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状况 » 观察婴儿皮肤是否黄染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观察婴儿皮肤是否黄染

发布时间: 2023-02-18 17:35:47

Ⅰ 新生儿怎么看有没有黄疸,黄疸多少是正常范围

对于如何观察新生儿黄疸,首先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孩子皮肤黄染的情况,能够帮助初步判断孩子黄疸的变化情况。黄疸出现有一定顺序,刚开始出黄疸的时候一般都是孩子头面部的皮肤先发黄,这个时候孩子血里的胆红素水平往往不会太高,大概在5-7mg/dL左右。随着孩子黄疸的进展,皮肤黄染就开始扩散到全身各个地方,头面部之后往往就会进展到孩子的躯干部分,也就是前胸、后背会出现皮肤的黄染,血胆红素水平大概在10mg/dL左右。
如果孩子的血内的胆红素进一步增高,比如达到15mg/dL,这个时候往往会看到四肢的近端开始变黄,也就是上臂和大腿。如果孩子四肢的远端都已经发黄,也就是手、足心都已经变黄,这个时候说明孩子体内的胆红素水平比较高,往往能够已经达到了20mg/dL左右,所以平时在家还可以粗略的通过肉眼观察,帮助大致的判断孩子黄疸的进展情况,当然非常不准确,所以要确认孩子的黄疸情况,还是要做经皮测胆或者抽血检测,才能准确判断孩子的黄疸情况到底是多少。

Ⅱ 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

你好,在自然光线下,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检查和治疗。祝宝宝健康。

Ⅲ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大多数为生理性的。足月儿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

黄疸是什么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听音频学孕育,知识从未如此有趣

长按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在微信对话框中长按识别“快乐呱呱”小程序

家长须知的新生儿黄疸指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对秘籍 如何正确给新生儿退黄?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总是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让人防不胜防,其中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什么来的呢?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一组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特征的病症,1092年法国医师Gilbert首先报告,为非溶血性、非结合性胆红素血症所致的黄疸。先天性患者家族中有25%~50%的人有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从严格的定义讲,其特点为非溶血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而血清胆酸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为非溶血性、非结合性胆红素血症所致的黄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因肝细胞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不足所致,主要表现症状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尿和粪色泽改变等。

新生儿黄疸原因

当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脱离了母体,宝宝开始用自己的肺来呼吸,获得氧气,体内低氧的环境改变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了,这时候胆红素就产生了,并且可能过剩。多余的胆红素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跟着血液流动到宝宝的身体各处,反应到外部体征,就是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这种现象就叫做新生儿黄疸。

1、胆红素生成多

(1)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且胆红素产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现黄疸。尤其宝宝在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时,会加重黄疸。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脐带护理5招

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即是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新生儿黄疸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颈部、躯干甚至全身都泛黄,通常2-3日后慢慢消退。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这两种黄疸的症状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解读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5招防治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是由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所致。新生儿出生后,开始自主呼吸,肺循环建立,有充分的氧气供应后,体内过多的红细胞开始被破坏,血红蛋白被分解后产生大量未结合胆红素,因为新生宝宝的肝酶尚未成熟,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经肝脏代谢而排出体外,在体内越积越多,从而使皮肤、黏膜等组织黄染。随着红细胞破坏的减少和肝酶的成熟,未结合胆红素逐渐被代谢并通过肠道和泌尿道排出体外,黄疸也逐渐减轻并消失。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宝宝出生后2-3天内出现皮肤、眼球黄染,4-6天达高峰,足月新生宝宝可以在两周内消退,早产宝宝则需要3-4周消退。黄疸较轻的宝宝可局限在面部、颈部和躯干,颜色呈浅黄色,较重的可波及全身。除黄疸外,新生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吃奶、睡觉、大小便均正常。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宝宝都一定会出现黄疸,一般足月宝宝有60%会有黄疸,早产宝宝有80%会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一般来说,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但如果需要,新生儿黄疸治疗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光照疗法

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2、换血疗法

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3、其他疗法

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宝宝减退新生儿黄疸。比如,确保宝宝能够吃到足够多的母乳或配方奶,这样就能多排便。如果对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有任何疑问,一定要请教医生,以确保妈妈选择了正确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一般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其起病时间和消退时间也不一。新生儿黄疸多久消除?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病情不重,起病后一般在2周内即可消退;而病理性黄疸易反复发作,出生后2-3周仍持续不退或继续加深。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早产儿由于肝功能更加不成熟,黄疸会出现得比较晚,大概在第3或者第4天,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早产儿黄疸可持续14天或者更久。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是病理性黄疸的话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照蓝光,所以必须到医院儿科就诊后治疗,并复测经皮测胆红素了解治疗效果。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如何护理黄疸宝宝?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有以下6点:

1、判断黄疸的程度。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5、在黄疽期间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糖水及热力,并保护好肝脏。

6、如果黄疽出现过早或消失过迟,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又再加重,婴儿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临床症状时,则属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1、西药

(1)葡萄糖及硷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给黄疸宝宝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

(2)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

(3)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4)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

2、中药

(1)消黄利冲剂:茵陈9g,桅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

(2)茵陈蒿汤: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

(3)三黄汤: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早,出生后不到24小时即可出现,而且黄疸一旦出现之后,短期内宝宝皮肤的颜色会迅速加深,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宝宝会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嗜睡、吸奶无力、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有些病理性黄疸,久延不退,或减退后又复加重,碰到这些情况,都要尽早到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预防

1、看父母血型。

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者AB型血,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几率偏高。这种新生儿黄疸就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因此,父母血型是影响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当然,爸妈也无须太过紧张,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需要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注意饮食。

怀孕期间,孕妇要注意饮食有节,忌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饱或者让自己太饿,并忌烟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3、多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

如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食物。

黄疸指数

在哺乳到了一定的时期就应该及时回奶,此时可以通过回奶汤回奶,那么回奶汤的配方是什么呢?

回奶粥:原料:粳米100克,炒麦芽30克,枳壳6克,红糖适量。制法:将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放适量清水,加入炒麦芽、枳壳前煮、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等粥熟时,加入红糖搅拌溶化即可。

丝瓜鲫鱼汤:活鲫鱼500克,洗净、背上剖十字花刀。两面略煎后,烹黄酒,加清水、姜、葱 等,小火焖炖20分钟。丝瓜200克,洗净切片,投入鱼汤,旺火煮至汤呈乳白色后加盐,3分钟后即可起锅即可。

黄疸病

黄疸病在新生儿中是比较常见的,有一定的症状,那么黄疸病的症状是什么呢?

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还有白眼球、皮肤、空腔粘膜等变为黄色是黄疸病最主要的症状,另外还会出现尿液、汗液、泪液变黄,而大便颜色会变浅。在消化方面,黄疸病人还会出现腹痛、腹胀、厌食、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较严重的黄疸病,还会出现腹部疼痛、肝区疼痛等更为剧烈的症状。

黄疸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得黄疸的概率比较大,得了黄疸以后要及时治疗,那么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新生儿黄疸目前有四种治疗方法。首选的是蓝光治疗,主要针对病理性黄疸进行治疗。第二种方法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微生态药物治疗、白蛋白治疗、丙球治疗、鲁米那和尼可刹米治疗等。第三种针对严重病例,如ABO溶血和Rh溶血,引起的严重贫血,甚至水肿、心衰的病例,在临床上采用换血疗法。

注意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生理性偏高和病理性偏高,对于生理性偏高可以自己过一段时间痊愈,如果是病理性偏高就需要及时的就医进行诊治。

黄疸是什么意思

黄疸通常表现为全身皮肤为黄色,所以由此得名,那么什么叫做黄疸呢?

黄疸就是人的皮肤,尤其是巩膜出现了黄染,巩膜外面的巩膜开始时是白眼珠,如果变黄就是有黄疸,黄疸还表现在皮肤变黄、小便变黄,还有其它地方的一些黄染的就是黄疸。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之一,那么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需要断奶吗?

一般母乳性黄疸在停止母乳喂养的72小时之后就会退至一半,而且这时候再继续进行母乳喂养,是不会加重母乳性黄疸的,另外一方面如果要完全褪去母乳性黄疸,可能需要在停止母乳喂养后的1~2个月之后。

其实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的情况,母亲在哺乳宝宝期间就要注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服用药物,同时要注意少量多次喂奶的原则,尽量保证宝宝有一定的大便次数,可以减少宝宝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降低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

母乳性黄疸原因

黄疸的其中一种是母乳性黄疸,那么患有母乳性黄疸原因有哪些呢?

引起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较高,胆红素在宝宝肠道内重吸收引起的,也与母乳不足,喂养不当有关系。母乳性黄疸一般在两周内消退,如果两周后黄疸不消退,就要停食母乳,如果宝宝出现了精神不振、嗜睡、吃奶困难,甚至抽搐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平时要注意宝宝皮肤的护理,防止破损或感染。

因此在哺乳期和妊娠期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要过食生冷,也不要过饥过饱,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休息。还有孩子出生以后要尽早开奶。

宝宝检查黄疸

给宝宝检查黄疸是有一定的注意事项的,那么怎么给宝宝检查黄疸呢?

检查宝宝的黄疸有两种方法:经皮测胆红素,使用特殊的仪器进行测量,但是会受皮肤厚度、肤色、年龄等因素影响,会有误差,常作为检测胆红素变化的一种方法。抽静脉血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最准确,在发现宝宝出现黄疸后,如果经皮测胆红素明显升高,建议进行抽血化验。或者在光疗结束后进行抽血化验,评估治疗效果。医生会根据宝宝情况给家长最合适的建议。

其实宝宝出现黄疸的情况,作为家长不用过多的担心。首先分析一下,宝宝到底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是生理性黄疸,家长可以让宝宝保持清淡的饮食,多喝一些温开水。同时保持宝宝身上的干净、清洁,一般情况下宝宝7~10天就可以痊愈。如果宝宝是病理性黄疸,那么家长就需要注意。首先要找出病因,知道宝宝黄疸具体的症状,然后再对症治疗,寻求医生的帮助,正常情况下也可以痊愈。

新生儿黄疸检查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来的,那么新生儿黄疸检查项目是什么呢?

新生儿黄疸检查项目主要是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亚临床黄疸或隐性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发病时间延长,没能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可引起高胆红素脑病,非常容易诱发后遗症,如引起脑瘫,癫痫,或者是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以及听力功能障碍。新生儿黄疸分别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发病初期会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出现黄染的症状,同时可伴有易激惹,烦躁不安,拒乳等症状表现。

Ⅳ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症状,如何自测

黄疸的症状与表现为:皮肤与粘膜呈发黄,巩膜(白眼珠)发黄,小便发黄等。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化验检查血胆红素增高。 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婴儿皮肤是否有黄染。 皮肤黄染的程度一般为: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Ⅳ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宝宝刚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而且不适应的,身体也相对脆弱,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宝爸宝妈的保驾护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新生儿黄疸的症状呢,来和我看看吧!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1

新生儿黄疸,即是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新生儿黄疸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颈部、躯干甚至全身都泛黄,通常2-3日后慢慢消退。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这两种黄疸的症状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

一、生理性黄疸临床症状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二、病理性黄疸临床症状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2

如何护理黄疸宝宝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有以下6点:

1、观察大便颜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2、判断黄疸的程度。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在黄疽期间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糖水及热力,并保护好肝脏。

5、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6、如果黄疽出现过早或消失过迟,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又再加重,婴儿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临床症状时,则属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1、喝白开水。

爸妈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白开水,让宝宝能够在排尿的同时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粉的话,应在两餐之间要加喂水。

2、晒太阳。

每天早上10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要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晒到。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晒太阳而吹风受凉了。

3、喝葡萄糖。

当爸妈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了。

4、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尝试停止喂养母乳2-3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黄疸症状较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等宝宝黄疸退了,可以继续喂母乳。

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如果黄疸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千万不要耽搁。因为,这种黄疸一般发展都很迅速,病情也往往比较严重。病理性黄疸的宝宝,治疗一般采用吃药和照蓝光。

1、吃药

带宝宝到医院测量黄疸指数,如果还是高,医生会给开控制黄疸的药,例如妈咪爱或者茵栀黄一类的。

2、照蓝光

如果用完以上方法都不管用,而且孩子出生已经一两个月了,黄疸仍然很严重,建议到医院让医生诊断,如果是病理性的,就需要在医生的指教下住院照蓝光,就是让新生儿在保温箱里照蓝光进行治疗。

针对几种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有不同的护理方法:

1、新生儿溶血症护理方法: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一定要尽早治疗,绝不可以拖延。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效果较好,如果溶性严重则要进行换血治疗。

2、新生儿胆道闭锁护理方法: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胆道闭锁,一定要在出生后2个月内进行手术。如果不及时手术,3个月后病情逐渐发展,会导致肝硬化。

3、新生儿肝炎护理方法:如果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肝炎,经过保肝等治疗后会很快就好转,一般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溶血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护理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要给新生儿补充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爸妈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病理性黄疸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时遮挡好宝宝眼睛、会阴部,同时医生会开退黄疸药。一般来说新生儿对药物敏感,有可能有呕吐现象发生,爸妈要及时处理好。若宝宝出院黄疸仍未全部褪尽,爸妈可把宝宝皮肤完全曝露让太阳直接照射,同时要注意眼睛部分光线遮挡,有助于黄疸消退。宝宝满月或者42天时要回医院复诊,请医生重点检查黄疸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除了照蓝光和补液外,在出院后妈妈要坚持给宝宝进行母乳喂养,若喂养还是出现黄疸症状,则改为隔天母乳哺乳,宝宝病情好转后慢慢过渡为正常母乳喂养即可。

爸妈要仔细观察黄疸变化,观察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要及时将孩子送院治疗。

Ⅵ 家庭中,怎样初步观察、判断新生儿是否黄疸

孩子有黄疸怎么办,怎么提前预防黄疸,黄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相信很多的父母都会在意这个问题,但其实黄疸是很多孩子都会得的一种疾病,黄疸在医学上是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一种正常表现,但同时也很有可能是一个儿童换其他严重的疾病的一种反应表现,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所以孩子的父母可以放心,不要过度担心。

新生儿是脆弱的,需要我们身为父母的关爱的照顾,所以宝宝得了黄疸不要担心,多观察和陪伴孩子,营养均衡,身体健康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的疾病的,所以不要过度担心,孩子得了黄疸及时观察就好,最后希望每一个宝宝都可以健康的成长。

Ⅶ 在家如何判断宝宝黄疸指数高

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最容易有的病症,如果婴儿黄疸指数高就会引发很多病症,这是大多数父母都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宝宝怎样是黄疸指数高,从而不能够及时的去医院治疗,那么我们平时在家如何判断宝宝黄疸指数高呢?

在家如何判断宝宝黄疸指数高

新生儿黄疸在阳光的照射下,面部的皮肤会出现轻度的黄热现象,躯干部位用手指按压后让皮肤自然抬起,这时观察皮肤的情况,就会出现中度的黄染,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观察新生儿的四肢和手脚心,如果也同样的出现了黄染,这种就是严重的黄染,应该及时的治疗。

50%的新生儿出生后可出现黄疸,常常是因为婴儿肝脏不能快速代谢胆红素所引起。首先出现在头部,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可扩展到全身。如果分娩时有产伤的婴儿可能会患上黄疸,因为大量血液在损伤处分解形成更多胆红素。早产儿也是因为肝脏不成熟,容易出现黄疸。其他原因如感染、肝脏疾病、血型不相容等也会引起黄疸,但并不常见。

黄疸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即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过低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即胆红素脑),其愈后差,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方法如下:自然光线下,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检查和治疗。

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想要随时了解新生儿黄疸情况要用到黄疸测量仪。要测量新生儿黄疸值,现在都不需采血,只要将探头轻压宝宝前额,瞬间即可直接测定出宝宝皮肤组织内胆红素浓度,不用采血,方便患儿且无痛苦。

在家中怎么分辨小孩黄疸高

新生儿黄疸又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升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其他脏器的黄染,大约80%以上的正常足月儿和几乎所有的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尤其是在生后2~3天都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宝宝在家如何观察是否有黄疸呢?

首先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最先发现的一般是颜面部和眼睛是否发黄,还要观察一下宝宝的尿液是否深黄或者大便的颜色变浅,出现上述情况就需要考虑宝宝是否有黄疸。可以去医院查一下经皮胆红素,如果胆红素大于12.9就要诊断新生儿黄疸,并进一步住院行蓝光治疗的。

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及时的知道新生儿的情况,可以通过仪器来监测新生儿的黄疸值,这时是不需要采血的。只要将仪器放在新生儿的额头上,一起就会自己清楚的判断出新生儿的胆红素浓度,这样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

还有一部分的新生儿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患有的黄疸,这时新生儿的肝脏还没有拥有完整的排毒功能,所以很容易引起黄疸,还有是由于感染、血型不符、肝脏类的疾病引起的,但是这种原因引起的黄疸是不常见的。

Ⅷ 新生儿皮肤黄是什么原因

建议你去医院看下,可能是黄疸,我朋友家孩子就是满月的时候出的黄疸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这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 表面所致,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
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并发胆红素脑病,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孩子出现黄疸时,如有以上5个方面中的任何一项,就应该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这样就能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以便及时治疗。
精心护理黄疸宝宝
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时,父母要注意:
(1)判断黄疸的程度 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 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
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祝宝宝健康

Ⅸ 婴儿黄疸有什么症状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而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症状:宝宝在出生第2~3天开始出现黄疸并逐渐加深,在第4~5天黄疸较深,第2周后黄疸开始减轻。注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菩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可以自行消退,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面病理性黄疸出现早,在产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应视为异常。呈金黄色或遍及全身,手牚心、足底也较明显,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黄疸减后又加重。伴有贫血或大便着色变淡。体温不正常,食欲差及哎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