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暑的症状是什么
【中暑一词释义】
zhòngshǔ
【heatstroke】俗称发痧,古称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核心体温(core temperature)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
【中暑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中暑症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中暑的对策】
中暑以后怎么办?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
【对中暑的防护】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饮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怎样预防中暑?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所致。
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
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痉挛:
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
【中暑小结】
日射病:
即强烈的阳光照射头部,造成颅内温度增高。中暑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神志障碍,重者发生昏迷,体温可轻度增高。
中暑时的紧急救护: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热:
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水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即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
每10—15分钟测量1次体温。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次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
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高温影响下,体内热积蓄过多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紊乱,致生命活动受到危害的一种急症。人体能维持体温37℃左右,是由于体内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运动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皮肤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径所散失的热量,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达到平衡。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且湿度过大时,蒸发散热受阻,大量热积蓄,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引起中暑。野外作业者、过度疲劳者、久病者、老年人以及产妇等均属易中暑者。轻度中暑时表现为精神恍惚、疲乏无力、头昏、心慌、大汗、恶心、体温超过37.5℃等症状。有这些症状的人,如及时离开高温环境,一般休息3~4小时后可以恢复。重症中暑常有四种类型:①中暑衰竭:此类型最为常见。由于大汗及周围血管扩张致血容量不足而引起。起病较急,常在站立或劳动时突然昏倒,多见于老年人和未能及时适应高温者。②中暑痉挛:大汗后畅饮又未及时补充钠盐,致骨胳肌收缩时发生阵发性疼痛、抽搐,多见于青壮年。③日射病:烈日暴晒头部(大脑温度可达40~42℃),引起脑组织充血、水肿。以剧烈头痛、呕吐为特征,重者昏迷,但体温不一定升高。④中暑高热:患者体内大量热能滞留,体温高达41℃以上,皮肤干燥无汗,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躁动以至昏迷。对中暑者,应使之立即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含盐清凉饮料或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对重症病人首要措施是降温:用冰水、井水或酒精擦洗全身;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将全身(头部除外)浸光在4℃水浴中,努力使体温回降,并送医院急救。
【病因病机】
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劳则伤气,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依临床表现可分为轻证和重证两类。
【辨证治疗】
(一)轻证
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
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二)重证
主证: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
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方义:神志昏迷,取水沟、百会以开窍醒神;曲泽为心包经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热;十宣放血以开窍苏厥。
【其他疗法】 刮痧疗法: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2. 本人长期消瘦,皮肤干燥,不易出汗,冬天畏寒肢冷,这是什么原因
中医讲 肺 主一来身之表(包括皮肤,自汗腺,毫毛等组织)肺又是娇脏 不喜冷也不喜热,肺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皮肤致密,毫毛光泽,反之肺气虚,为表不固则皮肤无光泽,或樵枯 至于你长期消瘦 应该是你的脾失运化 不能把正常的水谷精微输送到肺,肺朝百脉,不能输送你全身 也会导致长期消瘦(老百姓俗话的营养不吸收) 至于你冬天畏冷,那你的意思是别的季节不怕冷 那时正常的 假如你在东北都零下了在不怕冷 那就是你有问题了 你现在的生活喜欢 除了炒股以外基本还是健康的。不用担心 而且中医的基础理论不是一句两句说的完的 我只能开阔的说了一下 祝你健康 88
3. 皮肤干燥综合症
皮肤干燥综合症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皮肤干燥症又称为干皮病,它多发病与中年人,而且女性的患者较多。皮肤干燥症常见症状有眼干、口干、无汗、大便干等。以下几个原因可以引起皮肤干燥综合症。
年龄的增长:随着年纪增长,皮脂分泌亦会减少,皮肤保存水分的能力会下降,使皮肤中的水分加速蒸发。
气温下降:在寒冷的季节,但由于空气干燥,汗水和皮脂的分泌都会急速减少,使得皮肤的水分逐渐蒸发,抵抗力也会减弱,就变得皮肤干燥。
疲劳或睡眠不足: 疲劳或睡眠不足,血液循环也会变差,会使身体受到一定的伤害,当健康失去平衡时,肌肤就会没有活力,容易产生干燥及粗糙的现象。
皮脂腺分泌不足:皮脂的分泌减少,就无法满足制造皮脂膜的需要,皮肤就会变得干燥。皮肤的表面是由皮脂膜形成,可帮助肌肤维持适当的水分。
其它原因:使用过热的水洗澡、 室内的暖气温度过高、内分泌改变、使用具刺激性的清洁剂或香皂等。都会使皮肤变得干燥。
下面这个小方法对治疗皮肤干燥综合症有显著的疗效,简单易做。
白果雪梨奶,即取白果10克,白菊花4朵,雪梨1个,牛奶200毫升,蜜糖适量。将白果去壳,用开水烫去衣,去心,将白果和切块的梨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煲直到白果烂熟,加入菊花瓣、牛奶后煮沸,用蜜糖调匀即成,常喝可以润肤,适合皮肤干燥综合症者饮用。
您可以点击图标进入我们官网进行详细的咨询和交流
4. 大热天不出汗的原因有哪些
夏天天气热,气温较高,很多人都会经常流汗,尤其是年轻人。但是有些人大热天不出汗,这是很不正常的一种现象,那么,你知道大热天不出汗的原因有哪些吗?
大热天不出汗的原因
1.汗腺功能障碍
人体的汗腺分布在全身皮肤,以腋窝、手掌、脚底和额部分布最丰富;当某种原因引起汗腺发育不良甚至汗腺缺乏时就会导致全身性或者是局部性无汗。
2.皮肤病
汗腺的位置是在介于皮下组织和真皮层之间,当某些人患有严重的皮肤病,皮肤就容易破损,当皮肤破损达到了皮下组织时,就会影响汗腺。以至于皮肤无汗或者少汗;
皮肤病: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
3.神经损伤
汗腺受到交感神经的支配而分泌汗液,以调解体内体温并且排出废物,当交感神经损伤时就会影响汗液的分泌;大脑髓质的损伤可以引起同侧节段性汗闭或者损伤以下部位暂时性无汗;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增强能导致全身性无汗。
4.疾病影响
下丘脑肿瘤或者是第三脑室底部损伤可以导致全身性无汗和高热;脑干下端疾病可以引起同侧的颜面何颈部无汗;尿崩症、酒精性中毒性神经炎、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是指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导致的疾病)、糖尿病、痛风可以发生无汗症,可能是以上疾病引起支配神经节阻滞而出现的无汗。
5.维生素A缺乏
缺乏维生素A可以引起眼睛和皮肤的病变,皮肤方面的病变主要是皮肤干燥、毛囊角化,从而导致皮肤出汗少甚至无汗。
饮食调理
宜:梨.葡萄.鸭肉.百合等清热润燥食物. 痒是因为过敏手脚冰凉是体质太差,强健肾脏,冬病夏调,行气行血,提高自身免疫机能。
要多吃水果!体内垃圾、毒素过多!亚健康的表现,身体虚弱,肝脏燥热。平时注意休息,调节好生物钟,还要加强锻炼,最好晚上饭后散步,早上城市逆温现象比较严重,空气污染物沉淀多,所以不建议晨练。先从清肠毒开始,清除宿便!
注意饮食习惯,夏季多喝水,花茶最佳,尤其苦瓜茶、菊花为首选,因为其具备排毒去火、清热解毒、通气解压等良好功效。旁人只是建议,起不到多大作用,主要看你如何加强自身调理了,体质太弱,好好用热性的东西补,虽然热,但是还是很虚,要多运动,帮助身体代谢。
5. 尿毒症为何会致皮肤干燥无汗
尿毒症复患者的皮肤干燥是非常普遍制的现象,因为肾脏功能的衰竭,失去的应有的功能,平衡血压、调节体内过多的水,排除大量毒素,生血,酸碱平衡,等等吧。因为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器官的损害会慢慢的影响到其他脏器的功能。
不知道患者有没有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这样的患者皮肤会更干燥,无汗更是平常的事情了。因为大量的脱水后,(透析脱水是脱掉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并不是肚子里的水)血管要再次吸收脂肪,肌肉中水分,重新补充到血液当中去,这样一来,皮下,脂肪里的水分子全被吸收到血液中了,皮肤自然就非常干燥,至于出汗,如果适当运动还是可以出一些的,但是也仅限于头部,腋下,全身出汗的情况不会出现的。皮肤发黑是由于尿毒症患者的造血机能减退,大量的色素沉积所造成的,这个目前没有解决方法。
希望回答的还算清楚,你能看明白。
6. 护师考试知识点归纳(六)
1.洗胃的注意事项:①急性中毒患者采用口服催吐法。②当毒物性质不明时,洗胃溶液可选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③洗胃的禁忌症:强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胸主动脉瘤、近期内有上消化道出血及胃穿孔、胃癌等。④每次洗胃液量为300-500ml。⑤如果患者感到腹痛,灌洗出的液体呈血型或出现休克现象,应立即停止洗胃。
2.常用洗胃溶液及禁忌药物:①酸性物选镁乳、蛋清水、牛奶、强酸药物,禁忌强碱药物。②碱性物禁忌强酸药物。③1605、1059、4049(乐果)等禁用高锰酸钾洗胃,否则氧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④敌百虫禁用碱性药物,遇碱性药物可分解出毒性更强的敌敌畏。⑤DDT用50%硫酸镁导泻。⑥巴比妥类用1:15000-1:20000高锰酸钾洗胃,硫酸钠导泻。⑦灭鼠药(磷化锌)中毒时,口服硫酸铜。
3.简易呼吸器一次可挤压500ml左右的空气入肺,频率保持在10次/分的速度。
4.简易呼吸器通气量不足时,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多汗、皮肤潮红、血压升高、脉搏增快;过度通气时,患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等碱中毒症状。
5.危重病人眼睑不能闭合时,可涂眼药膏或覆盖凡士林纱布。
6.传统判断脑死亡的标准为心跳、呼吸停止。
7.医学界判断死亡的标准是脑死亡。
8.脑死亡标准:无感受性及反应性、无运动、无呼吸、无反射、脑电波平坦。
9.死亡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10.濒死期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生命处于可逆阶段,如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生命可复苏。
11.临床死亡期表现为呼吸、心跳完全停止。
12.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①尸冷:最先发生的尸体现象。②尸斑:死亡后2-4小时出现。③尸僵:死后1-3小时出现。④尸体腐败:死亡24小时后出现。⑤尸绿:最早出现在右下腹。
13.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创办于1976年、英国。
14.1988年7月我国天津成立了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上海诞生了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
15.临终关怀的理念:①以照料为中心。②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不以延长生存时间为重点。③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力。④加强死亡教育使其接纳死亡。⑤注重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16.临终患者最后消失的一个感觉是听觉。
17.临终患者经历的5个心理反应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
18.尸体护理是在确认患者死亡、医师开具死亡诊断书后进行。
19.尸体护理时,头下垫枕的目的是防止面部淤血变色。
20.速脉:脉搏超过100次/分,见于发热、贫血、甲亢等。
21.缓脉:脉搏低于60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等。
22.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等。
23.交替脉:脉搏一强一弱交替出现但节律正常。交替脉是左心衰的重要体征。
24.奇脉(停脉):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见于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
25.脉搏短绌:脉率少于心率,见于心房颤动患者。计数脉搏的时间至少需要1分钟。
26.正常成人的呼吸次数为16-20次/分。
27.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变为浅慢。
28.间停呼吸:是病情危急的征象。
29.酸中毒大呼吸(又称库氏呼吸):呼吸加深且频率较快,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患者。
30.呼吸有恶臭味,见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患者。
31.呼吸有肝臭味,见于肝性脑病(肝昏迷)患者。
32.呼吸有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33.呼吸有刺激性大蒜味,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34.嗜睡:可被唤醒,醒后尚能保持短时间的醒觉状态,但反应较迟钝,一旦刺激消除,则又迅速入睡。
35.意识模糊:患者有定向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
36.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在强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可被勉强唤醒,但很快再入睡,醒时答话模糊或答非所问。
37.浅昏迷:各种防御反射仍存在。
38.深昏迷:对强刺激也全无反应,所有反射均消失。
39.病危面容:面容枯槁,面色灰白或发绀,表情淡漠,眼眶凹陷。
40.皮肤干燥无汗可见于维生素A缺乏。
41.发绀: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量超过50g/L。易在舌、唇、耳廓、面颊、肢端出现。
42.黄染:见于胆道阻塞、肝细胞损害或溶血性疾病。
43.皮肤或黏膜下出血:直径不超过2mm称为瘀点(出血点);直径在3-5mm之间称为紫癜;直径在5mm以上者称为瘀斑。
44.蜘蛛痣:与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灭活功能减弱有关。
45.桶状胸:前后径明显增大,甚至与左右径相等。
46.三凹征: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及腹上角)凹陷。
47.语颤减弱见于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膜腔积液、气胸的患者;语颤增强见于肺组织炎症或肺实变的患者。
48.正常胸部叩诊音为清音。
49.胸部异常叩诊音:①过清音见于肺气肿。②浊音或实音见于肺炎、胸膜腔积液、肺部肿瘤。③鼓音见于气胸。
50.湿啰音:是支气管内有稀薄的分泌物。湿啰音局限在肺的某部,提示该部有炎症;如果发生在两侧肺底,见于肺下部炎症或肺淤血患者;如果两肺布满湿啰音见于急性肺水肿患者。
51.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52.颈静脉怒张,提示上腔静脉回流受阻。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提示右心功能不全。
53.颈静脉搏动,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及严重贫血。
54.大量腹水可使腹部膨隆;极度消瘦、严重脱水腹部可呈“舟状腹”。
55.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自左向右移动的胃蠕动波。
56.急性胃穿孔有“板状腹”;结核性腹膜炎腹部有“揉面感”。
57.当游离腹水超过1000ml时,有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
58.肠鸣音超过10次/分,称为肠鸣音亢进;如果持续3-5分钟以上才听到1次肠鸣音,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肠麻痹。
59.空腹或饭后6-8小时以上,胃部仍有振水音,则提示胃排空不良,见于幽门梗阻、胃扩张等。
60.正常人两侧瞳孔直径为3-4mm。
61.瞳孔缩小多见于有机磷中毒;瞳孔散大多见于阿托品中毒;两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颅内病变。
62.浅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和腹壁反射;深反射有膝跳反射。
63.脑膜刺激征的检查包括颈项强直、凯尔尼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
64.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65.网织红细胞的增减,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盛衰。
66.尿液标本采集,清洁容器随时留取新鲜尿液100-200ml,做早期妊娠诊断试验时,以晨尿为好。
67.尿液颜色:①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②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见于急性溶血。③乳糜尿,见于晚期血丝虫病。
68.镜下血尿是指每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至少3个。
69.尿检白细胞满视野或尿液中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
70.鲜血便见于肠道下端出血性疾病。
71.细条状便,说明有肠狭窄。
72.常用肾功能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测定。
73.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的尿液加的防腐剂为甲苯。
74.常用肝功能检查:血蛋白总量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
75.正常人A/G之比约为1.5:1--2.5:1。
76.血清白蛋白显著降低提示肝硬化。
77.ALT显著升高见于急性肝炎。
78.金属音调咳嗽见于纵膈肿瘤、肺癌。
79.草绿色痰,多为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铁锈色痰,多为肺炎链球菌感染;粉红色泡沫痰,提示肺水肿;痰液有恶臭味,提示厌氧菌感染。
80.肺脓肿的典型症状:咳大量痰,静置后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下层为脓液及坏死性物质。
81.指导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并能咳嗽的患者。
82.拍背与胸壁震荡,适用于长期卧床、排痰无力的患者。
83.湿化气道,适用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
84.体位引流,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患者。
85.机械吸痰,适用于昏迷或已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
86.如果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明显苍白或发绀、出冷汗、呼吸急促、咽喉部明显的痰鸣音,考虑窒息的发生。
87.咯血分类:①痰中带血、少量咯血<100ml/天。②中等量咯血100-500ml/天。③大量咯血>500ml/天或1次咯血量为300-500ml。
88.咯血的主要并发症是休克和窒息。①大咯血时出现咯血不畅、胸闷气促、情绪紧张、喉部有痰鸣音,是窒息的先兆表现。②出现表情恐怖、张口瞠目、抽搐、大汗淋漓、牙关紧闭或神志突然丧失,提示发生窒息。
89.大咯血时,取患侧卧位。止血药物用垂体后叶素;禁用吗啡、哌替啶,以免抑制呼吸。
90.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可进少量温凉的流质饮食。
91.咯血时不要屏气,要将血轻轻咯出;一旦出现窒息,立即将患者置于头低足高位。
92.吸气性呼吸困难,以吸气困难为特点,出现三凹征,多见于喉头水肿、痉挛等;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伴有广泛哮鸣音为特点,多见于支气管哮喘、慢阻肺等。
93.呼吸困难分度:①轻度:重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②中度:轻微体力活动,如日常活动、走路时出现呼吸困难。③重度:在安静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呼吸困难。
94.氧气疗法是指低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持续给氧。
9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感染。
96.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计数增多。
97.支气管哮喘:①发病机制是气道变应性炎症。②典型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98.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99.哮喘发作时,双肺呈过度充气状态,哮鸣音广泛,呼气音延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100.支气管哮喘的用药:①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症状的首选药,如沙丁胺醇,首选吸入法。②糖皮质激素:最有效的抗炎药物,抑制气道变应性炎症,常用泼尼松口服。③色甘酸钠:对预防运动和过敏原诱发的哮喘最有效。
101.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要鼓励多饮水,水量>2500ml/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