同样,使用蛇床子、大黄、苦参、枫球、黄柏等药物煎水外洗患处,每日三次,每次外洗30分钟。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慢性湿疹也通常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湿疹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应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此外,慢性湿疹患者还应避免食用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以及海产类食物,如葱、蒜、洋葱、羊肉等。
通过合理的中药治疗和饮食调整,许多湿疹患者能够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⑹ 湿疹吃什么中药!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湿疹主要由湿邪引起,湿邪可以蕴热,导致湿热症状,长期发展会损伤脾胃和阴血,形成虚实夹杂的状态。中医治疗湿疹强调辨证施治,效果显著。湿疹的症状包括红斑、水泡、渗出、糜烂、瘙痒和丘疹等,古人称之为“绣球风”、“旋耳疮”、“浸淫疮”、“奶癣”等。
对于慢性湿疹患者,中医认为多伴有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表现为湿疹持续时间长,皮肤变得粗糙并增厚,抓破后流出黄色液体,皮肤颜色暗沉,身体疲倦无力,舌苔腻滑,舌质淡嫩且胖大,脉象缓。治疗方法为健脾养血,同时清除湿热,可选用松香、枯矾、雄黄、黄丹等量混合研细末,过筛后使用。或者选择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煎煮后服用。
急性湿疹则多表现为湿热证,患者常有黄腻的舌苔,舌质红润,脉滑数,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伴有瘙痒感,抓破后流出液体,浸淫成片,可能结痂,伴有口干少饮,小便色黄。治疗时可选择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煎煮后洗患处。或者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煎煮后服用。此外,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煎煮后服用,也可用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混合研细末备用。若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若流水不多或未破皮,则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鲜马齿苋200克,煎煮后取药液湿敷患处,适用于皮肤糜烂流黄水的情况。鲜马鞭草100克,煎煮后放冷后洗患处,适用于皮肤未破流水的情况。
⑺ 治湿疹的中草药什么草药可以治湿疹
湿疹这种疾病一旦到了多雨的季节就会非常的常见,而湿疹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体内的湿气重导致的,也是上述当中多雨季节出现湿疹的原因,多雨的季节会导致环境变得潮湿闷热,出现这种疾病也是在所难免的,而中药治疗这种疾病是非常好的。那么,治湿疹的中草药有哪些呢?
第一,治湿疹的中草药有哪些呢?症状:发病较急,皮肤干燥皲裂,肥厚,状如苔藓,脱屑,或间有少量新起丘疹,水疱,自觉瘙痒或干痒不适,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祛风渗湿,润燥止痒。 方药:消风散加减。防风10g,蝉蜕10g,苦参10g,苍术10g,火麻仁10g,知母12g,生地12g,当归12g,刺蒺藜12g,白鲜皮12g,甘草5g。水煎服。
第二,症状:发病较急,皮损潮红,有水泡,糜烂, 渗出,边界不清,瘙痒剧烈,搔破则流水,甚则浸淫结痂,伴随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吼你,脉濡数。
治法:清热渗湿。 方药:黄连解毒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炒黄连6g,焦山栀,桑枝各6g,炒黄柏10g,白茅根20g,生苡仁,山药,赤小豆各15g,大黄,甘草各5g。
治湿疹的中草药有哪些呢?症状:发病较重,皮损为水泡,脓疱,常是成簇状出现,搔破则有黄汁水外溢,伴随发热,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止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野菊花,半枝莲,紫花地丁各12g,银花,豨莶草,茯苓皮,蛇舌草各15g,赤小豆30g,莲子心,焦山栀各6g,水煎服。发病较缓,皮肤粗糙,时有鳞屑脱落,部分有苔藓样变,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自觉痒感时轻时重,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血润燥,滋阴除湿。 方药:四物汤加减。生地,白芍,何首乌,丹参,桑葚子各15g,当归,白鲜皮,蛇床子各12g,沙参10g,茯苓皮,泽泻各9g,赤小豆30g,甘草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