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状况 » 胆道闭锁皮肤变黄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胆道闭锁皮肤变黄

发布时间: 2023-04-25 08:51:45

① 新生儿皮肤红里透着黄

新生儿皮肤红里透着黄

新生儿皮肤红里透着黄,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皮肤非常的粉嫩,但是却慢慢的变成了黄色,这很可能是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一般来说生理性的黄疸是可以好转的。新生儿皮肤红里透着黄不必太担心·。

新生儿皮肤红里透着黄1

新生儿脸色发黄是怎么回事

发现疾病往往是因为疾病的外在表现,很多妈妈担心宝宝脸色发黄是不是健康的问题。接下来我就带你一起看:新生儿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新生儿脸色发黄怎么调理?

一、新生儿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脸色发黄,但是身体一切正常这时候要不要检查呢?其实,宝宝脸色发黄的原因很多,不过总体来说大部分都是脾虚或湿证引起的,同时还可能与睡眠、饮食等有关系。具体原因如下:

1、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如果宝宝经常出现腹泻,则有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最好帮宝宝测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的指标。

2、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脸部发黄现象,这有可能是生理性黄疸,新妈妈应该密切观察。

婴儿脸色发黄是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宝宝出生后,原本白里透红的肤色可能在新生儿期的某天变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3、肝胆疾病和遗传原因等:这需要由医院检查确认,但如果宝宝以前脸色不黄,一般不会是遗传原因。

二、新生儿脸色发黄怎么办?

首先,新妈妈要做的是去医院确认宝宝脸色发黄并非遗传或肝胆功能异常,而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此时,要注意的就是为宝宝进行合适的食补。

其次,对于营养不良的宝宝,不能强迫其进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用新妈妈的温柔和耐心以次补量。而4个月以上的宝宝,则应该逐渐增加辅食,食物的种类要丰富,如米粉、果泥、菜泥等,并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才能引起宝宝的食欲。

最后,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氛围,并辅导宝宝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宝宝不吃千万不要强喂、呵斥,更不要追赶着喂。同时也可以为宝宝准备专用的漂亮餐具,并尝试让宝宝自己进食,提高宝宝的进食兴趣。宝宝接受任何一种食物时一定要给以鼓励。

新生儿皮肤红里透着黄2

通过对一些婴儿脸色的观察,可以发现某些疾病。特别是在新生儿期,细心的家长常常可从婴儿的脸部发现异常颜色而去找医生。当然,身体其他部位的肤色也可有相应的改变。在婴儿出现某些病态时,就常会给人点颜色看看,下面就这一问题和大家谈谈。

首先要谈的是红。

刚出生的新生儿面色粉红,皮肤娇嫩,弹性良好。但因皮肤表面角质层发育尚未完善,出生后与周围环境接触,面部等皮肤受到刺激而发生充血,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红色斑疹,此曰新生儿红斑。一般持续1~2天后便逐渐消退,退后偶有糠皮样脱屑。此外,还有约半数新生儿在生后一周内可出现如豌豆大小的红斑,其中间有白色丘疹,称中毒性红斑。目前认为此斑与母亲的胎盘毒素或内分泌等因素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有关。经1~2天便自行消退,无需处理。

还有,小儿最常见的一种毛细血管瘤,好发于头、面及颈部,是一种良性肿瘤,大多数出现在新生儿期,按其形态可分为三类:

①橙色斑(即新生儿斑),斑块不大,不突出皮面,呈橙红或淡红色,轻压之即褪色,常出现在前额、上眼睑、鼻周、后枕部或颈项等处,大都在出生后数月内自行消退。

②红斑痣(即葡萄酒斑),呈淡红至暗红色,不高出皮面,压之易褪色。小儿出生后即出现在脸部、颈部或其他部位,形状大小不一,红斑出现后虽不扩大,但也很难消失,仅个别在数年内出现颜色变浅或自行消失。红斑痣的存在,除了影响脸容外,多无其他妨碍,只有个别病例有可能在同侧大脑半球内亦有类似的血管瘤,使病儿以后会出现癫痫、智力低下或偏瘫等。

③草莓状血管瘤,是小儿血管瘤中最多见的一种,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而在头面部的约占一半。刚出生时未见病变,近满月时先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数日后增长至米粒大小,以后继续扩大,红点融合后变成一圆形或椭圆形斑块,柔软而可压缩,边界清楚,形如草莓。此斑块在生后2~6个月时增长最快,以后趋向静止,至7个月以后可自行消退,一般在5岁内大多消失,若非迅速增大,不需急于处理。

关于黄。

一般新生儿刚生下来时,脸色红润可爱,可是过了两三天,婴儿的面部甚至躯干及四肢的皮肤渐渐变成了橙黄色,或是红里透黄,此种现象谓之新生儿黄疸。约有半数以上的新生儿都会有这种现象,表现为轻度黄疸,黄红色带有光泽,进展较慢,至生后4~6天时最为明显,多在生后7~10天逐渐消退,此谓生理性黄疸。这与新生儿发育过程有关。因新生儿血中胆红素的生成相对较多,处理胆红素的肝脏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因而造成体内的胆红素过多而出现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如黄疸出现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过深(全身皮肤黄染明显),或黄疸进展迅速,或迟迟不退,或退而复现等情况则为病理性黄疸,需找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查明原因并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关于蓝。

也就是医学上讲的紫绀,或叫青紫。青紫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使皮肤(尤其常见于面部口鼻周围的地方)、粘膜(如眼睛的巩膜和口唇粘膜)及甲床显现出紫蓝色。新生儿青紫见于很多疾病,常见于肺炎、颅内出血及先天性心脏病,而青紫最为突出的就是病情较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尤其在吃奶或啼哭时青紫加重并伴随呼吸增快,碰到这种情况,往往就会使人想到小儿可能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存在。但须注意,在寒冷的环境、体温过低或饥饿时,或在生后第一天内的正常新生儿,也常会见到唇周等处呈现轻度的青紫,而经适当的处理后青紫较快消失,这并不重要。

顺便一提,在新生儿腰背的骶尾部及臀部皮肤往往可以看到灰蓝色的色素斑,称为胎记,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压之不褪色。此乃因皮肤深层色素细胞堆积所致,多在1岁内偶或至5~6岁内自行消失,不需治疗。

最后要说白。

这不是一般的白,而是指苍白,那是新生儿贫血的一个突出的症状,不仅可从肤色(脸色)上看出,而且可从粘膜(如口唇)上来判断。新生儿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时间的长短、量的多少、出血的部位及其范围等有密切的关系。足月的新生儿急性失血30~50毫升时即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肌张力减弱、体温过低等,以手指按压其肢端皮肤可呈现出苍白表现,手指移去后皮肤转红的时间缓慢。新生儿贫血往往可追查到某些妊娠期或产时的失血病史,如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剖腹产时胎盘的损伤以及双胞胎等,还有就是一些出血性的疾病如颅内出血、肺出血、胃肠道的出血或血液病引起的贫血。

综上所述,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肤色,尤其头面部肤色的改变,可提示身体的`某些疾病的存在,当然,其中某些肤色的改变也可能是新生儿期的一种生理性表现,如生理性黄疸及新生儿红斑等,并不重要,无需特殊处理。但有时对生理性与病理性的表现往往一时难以分清,为了不失去早期诊治疾病的时机,应及时找医生确诊。

新生儿皮肤红里透着黄3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d出现黄疸,最迟可在第5天出现,5d后出现的黄疸多要考虑病理性。黄疸于4~6d最明显,足月儿在生后10~14d消退;早产儿约有80%生后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消退。生理性黄疸不伴有其他症状,小儿精神、反应好,个别新生儿吃奶稍差。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临床上以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血清胆红素测定在生后1周内,均超过34.2μmol/L(2mg/d1)。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205.23μmol/L(12mg/d1),早产儿较足月儿为重,峰值可达17l~205μmol/l(10~12mg/d1),但不超过256.5μmol/L(15mg/d1)。如果在17天内仁未退去就去医院检查一下,我儿子28天了脸上还有点黄去医院验了大血,配了"培菲康"吃了2天就好了. 记住一定要对症下药!!

新生儿皮肤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核心提示: 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皮肤非常的粉嫩,但是却慢慢的变成了黄色,这很可能是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一般来说生理性的黄疸是可以好转的,家长们不需要过于担心,但是一些病理性的黄疸,却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注意,比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等。

新生儿皮肤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过生育经验的家长们都知道,新生儿在刚刚出生的时候,皮肤都是非常粉嫩的,但是当孩子出生几天之后,皮肤就会出现发黄的情况。但是对于新手爸妈来说,看到孩子皮肤发黄的情况是非常的害怕担心孩子是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新生儿皮肤发黄的原因。

导致新生儿的皮肤发黄是新生儿黄疸造成的,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生理性的现象,这是因为孩子身体当中的胆红素累积表现出来的症状。当孩子出现了新生儿黄疸的情况时,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退黄的药品,几天之后,孩子皮肤发黄的现象就会消退好转,皮肤也会变得粉嫩起来。但除了生理性原因会导致孩子皮肤发黄之外,还有一些病理性的原因,也会导致孩子的皮肤发黄。

比如孩子感染上了乙型肝炎病毒,就会导致病理性黄疸的产生,此时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进行救治。如果新生儿得了先天性胆道闭锁,也会导致孩子出现皮肤发黄的情况,这属于阻塞性黄疸,因为先天性的胆道闭锁是孩子身体的胆红素排泄出现障碍,导致过多的胆红素累积在身体当中,出现皮肤发黄的症状,先天性胆道闭锁也非常的严重,需要及早给孩子进行医治。除了这两种病理性原因之外,微生物感染巨细胞病毒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也都会引发孩子皮肤发黄。

今天,我们系统的给大家介绍了新生儿皮肤发黄的原因,通过今天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孩子皮肤发黄的原因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其实导致孩子皮肤发黄的原因也还有很多,比如,孩子得了新生儿溶血病,也会导致孩子的皮肤发黄。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才能够确定孩子皮肤发黄的具体原因。

②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五大常见成因大解析

「你的宝宝有黄疸」当被医护人员这样告知时,常常让新手父母感到紧张。为什么会有黄疸?要怎么治疗?其实,新生儿黄疸是一个常见问题,大多数的新生儿黄疸都是正常的,只要掌握几个观察重点,就不用太过担心。

新生儿黄疸,指的是宝宝皮肤、眼白变黄的现象。轻微的黄疸,一开始是脸部皮肤变黄,并逐渐扩散至躯干。黄疸较严重时,会扩及宝宝的四肢、手掌、脚掌,愈严重的黄疸,皮肤颜色会愈黄。

当医护人员告知:「宝宝有黄疸」,常常让新手父母感到不知所措,一方面对这个专业词汇感到陌生,另一方面又很担心会不会很严重。其实绝大多数的新生儿黄疸都是正常的,只要掌握几个观察重点,并配合大便卡的使用,若有异常立即请医师诊断,面对宝宝的黄疸问题就毋须太过担心。

造成黄疸的原因,是体内胆红素浓度上升的结果。胆红素主要是红血球的代谢产物,一般会由血液运送到肝脏,经代谢后,由胆管排泄于肠子内。当上述代谢路径发生问题,造成血液中胆红素的堆积,就形成黄疸派察。

新生儿较容易产生黄疸,主要是因为肝脏机能尚未成熟,不能及时代谢胆红素,以致堆积在体内。一般新生儿在出生2~3天时,由于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加,皮肤开始变黄,平均4~5天时达到高峰,第7~10天逐渐下降,然后在约两周时消失。这样的过程是完全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满月后的宝宝仍有黄疸, 正常吗?

除了完全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之外,在台湾又以母乳哺喂造成的黄疸最为常见。母乳哺喂造成的黄疸可分为两种型态:

第一种是母乳奶量不足造成的黄疸,发生在宝宝1~2周大时,黄疸情况会比生理性黄疸还高。当母乳量仍过少时,可考虑添加部分配方奶,通常情况就会好转。

第二种称为母乳性黄疸,特征通常较轻微,只有脸部及躯干有黄疸现象,有时可以维持到几个月之久。这类黄疸的成因为母乳中含有一种女性荷尔蒙,会抑制肝脏酵素活性,使胆红素的代谢较慢。单纯的母乳性黄疸,不会对宝宝造成任何不良影响,也不需要任何治疗,更不需要停止哺喂母乳,在几个月内黄疸会自然消退。

因患有蚕豆症而造成黄疸,也是台湾宝宝常见的黄疸成因。新生儿出生后会进行先天性遗传疾病筛检,能及早筛检出宝宝是否有蚕豆症。若宝宝有蚕豆症,也不需要太过担心,只要避免接触特定物质,患有蚕豆症的宝宝跟一般宝宝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能健康快乐的长大。

当哺喂蚕豆症宝宝母乳时,妈妈宜避免吃蚕豆及蚕豆制品,并且让宝宝不要接触奈丸、水杨酸成份药物等,以免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若蚕豆症宝出现严重黄疸、脸色苍白、解深茶色尿的现象时,应尽速带往医院诊治。

母子血型不合造成的黄疸,几乎在刚出生第一天就会出现黄疸,在台湾以配羡慧发生于「母亲为O型,子女为A或B型」的组合最为常见。成因与母亲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儿血液中胆红素过高有关,不过情况通常并不严重,并不会造成太培答大问题。

胆道闭锁是指因胆道阻塞而导致胆汁滞留在肝脏,属于较严重的新生儿疾病,在东方国家发生率约为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三。患有胆道闭锁的宝宝于出生60天内进行手术,有很高的胆汁顺利排出率;但超过60天后,每延后10天手术,胆汁顺利排出率下降约一半;若完全不加处理,则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死亡。因此及早发现胆道闭锁,并及早手术,相当重要。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13个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一次看

③ 新生儿皮肤发黄怎么办

新生儿皮肤发黄怎么办

新生儿皮肤发黄怎么办,宝宝出生以后大家都是比较仔细照顾的,小宝宝出生后,本来粉嫩的皮肤在某一天开始变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大多属于生理性的,下面看看新生儿皮肤发黄怎么办。

新生儿皮肤发黄怎么办1

血液中一种叫胆红素的的色素含量过高会使皮肤泛黄。血液中衰老的红细胞分解时,产物之一就是胆红素。每个人的血液中都含有胆红素。这些胆红素通常由肝脏从血液中清除掉,然后经大便排出体外。

宝宝在出生前,你的肝脏替他清理他的胆红素;宝宝出生后他的肝脏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接手这个工作。所以,宝宝血液中的色素积累下来,导致他皮肤上出现这种黄色(也就是“新生儿黄疸”)。

这种类型的黄疸叫做“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2~3天内出现,4~5天达到高峰,并在两周内自然消退。对于早产的宝宝来说,黄疸一般会在出生后5~7天时达到高峰。

并且可能需要长达2个月时间才慢慢消退。这种黄色最初往往出现在宝宝的脸上,然后一点点地向下蔓延到他的脖子、胸部,再向下扩展。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新生儿黄疸病例里,这种黄色会一直蔓延到宝宝的脚趾头。

症状:

生理性黄疸—黄疸色不深,妈妈会发现宝宝的食欲依然很好,精神也不错,没有过多的吵闹现象。在7—10天的时候就会自然消退。

病理性黄疸—宝宝出现黄疸时间过早,或者症状过重、延续时间长,这个时候就要怀疑是病理性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通常有这样一些症状:

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

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

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

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

宝宝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

黄疸同时伴随有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如何防治黄疸: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婴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家长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注意事项:

如果你宝宝的皮肤泛黄,尤其是眼白、腹部、四肢呈现黄色,就带宝宝去医院。

如果你的宝宝出现黄疸,而且睡不醒、烦躁、不想吃东西;或者只是轻微黄疸,但3个月不退,都要赶紧带宝宝去医院。

新生儿皮肤发黄怎么办2

新生儿皮肤黄是什么原因

一般正常的孩子皮肤是水嫩嫩的,很得旁人的喜爱,不过有些孩子的皮肤则是发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孩子如果是不正常的黄色,那么就说明孩子的身体使出了某种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皮肤发黄很很多原因有关。营养不良就是其中一种,不过这种情况一般还伴随着腹泻,如果出现皮肤发黄还有腹泻的情况请立即去医院诊断是否是营养不良,然后对症下药。

宝宝脸色发黄的原因很多,不过总体来说大部分都是脾虚或湿证引起的,同时还可能与睡眠、饮食等有关系。具体原因如下:

1、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如果宝宝经常出现腹泻,则有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最好帮宝宝测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的指标。

2、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脸部发黄现象,这有可能是生理性黄疸,新妈妈应该密切观察。

那么黄疸对新生儿究竟有那些危害呢?当黄疸程度不太重时,对新生儿影响不大,当黄疸程度较重时,特别是生后一周之内,胆红素中的间接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

并沉积在脑神经核,引起胆红素脑病,患儿出现嗜睡、不吃奶,反应差,严重时头后仰,出现频繁抽风,甚至死亡。侥幸存活者常留有后遗症。

如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智力落后等,因此当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积极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父母,在了解了宝宝皮肤发黄是怎么回事呢之后,虽然也有了简单的知识,但是在宝宝皮肤发黄之后,怎么处理治疗,却也还是不知所措。

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旦宝宝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一定不要放任其发展,因为听之任之,也会对宝宝的健康有所损害,如果再留下后遗症的话,父母就后悔莫及了。

新生儿皮肤发黄怎么办3

新生儿皮肤黄是什么原因

宝宝出生后,原本白里透红的肤色可能在新生儿期的某天变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正常情况下,因为新生儿出生后建立呼吸,血氧浓度提高。

过多的红细胞就被破坏,加上新生儿肝脏不成熟,容易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这就是生理性黄疸。它一般发生在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的2~14天左右,早产儿可延长至生后21天。见的病理性黄疸有以下几种:

1、新生儿溶血病,它是因为母子血型不合所致。

2、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3、先天性胆道闭锁也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阻塞性黄疸)。

4、因为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它能导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因这种原因出现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预防保健

1、仔细观察黄疸变化: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2、观察宝宝日常生活:只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3、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

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④ 胆道闭锁的症状

胆道闭锁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黄疸、陶土色粪便、浓茶样尿和肝脾肿大。晚期可表现为胆汁性肝硬化、腹水、腹壁静脉曲张和严重的凝血障碍,个别患儿由于肝内生成“血管舒张物质”,使肺循环与体循环短路开放,而出现发绀及杵状指。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满周岁之前,因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而死亡或因肝昏迷或脓毒血症而夭折的比例非常高。

1、 出生时无异常,出生后3-4周黄疸症状加重

患儿初生时与一般新生儿无异,胎粪正常色泽,还能正常吃奶,且精神不错,在生理黄疸期并无黄疸加剧表现。然而其疾病症状却在接下来不知不觉中逐渐显露,往往在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巩膜、皮肤黄染。

2、 大便和尿液的颜色改变

有的患儿生后粪便即成白陶土色,但也有不少患儿生后有正常胎便及粪便,随着全身黄疸的加深粪便颜色逐渐变淡,最终呈白陶土色。约有15%的患儿在生后一个月才排白色大便。病程较长者粪便又可由白色变为淡黄色。醉着症状的加深,患儿的尿色也随之加深,甚至庆销呈浓茶色。

3、 眼睛颜色和肤色改变

父母可能发现新生儿的眼白发黄且皮肤偏黄,这种现象会日益加重,随着病情突飞猛进,孩子的皮肤可能呈黄绿色或灰绿色,同时出现皮肤瘙痒、情绪烦躁等症状。

4、 出现易感染、水肿、腹水等症状

随着黄疸加重,肝脏也逐渐增大、变硬,患儿腹部膨隆更加明显。3个月患儿的肝脏可增大平脐,同时出现脾脏增大。病情严重者可有腹壁静脉怒张、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症表现。

5、 逐渐表现出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最初3个月患儿营养发育、身高和体重无明显变化。3个月后发育减缓,营养欠佳,精神萎靡,贫血。5-6个月后因胆道梗阻,脂肪吸收障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誉州游,全身状态迅速恶化。维生素A缺乏引起眼干、指甲畸形、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维生素D缺乏引起维生素D缺乏病、抽搐;维生素K缺乏,血清凝血酶减少,出现皮迹雹下淤血及鼻出血等现象;易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

⑤ 新生儿皮肤黄

新生儿皮肤黄

新生儿皮肤黄,新生儿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皮肤都是白里透红的肤色,但是有很多家长会发现在出生后的几天,自己的宝宝皮肤开始变黄,甚至是越来越黄,下面来看看新生儿皮肤黄

新生儿皮肤黄1

导致新生儿的皮肤发黄是新生儿黄疸造成的,新生儿黄疸属于一种生理性的现象,这是因为孩子身体当中的胆红素累积表现出来的症状。

当孩子出现了新生儿黄疸的情况时,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退黄的药品,几天之后,孩子皮肤发黄的现象就会消退好转,皮肤也会变得粉嫩起来。但除了生理性原因会导致孩子皮肤发黄之外,还有一些病理性的原因,也会导致孩子的皮肤发黄。

比如孩子感染上了乙型肝炎病毒,就会导致病理性黄疸的产生,此时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进行救治。如果新生儿得了先天性胆道闭锁,也会导致孩子出现皮肤发黄的情况

这属于阻塞性黄疸,因为先天性的胆道闭锁是孩子身体的胆红素排泄出现障碍,导致过多的胆红素累积在身体当中,出现皮肤发黄的`症状

先天性胆道闭锁也非常的严重,需要及早给孩子进行医治。除了这两种病理性原因之外,微生物感染巨细胞病毒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也都会引发孩子皮肤发黄。

其实导致孩子皮肤发黄的原因也还有很多,比如,孩子得了新生儿溶血病,也会导致孩子的皮肤发黄。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才能够确定孩子皮肤发黄的具体原因。

新生儿皮肤黄2

宝宝出生后,原本白里透红的肤色可能在新生儿期的某天变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它是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因为新生儿出生后建立呼吸,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就被破坏

加上新生儿肝脏不成熟,容易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这就是生理性黄疸。它一般发生在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的2~14天左右,早产儿可延长至生后21天。但在有些病理情况下,也会出现黄疸,即病理性黄疸。

常见的病理性黄疸有以下几种:

1、新生儿溶血病,它是因为母子血型不合所致;

2、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巨细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3、先天性胆道闭锁也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阻塞性黄疸)。

此外,因为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它能导致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以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因这种原因出现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

婴儿脸色发黄一般情况下是疾病的表现,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而非病理状态。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

因此红细胞生成过多,出生后相对过剩)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

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它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深;

3、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4、黄疸持续时间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

新生儿皮肤黄3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黄)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胎龄12周时,羊水中已有胆红素。)

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60%-80%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是种正常现象。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区分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3、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5、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⑥ 宝宝出生后皮肤变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属于正常现象吗

新生儿皮肤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过生育经验的家长们都知道,新生儿在刚刚出生的时候,皮肤都是非常粉嫩的,但是当孩子出生几天之后,皮肤就会出现发黄的情况。 新生儿皮肤发黄是新生儿黄疸引起的,新生儿黄疸是生理现象,这是儿童身体胆红素积聚表现的症状。 儿童发生新生儿黄疸时,只要适当服用降黄药,几天后儿童皮肤泛黄现象就会消失好转,皮肤也会变软。宝肤黄由黄疸引起,主要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 很多宝宝出生后皮肤容易泛黄,原因是生理性黄疸。

⑦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临床表现

胆道闭锁的典型病例婴儿为足月产,大多数并无异常中昌,粪便色泽正常,黄疸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显露,有些病例的黄疸出现轮罩于生后最初几天当时误诊为生理性卖桐扒黄疸。粪便变成棕黄、淡黄米色,以后成为无胆汁的陶土样灰白色。但在病程较晚期时偶可略现淡黄色。尿色较深将尿布染成黄色。黄疸出现后,通常不消退且日益加深,皮肤变成金黄色甚至褐色,可因瘙痒而有抓痕有时可出现脂瘤性纤维瘤,但不常见。个别病例可发生杵状指或伴有发绀。肝脏肿大,质地坚硬脾脏在早期很少扪及,如在最初几周内扪及肿大的脾脏,可能是肝内原因随着疾病的发展而产生门静脉高压症。在疾病初期婴儿全身情况尚属良好,但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身长和体重不足时常母亲叙述婴儿显得兴奋和不安。疾病后期可出现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现象,维生素D缺乏可伴发佝偻病串珠和阔大的骨骺。由于血液动力学状况的改变,部分动静脉短路和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在心前区和肺野可听到高排心脏杂音。

⑧ 新生儿皮肤有点发黄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皮肤有点发黄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皮肤有点发黄是怎么回事,一些新生儿的皮肤会出现脸很黄但是身体确实比较白的情况,这让很多的爸爸妈妈们感到担心,引发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有很多,那么新生儿皮肤有点发黄是怎么回事呢?

新生儿皮肤有点发黄是怎么回事1

首先来看下宝宝皮肤发黄怎么回事

1、生理性黄疸会困扰很多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宝宝的脸部就会有发黄的迹象,新生妈妈在调节自己身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宝宝此时的健康。

2、贫血是宝宝脸色发黄的常见原因,有些宝宝经常出现腹泻,很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而贫血,建议所有脸色发黄的宝宝预先测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的指标,来查出缺少的营养成分。

3、遗传因素和肝胆疾病,宝宝回因为有这些很难避免的疾病,而脸色发黄,此时需要由医院检查确认,但如果宝宝以前脸色不黄,一般不会是遗传原因。

接着一起来看下宝宝皮肤发黄怎么护理

1、让宝宝胎便尽早的排出

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

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

2、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

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3、注意观察

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4、注意清洁

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保持清洁,防止破损感染。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新生儿皮肤有点发黄是怎么回事2

新生儿皮肤发黄,一种是可以因为孩子的脾胃虚弱,可以导致孩子皮肤发黄。再孩子如果是有感染的情况,比如说一些重症的感染,孩子也可以出现皮肤发黄。

孩子如果是有肝胆系统的疾病,也可引起孩子皮肤发黄。再如果孩子是有溶血包括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和同族免疫性溶血,都可以引起孩子皮肤发黄。

还有孩子如果是因为缺氧窒息,或者是一些头颅血肿、脑出血,还有一些药物的原因,或者是一些代谢性疾病或者是内分泌系统疾病都可以引起皮肤黄染。

宝宝的皮肤显得特别娇嫩、敏感,很容易受刺激,引发各种疾患,那婴儿皮肤护理要点有哪些?

1、清洁

每日清晨起床后,妈妈需将柔软毛巾或柔软纱布以温水浸湿后,再给婴儿擦拭肌肤。五官清洁要注意,比如当孩子吃完食物后,别忘了彻底清洁他的'嘴部。

动作一定要轻柔,不可用粗糙毛巾擦拭婴儿稚嫩脸庞,更加不能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洁婴儿皮肤。晚上临睡前,需使用柔湿巾为婴儿擦拭屁股,适合婴儿使用的柔湿巾,含有丰富的润肤效果,在清洁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红屁股”。

有条件情况下,每晚给婴儿洗温水澡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清洁方法。

2、保湿

(1)由内调理。父母要让婴儿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水份。

(2)外部保湿。将温热的湿毛巾轻敷在宝宝唇部,可有效补充水分。若宝宝唇部干燥情况较为严重,之后最好再为宝宝涂抹婴幼儿专用的润唇高或润唇油,香油也可以。

宝宝洗脸后,及时涂抹润肤露等润肤产品也能有效维持保湿效果。洗澡完毕,家长需仔细将宝宝身体用毛巾轻柔擦干,周身涂抹润肤露等润肤产品,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肌肤水分流失。涂抹时,父母可以先用双手焐暖润肤霜,吸收效果更好。

3、防晒

婴儿皮肤细嫩柔弱,需格外防晒。外出时,切忌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尤其要注意“强光”照射。在这里提醒大家,婴儿防晒产品不能与成年人混用,以免其中添加的化学成分对宝宝的肌肤造成伤害。

新生儿皮肤有点发黄是怎么回事3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宝宝在出生之后,一般都会在医院观察3到7天的,因为这段时间是宝宝最容易出现黄疸的,它主要是因为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的的,最好是是出现在宝宝的眼睛里面的,宝妈们注意观察,一般宝宝眼睛如果有点泛黄,可能就是黄痰的症状了,最好是及时的进行处理。

皮肤发黄的原因

皮肤发黄一般都是因为黄疸导致的,而黄疸又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一般生理性黄疸如果轻微是不用进行治疗的,过段时间自行就会康复的;

但是如果是病理性黄疸,它就要及时的处理的,导致这类疾病的原因有一下几种:

1、溶血病 :很多的新生儿出现黄疸可能是新生儿溶血病,这个主要是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

2、病菌感染 :一般宝宝体质都是比较差的,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巨细胞病毒等也是有可能出现皮肤发黄的。

3、先天性胆道闭锁 :黄疸一般是因为胆红素偏高导致的,如果胆道闭锁就会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也是会引起黄疸的。

4、母乳性黄疸 :母乳里面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也是有可能导致胆红素增加的,因此宝宝也是有坑呢出现黄疸的。

⑨ 很多老人不知道新生儿黄疸,这是为什么

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会出现黄疸,这是皮肤明显变黄。这主要是因为婴儿的身体胆红素代谢紊乱,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患者的皮肤眼球和粘膜部位变黄。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是生理性的,但也有一部分是病理性的,不能忽视。

温暖的提示

平时要让孩子多晒太阳。因为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体内多余的胆红素可以直接转换成水溶性物质,沿着尿液排出体外。孩子黄疸严重的话,医院应该照射紫外线,在治疗过程中遮住眼睛,防止视网膜受损。另外,要使用尿布,做好生殖部位和肛门,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择中药制剂,帮助清除黄疸。

⑩ 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是一种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并可导致淤胆性肝硬化而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疾患,属于新生儿期一种少见的严重黄疸性疾病,且是导致新生儿阻塞性黄疸并需手术治疗的疾病。

胆道闭锁是怎么回事

胆道闭锁(又名先天性胆道闭锁,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其病变由肝将胆汁输送到小肠的胆管产生发炎及阻塞,使胆汁无法正常流通,而回流至肝脏,此时即发生胆汁滞流,引起所谓的“黄疸”及肝硬化,正常的肝细胞破坏,且被结疤组织取代后形成硬化,该病是小儿外科领域中最重要的消化外科疾病之一,也是小儿肝移植中最常见的适应征。

先天性胆道闭锁并不少见,至少占有新生儿长期阻塞性黄疸的半数病例,其发病率约为1:8000-1∶14000个存活出生婴儿,但地区和种族有较大差异,特别好发于亚洲女婴身上。根据数据显示,东方民族的发病率高4-5倍,男女之比为者扮1∶2。

对于先天性胆道闭锁,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新生儿月龄越小越好,否则可能不耐受手术或预后很差。

导致胆道闭锁的病因

先天性胆道闭锁今病因尚未明确,早期认为该病为先天性胆管发育异常,与胚胎期第4-10周胆管系统发育停顿或紊乱有关。然而,对大量流产或早产儿胆道系统的解剖却并未发现过胆道闭锁,相反近年研究有更多证据支持此病为后天形成。

1、 病毒感染学说 :病源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巨细胞病毒(CMV), 轮状病毒(RRV),呼肠孤病毒III型和人乳头瘤病毒(HPV)。

2、 免疫损伤学说 :该病患儿可能存在某种遗传缺陷,激活了先天性免疫系统,并使得该系统与获得性免疫系统共同作用导致该病发生和进展。

3、 移植物抗宿主损伤学说 :人体内的母体微嵌合体引发的移植物抗宿主损伤可能参与了BA的发生。

4、 遗传病因学说 :一般认为BA并非一种遗传性疾病,但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

5、 发育不良学说 :胚胎型胆道闭锁在出生前就可以检测到胆道系统的异常变化。

胆道闭锁的症状

胆道闭锁的主要症状是持续性黄疸、陶土色粪便、浓茶样尿和肝脾肿大。晚期可表现为胆汁性肝硬化、腹水、腹壁静脉皮嫌含曲张和严重的凝血障碍,个别患儿由于肝内生成“血管舒张物质”,使肺循环与体循环短路开放,而出现发绀及杵状指。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满周岁之前,因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而死亡或因肝昏迷或脓毒血症而夭折的比例非常高。

1、 出生时无异常,出生后3-4周黄疸症状加重

患儿初生时与一般新生儿无异,胎粪正常色泽,还能正常吃奶,且精神不错,在生理黄疸期并无黄疸加剧表现。然而其疾病症状却在接下来不知不觉中逐渐显露,往往在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巩膜、皮肤黄染。

2、 大便和尿液的颜色改变

有的患儿生后粪便即成白陶土色,但也有不少患儿生后有正常胎便及粪便,随着全身黄疸的加深粪便颜色逐渐变淡,最终呈白陶土色。约有15%的患儿在生后一个月才排白色大便。病程较长者粪便又可由白色变为淡黄色。醉着症状的加深,患儿的尿色也随之加深,甚至呈浓茶色。

3、 眼睛颜色和肤色改变

父母可能发现新生儿的眼白发黄且皮肤偏黄,这种现象会日益加重,随着病情突飞猛进,孩子的皮肤可能呈黄绿色或灰绿色,同时出现皮肤瘙痒、情绪烦躁等症状。

4、 出现易感染、水肿、腹水等症状

随着黄疸加重,肝脏也逐渐增大、变硬,患儿腹部膨隆更加明显。3个月患儿的肝脏可增大平脐,同时出现脾脏增大。病情严重者可有腹壁静脉怒张、腹水、食管燃笑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症表现。

5、 逐渐表现出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最初3个月患儿营养发育、身高和体重无明显变化。3个月后发育减缓,营养欠佳,精神萎靡,贫血。5-6个月后因胆道梗阻,脂肪吸收障碍,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全身状态迅速恶化。维生素A缺乏引起眼干、指甲畸形、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维生素D缺乏引起维生素D缺乏病、抽搐;维生素K缺乏,血清凝血酶减少,出现皮下淤血及鼻出血等现象;易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

胆道闭锁的检查诊断

胆管闭锁的早期诊断仍十分困难,所使用的诊断方法形式繁多,手段各异,均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辅以核素检查、胆道造影及肝穿刺活检。对诊断困难患儿主张早期手术探查。

1、 血清胆红素的动态观察 :每周测定血清胆红素,如胆红素量曲线随病程趋向下降,则可能是肝炎;若持续上升,提示为胆道闭锁。但重型肝炎并伴有肝外胆道阻塞时,亦可表现为持续上升,此时则鉴别困难。

2、 超声显象检查 :若未见胆囊或见有小胆囊(1.5cm以下),则疑为胆道闭锁。若见有正常胆囊存在,则支持肝炎。如能看出肝内胆管的分布形态,则更能帮助诊断。

3、 99mTc-diethyl Iminodiacetic Acid(DIDA)排泄试验 :可诊断由于结构异常所致的胆道部分性梗阻。在胆道闭锁早期时,肝细胞功能良好,5分钟显现肝影,但以后未见胆道显影,甚至24小时后亦未见肠道显影。

4、 脂蛋白-X(Lp-x)定量测定 :若出生已超过4周而Lp-X阴性,可除外胆道闭锁;如>500mg/dl,则胆道闭锁可能性大。亦可服用消胆胺4g/天,共2-3周,比较用药前后的指标,如含量下降则支持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若继续上升则有胆道闭锁可能。

5、 胆汁酸定量测定 :最近应用于血纸片血清总胆汁酸定量法,胆道闭锁时血清总胆汁酸为107-294μmol/L,一般认为达100μmol/L都属郁胆,同年龄无黄疸对照组仅为5-33μmol/L,平均为18μmol/L,故有诊断价值。尿内胆汁酸亦为早期筛选手段,胆道闭锁时尿总胆汁酸平均为19.93±7.53μmol/L,而对照组为1.60±0.16μmol/L,较正常儿大10倍。

6、 胆道造影检查 :ERCP已应用于早期鉴别诊断。

7、 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 :一般主张作肝穿刺活检,或经皮肝穿刺造影及活检。但肝活检有时能发生诊断困难,甚至错误,有10-15%病例不能凭此作出正确诊断。

胆道闭锁的治疗方法

目前来说,对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手术时年龄的掌握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凡淤胆超过12-13周,胆汁性肝硬就会变得非常严重,哪怕是可手术型的胆道闭锁,此时也会全身机体情况较为糟糕,难以耐受手术且预后较差,此时只有进行肝移植才能彻底治愈。

1、 Kasai手术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法

自从1959年Kasai创建肝门空肠吻合术(也称Kasai术),原只想尽可能延缓胆道闭锁患者实行肝移植的时间,不料却惊喜的发现Kasai术竟也能治愈部分胆道闭锁的患者,手术发展到今天,在一些大型的医疗中心,约60%的胆道闭锁患儿在Kasai术后可以实现通畅的胆汁引流,并且6个月内血清胆红素都可以保持在正常的范围,而建立了通畅胆汁引流的胆道闭锁患儿中有80%可以无需肝移植而顺利成长至青春期。

手术成功率:

总体来说,接受Kasai手术后,约有1/3的患儿黄疸指数可长期降至正常值内;而有1/3的患儿黄疸指数无法降至正常值内,但病情长期维持稳定;另有1/3的患儿黄疸不但不降反而严重,病情也逐渐恶化。目前我国,六至七成的胆道闭锁患者最终需要肝移植治疗。

2、 肝移植 ——60%-70%胆道闭锁患儿需通过此方法来治疗

胆道闭锁是小儿肝移植最常见的适应症,已经占到了55%。目前关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肝移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成功率也很高。在国外,对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患儿都采取直接进行亲体肝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患儿大部分都能健康成长。

目前我国制约着肝移植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高额的治疗费用,所以不少父母往往只能选择进行肝肠或胆肠吻合术,或是服中药进行调理。

何时进行肝移植:

1、除非诊断的时机太晚,已经超过90天大,Kasai手术的成功率比较低。

2、硬化的程度已经太过严重,合并有很严重的门静脉高压或严重的肝功能异常。

3、在实行Kasai手术后无法成功的引流胆汁,手术后三个月内,患儿黄疸指数无法回到正常值,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胆道闭锁手术术后的护理和营养

1、 预防胆管炎

胆管炎是胆道闭锁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胆管炎大多由肠道细菌逆行感染,但也有少部分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胆管系统造成感染。因此,Kasai手术后的患儿,如果有发烧的现象,都应将胆管炎视为最可能的原因。

2、 定期门诊追踪

在出院之后,家长每天要仔细观察患儿的粪便,粪便颜色变淡或有腹泻等类似肠胃炎的症状,或者术后因肠粘连造成的肠阻塞、腹胀等,都应立即返回医院治疗。

3、 日常护理要精心

避免带新生儿到人多公共场合,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注意保暖;如果新生儿出现菌群失调,会阴部湿疹可用达克宁散,避免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生理盐水,进食后涂口腔;另外,家长最好在喂奶后将新生儿竖抱30分钟以防胃食管反流。

4、 营养要保证

总的来说胆道闭锁的患者在饮食上面要保持三高: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新生儿术后,可以尝试使用含有中链甘油三酯的奶粉,一方面易于分解吸收,补充脂肪的摄取,一方面减轻肝脏的负担。另外,通过食物额外补充维生素K也很重要。

胆道闭锁与黄疸、新生儿肝炎的区别

胆道闭锁VS黄疸

1、症状出现的时间各异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小儿出生1周后出现,2周后逐渐消退。但胆道闭锁导致的黄疸会在小儿出生后2-3周出现,即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再逐渐显露。而且胆道闭锁导致的黄疸是持续性的,还会日益加深。

2、体征和排便的区别

胆道闭锁患儿随着病情的加重皮肤会变成金黄色甚至褐色,大便的颜色也从正常的淡黄色变成浅黄色、偏白,以后成为陶土样灰白色,小便为深黄色继而为浓茶色。但生理性黄疸患儿不会有这种症状。

胆道闭锁VS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肝炎与胆道闭锁在临床上的表现非常相似,往往也会发生黄疸、灰白或淡黄色便、肝功能异常,鉴别不易,需要儿科消化系统专科医生以详细的检查方法加以鉴别。所以一旦孩子黄疸持续超过两周,大便也出现灰白色症状等,一定要孩子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

胆道闭锁的影响和预防

胆道闭锁的影响

肝脏形成胆汁,经胆管送往肠道,如因胆道闭锁,胆汁不能到肠道而滞留于肝脏,临床上表现皮肤黄疸,大便会白,晚期出现肝肿大、变硬,甚至腹水,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障碍,出现出血倾向或低钙惊厥等。如不经治疗,6月或2年内会死亡。

胆道闭锁可以预防吗

胆道闭锁无法在产前得知,也无法预防。引起胆道闭锁的原因至今未明,专家认为应该与先天性发育异常和感染因素有关,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胆道闭锁属于遗传病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