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氧医美被多位明星起诉,究竟为何
序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新氧医美的广告,这则广告出现在各大视频平台上。但是根据新闻显示这个医美平台被多位明星起诉。起诉的明星有吴奇隆,华晨宇,鞠婧祎等。根据该平台的客服解释,因为平台的部分用户私自在文章中使用明星照片,所以导致各平台被起诉。在看到这样的新闻时,小编觉得我们一定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尊重顾客的权益
小编之前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在一家整容机构的广告上,某位顾客看到了自己整形前后的照片,因此起诉了该家整形机构。一些整形机构或者是医美平台,为了自己的收益私自的使用他人图片,这是非常不尊重顾客权益的做法。现在国家对于个人肖像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如果私自使用他人照片的话,将面临巨额罚款。再严重一些的话,可能面临着关门的风险。
2. 商标先生108问第5问:注册商标,要哪些文件
近日,有业内人士爆料新氧主APP因没有第9类商标使用权被苹果App Store下架,仅在 store现存“新氧微整形”和“新氧青春版”两个“小包”,绝大多数新氧用户因主包下架,已无法再更新APP。创业艰辛,然守成亦难。多少创业企业在历经初期艰难后,却因为商标问题而深陷困局。新氧主APP因没有第9类商标使用权被苹果App Store下架作为一家医美O2O企业,新氧此次的商标漏洞可能将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首先,谋求上市的脚步将可能被迫停止。中国证监会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发行人应合法拥有与其生产经营有关的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显然商标漏洞意味着新氧已经不符合这一条件,美股、港股市场对于发行企业知识产权要求则更加严厉。其次,新氧主APP再次上线苹果App Store存在困难。苹果App Store规定:如果App被投诉商标侵权,苹果在调查取证之后会将相应的App作下架处理。在商标归属未明确前,将不会再上架侵权应用,而之前下载APP的用户,也从此无法再进行后续版本更新。随着商标事件的发酵,新氧此前对外宣称的2000万用户有可能将逐渐全部流失。最后,对用户和投资人将造成损失。首先,对用户来说,不能使用APP意味着不能满足正常下单、获取信息等服务,对于已经产生订单的交易来说,用户可能会损失一些资金并延缓相关医美疗程。对投资人来说,新氧陷入的困境都将致投资人于不利局面。新氧只是诸多商标漏洞案的一个缩影,在新氧背后,可以看出对创业型公司而言,商标缺失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创业者如果不重视商标,将对自己的企业造成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新氧事件也许只是简单的商标争夺战,但是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创业公司缺少对法律的尊重,以及对其他公司权利的不认可。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代,不断出现的创新型公司展现了这时代特有的数字化美感,但网络平台的复杂和繁琐,网络品牌资产的管理疏忽和恶意滥用也正在成为新时代里的新威胁。从商标价值到企业文化,实际上折射的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新氧的商标漏洞只是一个缩影,在此类纠纷背后,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将商标价值发挥到最大,并让商标与用户建立精神纽带,从而使商标成为消费者一眼认可的精神图腾。一言以蔽之,商标价值已经成为企业培育消费文化、拼搏文化土壤的中坚力量,企业必须重视商标价值。在知识产权影响越来来越深远的今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商标的经营使用。很多创业公司不是不想保护自己的企业品牌,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企业品牌,既不知道需要拥有哪方面的相关知识,又不知道这些知识在哪里获取,本身又很难安全合理的对品牌进行管理。专业的事要交由专业的人来做,像品牌管理这样的专业领域,就应该选择专业咨询顾问来处理。
3. 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的介绍
2013年复7月,新氧集团成立。业务版制图覆盖教育、科普、内容、医械等领域。
旗下产品“新氧美容微整形APP”,是全球最大的品质医疗与美容整形搜索电商平台,致力于用科技帮助消费者安全变美。产品形态为“社交+内容+电商”,在业内被称为“新氧模式”。
目前新氧业务覆盖中国、韩国、新加坡、日本、泰国5个国家的220多座城市。吸引7000余家正规医美机构和25814名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入驻;2500万用户在新氧平台上留下搜寻和消费的足迹。平台上350万篇消费者亲自撰写的变美日记和超过330个网络类目,提供真实有效的决策辅助资讯。
4. 听说通过新氧APP,可以分期付款,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了,我就是在新氧APP上找的医院做的埋线双眼皮,做了尾款分期,我感觉挺好,可以先变美,再付款的,当时我是等着发奖金,就先做了微整形。
5. 美容微整形行业该如何与互联网结合,并如何运营
互联网和美容行业结合是时下的趋势,目前美容行业以人工服务为主,线下内交易的特性,存在容人员服务素质参差,不记录现金交易,产品进货渠道混乱等问题,更重要的是,数据无法记录用于指导运营环节。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线上管理的平台,平台应具备产品纪录,人员服务纪录,顾客资料纪录,收入支出纪录等等功能。
6. 我在新氧交了预约金,但是我没有去做手术,他管我要了一个验证,就变成那个项目已经使用了,可以退回吗
如今整容日趋低龄化,30岁以下占比达到了80%,学生群体成为主流,大约有400万人进行过微整或整形。时间多选在寒暑假,一开学就能变得美美的!不难发现90后的年轻人聊起微整形就和聊天气一样自然,还会约着一起去打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整形也无可厚非,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人整形数量的激增,医美行业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风波却从未停息。各种整容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甚至死在手术台上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虽然医美是为了美,但也是手术,安全问题十分重要。除了医院正规、医生水平高外,整形服务中优质的保险服务也非常重要。
近日,有用户爆料称,通过新氧app购买的微整形保险居然查不到承保机构,令人哗然!由于担心整形失败,用户希望自己在接受的整形服务更有保障,所以在预约项目时查看了微整形保险。新氧的订单中清晰的显示微整形保险由泰康在线承保并承担理赔,而保险状态却一直都是未验单,这不禁让人疑窦丛生。购买的保险迟迟无法承保,会不会对接下来的整形手术产生影响呢?
新氧客服回应说,"这款保险是新氧与泰康在线和悟空保联合推出的一款保险。"保单显示未确认是因为需要前去医院后,由医生来帮助确认后才生成显示保险单号。但告知用户保险已生效可安心手术,这让用户非常怀疑。
不过,泰康在线的官方保险商城网站中并未查询到该类保险。女性险内没有项目,健康险部分也主要以防癌、保大病等传统险种为主,并没有查询到"新氧微整形"保险的影子。于此同时,泰康的客服明确否认承保过这款保险,并表示在泰康系统后台中也查不到该款保险的任何信息。
这一切不经让人怀疑,新氧号称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整形保险的"氧气保"是否只是烟雾弹?唯一具有合法承保资质的泰康在线并未为此款保险进行承保。既然"氧气保"承包方不是具有合法资质的泰康在线,那么新氧作为一家医美整形o2o平台,居然"跨界"进入了保险销售领域?
氧气保在新氧app上因为价格不贵,消费者随整形项目搭配方便购买得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如果氧气保没有所谓泰康在线承保的资质,也就是说,在悟空保、新氧、泰康在线三个合作方之中,唯一有资格售卖保险的机构并没有发售过这款保险,那么这款保险的合法性就值得产生质疑了。
这份所谓的"微整形"保险是否合法合规呢?到底能保证在新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呢?不同于治病救人的严肃医疗领域,医疗美容针对的是健康人群,满足的是人们在审美方面的心理需求,属于消费医疗,利润空间大,再加上医保不覆盖,使得很多医院对此并不重视,市场的手反而能轻易触及这一领域!
7. 为什么新氧app用不了
因为新氧APP被下架了。
新氧主APP坐实因没有第9类商标使用权被苹果App Store下架,仅在apple store现存“新氧微整形”和“新氧青春版”两个“小包”,绝大多数新氧用户因主包下架,已无法再更新APP。纵观过去的诸多商标漏洞事件,几乎都以被动的一方失败而告终,而作为一家医美O2O企业,新氧此次的商标漏洞可能将直接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
评价
新氧只是诸多商标漏洞案的一个缩影,在新氧背后,我们也能够判断,对创业型公司来说,商标缺失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创业者如果不重视商标,将可能对自己的企业造成一些无法预计的不良后果。
首先,品牌影响力受挫,用户忠诚度下降。商标是面向用户,面向市场的,对创业型公司来说,商标设计往往含有着诸多深刻意义。而这些积极意义也正是企业向市场与消费者传递的一种价值观,在这样的价值观下,用户得以不断提高对企业的认可度,忠诚度不断提升。
当商标更换后,首先让用户产生的便是一种陌生感,建立在这种距离感之上,用户的需求可能被进一步弱化,从而丢掉部分忠诚度。
8. 绿色时光发布新声明,坐实商标侵权的新氧如何破除困境
日前,近半年闹得甚嚣尘上的新氧商标侵权纠纷有了新进展,本月初,多家媒体曝出新氧主APP因缺乏第9类商标使用权而被苹果App Store下架,目前仅留下“新氧微整形”的马甲APP。而在昨天(12月13日),新氧商标纠纷的另一方绿色时光公开发布声明,罗列了多项证明和裁定书坐实新氧商标侵权,引起业界热议。
纠纷始末,新氧或许混淆了商标缺失和侵权的区别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就被曝出其最重要的品牌无形资产“新氧”未能成功注册第9类软件商标,而主打绿色盆景盆栽线上销售的绿色时光因秉持“清新空气,爱的供氧”的理念,率先完成了“新氧”第9类软件商标的合法受让。
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彼时的新氧就在商标使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其实,在本月初新氧APP被苹果商店下架后,新氧也针对商标侵权纠纷作出了回应,一方面,新氧公司承认目前“新氧”第9类商标的确不在自家企业手中,但其认为自家产品不仅享有“新氧”的字号权,知名度更高,绿色时光属于恶意抢注,所以在自家APP上使用“新氧”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事实上,从绿色时光针锋相对的公开声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其完成商标合法受让的过程中,新氧公司曾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转让前的“新氧”商标无效,但经过商评委的裁定,驳回了新氧公司的申请。而字号也不能和商标划上等号,字号对应的是公司,仅作为一个公司的名称来区分市场上不同的企业主体,商标则对应的是商品或服务,是在对外展示和宣传过程中区分市场上不同的服务或商品。
据了解,根据《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简单地说,新氧公司的新氧APP作为商品及服务平台,实打实的侵犯了“新氧”第9类商标持有者绿色时光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新氧公司在自家声明中表示,《商标法》区分表中第9类商标所涉及的项目为实体商品项,而新氧公司主营业务是医疗美容信息服务并不涉及实体商品,因此第9类商标的缺失不会影响公司上市。
然而,去年商标局在《类似商标和服务区分表》的第9类0901类目上新增了“可下载的手机应用软件(C090142)”,这也就意味着第9类商标包含手机软件即APP的使用权限。更重要的是,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章发行条件中第三十七条规定:发行人不得有下列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五) 发行人在用的商标、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或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新氧公司在新氧APP这个最主要的业务场所使用最基本的标示是侵权行为,这很可能属于《上市管理办法》中商标使用情况存在重大不利风险的规定。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比新氧公司与绿色时光的声明,新氧公司似乎混淆了商标缺失和商标侵权的区别,前者或许不是个大问题,只需及时完成商标注册即可解决,而后者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则严重得多。
三大痛点,为什么说第9类商标侵权是个大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相较于企业注册通常只需要10-15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商标注册从申请到完成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所以一旦企业出现注册不及时,可能就会遭遇商标抢注、侵权等纠纷问题。
从过往案例来看,企业陷入第9类商标侵权纠纷之后则更将面临以下三大痛点:
其一,产品下架,新氧APP本次被苹果商店下架正是因为“新氧”第9类商标持有方绿色时光在自家的新氧APP上线后,向苹果App Store提出重名申诉,而苹果App Store对于这类问题正是以《商标法》核准第9类商标为可下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程序(可下载软件)为仲裁标准。
因此,此前早已被商评委裁定驳回商标申诉,又承认自家未拥有“新氧”第9类商标的新氧APP被苹果App Store下架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遭遇索赔,鉴于当前新氧公司与绿色时光之间的纠纷已经得到过商评委的有效裁定,而新氧公司声明中所表示的其已经再度向商评委提起商标无效宣告申请还未有明确结果。那么新氧公司仍处于对绿色时光的商标侵权困境中,这也就意味着后者很可能对新氧公司提起商标侵权索赔。
这并非没有前车之鉴,早在2001年,台湾唯冠就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iPad商标,其深圳分公司则随后单独注册了中国大陆地区的iPad商标。而苹果在推动iPad产品初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直接被深圳唯冠以商标侵权提起了公诉,直到最后苹果公司花费6000万美元买下中国大陆的iPad商标,才得以在华上市发售。
其三,难以上市,近年来,随着证监会对知识产权的关注越来越严,乔丹体育,江西天施康,浙江红蜻蜓……因商标纠纷而导致上市失败的企业案例屡见不鲜。海外资本市场也是如此,遇到类似情况,股票发行时候投资人会判定存在实质性风险,导致售卖困难。
而正如上文所说,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新氧公司目前主营业务正是通过新氧APP提供医美整形信息服务,而其APP却存在商标侵权问题,这就成为了其谋求IPO的最大门槛。
三个办法,如何尽快破除商标缺失与侵权困境
就目前而言,APP遭遇下架凸显了新氧公司商标侵权纠纷问题正在进一步爆发,尽管根据其声明,新氧公司再度申请商评委仲裁,但是鉴于其有过被驳回先例,那么在做最坏打算的情况下其也并非无路可走,仍有以下三个办法可尽快破除当前困境:
其一,直接购买商标,与绿色时光达成和解。根据绿色时光的声明,“新氧”第9类商和第45类商标同样是受让自另一家企业,商标合法买卖受让可帮助新氧公司妥善解决当前问题,正如苹果公司解决Ipad大陆商标版权问题,这一解决方法的优点在于省时省力,缺点在于可能需要一笔为数不小的资金。
其二,打官司申请商标维权,早在2012年底115网盘曾被“115”商标持有者起诉第9类和第42类商标侵权,遭遇了应用汇、安智等多家安卓应用程序商店下架,最终115网盘得以在2014年初重新上架,但这一解决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打官司耗时耗力。
其三,更换商标,重新上线产品。2014年10月份女性健康应用西柚在各个平台的版本更新中陆续改名为“美柚”,就是因为一家持有“西柚”商标的公司发出律师函,要求前者停止使用“西柚”商标并下架产品。在第9和第41类中并未注册商标的西柚只好宣布品牌升级为“美柚”并推送新版本的应用。
总的来看,新氧公司和绿色时光之间的商标侵权纠纷仍未结束,双方各执一词且纠纷事件愈演愈烈,这也给国内其他创业公司和创业者提了一个醒,商标不仅是企业名片,更是不容有失的企业无形资产,随着国内对包括商标在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愈发重视,类似的侵权问题处罚也将越来越严厉,所有企业对于商标保护的疏漏都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