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状况 » 皮肤干燥痒血瘀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皮肤干燥痒血瘀

发布时间: 2023-03-21 09:43:24

① 皮肤瘙痒老不好中医1个养血解毒方,帮你辨证调理,摆脱瘙痒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人体最大器官的皮肤也逐渐衰老,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皮肤瘙痒是这一类人群的高发病,据统计,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瘙痒性疾病,发生率高达40.7%,该病已成为困扰老年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而且,这是一种全身性的瘙痒病,患者全身各处均可发病,不同人瘙痒程度不尽相同,但多数人自觉剧烈瘙痒,尤其是夜晚时瘙痒更甚,影响日常的睡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现皮肤瘙痒时,自认为是不卫生引起的,常常每天清洗,结果越洗越痒,越痒越抓挠,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这提示着身体 健康 出现问题了。

关于皮肤瘙痒的论述,在祖国医学中有较为详尽的经验积累,《黄帝内经》曰:“虚邪之热也……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指出体虚感受外邪是导致皮肤瘙痒的重要原因。

而历代医家更有“风盛则痒,无风不作痒”一说,认为瘙痒的发生多与感受风邪有关。曾有学者收集从1988年至2019年关于皮肤瘙痒的中医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也发现,在瘙痒致病因素中,以“风”最为多见。

中医认为,风邪是自然界六淫邪气之一(其他五种邪气分别为寒、暑、湿、燥、热),风邪具有向上、发散的特点,属于阳邪,而风邪致病,首先伤表卫,客于肌肤则为瘙痒,故此瘙痒性皮肤病的病位也都是在体表。正如《内经》所记载:“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夹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则为痒也。”

这是自然界的风邪侵袭人体,停留于人体体表,从而引起的皮肤瘙痒,而风邪容易夹杂其他的邪气,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讲:“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比如风夹寒、湿、热等邪气,导致病因复杂多变,这也是很多患者瘙痒顽固、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在瘙痒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除了外风之外,还有内风致病,尤其是在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中,更与内风的关系密切,而引起皮肤瘙痒的内风常见有血虚、血燥、血瘀、血热、热胜化火,其中,在老年群体中,以肝血亏虚为主。

这一点,在《外科证治全书》中也有记载:“痒风……肝家血虚,燥热生风。”老年人肝血亏虚,一则无以涵养肝体,致肝风内动;二为血不足,以致血不养肤,该证型的患者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皮屑较多、全身瘙痒,多在夜间加重,难以忍受,并可引起失眠和精神不振等症。

《诸病源候论》曰:“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于皮肤之间。”指出了在该病中,风与血的关系,因此,在止痒治疗中,多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

对于外感风邪所致的瘙痒,主要用疏风止痒法,临床常用如荆芥、防风、白芷、蝉蜕等解表祛风药治疗。而对于内风则以养血平肝熄风为治本。

当归饮子是常用的治疗血虚风燥证所致瘙痒的方剂。该方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方中当归为补血圣药,和营养血以治其本,为方中君药。生地、白芍、何首乌集滋阴养血为一体,加益气养血之黄芪,四药为臣,助当归治血之力。荆芥、防风透散开泄,疏风解表,合白蒺藜共奏祛风止痒之效,川芎行气活血,四药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纵观全方,养血滋阴而不留邪,疏风散邪而不伤正,补中有散,标本兼固,对血虚风燥之瘙痒疗效确切。

需要注意的是,人到老年,气血渐虚,肠胃功能减退,如果出现反复皮肤瘙痒,不建议自行用药,以防用药不慎,损伤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另外,治病的关键在于寻找病因,去除诱因,若迁延难愈,需要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排除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皮肤瘙痒。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② 皮肤瘙痒的原因是什么引起的

皮肤瘙痒症是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只有瘙痒及因瘙痒而引起的继发性损害的一种皮肤病。皮肤瘙痒怎么回事呢?皮肤瘙痒怎么办才好?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皮肤瘙痒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皮肤瘙痒的原因

1.老年性瘙痒症。

老年性瘙痒症最常见的就是躯干最痒,躯干痒大多数情况是因为皮肤干燥,还有皮脂腺功能减退等原因所导致的,女性朋友患者一般情况下是在绝经后产生综合证的一种表现。

2.冬季瘙痒症。

临床里最常见的是成年人,儿童也有但相对较少。一般这种是属于气温急剧变化,然后人们在进入温暖的室内,就会产生瘙痒症状。

3.夏季瘙痒症。

夏季一到,我们的汗液就会增多了很多,所以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湿热为诱因而引起的瘙痒症状,所以炎热的夏季一到,一定要注意多喝水,少食上火,辛辣之食物,多吃一些去湿热的食物。

二、局限性瘙痒症状的病因,在很多时候发病与全身性瘙痒几乎相同的,如糖尿病。最常见的局限性瘙痒症状有,肛门瘙痒症,肛瘘有关等。女性朋友的瘙痒症状,一般多与阴道滴虫病、白带异常、淋病以及宫颈癌等有关。若是阴囊瘙痒症的话,一般与局部真菌感染、多汗以及摩擦等有关。

肤瘙痒症的症状

1.起病时只有瘙痒,没有任何原发皮疹。

2.痒呈阵发性,此外尚有烧灼、虫爬、蚁走等感觉。感情冲动、温度变 化、衣服摩擦等刺激,都可引起发作或加重。

3.皮损呈条状抓痕,色素沉着或减退,日久可呈湿疹样变。

4.本病可泛发全身,亦可局限于身体某部,以外阴、肛门、头部、下 腿、掌跖、外耳道等处多见。

5.瘙痒易于睡觉前、精神紧张、进食辛辣食物及气候变化后发生。

6.本病随年龄、季节有所不同。中老年人易发生,冬季瘙痒症多因皮肤 干燥引起。

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的偏方

1、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

【歌诀】祛风止痒用牡蛎,珠母益母归生地,防风荆芥夜交藤,甘草蝉衣粉丹皮。

【组成】牡蛎30克,珍珠母30克,生地24克,当归24克,益母草24克,夜交藤24克,丹皮15克,防风12克,荆芥9克,蝉衣7克,甘草9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牡蛎,珍珠母另煎1小时,再合余药,共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中、晚各温服1次。

【功效】平肝熄风,凉血止痒。

【方解】瘙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究其病因不外乎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等几个方面,临床最常见的是肝肾阴虚、血虚生风,也有血热或夹湿者。该证皮肤剧痒,但多无原发皮损,经反复搔抓后,则可引起抓痕、血痂、湿疹化、苔癣样变等继发皮损。本方系自拟方,经数十年临床验证,疗效良好。方中牡蛎、珍珠母平肝熄风;生地、当归滋补肝肾,畅通血脉;丹皮、益母草凉血化瘀;夜交藤宁心安神;防风、荆芥、蝉衣祛风止痒;甘草缓和,解毒矫味。全方合成,适用于肝肾阴虚、血瘀、血虚生风之“风瘙痒”。其审证要点为:多为老年,病程较久,瘙痒与情绪有关,苔薄舌红,脉细数或弦数。

【主治】风瘙痒。

【加减】若热重者,加黄柏;夹湿者,加泽泻。

【附记】尚需注意,服药期间勿饮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各种刺激,以免影响疗效。

2、临症会要

【歌诀】益气凉血用黄芪,归地桑叶黑豆皮,山栀蝉蜕苍耳子,橘叶杭菊白藓皮。

【组成】生黄芪10克,当归6克,生地10克,桑叶10克,苍耳子10克,黑豆皮10克,栀子皮10克,蝉蜕10克,白藓皮10克,杭菊花10克,橘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可连服数剂。

【功效】益气凉血,清热祛风。

【方解】方中用黄芪补气,生用重在走表而外达肌肤;橘叶行气,消肿散毒;生地、当归凉血散血以去血分之热;桑叶、苍耳子、黑豆皮、栀子、蝉蜕、白藓皮、菊花等有疏风清热之功。药用皮而不用实,取其轻能上升,偏于宣散,用于皮肤之疾,效果更佳。

【主治】瘙痒症,甚至数年不愈者。

3、治验百病良方

【歌诀】露蜂房,丹参地肤熟地黄,苦参蝉衣乌梢蛇,研为末用日三服。

【组成】熟地黄、露蜂房、丹参、地肤子、苦参各100克,蝉衣、乌梢蛇各50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过120目筛后装瓶密闭备用。用时,每取药末4克,日服3次。1周为1疗程。直至痊愈止。

【功效】滋阴活血,祛风止痒。

【方解】方用熟地黄、丹参滋阴活血;苦参清热利湿;地肤子、蝉衣、乌梢蛇、露蜂房祛风止痒,且露蜂房还有解毒之功。合而用之,共奏滋阴活血,祛风止痒之功。

【主治】皮肤瘙痒症。

【附记】用本方治疗皮肤瘙痒症145例,其中治愈者140例(用药1疗程治愈者89例,2疗程治愈者51例),好转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达100%。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③ 血瘀体质有哪些表现

面部长斑:

血瘀体质的人面部最容易长斑,同时面色晦暗、口唇发暗、眼睛浑浊、红丝盘睛、皮肤粗糙、干燥,有皮屑,甚至皮肤像鱼鳞一样错甲排列。血瘀体质的人,尤其是女性,面部常常难以保持干干净净,整体看起来没有清爽的感觉,而且容易患痤疮,以难以透脓的暗紫小丘疹或结节为主的痤疮为主,因此也较容易在面部留下难以消散的暗印和色斑素。这是由于瘀血体质的人血液不归正化,瘀滞在体内,失于孺养造成的。此外,血瘀体质的人皮肤较为干燥,且常引起瘙痒,中医认为是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瘙痒是血脉不畅通在皮肤上的反应,治则“祛风先活血,血活风自灭”。

体形消瘦

血瘀体质的人大部分都形体偏瘦。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体内微循环不畅通,直接影响到组织的营养,平时我们会遇到一部分人日常吃得也不少,可就是不长肉,这是血到不了该去的地方发挥营养作用。而且由于经络产生瘀滞,运行不畅,时间久了还会使食欲受到影响。

容易脱发

血瘀体质的人脱发严重,而且往往难以治疗。瘀血阻碍体内微循环的顺利进行,一旦毛囊血管被阻塞,整个毛囊就会萎缩,进而导致容易脱发。发为血之余,只要体内血液流通不畅,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情志方面

血瘀体质的人在情志方面主要表现为表情抑郁、呆板,面部肌肉不灵活,容易健忘,记忆力逐步下降,这是血瘀导致机体濡润滋养不够所致。同时,血瘀体质的人还会因为肝气不舒,表现的较为暴躁心烦。

身体刺痛、瘀青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血瘀体质的人由于血液运行迟缓不畅,滞于脏腑、经络时,就会出现疼痛,主要表现为刺痛,且疼痛部位固定不移;拒按,得温不减。女性经期容易出现痛经,男性身上多处有瘀青,刺痛一般在夜晚加重。这都是血瘀的缘故,血瘀体质的人容易在身上发现瘀青,这些无故出现的瘀青也是血瘀体质的特征之一。这都是由于血液流动缓慢或停滞导致的。此外,气血流动不畅还会造成气血供应不足,进而导致精神状态不佳,出现抑郁、失眠等症状。

容易衰老

血是人体最大的滋养源,一旦失去了这种滋养作用,生命的痕迹就会慢慢减退,即没有气血者会很快衰老,这也是血瘀体质者的特征之一。

血瘀体质的人血液流通不舒畅,不能正常供应血液,身体因得不到新鲜血液的滋养,导致了新陈代谢逐渐缓慢,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就慢慢老化了,自然也就出现了衰老的迹象。如果这时才开始进食补品,非但毫无起色,甚至还会出现反面效果,这是因为他们体内有瘀血,越补就会越堵。

血瘀体质有哪些表现?

血瘀体质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有面色晦滞、肌肤干燥、口唇色暗、舌紧暗或有瘀点、脉细涩等。

血瘀体质是指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并表现出一系列外在征象的体质状态。一般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损伤,忧郁气滞,久病入络所致。

主要表现为平素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著,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口唇暗淡或紫,舌质暗,或有点、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此外还可表现为眼眶暗黑,鼻部暗滞,发易脱落,肌肤干;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中多凝血块、或经色紫黑有块、崩漏、或有出血倾向、吐血等。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脑病科 副主任医师 马大勇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④ 为什么冬天一到,我皮肤就发痒,而且每年都是同地方痒

痒是皮肤干燥的表现,一般这种季节性的只要在洗完澡之后在身体还没完全干之前搽润肤霜之类的.痒的症状就会慢慢改善的拉.手指头在冬天是最容易冷伤的部位..你应该是皮肤比较薄一点吧..注意手的保暖就可以了.搽了护手霜戴上手套比较保护手指头了

⑤ 血瘀体质的穴位调理

一、血瘀体质

刷牙时牙龈易出血,眼睛常有红丝,皮肤容易干燥、瘙痒,粗糙;容易烦躁,记忆力差,健忘,性情急躁。易出现瘀斑,肤色、喉咙干、口唇黯淡,舌舌下络洞念脉紫黯或增粗,脉涩;莫名疼痛;无缘无故淤青;容易脱发;易生斑,面色晦暗,口唇发暗,眼睛有红血丝,舌头上有长期不消的瘀点。

二、穴位调理

1.调理体质的穴位

足三里、血纳圆困海、合谷、曲池、三阴交和太冲。

2.操作方法

按揉、按捏、按压、艾灸、针灸。

3.穴位图

三、综合调理

1.足三里穴在胃经上,刺激足三里穴位的作用有:补中益气、止泻、止痛、安神、促进食欲、祛除风湿;

2.三阴交在三阴交为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

3.太冲穴

(1)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气血物质为天部急行的风气,燥湿生风、消除肝脏郁结。

(2)按摩: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冲穴1分钟。腔如

4.血海

(1)血海穴: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

(2)按摩:直接按揉就可以了,每侧三分钟,力量不要太大,能感觉到穴位处有酸胀感即可,要以轻柔为原则。每天9-11点,刺激血海穴最好,21-23点再进行艾灸。

5.合谷

(1)合谷穴:几乎所有的病都可以用这一个穴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治疗。

(2)按摩: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早中晚各3次。多按效果更佳。或是以木制或牛角制按摩棒按摩效果亦佳。

6.曲池

(1)曲池穴:疏风清热 调和营卫、 清热和营,理气和胃,降逆活络,

(2)按摩:用一手轻握另一手肘下,弯曲大拇指以指腹垂直掐按穴位,每次按压,先左手后右手,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掐按1——3分钟。

(3)艾灸: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肘痛、上肢痹痛等。

(4)刮痧: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曲池穴3~5分钟,可缓解治疗便秘、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等。

在调理以上穴位时,可以沿着所在经络找“痛”点,一并按揉、按捏、按压、艾灸或针灸。

⑥ 风邪侵袭、湿热浸淫、血虚都可导致皮肤瘙痒,如何鉴别

依靠瘙痒以外的其他症状鉴别。
风邪的话会带有风善行数变的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内是风容团(荨麻疹)
湿热的话一般颜色会是红色,且有浸出液,例如湿疹
血虚一般会伴有血瘀,皮肤干燥等血不荣养肌肤的表现,具体例子为老年人的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