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形大全 » 济南青萍美容整形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济南青萍美容整形

发布时间: 2022-02-04 21:10:45

① 杨氏青萍剑的沧州大六合门传承

一代潘玄圭清朝康熙年间、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道长
二代孟皎华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沂水泥古庄人道士
三代冯希汤清朝道光年间、济南临邑人,系南宫全真道士
四代杨棣园清朝道光末年、咸丰初年,山东无棣人,著名剑法大师,咸丰六年写有《青萍剑》手抄本
五代李冠铭清朝道光末年、咸丰初年、沧州大六合门祖师
六代王殿臣清朝咸丰年间、沧州成兴镖局镖师
七代李树亭(生于1863-去世1939年)留有青萍剑谱在世
八代李志云(生于1911-去世1984年)保存并整理青萍剑谱
九代李俊德(生于1960年)整理继承发扬杨氏青萍剑法
十代李剑明(生于1994年)马爱军 丁沧生 许云飞 姜永祥

② 青萍剑法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青萍剑原是一种古剑的名称,据传是鸿钧道人赐予通天教主的佩剑,由二十四品青莲莲叶所化,因此称“青萍剑”。历史上有名的剑主是东汉时期的伏波将军马援,铸造于东汉时期。

古人往往为优质宝剑赋以高雅别致之名称,以别于一般剑器。陈琳之文章:“君侯体高俗之材、秉青萍干将之器。”而陈琳为东汉时期人,足见汉代己有青萍剑之名,而且名声颇不下于干将、莫邪等宝剑。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记载:“庶青萍、结缘,长价于薛、卞之门。”据传,青萍剑能切金玉断毛发,犀利无比。青萍剑法借此命名,取其剑质精锐,所向披靡之意。

青萍剑也是一套经典、实用的稀有剑术,风格独特。青萍剑法发源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剑路共分六趟,总计三百六十五招式,剑和剑名称不同,并有剑诀及用法,已有近300年历史。

据《青萍剑谱》记载,潘元圭道长将剑术传给山东省沂水县泥古庄孟教华道长,孟教华又传给济南府临邑县冯希汤道长。后冯希汤又将此剑术传给山东无棣人杨鄂林。至此,青萍剑走出道门,流入俗家。

杨鄂林,在清代中期,他首先将青萍剑术传于盐山县大韩村镇贾云鹤。

贾云,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拜青萍剑大师杨鄂林为徒,苦练3年,贯通青萍剑六趟、三百六十五招式。

当时盐山洼大村稀,盗匪横行,滋扰乡里,官府鞭长莫及,乡民习武成风借以保家自卫。贾云鹤为人正派,豪侠仗义,凭一身武艺,不顾个人安危,曾多次深入匪巢,为乡民夺还耕牛、财物,备受当地百姓敬重,为名冠一方的剑侠,人称“飞仙剑侠”。

贾云鹤授徒两人:一是其弟贾灵泉,一是其表弟刘文石。贾灵泉传子贾丙辉;刘文石授徒马振祥。

贾耀亭,生于1877年,出身武术世家,自幼天资聪敏,记忆力惊人。从小习武,一点即通,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完整继承贾氏青萍剑法,深得贾氏青萍剑法之奥秘。

后来,贾耀亭受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邀请赴宁进行剑术观摩表演,赢得全场赞誉,张赠予七星宝剑。他锐意进取,潜心研讨,对贾氏青萍剑的剑理、剑法、剑义,进行总结、提炼和发展,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贾氏清萍剑法”。

同时,贾耀亭还整理注释了四川峨眉山玉溪洞秘传本“八卦剑”、“纯阳剑”,连同“贾氏青萍剑谱”,为武林三瑰宝。他思想解放,见识高远,为强民救国,在家乡创办了“文武学堂”,传播青萍剑术和文化知识;

贾耀亭开门授徒,传人遍及天津、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其徒宁芝光、范镇林、刘青峰等更把青萍剑带到了南京国术馆,为青萍剑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云樵武功卓越、剑法精湛,于清代光绪年间护卫尚书李荫墀督学江南,往返纵横,足迹所履数千余里,据记载“所见者多,所较者广。长者枪棒,短者拳脚,无不可以参互考证,而唯青萍剑法则未有能与为敌者,可谓绝技矣”。

马云樵晚年还乡,把走南闯北一生所获,与师弟贾耀亭切磋砥砺,优选出八式剑法,并对青萍剑术进行深度剖析,将这八式剑法主要插入六趟剑中,至此青萍剑术由原来三百六十五式,发展成后世的六趟三百七十三式,其技术内容更加丰富。

马云樵晚年授徒,沧州杨官庄杨云桥得一百七十五式;齐家务袁希振得二百五十四式。因所传剑艺各不相同,所以风格迥异。

后世沧县一带习青萍剑者多为杨云桥所传。杨云桥性情磊落,“通古今、明阴阳、知风鉴、谙音律,抚琴击剑为终生癖好”。每外出随两童,一捧琴,一携剑,其对琴剑之风可见一斑。

后来,杨云桥弃文就武,考授武庠生,曾剿贼有功,加守备衔,增武略骑尉。武举戴松桥赠其对联,词曰:“琴满熏风调绿绮,剑横秋水耀青萍。”赞其琴剑二艺具有独到之处。

杨云桥得知师祖杨棣园晚年卧榻染病,家道窘寒,立即耗尽家财,饱载金银,星驰赴鲁,谒师探病,亲侍汤药,终养杨棣园。为此,杨棣园将从未外传的四段青萍剑老四段全部传授给杨云桥。杨云桥方得窥其全貌后,遂将青萍剑除遗泽子侄外,仅传戴竹轩、孙文渤。

戴竹轩,沧州望族,书香名流,军马站人,武备先进、性情直率、慷慨好义、武技超群。加之戴家与杨家有至亲之谊,得杨云桥之倾囊相助,对青萍剑术尤为深奥,曾任教育机关武术教练。其子戴聘清传承其技艺。

孙文渤,生于沧县军马站村。5岁起随父亲、著名武术家孙芝谱习武,1895年,受孙芝谱之命赴杨官庄拜杨云桥为师习练青萍剑法。

又由于孙芝谱的次女、孙文渤之妹嫁给戴竹轩,孙戴两家好上加好,亲上加亲,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孙文渤得以多年往返于杨官庄,更得戴家武学,继承了全部青萍剑法,名声大振。

孙文渤为人忠厚慷慨,好义济国扶危,所练青萍剑术无出其右者。曾任爱国将领张学良东北边防军总部武术教官,传播剑术技击之道。清代末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天津张园寓居期间,也曾闻其名,向其求教青萍剑法。并受爱国将领于学忠之聘,任五十一军武术教官及河北省技术军官教导队主任总教官。

刘云渤在大连将青萍剑术传给王庆斋、王秀华、刘玉芳、田炳江等,其著名弟子有沧县孟昭惠、孙之山和天津张宝山、孟祥云、孙忠义,其后各有所传。

贾勃生是贾耀亭的嫡孙,自幼秉承家学,书剑俱佳。年逾八旬时全套剑法尚能一气呵成,可见青萍剑造诣之深。

《青萍剑谱》古谱保存完好,详细记载了青萍剑的历代传承关系和剑术内容,其中《学剑要诀》、《练功八法》、《剑批》、《剑断》是指导剑法训练和实战应用的理论基础。

青萍剑历史资料,保留的翔实丰富;训练体系科学完整。在中华武苑中,传统的各种训练方法、各项技术内容保存的如此完整,实属罕见。确是不可多得的剑术奇葩!

青萍剑招多势美。其套路结构严谨,剑法规整、剑路近捷;变化多、少重势;这是其他剑术所不具备的特点。

青萍剑的姿势名称整齐优美,而且寓意深远,大气恢宏。其中,有采用民间传统习惯,像“白鹅亮翅”、“拨草寻蛇”;有的根据姿势形象命名,像“仙翁扶杖”、“迎风挥扇”;有的依据哲理而命名,像“否极泰来”、“至危反泰”;有的来自神话传说,像“鲤跃龙门”、“商羊舞雨”;也有的出自历史故事,像“十面埋伏”、“假途灭虢”等,总之,名称包罗万象,极具文化内涵,有着深邃的审美和道德教化影响。

青萍剑术演练时,轻灵转折,迂回巧妙,潇洒飘逸。其动作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在意念的引导下,强调劲力的内在表现,含而不露。达到神与意合,意与体合,体与剑合;动中求静,气沉丹田,人剑相应。因此,可使人的心绪从浮躁中宁静下来,怡养心神,超然于物外。具有极高的养生和健身价值。

③ 杨氏青萍剑的杨氏青萍剑由来

据现尚存的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杨棣园先师手抄本记载:吾学于济南临邑县冯希汤,于吾结义,系南宫全真道士。其师孟皎华系沂水泥古庄人,皎华学于天师老法官真人潘姓玄圭其名也。此青萍剑法唐郭子仪得其传,有青萍剑谱行世,然卷帙浩繁,人易生汪洋之叹。且其所比喻妙处,多取于寒暑、往复、阴阳、升降极难体会。俗语云:纸上谈兵不如口授。又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得真传莫强猜。玄律所载有三不传之说:不忠不孝者不传,不谨不慎者不传,视财如命者不传。又云传于匪人罪坐于师。愚记此册非敢曰剑谱,不过用作账簿免久远遗忘云而。

④ 青萍剑的手谱

青萍剑剑谱原序
此青萍剑也,出于龙虎山天师府老法官潘真人,道号元圭。元圭传于沂水县孟教华。全系全真道士。孟教华传与济南府临沂县冯希汤,道号和玉。和玉传于武定府海丰县杨鄂林,字棣园。棣园传于盐山县城北大韩村镇贾云鹤,字飞仙。飞仙余之表兄也,余与表兄最相得,及门授业,口讲指画,无密不宣。听受既久不无一得,虽然难言之矣。昔郭子仪著剑谱三十二卷,谱中五行生克、阴阳升降、寒暑往来等语,令人难以体会,是以仅凭遗文往往错讹误解,因而历赖口授以继衣钵。由于剑术卓越超伦,惟恐歹徒窃据,向有三不传之戒:不忠不孝者不传,无气节者不传,见利忘义者不传,传于匪人坐罪于师。今余备录剑名,非敢言谱,谨存以备遗忘耳。 清道光岁次庚寅韩村镇刘文石序
学剑要诀
一、论心术
心术要正大忌偏私,要镇静忌轻浮。正大则不为匪人所诱;镇静则不为匪人所乘。否则,自恃其能势必轻举妄动,一遇劲敌始知人外有人已晚矣。昔聂隐娘剑术非不高,然但可以制精精而不可以敌空空。可不殷鉴。
二、论胆气
剑,凶器。战,危机,故不可不慎重。然慎重可也,怯馁则不可。须知若已交手,我退一步、则彼进一步,我不伤彼、则彼必伤我,随即慎重,能终免乎。故必致死生於度外,见机有可乘则乘之,势有可取则取之。但要见得真、识得透而。总而言之,心不可不小胆不可不大。
三、论耳目
耳目者,视听之官。即吾身之所以进退者也。若但识人数之众寡,敌势之强弱与兵器之长短轻重,夫人而能之矣,必须静气凝神,凡其技艺之高低,着数之运用,击刺之虚实,皆默与形声之外,然后可以抵制。
四、论手足
手要柔而能长,足要捷而能远。手柔而长则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足捷而远,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然须责以每日常常习练,非临时所能猝办也。
五、论身法
剑之为器也,短而轻。既不能递及敌身,又不能硬开兵器 。故身法必须圆活灵便,无论或进或退、或侧或跨,皆视其兵器之来路,借因用之。若能使其兵器之不及,则可以自保。若能将彼之兵器躲过,则更可取胜矣。
六、论力量
古剑仙之剑,或仅长数寸藏於囊中、或揉作铅丸纳於腹内,斯此剑也。无论何人不能得此剑,即或得之亦断不能用。盖剑仙者,捷於猿猴、急於飞鸟,又或视之无形、听之无声,瞬息其间能飞行数千里外。故剑虽至轻且短,亦可击无不中。使俗人之剑,则用短不如用长、用轻不如用重。若至十余岁时,朝朝练之,而剑之斤两依次渐加,若能用数斤重剑,则不论何等兵器皆可开架腾挪,再加以身法之圆转,手足之捷便,当无不济矣。
待敌恃奇正,追敌须夺门。莫使人沾手,起伏要分明。欲左先攻右,欲右先左擎。
彼如正剌手,扫抹可成功。彼用舒翼式,三贤头手攻。彼如拦腰进,扶杖并刺胸,
彼砍左额角,挥扇妙无穷。彼从外门砍,碧竹扫月赢,上来用出海,下来滴露通。
彼如伏势进,卸法要精功,双闭四门剑,诸式此为领。彼取内一二,三贤次手攻。
彼取外一二,盘柳式精工,澄金拖鞭式,盘地与揪龙。柳絮随风式,一二为要峰,
彼砍内三四,连环出水赢。外取三四寸,挥尘惊风精。底取用拨雪,外门顿锁功。
追敌点水式,外闭鸿遇风。细视龙跳等,式式法贯通。如砍内五寸,遥锁扫城中。
外用山倒海,脱壳侧翅通。待敌固有式,追法更要精;伐桂追球式,戏山法为总,
内有星赶月,外门垫海中。华山内外取,皆落一二中。能精此等剑,彼势万难伸。
法理无穷尽,功到自贯通。莫为敌所制,使彼由我攻。

⑤ 杨氏青萍剑的传承源流

青萍剑术发源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

据《青萍剑谱》记载,潘道长将剑术传给山东省沂水县泥古庄孟教华,孟教华又传给济南府临邑县冯希汤(孟、冯都是道士)。后冯希汤又将此剑术传给山东无棣人【杨鄂林(字棣园)】。至此,青萍剑走出道门,流入俗家。

至清朝中期,杨棣园首先将青萍剑术传于盐山县(今黄骅市)大韩村(今黄骅镇)镇贾云鹤。贾云鹤在杨棣园的严格教诲下悉数贯通了青萍剑术六趟三百六十五招式。贾云鹤授徒二人:一是其弟贾灵泉,二是其表弟刘文石。贾灵泉传子贾丙辉(字耀亭);刘文石授徒马振祥(字云樵)。

近代传人
1、冯希汤传山东无定府海丰县杨鄂林字棣园;从此青萍剑流入俗家。杨公晚年授徒,沧州杨官庄杨云桥得175式;沧县齐家务袁希振得254式;盐山县大韩村贾云鹤得365式。因所传剑艺各不相同,所以风格迥异,至今沧县一带习青萍剑者多为杨云桥所传。

2、贾云鹤字飞仙,人称“飞仙剑侠”。授徒贾灵泉(贾灵泉大师和贾丙辉大师现葬于黄骅市医院后贾氏宗族墓地)、刘文石。贾灵泉传贾丙辉字耀亭;刘文石传马振祥。马振祥字云樵,于清朝光绪年间护卫尚书李荫墀巡视江南,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与英雄侠客较艺论剑未曾失手,剑技精纯。马公晚年还乡,把走南闯北一生所获,与师弟贾耀亭切磋砥砺,优选出八式剑法插入第六趟剑中,至此青萍剑发展为373式,其技术内容更加丰富。

3、贾耀亭先生开门授徒,传人遍及天津、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其徒宁芝光、范镇林、刘青峰等更把青萍剑带到了南京国术馆,为青萍剑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贾勃生先生是耀亭公嫡孙,自幼秉承家学,书剑俱佳。现年届八旬,精神矍铄,全套剑法尚能一气呵成,可见青萍剑造诣之深。

⑥ 青萍剑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青萍剑原是一种古剑的名称,据传是鸿钧道人赐予通天教主的佩剑,由二十四品青莲莲叶所化,因此称“青萍剑”。历史上有名的剑主是东汉时期的伏波将军马援。

古人往往为优质宝剑赋以高雅别致之名称,以别于一般剑器。陈琳之的文章中曾说:“君侯体高俗之材,秉青萍干将之器。”而陈琳为东汉时期人,足见汉代已有青萍剑之名,而且名声颇不下于干将、莫邪等宝剑。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记载:“庶青萍、结缘,长价于薛、卞之门。”据传,青萍剑能切金玉断毛发,锋利无比。青萍剑术借此命名,取其剑质精锐,所向披靡之意。

青萍剑也是一套经典、实用的稀有剑术,风格独特。青萍剑术发源于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为潘元圭道长所创,剑路共分六趟,总计三百六十五招式,并有剑诀及用法,已有近300年历史。

据《青萍剑谱》记载,潘元圭道长将剑术传给山东省沂水县泥古庄孟教华道长,孟教华又传给济南府临邑县冯希汤道长。后冯希汤又将此剑术传给山东无棣人杨鄂林。至此,青萍剑走出道门,流入俗家。

杨鄂林,在清代中期,他首先将青萍剑术传于盐山县大韩村镇贾云鹤。

贾云鹤,生于清代乾隆年间,他拜青萍剑大师杨鄂林为师,苦练3年后,贯通青萍剑六趟、三百六十五招式。

在当时盐山洼大村西,盗匪横行,滋扰乡里,官府也鞭长莫及,乡民习武成风借以保家自卫。贾云鹤为人正派,豪侠仗义,凭一身武艺,不顾个人安危,曾多次深入匪巢,为乡民夺还耕牛、财物,备受当地百姓的敬重,为名冠一方的剑侠,人称“飞仙剑侠”。

贾云鹤一共授徒两人:一是其弟贾灵泉,一是其表弟刘文石。贾灵泉传子贾丙辉;刘文石授徒马振祥。

贾耀亭,生于1877年,出身武术世家,自幼天资聪敏,记忆力惊人。从小习武,一点即通,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完整继承了贾氏青萍剑术,深得贾氏青萍剑术之奥秘。

后来,贾耀亭受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邀请赴宁进行剑术观摩表演,赢得全场赞誉,张赠予七星宝剑。他锐意进取,潜心研讨,对贾氏青萍剑的剑理、剑术、剑义,进行总结、提炼和发展,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贾氏清萍剑术”。

同时,贾耀亭还整理注释了四川峨眉山玉溪洞秘传本“八卦剑”、“纯阳剑”,连同“贾氏青萍剑谱”,为武林三瑰宝。他思想解放,见识高远,为强民救国,在家乡创办了“文武学堂”,传播青萍剑术和文化知识。

贾耀亭开门授徒,传人遍及天津、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其徒宁芝光、范镇林、刘青峰等更把青萍剑带到了南京国术馆,为青萍剑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云樵武功卓越、剑术精湛,于清代光绪年间护卫尚书李荫墀督学江南,往返纵横,足迹所履数千余里,据记载“所见者多,所较者广。长者枪棒,短者拳脚,无不可以参互考证,而唯青萍剑术则未有能与为敌者,可谓绝技矣”。

马云樵晚年还乡,把走南闯北一生所获,与师弟贾耀亭切磋砥砺,优选出八式剑术,并对青萍剑术进行深度剖析,将这八式剑术主要插入六趟剑中,至此青萍剑术由原来三百六十五式,发展成后世的六趟三百七十三式,其技术内容更加丰富。

马云樵晚年授徒,沧州杨官庄杨云桥得一百七十五式;齐家务袁希振得二百五十四式。因所传剑艺各不相同,所以风格迥异。

后世沧县一带习青萍剑者多为杨云桥所传。杨云桥性情磊落,“通古今、明阴阳、知风鉴、谙音律,抚琴击剑为终生癖好”。每外出随两童,一捧琴,一携剑,其对琴剑之风可见一斑。

后来,杨云桥弃文就武,考授武庠生,曾剿贼有功,加守备衔,增武略骑尉。武举戴松桥赠其对联,词曰:“琴满熏风调绿绮,剑横秋水耀青萍。”赞其琴剑二艺俱有独到之处。

杨云桥得知师祖杨棣园晚年卧榻染病,家道窘寒,立即耗尽家财,饱载金银,星驰赴鲁,谒师探病,亲侍汤药,终养杨棣园。为此,杨棣园将从未外传的四段青萍剑老四段全部传授给杨云桥。杨云桥方得窥其全貌后,遂将青萍剑除遗泽子侄外,仅传戴竹轩、孙文渤。

戴竹轩,沧州望族,书香名流,军马站人。武备先进,性情直率,慷慨好义,武技超群。加之戴家与杨家有至亲之谊,得杨云桥之倾囊相助,对青萍剑术尤为深奥,曾任教育机关武术教练。其子戴聘清传承其技艺。

孙文渤,生于沧县军马站村。5岁起随父亲、著名武术家孙芝谱习武,1895年,受孙芝谱之命赴杨官庄拜杨云桥为师习练青萍剑术。

又由于孙芝谱的次女、孙文渤之妹嫁给戴竹轩,孙戴两家好上加好,亲上加亲,由于这种特殊的关系,使孙文渤得以多年往返于杨官庄,更得戴家武学,继承了全部青萍剑术,名声大振。

孙文渤为人忠厚慷慨,好义济国扶危,所练青萍剑术无出其右者。曾任爱国将领张学良东北边防军总部武术教官,传播剑术技击之道。清代末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天津张园寓居期间,也曾闻其名,向其求教青萍剑术。并受爱国将领于学忠之聘,任五十一军武术教官及河北省技术军官教导队主任总教官。

刘云渤在大连将青萍剑术传给王庆斋、王秀华、刘玉芳、田炳江等,其著名弟子有沧县孟昭惠、孙之山和天津张宝山、孟祥云、孙忠义,其后各有所传。

贾勃生是贾耀亭的嫡孙,自幼秉承家学,书剑俱佳。年逾八旬时全套剑术仍能一气呵成,可见青萍剑造诣之深。

《青萍剑谱》古谱保存完好,详细记载了青萍剑的历代传承关系和剑术内容,其中《学剑要诀》、《练功八法》、《剑批》、《剑断》是指导剑术训练和实战应用的理论基础。

青萍剑历史资料,保留得翔实丰富,训练体系科学完整。在中华武苑中,传统的各种训练方法、各项技术内容保存的如此完整,实属罕见。确是不可多得的剑术奇葩!

青萍剑招多势美。其套路结构严谨,剑术规整、剑路近捷;变化多、少重势;这是其他剑术所不具备的特点之一。

青萍剑的姿势名称整齐优美,而且寓意深远,大气恢宏。其中,有采用民间传统习惯,像“白鹅亮翅”、“拨草寻蛇”;有的根据姿势形象命名,像“仙翁扶杖”、“迎风挥扇”;有的依据哲理而命名,像“否极泰来”、“至危反泰”;有的来自神话传说,像“鲤跃龙门”、“商羊舞雨”;也有的出自历史故事,像“十面埋伏”、“假途灭虢”等,总之,名称包罗万象,极具文化内涵,有着深邃的审美和道德教化影响。

青萍剑术演练时,轻灵转折,迂回巧妙,潇洒飘逸。其动作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在意念的引导下,强调劲力的内在表现,含而不露。达到神与意合,意与体合,体与剑合;动中求静,气沉丹田,人剑相应。因此,可使人的心绪从浮躁中宁静下来,怡养心神,超然于物外。具有极高的养生和健身价值。

在实战中,青萍剑术虚实相应,攻防交替。着中套着,式内藏式;先发、后发齐用,正出、奇胜并举。先发制人时,“敌未动我先动,先声夺人,敌随动我变机,乘其仓皇失措之际,攻击其虚”。

后发制人时,“沉着待敌,彼不动我不动,彼初动我先至,于对方初动之时伺机制敌”。有时先立于不败之地,以正道制敌;有时入穴擒虎子,于万险之中出奇制胜。

青萍剑术柔和、儒雅,舒展大方,适于健身,又雷厉风行、招不虚发,长于战阵,堪称武林瑰宝。当时的南京国术馆,就曾以该剑术第一趟为学员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