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爆发,那么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呢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朋友,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强、传播很快,一定要做好预防和各项防范措施。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用中医小儿推拿方退烧,防止高热惊厥。
别误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 ,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中医角度分析:今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特点是湿热毒较甚,所以容易伤及津液,咽喉充血非常明显,唇红,舌红苔少,发热相对较高,也可出现精神疲倦等中医所说的壮火食气的表现。
1、清胃经 500次
具体操作:大鱼际和拇指外侧赤白肉际处,从腕横纹推至拇指第一指节侧缘。
2、清肺经 500次
具体操作:无名指掌面,由指根推至指尖。
3、清天河水 500次
具体操作:操作者握住被操作者手掌,将掌心向上,拿住内劳宫穴后,再用另一手食、中指并拢,由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
4、退六腑 300次
具体操作:沿前臂后侧,由肘部推至腕横纹为退六腑。
5、推天柱骨 300次
具体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并拢自上而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
1、疱疹性的咽峡炎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所以不能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无效的 ;
2、控制体温是首要,而病毒(也就是疱疹)必须让它发出来(需要3-5天)。
3、同时加强肠胃护理。 饮食清淡,多喝水!
喝三豆饮
目前是疱疹性咽颊炎以及手足口病发病高发期,随着天气转热可能会逐渐增多,推荐大家饮用三豆饮来预防和辅助调理。
一岁,黄豆20粒、黑豆15粒、绿豆15粒
2—3岁,黄豆30粒、黑豆20粒、绿豆20粒
3—5岁,黄豆50粒、黑豆40粒、绿豆40粒
5岁以上再略增加一些……
三碗水大火煮开后调成小火,最后煮成一碗水,可以选择适量加白糖或冰糖,方便孩子入口。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贰』 宝宝嘴里起疱疹怎么处理
宝宝嘴里出现起疱疹的情况,常常会在口腔软腭黏膜部位,发现散在分布的灰白色的疱疹样病变,宝宝会出现较为剧烈的咽喉部疼痛感,年幼的宝宝不能准确表达,可以出现哭闹、烦躁、拒食的情况,还会伴有明显的发热症状。这种症状表现属于疱疹性咽峡炎的表现,多发生于学龄前的婴幼儿,是一种呼吸道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宝宝嘴里出现疱疹以后,需要注意清淡、流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物对症治疗。对于宝宝长时间不能进食或饮水,并且伴有长时间发热的情况,可酌情予以输液、补液及支持治疗,病情会在7-10天之内逐步好转。
『叁』 嘴里长疱疹是怎么回事
嘴里长疱疹,是由于单纯性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单纯性疱疹病毒会在体液及表面可以生存数小时,所以,在唾液中周期性进行传播,口腔皮肤或者眼部、会阴部是最容易产生疱疹的地方。一旦出现疱疹的症状,建议及时进行抗病毒的治疗,抗病毒的药物主要为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或者伐昔洛韦;也可以使用病毒唑,也就是利巴韦林。局部用药,需要对口腔内进行抑菌治疗,抑制菌群比较有用的药物,主要是氯己定含漱液,还有复方硼酸的含漱液。另外,在疱疹的表面,也可以使用阿昔洛韦的软膏或者酞丁安软膏,进行局部涂抹。另外,也可以使用西瓜霜或者开喉剑、锡类散等,也可以使用华素片、溶菌酶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