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疸有什么症状
「导读」 不少宝宝在出生几天之后,脸蛋儿、胸部和眼白处会出现发黄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黄疸。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因为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的,主要表现为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处出现发黄现象。红胆素是血液中红血球老化后经代谢而产生的一种废物,这种废物最后会经过肝脏排出体外,但当这种废物产生过多或无法排出时,就会在体内堆积,从而导致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并出现上述发黄现象。 黄疸有什么症状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两种黄疸都会出现皮肤、黏膜、白眼球发黄的症状,而发病时间和持续时间是区分两者的主要因素。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宝宝的一种正常现象,症状表现为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黏膜、白眼球发黄,在胸口和脸部的发黄现象会特别明显。到了第4-6天时,这种发黄现象会达到高峯,但到了1-2周后就会消退,早产的宝宝可能会持续到第3周才消退。这段时间内,宝宝除了可能会出现轻微食欲不振以外,不会出现其他不良现象。
病理性黄疸则较为严重,很可能会引起核黄疸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宝宝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且2-3周仍然不消退,甚至继续加重或复发,又或者是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出现黄疸的话,就属于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发病期间,黄疸现象会比生理性黄疸明显得多,且伴有嗜睡、吸奶无力、肌张力减退等现象。如果不及时医治,还将出现尖叫、抽搐、呼吸衰竭、核黄疸等严重症状。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将宝宝送往医院治疗,防止呼吸衰竭和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宝宝患上脑瘫和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
黄疸是什么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因为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的,主要表现为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处出现发黄现象。红胆素是血液中红血球老化后经代谢而产生的一种废物,这种废物最后会经过肝脏排出体外,但当这种废物产生过多或无法排出时,就会在体内堆积,从而导致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并出现上述发黄现象。
成年人和新生儿都有可能患上黄疸,但新生儿出现该症状较为常见,且危险性更高。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当宝宝出现黄疸时,家长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状况,尤其是出现病理性黄疸时,要将宝宝及时送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黄疸指数正常值
黄疸指数是否正常,是诊断是否患有黄疸的主要指标,它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成年人的血清胆红素小于17μmol/L时为正常。对于新生宝宝来说,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为不超过204μmol/L(12.9mg/dl),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5μmol/L(15mg /dl)就为正常。当宝宝的黄疸指数超出正常值时,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尽早带宝宝就医。
黄疸的危害对于生理性黄疸,妈妈们不用过分担心,因为宝宝患生理性黄疸发病后一周左右就能自行康复。但是宝宝若出现病理性黄疸,就必须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如果病情持续加重,就可能会引起高烧、抽搐、呼吸衰竭、核黄疸等病症。呼吸衰竭和核黄疸会严重危及宝宝的生命,即使经抢救后存活下来,宝宝的情况也不佳,因为已经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会留下脑瘫、听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等后遗症。
黄疸怎么治疗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接受专门治疗,发病一周左右之后发黄现象就能自行消失,家长也可给宝宝喂食葡萄糖水以加快黄疸消退。食疗方面,取冬瓜皮和玉米叶各3g煎水服用,也能缓解黄疸症状。此外,可提前早开奶,以加速胎便的排出,这样对黄疸的预防和消退也有帮助。
但当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就必须接受治疗,不然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治疗病理性黄疸主要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和药物治疗三种。
光照疗法:该疗法是治疗黄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将双眼、会阴和 *** 遮盖,其余部分 *** 在外。然后用单面光和双面光照射,持续照射2-48小时,但一般不超过4天,直至胆红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疗。
换血疗法:换血是治疗胆红素过高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但换血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不是每一个黄疸患者都适合换血疗法,而且这种疗法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这种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的病理性黄疸患者。
药物疗法: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可以治疗病理性黄疸,但一定要在医生的医嘱下服用。中药方面,以茵陈蒿汤为主。
2.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而且不适应的,身体也相对脆弱,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宝爸宝妈的保驾护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呢,来和我看看吧!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1
新生儿黄疸,即是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新生儿黄疸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颈部、躯干甚至全身都泛黄,通常2-3日后慢慢消退。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这两种黄疸的症状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
一、生理性黄疸临床症状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二、病理性黄疸临床症状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2
如何护理黄疸宝宝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有以下6点:
1、观察大便颜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2、判断黄疸的程度。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在黄疽期间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糖水及热力,并保护好肝脏。
5、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6、如果黄疽出现过早或消失过迟,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又再加重,婴儿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临床症状时,则属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1、喝白开水。
爸妈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白开水,让宝宝能够在排尿的同时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粉的话,应在两餐之间要加喂水。
2、晒太阳。
每天早上10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要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晒到。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晒太阳而吹风受凉了。
3、喝葡萄糖。
当爸妈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了。
4、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尝试停止喂养母乳2-3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黄疸症状较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等宝宝黄疸退了,可以继续喂母乳。
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如果黄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千万不要耽搁。因为,这种黄疸一般发展都很迅速,病情也往往比较严重。病理性黄疸的宝宝,治疗一般采用吃药和照蓝光。
1、吃药
带宝宝到医院测量黄疸指数,如果还是高,医生会给开控制黄疸的药,例如妈咪爱或者茵栀黄一类的。
2、照蓝光
如果用完以上方法都不管用,而且孩子出生已经一两个月了,黄疸仍然很严重,建议到医院让医生诊断,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在医生的指教下住院照蓝光,就是让新生儿在保温箱里照蓝光进行治疗。
针对几种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有不同的护理方法:
1、新生儿溶血症护理方法: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一定要尽早治疗,绝不可以拖延。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效果较好,如果溶性严重则要进行换血治疗。
2、新生儿胆道闭锁护理方法: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胆道闭锁,一定要在出生后2个月内进行手术。如果不及时手术,3个月后病情逐渐发展,会导致肝硬化。
3、新生儿肝炎护理方法: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肝炎,经过保肝等治疗后会很快就好转,一般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溶血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护理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要给新生儿补充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爸妈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病理性黄疸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时遮挡好宝宝眼睛、会阴部,同时医生会开退黄疸药。一般来说新生儿对药物敏感,有可能有呕吐现象发生,爸妈要及时处理好。若宝宝出院黄疸仍未全部褪尽,爸妈可把宝宝皮肤完全曝露让太阳直接照射,同时要注意眼睛部分光线遮挡,有助于黄疸消退。宝宝满月或者42天时要回医院复诊,请医生重点检查黄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除了照蓝光和补液外,在出院后妈妈要坚持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若喂养还是出现黄疸症状,则改为隔天母乳哺乳,宝宝病情好转后慢慢过渡为正常母乳喂养即可。
爸妈要仔细观察黄疸变化,观察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要及时将孩子送院治疗。
3. 宝宝生出来的时候很白,过了几天变黄了,以后会不会永远很黄皮肤
宝宝刚出生时,皮肤一般都是比较白的,但随后几天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使皮肤变黄,一内般来说容,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大概在半个月内消失。但也有些宝宝黄疸持续不退,如果期间宝宝吃奶好,精神好,不发热,大便也不白,先不用过于担心。多给宝宝喂奶、喂水,多排尿,以促进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的排泄。有部分宝宝黄疸是由于母乳引起的,使得黄疸迟迟不退,甚至要过一二个月才退,暂停母乳喂养时,黄疸变轻,再继续喂母乳时,又会加重,但一般会比之前轻一点。母乳性的黄疸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后果,父母不必为此担心,使确诊后也不要终止母乳喂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黄疸严重,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大便颜色发白,食欲不好,呕吐,最好带宝宝到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病理性的黄疸。
4. 如何判断新生儿是否得了黄疸宝宝黄疸有什么特征
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现黄疸,会导致皮肤发黄。而且是有一定顺序的。皮肤黄色色斑一般出现在头面部,包括巩膜。随着病情加重,胸部、背部等躯干部位也开始出现黄色色斑。如果新生儿手脚有黄疸,说明孩子体内黄疸值高。比如新生儿的尿、痰、汗是否有黄染,如果有黄染,也可以认为是黄疸。其次是大便颜色的变化。发黄期,孩子的大便会更绿更稀。这些观察只能初步判断黄疸,黄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一旦新生儿皮肤发黄,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新生儿黄疸一般以皮肤黄、眼睛黄、小便黄为外部特征,很容易判断。

观察宝宝皮肤颜色的变化,一般2~3天,看宝宝皮肤的黄色是否减少;如果疾病等原因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要找出具体病因,对症治疗,去除病因。黄疸病因消除后,自然消退。在必要和适当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治疗黄疸。黄疸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的,以达到消除黄疸的目的。严重的情况下医生会给宝宝进行输血,宝宝体内会冲出胆红素,当然有一定风险,但相对于核黄疸的后遗症,还是值得做的。
5. 黄疸都有些什么症状
1 、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6. 黄疸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 (1)发热: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2)腹痛:黄疸伴上腹部剧烈绞痛或疼痛者,多见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病毒性肝炎者多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与钝痛;肝脓肿或肝癌也可表现为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隐痛或胀痛。 (3)皮肤瘙痒:黄疸伴皮肤瘙痒者多见于肝内、外胆管梗阻(胆汁郁积)性黄疸,如胆总管结石、癌肿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复发性黄疸等。部分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伴有皮肤瘙痒,而溶血性黄疸常无皮肤瘙痒。 (4)尿、粪便的颜色:梗阻性黄疸时尿色深如浓茶,而粪便颜色可变淡,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似陶土色。溶血性黄疸者尿如酱油色,粪便颜色也加深;而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轻度加深,粪便色泽呈浅黄色。 (5)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与呕吐:病毒性肝炎者在黄疸出现前常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厌油腻食物。长期厌油腻食物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右上腹疼痛或绞痛发作者,多为慢性胆囊病变;老年黄疸患者伴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考虑系癌肿所致,且常伴有体重呈进行性减轻,甚至发生高度营养不良的表现。 (6)消化道出血:黄疸伴有消化道出血时,多见于肝硬化、肝癌、胆总管癌、壶腹癌或重症肝炎等。 (7)巩膜及皮肤黄疸的色泽:根据黄疸的色泽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病因或种类。巩膜皮肤黄疸呈柠檬色多提示为溶血性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时多提示为肝细胞性黄疸;呈暗黄色或黄绿色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梗阻时间愈长,黄疸呈黄绿色愈明显)。 (8)皮肤其他异常:如面部及暴露部位皮肤有色素沉着,同时有肝掌、蜘蛛痣或颈胸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腹壁静脉显露曲张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如皮肤有瘙痒抓痕、色素沉着及眼睑黄瘤等表现时,多提示为梗阻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患者一般皮肤色泽较苍白。 (9)肝脏肿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时,肝脏呈轻度或中等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常有压痛;肝脏轻度肿大、质地较硬、边缘不整齐或表面有小结节感多见于早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者其肝脏多呈变硬缩小表现);肝脏明显肿大或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有结节感时,多提示为原发性肝癌。 (10)脾脏肿大:黄疸伴脾脏肿大时,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肝癌、溶血性贫血以及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等疾病。 (1 1)胆囊肿大:黄疸伴胆囊肿大时,多提示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存在,多见于胆总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或肝门部有肿大的淋巴结或肿块压迫胆总管。所触及的胆囊其特点是表面较平滑,无明显压痛,可移动,这种胆囊肿大常称为Courvoisier征。而在胆囊癌或者胆囊内巨大结石时,肿大的胆囊常表现为坚硬而不规则,且多有压痛。 (1 2)腹水:黄疸伴有腹水时,多考虑为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晚期或系肝癌,或者胰头癌、壶腹癌等发生腹膜转移等。 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皮肤轻度黄染,呈浅柠檬色,无皮肤瘙痒。 (2)在急性溶血时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腹痛及腰部酸痛等症状。 (3)急性发作时尿呈酱油色(血红蛋白尿)。 (4)脾脏肿大。 (5)末梢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6)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一般不超过80μmol/L),以非结合胆红素增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或轻度增加。 (7)由于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致使肝细胞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速度加快,故结合胆红素的形成代偿性增加,从胆道排至肠道的结合胆红素亦增加,肠道中尿胆原增加,最终导致尿中排出的尿胆原增加(“肠肝循环”中回到肝脏的尿胆原增加的结果,图2)。 (8)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9)尿中胆红素阴性(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肾脏排出)。 (10)在地中海贫血时红细胞脆性降低,而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 3.肝细胞性黄疸的特征 (1)黏膜和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少数患者有皮肤瘙痒。 (2)血液中总胆红素浓度增高,非结合与结合胆红素都增高。 (3)尿中胆红素呈阳性反应(结合胆红素溶于水,可从肾脏排出)。 (4)尿中尿胆原与粪中粪胆原的多少,取决于肝细胞损害与毛细胆管阻塞的程度,如果毛细胆管阻塞时(即肝内郁胆),则尿中尿胆原及粪中粪胆原含量减少;无毛细胆管阻塞时,则尿中尿胆原含量常增加,而粪中粪胆原含量正常。尿中尿胆原增加的原因是肠肝循环中吸收入门静脉的尿胆原,因肝细胞受损后,将其处理为结合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故较多的尿胆原便进入体循环而导致尿中尿胆原增加。 (5)肝功能受损的血清学表现,如转氨酶明显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6)如系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损害,则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标志物常呈阳性。 (7)肝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肝细胞的基本病变。 4.阻塞性黄疸的特征 (1)皮肤呈暗黄、黄绿或绿褐色,伴皮肤瘙痒者多见,少数患者伴心动过缓。 (2)尿色深,似浓茶样,粪便颜色变浅,肝外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白陶土色。 (3)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4)尿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5)尿中胆红素阳性。 (6)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固醇增高,脂蛋白-X阳性。 诊断 观察患者巩膜、黏膜与皮肤有无黄疸应在良好的自然光线下进行,并应与进食过多的南瓜、胡萝卜、西红柿及柑橘等引起的假性黄疸相鉴别(假性黄疸者其血清胆红素正常)。老年人巩膜可有少许脂肪沉着而表现为微黄色,不应视为发生了黄疸。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并作仔细的体格检查,再结合必要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正确作出黄疸的病因诊断。 1.病史 (1)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可有不同病因的黄疸,例如新生儿可有生理性黄疸;婴儿有黄疸要排除肝炎或先天性胆道闭锁;儿童与青年则以病毒性肝炎多见;中年妇女尤较肥胖者要考虑有胆石症可能;40岁以上患者要考虑癌的可能性,男性以肝癌、胰头癌多见,女性则以胆道癌多见。 (2)职业:常与有害物质,如四氯化碳等接触者发生黄疸时,应考虑到有中毒性肝炎的可能。 (3)服药史:经常服用氯丙嗪、苯二氮卓类、雌激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甲睾酮、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后出现黄疸者,应考虑是药物性肝病。黄疸多系肝内胆汁淤积所致。 (4)肝炎接触史、输血与注射史:近期有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或有输血、应用血浆制品、注射史等后,出现黄疸者应考虑病毒性肝炎。 (5)既往史与家族史: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史,有胆道手术史者,如出现黄疸(或再次出现)时应考虑黄疸是胆道病变所致,可见于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胆道残余结石、胆道术后胆管狭窄等。家族史中除考虑病毒性肝炎外,还应想到有无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的可能性。 (6)妊娠史:妊娠期发生黄疸者除考虑病毒性肝炎、胆石症等疾病外,还应想到妊娠期复发性黄疸、急性妊娠脂肪肝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疾病。 (7)传染病史:应了解有无血吸虫病史、华支睾吸虫病及钩端螺旋体病史。 (8)饮酒史: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如发生黄疸应考虑有酒精性肝硬化的可能。 2.症状与体征。 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7. 婴儿黄疸有什么症状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而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症状:宝宝在出生第2~3天开始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在第4~5天黄疸较深,第2周后黄疸开始减轻。注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菩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可以自行消退,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面病理性黄疸出现早,在产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应视为异常。呈金黄色或遍及全身,手牚心、足底也较明显,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黄疸减后又加重。伴有贫血或大便着色变淡。体温不正常,食欲差及哎吐等。
8. 新生儿脸黄身上白
新生儿脸黄身上白
新生儿脸黄身上,中国人的皮肤普遍都是偏黄一点的,但是皮肤的黄也是有一定的程度的,一些新生儿的皮肤会出现脸很黄但是身体确实比较白的情况,那么新生儿脸黄身上白是什么原因呢?
新生儿脸黄身上白1
正常情况下三个月的宝宝如果说有脸黄身上是白的,一般这个如果说之前有过黄疸其实都很容易会出现有脸上发黄的情况的
其实检查了之后如果说没什么问题没有贫血,这个问题不大的,平时要注意给他多晒一下太阳,有些时候晒太阳不够多,户外活动比较少都会有影响。
新生儿手比脸白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来说,新生儿在6-8月皮肤就能恢复变白。新生儿的皮肤薄、血管丰富、有较强的吸收和通透能力。因此,不可随意给新生儿使用药膏,尤其是含有激素类的药膏,静心等待宝宝的成长,情况会逐渐好转的。
另外干燥的话,要注意给他多喝水,早晚洗脸后最好是涂一些润肤霜为好,例如含有金盏花、洋甘菊成分的贝悦婴儿护肤品,要注意每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这样宝宝就不易引起皮肤干躁了。
还有一点的就是,宝宝皮肤黑,很多都是和遗传有关系的,但是如果父母的皮肤都不是很黑,可能是因为黄疸褪去不是很好造成的,平时可以少出去晒晒太阳,宝宝慢慢长大就好了。
宝宝的皮肤显得特别娇嫩、敏感,很容易受刺激,引发各种疾患,那婴儿皮肤护理要点有哪些?
1、清洁
每日清晨起床后,妈妈需将柔软毛巾或柔软纱布以温水浸湿后,再给婴儿擦拭肌肤。五官清洁要注意,比如当孩子吃完食物后,别忘了彻底清洁他的嘴部。
动作一定要轻柔,不可用粗糙毛巾擦拭婴儿稚嫩脸庞,更加不能用碱性大的肥皂清洁婴儿皮肤。晚上临睡前,需使用柔湿巾为婴儿擦拭屁股,适合婴儿使用的柔湿巾,含有丰富的润肤效果,在清洁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红屁股”。
有条件情况下,每晚给婴儿洗温水澡不失为一种更好的清洁方法。
2、保湿
(1)由内调理。父母要让婴儿多喝水,补充身体所需水份。
(2)外部保湿。将温热的.湿毛巾轻敷在宝宝唇部,可有效补充水分。若宝宝唇部干燥情况较为严重,之后最好再为宝宝涂抹婴幼儿专用的润唇高或润唇油,香油也可以。
宝宝洗脸后,及时涂抹润肤露等润肤产品也能有效维持保湿效果。洗澡完毕,家长需仔细将宝宝身体用毛巾轻柔擦干,周身涂抹润肤露等润肤产品,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肌肤水分流失。涂抹时,父母可以先用双手焐暖润肤霜,吸收效果更好。
3、防晒
婴儿皮肤细嫩柔弱,需格外防晒。外出时,切忌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尤其要注意“强光”照射。在这里提醒大家,婴儿防晒产品不能与成年人混用,以免其中添加的化学成分对宝宝的肌肤造成伤害。
新生儿脸黄身上白2
新生儿出现黄疸时,主要表现为巩膜以及全身的皮肤出现黄染,皮肤黄染最常见的部位是面部和躯干部。有些孩子的四肢也会出现皮肤黄染,但是一般来说皮肤黄染上肢不会超过肘部,下肢不会超过膝盖,全身皮肤黄染孩子的手心和脚心可以是白色的,说明黄疸不是非常严重。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黄疸的进展,没有必要马上到医院进行治疗,多数属于生理性的,如果上述部位也出现了黄染,也就是手脚都变成了黄色。
则说明黄疸比较严重,有可能不排除是病理性黄疸,或者生理性黄疸胆红素升高的过高,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进一步排除、诊断。
两个月新生儿脸黄手白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两个月脸黄手白可能是患有黄疸。
新生儿患有黄疸的几率比较高,主要表现是脸黄,轻度黄疸可以手白。主要是由于体内的胆红素水平增高,所以导致皮肤发黄。新生儿只是脸上有轻微的黄色,出现脸黄手白,说明黄疸不是很严重,体内的胆红素可能在5~7mg/dL左右。
如果不治疗黄疸会持续发展,当胆红素升高到10mg/dL左右,可能会蔓延到身躯,导致身躯、四肢也会出现黄色。当胆红素到达12mg/dL左右,就会蔓延到脚心、手心。
新生儿脸黄身上白3
首先来看下宝宝皮肤发黄怎么回事
1、生理性黄疸会困扰很多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宝宝的脸部就会有发黄的迹象,新生妈妈在调节自己身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宝宝此时的健康。
2、贫血是宝宝脸色发黄的常见原因,有些宝宝经常出现腹泻,很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良而贫血,建议所有脸色发黄的宝宝预先测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的指标,来查出缺少的营养成分。
3、遗传因素和肝胆疾病,宝宝回因为有这些很难避免的疾病,而脸色发黄,此时需要由医院检查确认,但如果宝宝以前脸色不黄,一般不会是遗传原因。
接着一起来看下宝宝皮肤发黄怎么护理
1、让宝宝胎便尽早的排出
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
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
2、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
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3、注意观察
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直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4、注意清洁
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保持清洁,防止破损感染。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