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湿疹的辩证
扩展阅读
荨麻疹手掌烫 2025-05-10 10:53:44
水痘为什么不能见风 2025-05-10 10:46:06
慢性荨麻疹怎查过敏源 2025-05-10 10:39:18

湿疹的辩证

发布时间: 2025-05-10 09:33:48

❶ 孩子的湿疹、皮疹总是反复发作怎么办用这4招搞定它

近年来,门诊的小儿皮肤病患者增多,部分患儿存在有 反复发作、难以治疗 的特点。在诊疗过程中,刘主任发现,儿童皮肤病的治疗大有不同。


唯有充分了解其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抓住核心病机,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形气未充、脏腑娇嫩: 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脾虚不受寒温,服寒易生冷,服热易生寒,自身不易调护 。致皮肤易受内邪外邪侵袭而发病。


2、脾常不足: 小儿生长发育旺盛,需要大量的水谷精微物质,但因小儿脾常不足,即其消化系统不够完善,难担运化水谷的重任, 若因乳食不当,小儿易生湿生痰生积,继而诱发皮肤病 ,又因挟湿挟积而难于治愈。



3、心肝有余: 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如早晨的太阳,生发旺盛。心肝为木火之脏,赖于脾土的制衡方能运行于全身。小儿脾虚不运, 心肝火易逆行于上则烦躁、哭闹,火发于外则生皮疹瘙痒 。


4、肾气不足: 小儿先天体质受双亲的身体状况及其母亲受孕和妊娠期间的因素较为显著,称其先天禀赋不足。 家族遗传病史可影响到小儿的皮肤病发病 ,常见如湿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



古人称小儿科为哑科,就是因为小儿对身体不适无法表述,故医者的望诊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望诊可以抓住患儿的疾病特征,准确分析辩证。


如 婴儿湿疹、皮疹生在额头、颜色红赤、烦躁哭闹、指纹紫滞等表象就可以判定患儿为乳食积滞引起的心肝火盛 。




重视护脾胃


在选方用药时尽量不用如龙胆草、紫草、苦参等性味苦寒、苦涩之品,一因苦寒苦涩之品,患儿难于接受,再者小儿脾常不足,苦寒败胃,脾胃伤,湿热生,皮肤病缠绵难愈。


因此 剂型多选用经过矫味的颗粒剂、膏方等剂型 。汤剂尽量浓煎,可以在 煲好后放一点冰糖或麦芽糖 等,使小儿能够顺畅服药。


重视外治法的应用


对于小儿皮肤病,中医外治法有独特的优势,其直接作用于皮肤经络,起效迅速,安全性好,免于口服药物之苦。 适合小儿皮肤病的的外治法有中药外敷、小儿推拿、针灸、耳穴等



①中药外敷: 采用中药煎水用纱布浸润后外敷皮肤的方法,可使药物与皮疹直接接触,作用快,疗效好,是小儿皮肤病常用方法。


②小儿推拿: 这也是儿童皮肤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手法轻柔和缓,加上 小儿脏气轻灵,经络易通,一拨就灵, 疗效可靠、安全性高,还能增进患儿的亲和力,对儿童的心理 健康 能起到促进作用。


重视润肤剂的作用


儿童皮肤因较成人薄弱水分流失速度偏快,容易干燥,更较成人易出现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情况,因而充分润肤十分必要。


患特应性皮炎的小儿 ,其基础护理的重要方法就是要 使用润肤剂 ,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皮疹复发的概率。



重视家长宣教


皮肤病的发生与环境、气候、情志、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饮食的宜忌、衣物的选择、良好的作息习惯养成,都有助于患儿的尽快康复。因此对家长的 健康 教育尤为重要。


典型病案


许某,男,10岁,2020年9月初诊


主诉:

耳后及双侧肘窝处皮疹反复发作3年


现病史:

家长代诉患儿于3年前不明原因出现耳后及双侧肘窝处皮疹伴瘙痒、脱屑,有家族过敏病史,曾在深圳某医院诊断为“特应性皮炎”,服用抗过敏药物及外用激素类药膏,症状时好时发。现来我门诊就诊。


即刻症状: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无华,精神可,食欲差,大便干燥,二日未行,小便黄,舌质红苔白脉细滑


专科检查:

耳后及肘窝皮肤见钱币大小的红色皮疹,有少量皮屑及渗出,全身皮肤干燥


辩证:

湿热蕴结,血虚风燥


治疗:

1、中药内治:

培土清心法,清热利湿、养血止痒方。四君子合导赤散加减


2、外治法:


①中药外敷:采用清热解毒、润肤止痒的中药浓煎后用砂布浸透后外敷皮疹约15分钟


②小儿推拿:采用清天河水、清小天心、清补脾胃等手法,清心培土,改善患儿体质。


3、生活调理:


①保持皮肤湿润:秋冬季减少洗澡次数,使用保湿润肤之剂,每天2次以上外涂全身及皮疹处,防止皮肤缺水。


②饮食禁忌:清淡饮食,忌服辛辣刺激及腥发之物。


③衣着注意:以穿纯棉织品为宜,以防化纤物对皮肤的不良刺激。


经过约1个月的复诊治疗,皮疹消失,皮肤光滑,2个月后回访并未再复发。


医生

刘晨波

副主任中医师

儿科/皮肤科/中医内科


简介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行医34年。现任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仲景学会委员、深圳经方协会会员、深圳市小儿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师承导师。曾在国家级、省级中医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擅长皮肤科、妇科、儿科、内科等各科疾病的中医内治、外治的综合疗法,疗效显著。


擅长

皮肤科:痤疮、脂溢性皮炎、急慢性荨麻疹、急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皮肤癣病、灰指(趾)甲、脂溢性脱发、班秃、黄褐斑、红斑狼疮、银屑病、皮肤瘙痒证、白癜风、神经性皮炎等。

儿科:感冒发热、咳嗽、厌食、乳食积滞、消瘦、便秘、腹泻、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咽炎、扁桃体炎、夜啼、多动、遗尿、多汗、生长缓慢、儿童多动症等。

妇科: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症、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失眠、忧郁等。内科: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便秘、慢性泄泻、眩晕病、耳鸣、头痛、失眠、焦虑、烦躁、汗症、感冒后久咳等。


注:文章配图来自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❷ 湿疹中医辩证治疗

湿疹是个很顽固的病,很多人都有,尤其是在脖子和四肢、关节处易生,中医治疗的方法一般是疏风散邪,凉血化淤。这是一般的思路,我治疗了一些患者,却总是发现疏风之路不是很顺畅。

后来我反思发现是自己忘记了辨证施治,中医不是用一个套方来针对所有患者的,一定要结合病人的情况来治疗,所以我就仔细总结这些患者,最后发现,很多人都是情绪波动后才发的病,于是我就采用调和肝胆的小柴胡汤类方,或者是四逆散等方子,稍微配合点走皮肤的药物如白藓皮,结果这些女士的肝气疏开以后,病情居然就逐步好转了,最后有很多就痊愈了。

当时我看这位朋友,她的患处也在脖子的两侧,还有四肢的关节处,这如何分析呢?

中医认为,人体的两侧为阴阳交接的部分,所以脖子侧面的问题,可以从肝胆论治;而关节处,为筋之所聚,中医认为肝主筋,肝病也会引起关节处的问题,所以,我判断这个患者的情况跟肝胆不和有关。

中医认为,肝升胆降,都主气机的疏泄、如果肝胆失和,疏泄不利,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引起肝胆失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情志失调。

肝胆不能疏泄会导致水湿停滞,出现湿疹等问题,这个时候,单纯利水湿效果不好,因为得把根源问题调理过来才能一劳永逸啊!

想要颜值高,舒肝很重要 | 生活妙方

❸ 婴儿湿疹和荀麻疹什么现象

荨麻疹:
1、急性荨麻疹:发病急骤,
病程
不到6周。
皮损
主要为瘙痒性风团,成批出现,成批消退,可孤立、散在或密集分布,泛发
全身
或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出现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
等症状;
喉头

支气管
受累可出现
咽喉
发憋、
气促
、胞闷、呼吸困难或窒息等症状,也可出现
过敏性休克
样症状;由
感染
引起者可出现高热(>38.5度)。
2、慢性荨麻疹:病程迁延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风团经常反复发生,缠绵不断,时多时少,病程可达数月数年之久,有的遇冷发作,有的遇风发作,也有的激动时发作,其规律性不定。3、丘疹性荨麻疹:又称急性
单纯性痒疹
、荨麻疹样
苔藓
、或
婴儿
苔藓。与昆虫叮咬、
食物过敏
及消化障碍有关。常见于婴儿,夏秋季多见。4、人工性荨麻疹:本病又称
皮肤划痕症
。①患者的
皮肤
对外界机械性刺激非常敏感,皮肤上通常无风团,若用
指甲
或钝器划皮肤时,在受刺激部位秀快出现条状隆起性
划痕
。②可发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发病原因。体内感染病、
糖尿病

甲状腺
功能障碍

绝经期
等常与发病有关。
外伤
、衣服、摩擦、束带、搔抓等均可引起风团和瘙痒。③病程不定,可持续数月长期存在。④有些患者在经受持久压力的部位如长时行走的
足底
,久坐硬椅的
臀部
等处,
上时
后发生
皮下
水肿
,此称为压力性荨麻疹。此外,在罕见情况,皮肤划痕症消退半小时至5、6小时后,风团反应又在原部位出现,并可持续至48小时,此称延迟性皮肤划痕症。
荨麻疹可服用“荨麻疹丸”进行治疗!“荨麻疹丸”由多种单味
中药
浓缩
颗粒
组合而成,其特点是组方灵活,辨证施治,既能体现中药
一人一方
的治疗特点,又能免去中药煎熬之麻烦,易于携带,易于服用,易于吸收。
湿疹:
1、急性湿疹:发病迅速,
皮疹
呈多形性。主要表现为
红斑
水肿基础上的
丘疹

疱疹

水疱
、糜烂、渗出、结痂等,损害程度不清、严重时可泛发全身、瘙痒剧烈。2、亚急性湿疹:为急性炎症减轻后,皮疹以小丘疹、鳞悄和结痂为主,仅有少量的丘疱疹、水疱、及糜烂;皮损较为局限,瘙痒仍较剧烈。3、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表现为
皮肤粗糙

抓痕
、结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外周可散在有丘疱疹。4、阴囊湿疹:俗称“秀球风”、“肾囊风”,是炎夏
季节
常见的
阴囊皮肤病
,特别是
洪涝灾害
地区的人群更易发生。根据临床症状,将阴囊湿疹分为虚实两型进行辩证论治。

❹ 患上湿疹,越挠越痒简单四味中药,疏风、清热、利湿,助你缓解

长过湿疹的人都知道,它只要发生在皮肤上就总是让人痒的不行,患者常常为了止痒甚至要把皮肤上挠出一条条血淋淋的印子才肯罢休,那是因为痒的感觉被疼痛的感觉所覆盖了。

那湿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呢?

《外科正宗》有云:‘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发则瘙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滑开。’中医上来看湿疹是被风湿热邪侵体了,此外还和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喜欢吃过量的酒、烟、浓茶、辛辣品,这些都导致脾胃受损,‘脾主运化’,湿热侵体,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减弱,水湿在体内停滞久了化成热,湿热蕴结在内里,后熏蒸于外,卫气宣发及营卫失调,气血受到阻碍,再遇到外界湿热的气候条件而发为湿疹。

它常常发于夏季,长在四肢躯干上,常表现为红色的丘疹水疱,有时还会有少量渗液流出,且疮口遇到热水或遇到肥皂水的时候会痒的更厉害。

因此治疗湿疹除用药物之外,在生活也要注意:首先是忌口,俗话说‘看病不忌口,坏了医生的手’,辛辣刺激有损脾胃的食物必须戒;其次,洗澡时严禁使用搓澡巾,并且洗澡的次数要降下来;洗澡水的温度高于皮肤的人体的温度就可以了,同时,不能泡澡要淋浴。

对于湿疹,中医讲究辩证论治,治疗上以疏风、清热、利湿为法。

这里供几味中药给大家参考:白鲜皮、地肤子、荆芥穗和蒲公英;白鲜皮清热燥湿,止痒,地肤子清热祛湿止痒,荆芥穗祛风解表之余还可透疹消疮,蒲公英清热解毒,治疗往往采用熏洗之法,配伍虽然简单,但治疗湿疹大有裨益。

此外一定要注意,藓和湿疹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疾病,二者的治疗也根本不是一回事,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对湿疹来讲只有在生活上注意了,然后再加上药物的治疗,才可达到好的疗效。

但是大家一定要经过中医的辨证再去用药。

❺ 湿疹症状

湿疹是也是宝宝过敏体质的一种说法吧,我家宝宝那时候大腿上有点红红的,我抹了2天郁美净,我也是从晚上看的,刚开始也不咋相信,不过反正是腿上就一点,我试试了,过了几天好了。一般都不建议用药的,说那里头有激素。另外我看网上有说用干黄连和凡士林的,也不知到底有效没 1.避免喂哺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可以...减少致敏物 应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宝宝对鸡蛋过敏,可暂时不添加。 2.给宝宝穿上棉质的宽大衣服,避免衣物摩擦加重湿疹。妈妈和宝宝都不要穿丝、毛织物的衣服,以免引起或加重过敏。 3. 保持宝宝双手的清洁,经常帮宝宝剪手指甲。避免搔抓,以免感染,湿疹十分痛痒,宝宝常会用手抓,抓挠会引起皮肤的细菌感染。 4. 不能用碱性强的肥皂、热水洗患处皮肤。因为肥皂和热水会将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洗掉,使皮肤更加干燥,还会刺激肌肤。 多数含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可以引起婴幼儿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米、螃蟹等。另外,灰尘、羽毛、蚕丝以及动物的皮屑、植物的花粉等,也能使某些婴幼儿发生湿疹。宝宝穿得太厚、吃得过饱、室内温度太高等也都可使湿疹加重。 湿疹症状: 1.渗出型湿疹:常见于肥胖型婴儿 ,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丘疱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严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甚至全身。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 2.干燥型湿疹:多见于瘦弱的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潮红、脱屑、丘疹,但无明显渗出。呈慢性时也可轻度浸润肥厚,有皲裂、抓痕或结血痂。常因阵发性剧烈瘙痒而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