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整形女护士因手术中肺脂肪栓塞致死,医美乱象怎么管
医美事故一年四万起,可以说是非常的多,并且其中至少一半的医美事故都是可以认为避免的,就是因为主刀医师或者医院违法操作、违规操作等恶劣行为,造成了一起起的医美事故。而如今的医美乱象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毕竟现在整容、隆胸、抽脂等手术发展,以及市场的扩大,对于这个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医美乱象必须要管,怎么管也就无非是完善整个监察体制以及加重处罚的力度警告一些“心虚”的人或医院,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美事故的发生。
『贰』 28岁女护士在私立整形医院内死亡,私立医院为何乱象丛生
私立的一些整形公司其实很多制度或者人员上上面都是不完善的。而且很多的设施其实都会有一些安全隐患。而且现在的整容医院多半是以利益为重。而且现在的私立医院很多不正规的一些人员也参与进来了。像是这次的事件,麻醉师就是属于违规操作。所以这也需要有关部门去调查和改变。
现在对整容医院这一块的法律规定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希望有关部门也是加强这一方面的管理,很多的整容医院都是在一些法律的漏洞上找出自己可以盈利的东西。所以说现在这件事情关注度这么高,过后有关部门肯定会对整容医院的机构进行一些调查。经过这些事情之后以后想整容的朋友们一定要谨慎。要去正规的整容医院。
『叁』 医美行业人员素质低,乱象不断吗
“20年品质保障、技术稳妥、经验丰富”“保障药品材料正品”“一次整形、一次到位”……王女士从一网络平台了解到,某医疗美容诊所承诺打造安全、无痛、无痕、自然的整形方案。通过与诊所医师沟通,王女士选择一种名为自体脂肪填充脸、胸、丰臀、精雕腿的手术。
目前,一些医疗美容机构还忽略了医美的医疗属性,违反《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玩起“大忽悠”,用新词汇混淆视听、将简单手法包装成新理念、新技术,诸如“打上一针皱纹全消,年轻十岁不是梦”之类的夸张宣传。
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广告仅限于医疗机构名称、地址、诊疗科目、联系电话等基本内容,发布医疗广告须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医疗美容因其具备医疗属性也应遵守上述规定。
『肆』 美容的业内乱象
会员卡暗藏消费陷阱
会员卡,是一种预付费的储值卡,存的金额越高,消费时的折扣越大。一家高端连锁美容机构单次做面部美容的价格为480元,存一万元成为会员后,每次的消费价格能便宜一半,因此,基本上顾客都办理了会员卡。
由于美容院没有物业,属于轻资产经营,因此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也不受信托、基金、风投等资本的青睐,美容院扩张经营,一个是靠加盟,一个就是靠使用消费者的预付金额扩张,寅吃卯粮的财务模式,留下极大的风险和隐患。
美容院往往用会员卡捆绑消费者,制造涨价、强制推销、拒不退款等多种消费陷阱,侵犯消费者的权益。根据中消协提供的材料显示,各地消协组织收到的关于消费者对预付卡消费的投诉数量持续上涨。
美容变毁容
美容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生活美容基本没有什么准入的门槛,只能承担日常的皮肤护理、化妆修饰以及形象设计等,而医疗美容也就是所谓的有创整容,包括重睑形成术、假体植入术、药物及手术减肥术等,两者在技术标准和管理上都有不同要求。
根据2000年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美容服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只有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才能开展医疗美容,同时卫生部也对医疗机构中的医生资质提出了明确要求。
市面上的美容院大多只能进行生活美容,但几乎所有的美容院除了除了提供生活美容之外,还可以提供提眉术、祛眼袋、 双眼皮、丰唇术、 颧部填充、 额颞部填充、 鼻唇沟填充术、下颏加长、 收缩咬颌肌、除皱、酒窝成型术、自体脂肪丰臀、处女膜修补术、阴道紧缩术、臀部吸脂、大小腿吸脂等手术服务,几乎囊括了整形医院的所有医疗美容项目。
整形首先是医疗行为,和其他手术没有区别,整形手术的风险属于常见的医疗手术风险,必须在专业麻醉师及生命监护设备、急救安全设备、无菌空间里实施,“即使是做创伤性整形手术,麻醉机、氧气瓶、吸引器、输液设备和生命监测仪等一个都不能少,但是美容院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有毒药物含暴利
奥美定,学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入到人体内后,会分解产生剧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这种物质列为可疑致癌物之一。2006年4月30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撤销了奥美定的医疗器械注册证 ,全面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
事实上,国家药监局批准使用的注射材料只有透明质酸(玻尿酸)、胶原蛋白和肉毒毒素三种,以玻尿酸为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使用的仅有四个品牌:进口的有瑞士的瑞蓝、韩国的YVOIRE(伊婉),国产的有逸美和润百颜。
“这些药物只被允许销售到正规的整形机构,管理极其严格,美容院根本买不到正规的产品,其使用的玻尿酸基本都是伪劣产品,成本不过百十元,其效果可想而知,有些更无良的美容院,会使用价格更为低廉的奥美定。”叶文珏表示。
同样,肉毒杆素,也就是所谓的瘦脸针,虽然只是小小的一针,但是各中风险却不小。肉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药物,只需1毫克就能毒死2万只老鼠,如果一次性注射达到2000个单位以上,就可能致人死亡。
正因为肉毒素具有如此大的毒性,国家对其管理也越发严格,态度更为审慎。购买肉毒素需要三证俱全,即执业医师资格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须经严格的处方限制才能购买和使用。
但是,所有美容院中,美容顾问都表示可以注射瘦脸针,并表示“百分百安全”。有些美容院自称使用的是进口产品,售价高达一针五六千元,也有美容院表示,500元能瘦脸,实际上据药物专家介绍,这些产品大多是在小作坊或是实验室生产的,成本低廉,而这些劣质产品可能纯度不高,杂质含量大,毒性也就会增大,产生过敏、低血压、面瘫等各种副作用。
还有一些美容院,为了暴利,给消费者注射国家根本没有批准的药物,比如之前有美容院注射一种叫生长肽的多种生长因子,美容之外,这种药物会刺激组织无限生长,对免疫系统造成破坏,这款非法注射物,售价高达28万元,暴利惊人。
还有美容院推荐了微晶瓷、干细胞等项目,售价不菲,但都是未经批准的非法项目。
很多美容院往往推出自有美容品牌,但这些产品也含有猫腻。美容院的自有产品基本都是贴牌生产,要么没有生产许可证, 有的话也是很多家共用一个生产方提供的许可证, 产品质量没有保障, 产品成本只有销售价格的8%-10% ,“一个卖2000块的产品,成本往往只有80块钱左右,成本几乎没有超过售价百分之十的”。
『伍』 微整形行业有何乱象
1、微整形藏身写字楼、抄居民区:“手术室”其实就是一个普通房间,房内摆设简单。
5、朋友圈里的术后美图可能是盗来的:朋友圈中清一色的整形后完美的双眼皮、挺拔的小翘鼻……可能就是转发、盗用微整形成功的图片和视频。
『陆』 一年四万起医美事故,医美乱象横生,有关部门该怎么管制
首先,要对市场进行一番整顿,进行一番资质审查。
现在,无证无照的医美机构实在太多了!尤其是一些所谓的主刀医生,根本连正规的执照都没有。
说白了,根本就是一个没有资格给人家做手术的人,还胡乱给人开刀。这不就是拿自己的脸给人家做实验吗?
第三,所有的手术在进行之前必须签订正规合同。
白纸黑字,把所有的问题都写清楚,免得到时候出了问题之后就各种扯皮,说不清楚。
除此之外,应该像正规医院一样,对于手术的全过程,病人的入院手术所有记录,都一一记录在案,并且按照规定进行保存。
『柒』 王贝整形致死事件的行业混乱
王贝事件发生后,记者采访了三位整形美容业内人士。他们认为,王贝事件折射出了整形美容行业的诸多乱象,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这个市场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健康发展。
武汉某公立医院整形外科主任王强(应被采访者要求化名)介绍,以前人们接受整形手术通常是因为后天创伤导致的畸形及先天性畸形,现在则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提升进入“美化人生”阶段。整形产业呈几何数增长,利润大,鱼目混珠,整形市场形成了一个堪称“暴利”的利益链。
目前武汉市大大小小的整形医院有100家以上,还不包括那些在宾馆开一个房间就能做手术的未注册的“游医”。不少民营整形美容医院只论钱,把爱美者当做商品,“把整形市场弄得乱七八糟”。
武汉市某民营整形美容医院院长介绍,目前国内整形美容机构80%为民营机构,公立医院的整形外科只是一种补充。由于近年来,特别是近5年来的快速发展,有资质的医生、专业的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跟不上发展速度,导致一些非专业的医生和管理人员进入这个行业,这就出现了很多潜规则和不公平竞争。
武汉某知名医院整形外科负责人李明(应被采访者要求化名)说,整体来讲,国内整形美容行业技术水平不均衡,价值取向不对,仅把给患者整形当成一桩生意,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感。
李明说,民营整形美容医院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毕业于正规医学院所培养的硕士、博士很少;多半是野路子出身,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以前,整形美容是中国医学领域的边缘学科,近年来,因为需求增加才生意红火,不少医生是半路转行,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甚至没有资质,是边干边拿的。 王强从事整形20多年。因为信息不足,目前他还不能分析王贝的死因,但他提出了三个疑问: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做那么多手术,是否符合医疗常识和医疗原则?医院是否有抢救设备?医生是否有资质?
他说,只有达到相应资质的医生才能做相应的手术。全麻风险性很大,他所在的公立医院,要做全麻手术,医生起码从业15年,有正高或副高职称,而且还需要有相当的临床经验。在手术前,还需要组织专家会诊,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并将风险告知接受手术者。手术需要专业麻醉师,手术室配备有抢救设备。他们会把手术可能带来的正面效果和负面风险都告诉接受手术者,让其自己权衡。
王强表示,不少民营整形美容医院,唯利是图,绝不放过一个消费者。为了吸引顾客,医院就隐藏手术风险,对消费者宣传整形手术不痛、不肿,甚至夸张地说“连一个红细胞都不会出”。但实际上,所有的手术都有风险,有可能引发并发症。
李明分析,不少医院胆子很大,只要有生意什么都敢做,出事了有一班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善后事宜。每年开学术会议时,总有专家指出,做下颌角手术不要只想着赚钱,这种有生命危险的手术不象拉个双眼皮、隆个胸那么简单,它是需要具有手术技术、麻醉技术、手术后护理的系统工程,对实施机构的综合实力要求很高。
武汉市某民营整形美容医院院长透露,全国因接受改脸手术死亡的已有十多例。 王强说,现在国内很多人受影视剧影响,认为整形在韩国、日本等国家是家常便饭,全民都整形。但实际上,在日韩,从医生到消费者对整形手术是非常慎重的,同时也有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之分,管理更为严格。
王强介绍,不少国内整形医院号称有韩国专家或其医生有留学韩国、美国的经历,这里猫儿腻很多,有的所谓韩国专家根本不是真的。他认识一个号称韩国专家的整形医生,其实是会说韩语的延边人。有的确实是韩国人,但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大牌专家,在韩国国内更像江湖医生,来中国是为了练手。
据武汉市某民营整形美容医院院长透露,诸多民营整形美容机构为了获得短期效益,大量投放夸大的虚假广告。主要表现在对医生、专家的过度包装,对整形美容项目效果的过度渲染,以及对仪器设备功效的夸大宣传。比如汪良明被中墺整形医院包装成“整形界泰斗”。
这位院长介绍,整形美容机构可分为整形美容诊所、整形美容门诊部、整形美容医院、整形外科医院以及三级甲等医院整形外科等类别,整形美容手术相应分为四类。整形美容诊所、整形美容门诊部及部分整形美容医院只能实施一类、二类手术,不能进行包括改脸型在内的三类、四类手术。
他提醒爱美者一定要慎重,不要冲动消费,要充分了解相关医生和医院资质再做出决定,对整形美容医疗广告不能盲目相信。
『捌』 为什么整形美容在中国如此暴利
因为现在看脸的时代,追求容颜青春不老,
『玖』 医美行业有哪些乱现象
从业人员素质低,虚假广告盛行。
微整形美容需求日益旺盛,“颜值经济”催生了一大批无资质小作坊式的医美机构。行业火爆的背后,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法院调研报告列举了目前医美行业市场主要存在的四大乱象:医美机构无资质、从业人员素质低、虚假广告盛行、医美耗材不正规。
相关机构最近发布的《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医美消费人群与2016年同比增长高达42%,远高于7%的全球增速,中国成为全球医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这一速度也给医美行业从业者带来了机会与挑战,医生资源有限,培养速度跟不上需求;无医疗经营许可证的“黑市”和培训5天上岗的“黑医”猖獗。
区别于传统美容,医疗美容由于其侵入性和创伤性的特点,具有一定风险性。一些达不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的非正规诊所、美容院、美甲店等有恃无恐地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这些机构大多未取得审批、硬件条件简陋、器械多次重复使用,缺乏严谨的流程,极易造成传染性疾病和交叉感染。
(9)揭整形美容乱象扩展阅读
我国医疗美容行业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增速超过40%,规模也远超千亿。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美容机构发展迅速,处于“野蛮成长”状态,租个门店就能开干,资质什么的都成了浮云。在暴利驱使下,违法宣传、非法行医等行业乱象普遍存在,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重灾区。
发展迅速但很不成熟的医疗美容产业每过一段时间总要出点“大新闻”,整容失败致丧命、医生培训三五天就上岗之类的新闻早已不陌生,更别提像“洗血”美容这样打着高科技、新技术的噱头骗人的违法事件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医疗美容在我国尚未发展成熟,经营者的自律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都有不足,但从根本上说还是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处罚政策不明、执行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
说起来,对于医疗美容行业的乱象,政府相关部门并不是没管过,也不是没有下大力整治过。翻阅历史,针对医疗美容行业出过的文件、进行过的行动还真不少。2017年、2018年,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都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的专项行动,遏制医疗美容市场乱象。
『拾』 整形失败怎么维权
到接受手术整容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就是所在区县卫生局医政科去投诉;或到所在区县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投诉;所在区的人民法院进行医疗损害诉讼。
维权的流程:
1、收集相关证据资料(病历本、缴费单据、术前术后照片以及人证等)。
2、医疗鉴定(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伤残程度等)。
3、与整容机构确定协商时间。
4、协商解决措施(如果双方满意解决条件,维权就此结束;如果不满意,继续为维权到下一步)。
5、寻求法律仲裁(对仲裁结果满意,维权就此结束;如果不满意,继续为维权到下一步)。
5、法院审判(审判结果为最后维权结果,维权就此结束)。
(10)揭整形美容乱象扩展阅读:
微整形虽然不动刀,但仍属医疗行业范畴之内,同样存在医疗风险。
北京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赵红艺教授表示,在外行看起来,微整形无非是往面部打针注射而已,但其实需要操作者熟悉人体神经学、解剖学等多门医疗学科,绝不是简单的皮下注射。
一旦发生意外,就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比如肉毒素注射剂属于毒性药品,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过敏,或者注射到血管里可能会造成全身的肌肉麻痹,甚至会引起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而不规范注射玻尿酸可能会造成血管栓塞,甚至出现失明。
“尤其是使用的注射产品要有保障,进货渠道要正规、注射位置、剂量要准确,否则会给求美者造成伤害。”赵红艺强调,注射违规产品,更可能出现全身系统副反应,甚至可能因此丧命。
据了解,目前国家食药监局批准使用的美容整形注射材料只有:肉毒素、玻尿酸和胶原蛋白。而每一种材料中,获得国家正式批文的进口药品品牌屈指可数。
求美者在进行注射美容前可通过三方面判断:首先看整形机构资质,必须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必须是“医疗美容科”,而普通美容院只有《卫生许可证》,没有从事医疗美容(包括注射美容)的资格。
其次看医生资质,注射医生必须具备《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和《医疗美容主诊医生执业资格证》三证。
同时还要看注射美容产品,所有的注射产品都有固定的条形码,以及防伪标示或防伪电话,消费者可据此查询。
参考链接:人民网-小心美容变“毁容” 整容前你应了解的五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