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孩长水痘的症状
小孩长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当孩子出现长水痘的症状时,家长们需要及时处理,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以下是小孩长水痘的详细症状描述。
首先,小孩长水痘的典型症状为皮疹的出现,这些皮疹通常首先出现在头皮或身体受压部位,表现为细小且呈红色的斑点,以群发形式出现。出疹期一般持续一至六日,皮疹会分批相继出现。
在6-8小时内,这些皮疹会迅速从斑疹进展到丘疹、水泡,并开始结痂。皮损连续成批地出现,这意味着在前一批皮疹开始结痂的同时,又会出现新的斑疹。
在皮疹发出并逐渐脱落的过程中,长水痘的小孩可能会因为痛或痒的感觉而哭闹不止。家长在这个阶段应特别注意防止小孩用手抓破水痘,因为破损的水痘可能会引起继发感染,留下轻度疤痕。
水痘初期呈现为清澈的水珠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逐渐变得混浊。最终,水泡会干结成痂,并在一至两周后脱落,不会留下痕迹。
部分患水痘的小孩会出现发热现象,其中一些可能会出现高热。此外,一些曾经患过水痘的小孩在成年后可能会引发原发性水痘肺炎。症状轻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程度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高热甚至咳血等症状。
对于长水痘的小孩,家长可以采取中药治疗的方法。选用公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紫草、野菊花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草药煎服,有助于缓解病情。
了解并识别这些症状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Ⅱ 宝宝一岁了身上起了好多小水泡怎么办
应该是水痘,水痘发生多见于冬春季节,6个月以内的孩子因有母体获得的抗体,一般不会发生水痘;8个月以后,就很容易传染发病。 婴儿出水痘时,如果没有并发症,对他的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是病初发热时,孩子显得精神不足,注意多休息就可以了。 由于出水痘的部位有点痒,孩子会烦躁不安,易哭闹。因为瘙痒难耐,婴儿常常用手去抓挠。婴儿的指甲和手部有许多细菌污染,细菌可进入水泡中,引起疱疹糜烂化脓,留下瘢痕。因此,护理出水痘患儿的关键是不要让孩子用手抓水疱,要给孩子剪短指甲,保持手的清洁,必要时可戴上手套或用布包住手,以防抓破后继续感染。如果个别的水疱已抓破,可在局部涂龙胆紫溶液。 另外,在出水痘期间,家长应给患儿吃易消化的食物,并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蔬菜。小儿出水痘后,家长不要带婴儿去公共场所,不去有病人的家中串门,以防止婴儿发生其他感染。如果小儿出现高热、咳嗽、抽搐等表现,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Ⅲ 水痘该怎么办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冬春较多。
中药:银花2钱,连翘2钱,板蓝根2钱,蝉衣1钱,薄荷1钱,赤芍1.5钱。高热苔黄的加黄芩1.5钱,黄连1钱;苔白腻的加滑石3钱,薏苡仁3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草药:1,蚤休根5分,糯米酒适量。调服,能促进水痘发出。
2,瓜子金2钱,大蓟2钱,车前草5钱,马兰根5钱,贯众1钱,待水痘发出后,水煎内服。
发痘期间忌洗冷水和吹冷风。
Ⅳ 长水痘用什么中草药冲凉好
嘛都不用,干净的水就行了,少冲凉,我家孩子刚好没几天。
Ⅳ 水痘怎么用偏方治疗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皮肤和粘膜相继出现斑丘疹、水疱疹和结痂,且上述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传染性强,病情轻,预后好。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6个月以下小婴儿少见。孕妇妊娠后期如患水痘,则可从胎盘传给胎儿致新生儿发病。一次患病可获终身免疫。水痘病毒亦可致带状疱疹,是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髓外神经节的病毒性疾病。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正常。水痘,中医又称“水疱”、“水花”、“水疮”。其病因为外感时行邪毒,病邪深入,郁于肺脾,时邪与内湿相搏,外透于肌表,则发为水痘。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以下所列方剂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功用,故每一方中不再重复论述。
【方一】清痘解毒汤【来源】孙钢。陕西中医,1997,18(11):481。
【组成】连翘、白鲜皮各15克,银花、赤芍、丹皮各10克,薄荷、蝉衣各5克,生苡仁、大青叶各30克【加减】水痘初起,红色斑丘疹稀疏,卫分症状明显者,去赤芍、生苡仁,加粉葛根10克,牛蒡子10克;发热重者加玉泉散30克(包煎),并加服紫雪散,3岁以下每次1/3~1/2支,3岁以上每次1/2~1支,均每日3次;咳嗽甚者加前胡10克;水痘盘根紧挫加重赤芍、丹皮用量,还可加用紫草20克;痘浆清稀加用六一散15克(包煎)痘浆稠黄并溃烂去丹皮,加野菊花、苦参各15克,紫黄地丁各30克;腹泻者去丹皮、赤芍,加煨葛根、炒黄芩各10克;纳少泛恶者减赤芍、丹皮量,加苏梗、霍香、竹茹各10克,陈皮5克;皮肤瘙痒甚者加炙僵蚕10克;因搔抓水痘破溃继发感染,可用龙胆紫外涂患处。
【功用】疏表透邪,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渗湿止痒。
【主治】水痘。
【方解】方中蝉衣、薄荷辛凉透邪以疏在表之风热;银花、连翘、大青叶清热解毒以泄蕴里之热毒;赤芍、丹皮凉血活血;白鲜皮清热燥湿而兼祛风止痒;生苡仁淡渗利湿。
【用法】水煎服。
【疗效】86例患儿经上述治疗,全部治愈。疗程最短3d,最长7d,平均4d。
【注意事项】同时应嘱病儿忌食鱼虾辛辣等发物,剪短患儿指甲,进行隔离至疱疹结痂。如在夏季,沐浴后一定要拭干肌肤。
【方二】水痘饮【来源】楚华,魏毅。四川中医,1999,17(6):39。
【组成】大青叶、银花、连翘、牛蒡子、紫草、茯苓、薏苡仁各9克,防风、蝉蜕、莪术、鸡内金各6克,黄芩、生甘草各3克【加减】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钩藤各9克;咳甚加炒杏仁、桔梗各9克;痒甚加僵蚕6克;轻型水痘苔无黄腻或大便稀者去黄芩;重型水痘浆液混浊,不欲饮水,舌红苔黄腻等湿热偏重者,黄芩加量或酌加黄连;若伴烦渴、高热舌红苔黄而欠润等热毒偏盛者,加生石膏18~24克、公英12克,同时利湿药茯苓、薏苡仁减量或不用。
【功用】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水痘。
【方解】大青叶、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防风、蝉蜕、牛蒡子疏散风邪而止痒;紫草清热凉血透疹;黄芩清内里湿热;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以上9味药及莪术临床均有报道,都具有抗病毒消炎作用。茯苓、薏苡仁淡渗助黄芩利湿;鸡内金、莪术消积化滞,以绝湿热再生之源。诸药配伍,内外兼治,切合病机,使内里湿热除,外表邪毒清,故水痘得早愈。
【用法】水煎服。以上用量为2~4岁一般小儿量,临床运用可根据不同年龄和体质适当增减。煎药前先用温水泡半小时左右,水量以没过药为宜,开锅后文火再煎10分钟即可。每日1剂分3次服。
【疗效】68例全部治愈。其中见疹4天内痊愈者59例,5~7天内痊愈9例。服3~4剂痊愈者约占4/5,有1/5的患儿服5~6剂痊愈。无并发症者。
【注意事项】饮食要给以充分的水分及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腥辣厚味。
【方三】银连外洗液【来源】黄俊勇。四川中医,2005,23(2):69。
【组成】银花、连翘各40克,野菊花、蛇床子、地肤子、千里光、苦参、苍术、板蓝根、贯众各30克,黄柏20克【功用】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水痘。
【方解】方中银花清气血热毒为主,连翘泻火解毒,野菊花、千里光、板蓝根、贯众均有清热解毒之功,配合使用,其清热之力尤强。蛇床子、地肤子、黄柏、苦参、苍术五药合用达到清热燥湿止痒之效,使热去湿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银花、连翘、野菊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和(或)抗内毒素作用,对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千里光、苦参、苍术、板蓝根、贯众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用法】每天1剂,水煎外洗,每日洗2次。每天观察皮疹变化情况。体温38.5℃以上者,临时给予小儿泰诺林滴剂或美林混悬剂口服。
【疗效】用药3天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6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4%。
【方四】芦根薏苡汤【来源】《实用偏验方精选》【组成】芦根、生薏苡仁各15克,淡竹叶6克【主治】用于轻型水痘。
【用法】水煎取液,加冰糖饮用。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5天。
【方五】银花石膏汤【来源】《偏方验方500首》【组成】银花、生石膏各30克,元参、紫草、荆芥、防风、扁蓄各10克,芦根20克【主治】小儿水痘。
【用法】煎汤,分多次服。
【疗效】可减轻症状,使水痘早日结痂,不感染。
【方六】水痘方【来源】雍怀生。四川中医,1993,(12):47。
【组成】苡仁15克,黄柏9克,萆薢10克,金银花、板蓝根各12克,苍术、甘草各6克【主治】水痘。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此方治疗小儿水痘疗效颇佳。
【方七】芫荽荸荠汤【来源】《草药偏方治百病》【组成】芫荽90克,荸荠60克,风栗30克,红萝卜120克【主治】水痘。
【用法】水煎服。
【方八】银甘汤【来源】《除害灭病手册》【组成】金银花18克(或忍冬藤30克),甘草1.8克【主治】水痘。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2~3日。
【方九】茜草根茶【来源】《除害灭病手册》【组成】鲜茜草根9克【主治】预防水痘。
【用法】水煎代茶,连服5天。
【方十】地榆大黄散【来源】《中国民间名医偏方》【组成】地榆、生大黄、红花根各等份【主治】适宜于当痘起浆之时,忽然便血之症。
【用法】共为末,烧酒调匀。敷尾脊骨,约3小时为度,连用3次,其血自止。如痘夹有斑症或夹丹症,形如斑点,用土珠紫草为末,敷之即愈。
Ⅵ 治疗水痘有什么偏方
现转摘水痘治疗偏方6则如下:
来源:健康之家
方一:薏苡仁粥
【来源】《老老恒言》
【原料】薏苡仁30克
粳米60克
【制作】将薏苡仁、粳米共同煮粥。
【用法】每日2次,作主食吃。
【功效】利湿,清热。可作为水痘患儿的辅助治疗。
方二:板蓝根银花糖
【来源】经验方
【原料】板蓝根100克
银花50克
甘草15克
冰糖适量。
【制作】将上3味加水600克,煎取500克,去渣加冰糖适量。
【用法】每服10~20克,每日数次。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水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方三:芫荽汤
【来源】《岭南草药志》
【原料】鲜芫荽150克
鲜胡萝卜200克
风栗(干板栗)150克
鲜荸荠100克。
【制作】先分别将芫荽、胡萝卜、风栗、荸荠洗净,然后切碎。把上4味一同放入搪瓷锅或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沸后取汤2碗,去渣即可。
【用法】以上为1日量,分作2次温热饮用,连用3~5天。
【功效】透发痘疹。适用于小儿水痘。
方四:绿豆汤
【来源】民间验方
【原料】绿豆100克
白糖适量。
【制作】将绿豆加水500克,煮汤。
【用法】服用时加白糖适量,代茶饮。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解渴清暑。适用于水痘。
【宜忌】热退后即停服。
方五:竹笋鲫鱼汤
【来源】民间方
【原料】鲜竹笋
鲫鱼各适量
【制作】将鲜竹笋洗净切片,鲫鱼去鳞及内脏,同煮汤食。
【用法】每日3次,随量食。
【功效】益气,清热。适用于水痘初起、小儿麻疹、风疹等。
方六:甘草三豆饮
【来源】民间方
【原料】绿豆10克
赤小豆10克
黑豆10克
生甘草3克
【制作】先把三豆洗净,浸泡1小时后,同甘草一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煨炖,煮至熟透当作饮料。
【用法】以上为1次量,每日2~3次,连用5~7天。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适用于小儿水痘。
【宜忌】在治疗期间忌食鱼腥及辛辣食物。
Ⅶ 治水痘的草药有哪些
从中医上认为水痘属于外感水痘时邪所导致的疾病,病理因素方面包括外感热邪,与湿邪也有一定的关系。中草药方面的选择,首先是清热解毒的药物,比较常用的有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败酱草、穿心莲等等,这都是比较常用的清热解毒类别的药物,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两种或者两、三种。水痘的患者如果热象比较明显,也可以选择清热泻火的药物,比如知母、石膏、黄芩、黄连、栀子等药物,这些药物清热的效果要稍微好一些。水痘患者也应当适当选择化湿的药物,比如选择车前子、滑石等药物。水痘患者主要是选择以上药物进行适当的配伍,组成方剂,然后进行治疗。水痘不同病程的时间之内,相应的证型也会有所不同,应该根据当时的辨证进行药物加减。
Ⅷ 长水痘怎么办
水痘传染性极强,通过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人群]
水痘多发生于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在90%以上,青年人也有发病,凡是没患过水痘的人,一旦被接触这种病毒都容易发病,得过水痘的人则会终生免疫。轻微发烧、不适、食欲欠佳的儿童要多注意。
[症状]
患者身上出现小红点,由胸部、腹部,再扩展至全身。小红点变大,成为有液体的水泡;一两天后,水泡破裂,结成硬壳或疙瘩。新的小红点再次在同一位置上出现,重复同一过程;二至六天期间,新红点出现二至四次。
[治疗]
避免小孩因痕痒难耐而抓破水泡,防止感染其他皮肤破损的部位;用温水(不是热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感染危险;疱疹破裂可涂以龙胆紫、杆菌肽或新霉素软膏,有肺炎、脑炎合并症患者需给对症治疗;可服用板蓝根冲剂等中草药制剂;酌用小量退热剂退热;水痘初期可喝绿豆汤,发烧期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参考资料:全民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