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状况 » 10个月宝宝皮肤黄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10个月宝宝皮肤黄

发布时间: 2023-02-10 12:53:49

Ⅰ 新生儿脸早上不黄晚上黄

新生儿脸早上不黄晚上黄

新生儿脸早上不黄晚上黄,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有时候需要通过看宝宝的脸色来判断健康状况,假如发现宝宝脸黄就会很着急,就怕是宝宝的身体出了什么事,以下分享新生儿脸早上不黄晚上黄。

新生儿脸早上不黄晚上黄1

新生儿脸色发黄是怎么回事

一、新生儿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脸色发黄,但是身体一切正常这时候要不要检查呢?其实,宝宝脸色发黄的原因很多,不过总体来说大部分都是脾虚或湿证引起的,同时还可能与睡眠、饮食等有关系。具体原因如下:

1、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如果宝宝经常出现腹泻,则有可能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最好帮宝宝测一下微量元素和血红蛋白的指标。

2、新生儿黄疸:大部分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脸部发黄现象,这有可能是生理性黄疸,新妈妈应该密切观察。

婴儿脸色发黄是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宝宝出生后,原本白里透红的肤色可能在新生儿期的某天变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

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3、肝胆疾病和遗传原因等:这需要由医院检查确认,但如果宝宝以前脸色不黄,一般不会是遗传原因。

二、新生儿脸色发黄怎么办?

首先,新妈妈要做的是去医院确认宝宝脸色发黄并非遗传或肝胆功能异常,而是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此时,要注意的就是为宝宝进行合适的食补。

其次,对于营养不良的宝宝,不能强迫其进食,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用新妈妈的温柔和耐心以次补量。而4个月以上的宝宝,则应该逐渐增加辅食,食物的种类要丰富,如米粉、果泥、菜泥等,并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才能引起宝宝的食欲。

最后,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进食氛围,并辅导宝宝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宝宝不吃千万不要强喂、呵斥,更不要追赶着喂。同时也可以为宝宝准备专用的漂亮餐具,并尝试让宝宝自己进食,提高宝宝的进食兴趣。宝宝接受任何一种食物时一定要给以鼓励。

新生儿脸早上不黄晚上黄2

宝宝脸黄怎么办

1、多喝白开水: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因为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清洁口腔等!宝宝妈妈们,不要忘记了哦!),半小时后再喝奶,喝奶后再喝几口水(以便稀释奶和清洁口腔).

2、喝奶和吃辅食(待后说明)时间要有规律,有间隔,3到4小时一次,晚上可以4到6小时,是因为宝宝的肠胃娇嫩,发育不完全,需要充分排空和休息,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正常运作。先少量吃辅食,此时胃口较好,容易接受辅食,由于辅食量少,没吃饱,所以再吃奶。晚上操作难,就只喝奶。

3、中间时间以喝白开水、榨自制的新鲜的果汁为主,不要吃其他东西,补充充足水分和微生素,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的完善,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注意的是自制果汁必须卫生,新鲜,即做即喝,不要存放,配方有:胡罗卜,苹果,青瓜,梨,西红柿等,先从少到多,用开水隔杯温热再喝,有条件上午、下午各一次,一定要保证每天一次)

4、宝宝出生以后,主要吃乳类食物,但随着宝宝的'长大,只靠母乳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全部营养需要了,因此,必须及时地给宝宝添加辅食,以提供宝宝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

宝宝添加的辅食有菜泥、红薯粥、绿豆粥、南瓜粥、小米粥、蒸的蛋白、不加其他配料,只放盐,熬3小时以上的鲫鱼汤等。添加的量要由少到多。添加辅食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看看有无过敏反应,如皮肤红肿,有湿疹,应停止添加这种辅食。

5、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吃海鲜,不要吃过冷和过热的食物,水果也要有选择,以平性为主,也要多喝白开水。注意乳头卫生,一旦乳腺发炎,要停止喂母乳。

新生儿脸早上不黄晚上黄3

婴儿脸色发黄的原因:

1、粪便有明显色素

应考虑新生儿溶血症和败血症,如有感染中毒表现,应进行血、尿培养。

2、如有溶血表现(网织细胞增高,有核红细胞>2~10/100白细胞)

应检查母婴ABO及Rh血型,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即为Rh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呈阳性。上述试验阴性者或出生3、4天后始发病者应除外G6PD缺陷。

3、新生儿溶血症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持续一个月或更长,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为溶血性贫血,肝脾大,母婴血型不合,严重者并发胆红素脑病。

4、新生儿败血症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3~4天或更晚,持续1-2周,或更长。早期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晚期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晚期并肝细胞性,感染中毒症状。

5、母乳性黄疸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6、生理性黄疸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3天,约持续1周,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及肝细胞性,无临床症状。

7、G-6-PD缺乏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2-4天,12周或更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溶血性贫血,常有发病诱因。

8、新生儿肝炎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数日~数周,持续4周或更长,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阻塞性及肝细胞性。黄疸和大便颜色有动态变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黄。

Ⅱ 孩子脸色蜡黄怎么回事

脸发黄可能是肝不好,也可能是桔子吃多了,他很喜欢吃桔子吗

Ⅲ 母亲是乙肝小三阳,宝宝十个月了,最近一个月脸色偏黄是不是感染了病毒

您好这位朋友,乙肝小三阳自愈的可能性极小,不足2%,因此,还是需要积极治疗的。如果不及时控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发展,会导致肝脏持续受损, 不但会传染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且会导致患者病情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肝病三部曲的方向恶化发展

Ⅳ 我宝宝上月10月31日出生11月2号下午发现宝宝脸上有黄!到了3号发现黄的厉害!测了下有19点多

亲,新生宝贝都一样的,那是黄疸,不严重的话不要担心,要过完百天就好了,你可以给买的去黄疸的药吃,

Ⅳ 正常人黄疸指数是多少正常

黄疸指数指的是胆红素浓度,如果胆红素浓度过高的话可能会引起一些疾病,而且胆红素浓度会代表肝功能的情况。胆红素浓度过高也会损害人体的肝脏,那么正常人黄疸指数是多少正常?

正常人黄疸指数是多少正常?

黄疸是新生宝宝极容易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全身皮肤呈现黄色,不过对于大部分新生儿宝宝来说,出现的都是生理性的黄疸,只要一段时间就能自行消退,但若是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治疗才能消退,对此有家长想了解一下,正常人的黄疸值是多少。

新生宝宝的黄疸正常数值,应将足月出生的宝宝和早产宝宝分开来看,因为足月与早产宝宝正常数值是不一样的,足月出生宝宝每一百毫升血液中存在的胆红素数值不高于12.9毫克才算黄疸正常,而早产宝宝每一百毫升血液中存在的胆红素数值不超过15毫克即为正常。

因此当新生宝宝黄疸值超过正常黄疸数值时,但数值不超过15mg/dL的话,家长就不用太过担心,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现后3至5天到达高峰,7至10天就会消失,生理性黄疸家长可以多给宝宝喝水或者晒一下早上10点的太阳,有利于黄疸消退。

另外要注意,若是宝宝出生后黄疸指数突然上升过快,即每天上升数值超过5mh/dl,或出现时间持续过长,即14天仍无法消退,或者黄疸之前消退了但突然又复现,这时候就应考虑宝宝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家长要立刻给宝宝采取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决定,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破坏很快,产生较多胆红素,而新生儿肝酶活力低,无法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因而发生黄疸。另一方面,新生儿黄疸多发生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因此,母乳中的化学物质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又一原因,但这种黄疸多为生理性黄疸,对新生儿没有危害,应鼓励母亲继续母乳喂养。

1、胆红素生成多胆红素生成较多。红细胞破坏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旁路胆红素来源多。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3、肝功能不成熟。胆红素在肝细胞中的摄入能力变的差了,蛋白质的含量出现了不足,使胆红素摄入的肝脏。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新生儿黄疸怎么护理?

很多宝宝在出生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现象,所以,大家无需一听到宝宝出现了黄疸,便被吓倒。你要做的就是先了解出现黄疸的原因,然后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何做?这里为各位妈妈奉上全面的护理秘籍。

简单来说,就是宝宝皮肤发黄的一种症状,其本质是一种呈黄色被称为胆红素的物质在血液中堆积所致。你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宝宝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则为重度黄疸。

以上只能作为初步判断的标准,毕竟人眼的准确度很难保证;

最稳妥的还是机器检测,首选是抽血查胆红素,其次也可以用电子眼测定仪,通过动态观察皮肤色差变化来判定。

生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在出生后2-3天,4-5天达到高峰期,持续7-10天消退,这类黄疸不用过分担心。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则更早,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或持续的时间太长(超过2—4周,甚至长期不退),这些情况都需要格外重视。

如果宝宝皮肤黄,但通过检测黄疸指标并不属于危险范围,而且宝宝足月出生、体重正常、大便色黄、能吃能睡、哭声响亮,就可以采用多喂奶多排泄的方法,让其自动退黄,不需要进行干预治疗,但是也需要保持观察。对于早产儿,治疗原则会较足月儿更加积极,家人应更加重视黄疸问题,及时向医生咨询。

如果医生判断宝宝的胆红素水平属于中高危水平,那就属于病理性黄疸,必要让宝宝尽快接受治疗了。最常用的方法是光疗,就是使用蓝光照射皮肤,使胆红素改变结构,从而快速代谢排出体外,目前这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都是比较可靠的。

也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例如益生菌。程度非常严重的,还会使用到换血治疗,这种情况较少见。

温馨提示:

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是属于中低程度的,不用太过担心,但是一定要密切观察,如果是持续不消退,甚至还有加重的情况,此时就应该慎重一些了,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

Ⅵ 我的宝宝七个月以后脸色开始发黄,现在十个月还是有点黄怎么办

你好,有时候孩子,如果体质比较弱,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平时考虑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比较好,有助于发育

Ⅶ 宝宝30天了黄疸一直在10左右

宝宝30天了黄疸一直在10左右

宝宝30天了黄疸一直在10左右,养育一个宝宝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生儿黄疸是非常常间的现象,但作为父母,孩子稍有一点异常都会非常的紧张,下面来了解一下宝宝30天了黄疸一直在10左右是什么问题。

宝宝30天了黄疸一直在10左右1

首先,我推断您的宝宝应该是足月的宝宝,如果是早产儿,就另当别论了。足月的宝宝,也就是孕周大于37周的宝宝,一般来讲,黄疸应该在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2周左右消退。30天的宝宝,黄疸14,这里我推断单位是mg/dl,应该诊断病理性黄疸。14mg/dl,是不需要兰光治疗的,但是问题在于您宝宝的黄疸高峰期已过,无法知晓宝宝在黄疸高峰期的时候最高值是多少。如果高峰在20mg/dl以下,则对宝宝不会有太大影响。现在要观察宝宝的一般状况,如对声音的反应,对光的.反应等。

黄疸高如何治疗呢?

1、喝白开水

每天早晚必须都要给孩子喂30ML的白开水,在白天也要适量的喝水,让孩子自身尽早的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是母乳喂养还好,如果是喝配方奶粉,要加喂水。

2、喝葡萄糖

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高的时候,给孩子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孩子喝就可以,这是去黄疸的有效方法。

3、晒太阳

每天早上十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给孩子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是不要晒到眼睛。

4、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那么就停止喂养母乳两到三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

5、吃药

到医院测量黄疸指数,如果还是高,医生会给开控制黄疸的药,比如茵栀黄。

宝宝的降生虽然意味着幸福的到来,但是一但遇到了麻烦,可不要让幸福变成了灾难,对于宝宝的健康各位家长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再关键时刻也不要吝啬,医生说什么就做什么。婴儿30天了还有10黄疸不要着急,更重要的是给宝宝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宝宝更好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宝宝30天了黄疸一直在10左右2

新生儿黄疸治疗

黄疸是刚出生的宝宝常见的一种疾病,要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首先要区分宝宝患有的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从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宝宝的一种正常现象,表现为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黏膜、白眼球发黄,但到了1-2周后就会消退。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接受专门治疗就能自行康复,愈后也不会有后遗症。

但病理性黄疸则较为严重,很可能会引起核黄疸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宝宝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且2-3周仍然不消退,甚至继续加重或复发,又或者是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出现黄疸的话,就属于病理性黄疸。所以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将宝宝送往医院治疗,防止呼吸衰竭和核黄疸等严重疾病的发生。对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一般有光照疗法、外用药疗法、换血疗法、药物疗法等。

新生儿黄疸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不少出生不久的宝宝,皮肤和白眼球发黄,这是因为宝宝们患上了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因为宝宝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的发黄现象。

红胆素是血液中红血球老化后经代谢而产生的一种废物,这种废物最后会经过肝脏排出体外,但当这种废物产生过多或无法排出时,就会在体内堆积,从而导致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并出现上述发黄现象。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群体当中发病率较高,家长也不需要为此感到焦虑,新生儿黄疸是可以治好的,家长需要配合医生,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日常注意做好护理,疾病才能早日痊愈。

新生儿黄疸指数

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一般都会染上黄疸,这是因为在未出生前,所有的新陈代谢都是由妈妈帮着完成,等一旦脱离母体,就需要自己排除体内的产生的废物,特别是需要把一种叫做胆红素的废弃物排出体外,如果胆红素在体内积累过多或根本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所以胆红素和黄疸有密切的关系,黄疸的指数就代表着胆红素的浓度,如果胆红素的浓度在10mg/dl,那么,就代表黄疸指数为10。

Ⅷ 开蓝光灯需要拉窗帘吗

首先我们先说说,照蓝光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是照蓝光,而不是别的光?怎么照,照多久?

胆红素的吸收光带约为400~500nm,尤其是在420~440nm波长光分解作用最强。而蓝光波长恰好在425~475nm之间,最为合适。有时候,绿光(波长510~530nm)或白光(波长550~600nm)也会用到。有研究认为蓝色光到绿色光(460~490nm) 区域可能光疗效果更好,因此光源的选择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光疗设备可采用光疗箱、荧光灯、LED灯和光纤毯(也叫蓝光毯、纤维光束毯)。可以单面照射,也可以双面照射或多面照射。当然,双面照射面积广,效果好些。光疗的效果与暴露的面积、光照的强度与持续时间有关。

光照强度以光照对象表面所受到的辐照度计算,标准光疗光照强度为8~10μW/(cm2·nm),强光疗为30μW/( cm2·nm)。

具体照射时长和疗程根据黄疸指数决定,每个医院的诊疗习惯也有所不同,一般照射20多小时黄疸可较明显消退。比较常用的总疗程最好不要少于24小时,分2~4次完成。对轻症患儿每天4~8小时间断照射,1日1~2次;黄疸较重的患儿每次照射13~18小时,1日1次,治疗3天左右,一般不超过4~5天。一些黄疸程度特别严重或存在特殊疾病的患儿,医生会酌情考虑延长治疗时间。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标准时建议采用持续强光疗(看看,得照这么久!想想,我们自己在家里捋起孩子的袖子和裤腿,放在玻璃窗下暴晒一小会儿,起个毛线球的作用哇!)。

光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一般6~12小时监测1次。对于溶血症或黄疸指数接近换血水平的患儿,需在光疗开始后4~6小时内监测。当光疗结束后12~18小时应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以防反跳。

在我国,光疗箱是应用最广泛的。这是一个发射蓝光的恒温箱子,孩子被剥光衣服,仅仅戴上眼罩和尿不湿,放入箱子里进行照射。护理人员会给他们定期翻身,保证有足够面积的皮肤,较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护理人员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看看宝宝有没有不舒服,或出现核黄疸早期症状、眼罩或针头等脱落等,监测体温并调节箱温,并定时喂水和喂哺配方奶。

为了让孩子不至于过分哭闹挣扎,通常会给他打点儿镇静剂,巴比妥类药物用得最多,它们属于肝酶诱导剂,除了能让孩子安静下来,也能增加胆红素的代谢(对脑子有没有影响?我们是不知道的。这部分研究难于开展)。

光疗过程中,宝宝身体不显性失水会增加,医护人员会给孩子补充液体。除了喂水、喂奶,还会静脉输注些液体。当然,计算新生儿静脉输液用量和调整输液速度等相关知识和操作,非常专业和严格。

图片

光疗箱最大的问题,想必你已经觉察到了——我们得与孩子分离!鉴于我国目前糟糕的医患关系,基本上没几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允许家长陪同的——事实上,作为一个医生看来,有些家属真的非常焦躁,心疼孩子,经常干扰医务人员工作,知识匮乏难于沟通,配合情况不理想,经常擅自给孩子做这样那样的操作而医护人员并不知情,又很难理解无菌原则。这样一个家属就让医护人员头疼不已了,更何况是一群呢?而医护人员太过于忙碌,监护室责任重大,分秒必争,我国医院一般不会专门安排人手教导、安抚这些忧虑不安、难于配合的家属。所以,干脆一刀切,都不让家属进监护室了。有些有知识、或了解国际行情的家属要求陪床,目前我国仍然没几个医院会答应这么做。

在其他一些国家经常是允许家属进监护室陪床的,甚至还能陪孩子做手术。当然这跟国家整体的医疗管理水平、人民素质、风险控制能力等很有关系。其实,与刚出生的孩子亲密陪伴,肌肤相亲,并给予母乳,对他的身体非常有好处。有研究显示,这样做能减少一多半新生儿的死亡率——早产的孩子呼吸更好,生病的孩子更快恢复,较少出现诊疗并发症。最喜人的是,宝宝能吃上新鲜的母乳,妈妈也能维持奶量,也大大减少了乳腺炎发生的几率!

看到这儿,你该犹豫了。我们不想与孩子骨肉分离,也不想让孩子遭罪吃奶粉、打针,长时间戴着眼罩,两眼一抹黑地、孤零零地躺在一个盒子里,哭起来找妈妈,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其实,很多孩子出院时,嗓子都哭哑了(也有药物影响的因素)——医护人员真没空去安抚每个孩子,各种操作已经让他们团团转了,来了几个该抢救的孩子,更是忙得不得了!

母婴分离一星期,哭了没人理,把孩子放在小盒子里照光,打针水,用药,这真是一段恐怖的记忆!对孩子的身体、心理有没有伤害?要知道,刚出生的孩子,安全感缺乏,吸吮需求旺盛,多么需要妈妈的陪伴和抚慰!恐怕是有的——做过动物实验的恐怕知道一二,小白鼠的三个重要脑细胞凋亡、焦虑、抑郁情绪实验模型,就是母婴分离、束缚应激、强迫游泳!应激激素会伤害幼嫩的大脑,尤其是非常脆弱的,却非常重要,管着情绪、记忆、认知等功能的海马细胞。近年来,有关婴幼儿麻醉的研究表明,对于快速发育期大脑使用药物,有可能引起脑细胞凋亡!如果用药情况较为复杂,量较大,时间长,效应更为明显。有没有远期不利影响?抱歉,对人类的研究很有限,老鼠的研究经常是有阳性结果的,不过它们“受虐”的程度要比人类婴儿大挺多,所以结果真不好说。相反,研究表明,哪怕不吃母乳,仅仅与妈妈肌肤相亲,都对宝宝的智力、健康非常有好处。

所以,尽管蓝光治疗相对很安全,操作简单,副作用小,退黄效果好,梧桐妈妈还是对过度医疗深恶痛绝,诊疗指征一定要再严格一些为好。

对于那些风险较高,必须治疗的宝宝,有没有不用母婴分离的办法?有些妈妈上网找资料,会发现世界上真有蓝光仪这种东西,而且万能的淘宝,啥都有卖!还有个东西更好,就是上面提到的光纤蓝光毯!都不用把孩子扔小盒子里,可以用蓝光毯把他裹一裹,方便抱孩子,喂母乳。

不过,妈妈们会遇到许多现实的操作问题——比如怎么操作仪器,把温度、光强度设置得刚刚好?如何控制照光的时间?孩子与光管隔多远为宜?如何妥善地保护宝宝眼睛和生殖器,维持出入量平衡?如何定期监测胆红素数值?万一孩子有副反应了,如何观察、诊断、处理?……所以,如果不是专业的医疗从业人员,太严重的黄疸,最好别在家里折腾了,真有病理情况,在家没法准确判断、及时做检查,也给耽误了。如果买到不靠谱的、质量不过关的仪器,甚至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那就更悲催了。

如果决定自己在家给孩子照光,一定要仔仔细细了解相关知识,从正规渠道购买靠谱的仪器,定期去社区医院监测胆红素,有点啥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

如果达到光疗指征,仔细权衡利弊后,妈妈决定让孩子去医院照光,也请坦然对待这件事情。期间不要过分难过、自责,孩子回家后,还需要一位振作的妈妈给他喂奶,并试图补回失落的安全感。所以,这期间尽量掌握吸奶器的使用方法、追奶和维持奶量的方法,以及做好乳头混淆、用药和喂奶粉后肠绞痛等问题的理论准备,好好休息,养足精神——孩子回来,很可能因为这些问题且得折腾一阵;孩子在医院打了些镇静药物,回来有几天也可能出现暂时的药物戒断症状,造成昼夜颠倒。这期间可能很难熬,本无经验的妈妈很可能措手不及,焦躁无望,疲惫不堪,最好能提前得到家人的理解支持,特别是丈夫,他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你。

其次,梧桐妈妈来讲一下,照蓝光,有副作用吗?

①除了上述母婴分离对妈妈、宝宝的不利影响,总的来说,蓝光治疗副作用很少,但不是没有。

i. 治疗用的蓝光波长,最易对视网膜黄斑造成伤害。所以光疗时应采用遮光眼罩遮住孩子双眼。

不过,孩子经常会动来动去,使眼罩松脱下来。这真糟糕,护理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孩子不放呢!这真不是他们玩忽职守——他们太忙碌了!试试看几个人单挑一屋子哇哇哭的小婴儿,又是扎针又是喂奶,还要不断巡视,已经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这时再来几个抢救的孩子,简直要疯掉!而松脱了这么一会儿,会对孩子眼睛产生多少不利影响?抱歉,我们也无从知晓。

如今,开发出微带弹力的眼罩,状况还是比以前好多了。

ii. 长时间光照,可能增加男婴外生殖器鳞癌的风险,所以小鸡鸡是得用尿布牢牢包住的。

iii. 还有研究认为,蓝光治疗可能是黑色素瘤的危险因素之一。

iv. 孩子可能出现体温过高,如果体温超过38.5℃,需要暂停光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体温。

v. 孩子还可能有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低血钙等不良反应,通常为一过性症状,程度多半比较轻微。医生会根据其严重程度,酌情考虑是否暂停光疗。倘若症状不重,停止光疗后症状会自行缓解。

vi. 在结合胆红素增高等特殊病理情况的患儿,光疗可以引起“青铜症”,挺罕见,但能自行消退,一般无严重不良后果。

图片

②除了蓝光本身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其实住院期间不少操作,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i. 扎针。给小婴儿抽血,输液,都是高难度技术活——想想,在只有几斤的小宝宝身上,找只有头发丝那么细的血管迅速扎进去,甚至放个留置针,这多么考验技术啊!更何况小宝宝体脂丰富,看上去肉嘟嘟的,哪儿找得到血管呢?不信你扒开自家米其林宝宝的肉褶褶试试?梧桐妈妈在新生儿监护室轮转的时候,真的被护士的技艺惊呆了。

不过,不管怎样的技术大牛,总有重复扎针的时候,更何况新手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也总有些孩子,体质有那么点儿特殊,耐受不了扎针和用药。很少一些孩子会出现局部的血栓、血管炎性反应。至于小宝宝动弹了,留置针堵住,针头脱落,或注射液漏到皮下局部鼓起个大包未能及时发现,也时有发生。这些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孩子当然是要承受痛苦的。没有妈妈,也没有办法吸吮乳房安抚自己,孩子多么焦躁无望啊!

ii. 抽血。为了排除病理性黄疸,我们会给孩子进行一些诸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常规检查,根据表现可能行溶血相关检查或基因检测,有时还需要定期复查。而孩子跟成人一样,每次需要抽出1~2ml血液,这是因为检测的仪器是一样的!对于成人而言,抽出来大几管血看着吓人,实际上是“九牛一毛”,毕竟成人总血量约4~5L左右;而婴幼儿总血量约占体重1/10,比如3kg新生儿,总血量约300ml左右。抽大几管血出来,是相当心疼的。我们知道孩子出生不久会历经几个月时间的生理性贫血,这抽血行为会不会雪上加霜?很可能是有的。

iii. 感染。院内感染,总让人闻之色变。这些细菌经过各种各样抗生素的洗礼,变得非常顽固,坚不可摧。如今,医护无菌操作已然非常到位,不过这么多照光的孩子,总有几个特别倒霉,可能在某些环节染上些古怪的病菌!想想看,脐带护理,洗澡换尿布,留置针,旁边的孩子吹着呼吸机,甚至医务人员的听诊器等用品……医疗举措诚然到位,但耐不住坑很多啊!一些管理、设施、人员水平不很到位的基层医院,就更别提了。

绝大多数孩子很安全的出院了,极少数倒霉的孩子,那就相当倒霉……梧桐妈妈曾经接到过网友提问,孩子本来好好的,胆红素偏高去照个光,结果几天后败血症、多脏器衰竭、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孩子遭罪,住院1个多月,花掉了几十万!她连珠炮似的问我一大串问题:治这么久了,究竟啥时候能出院?本来好好的怎就出事了?还能不能喂奶?这算不算医疗事故?个人感觉算医疗并发症?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她比较好(个人倾向于院内感染的诊断,不过有些宫内感染或围产期感染,是过一阵再出现症状的,也不能排除。由于网友提供资料有限,当时并未回复他。这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iv. 用药。刚才提到,巴比妥类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微粒体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增加其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从而能帮助退黄。它也有些镇静作用,经常用于照光的孩子。它一般使用2~3天才会起效。此外,尼可刹米也有医院会用到。

这些药物是对神经中枢起作用的。我们知道孩子的小脑袋还在快速发育,有没有影响?我不知道。这实验太难做,追踪期长,混杂因素众多,婴幼儿智力检测方法有限,还有诸多伦理学限制,文献是非常少的,数据可信度也未必高,结论也模棱两可。动物实验是不除外这种可能性的。孩子一躺就是5~7天,天天得用药,影响会不会更大?我也不知道。

使用了镇静剂,当时孩子是安静了。不过,很多镇静剂停用后,是有戒断症状的!孩子回家后先昏睡1~2天,然后再不肯睡了,整日吵闹,过度兴奋,昼夜颠倒,妈妈还不知道是不是奶少、乳头混淆造成的,这真是够受的了!

还有些医院会根据情况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毕竟院内感染太可怕了。然而,抗生素也会带来不少麻烦,比如常用的青霉素、头孢类,第一大副反应就是胃肠刺激,没几个孩子用了不拉肚子的。至于胃肠菌群紊乱(可继发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大型三甲医院多半会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制剂)、肠粘膜上皮脱落、病菌耐药,乃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都时有发生。

v. 喂奶粉。奶粉没风险吗?恐怕是有的。

很多孩子在照光以前,压根儿就没碰过奶瓶。这会儿突然离开妈妈,自个儿吃奶瓶,他们就不干了。他们大声抗议哭泣,许多孩子出院的时候嗓子都哭哑了(当然,也不除外药物影响)。

对于一些吐奶严重的孩子,医护人员还会直接下胃管喂哺。一些孩子对奶粉过敏,出现肠绞痛、腹泻、便秘、湿疹、肛周溃疡等表现,出院后挺长时间都难恢复;另一些孩子胃肠耐受不了奶粉的高渗透压,特别是早产、低体重、生病的孩子,肠道会更为敏感!少数孩子因此罹患肠坏死,这真不是耸人听闻,都是各路新闻里报道过的事情。

一些不那么靠谱的诊疗机构,奶瓶消毒不充分,或奶粉质量不过关,那就更糟了。想想,医疗用物,绝大多数都是一次性的,而奶瓶不是。那么多奶瓶需要集中清洗,高温高压消毒,低级别医院哪有这样的条件呢?有小医院奶瓶底下厚厚的奶垢,一直没洗干净的,这真让人恐慌!至于奶粉质量,有些地方偏偏昧着良心用的是过期的、污染的、不合格的奶源,你又如何知晓呢?

vi. 补液量不合理。补少了缺水、电解质紊乱,补多了补快了,会增加小心脏的负担!要知道,孩子心脏壁薄弱,更容易出现心功能不全!新生儿补液看上去是常规操作,其实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活,一些不大靠谱的基层诊疗机构,可能没达到足够的操作水准。

vii. 刚才提到,我国的医护人员太忙了、太累了。倘若来了需要抢救的孩子,抽调走了大部分人员,对正常的孩子略疏于防范是常有的事。人不是神,无法左右逢源、面面俱到、永远不出差错,尤其在这种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条件下。

viii. 孩子回来因为镇静剂戒断症状、安全感缺乏、乳头混淆、肠胃被撑大或不舒服等等原因,不肯好好吃母乳,还因不习惯吃母乳非常容易把乳头吃破,妈妈纠正乳头混淆、追奶、护理受伤的乳头、防治乳腺炎……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层出不穷,让一点儿喂养经验都没有的新妈妈们感到紧张,无助又无望。就此放弃母乳喂养的妈妈比比皆是。

讲真,蓝光不是你想照,想照就能照。细思极恐,处处皆坑!倘若只是为了过度医疗,为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小概率,被迫骨肉分离,本来明眸善睐、安宁可人的孩子,却被扎针,用药,胃肠、头脑、心肺受损,心理也产生难以磨灭的伤害,甚至出现院内感染,终于出院了还没母乳吃了,妈妈患乳腺炎,或因此罹患产后抑郁……母子二人经受百般苦难,仅仅是得到一个“母乳性黄疸”的结论?内心真是五味杂陈,“蓝瘦”,“香菇”啊!

当然,梧桐妈妈也不希望你矫枉过正,完全排斥蓝光治疗。真有问题还是得及时寻求医疗帮助,很多时候甚至要分秒必争!梧桐妈妈非常排斥的是过度医疗,但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个诊治难题。上面介绍的一些判断方法,可供你参考,帮助你作出更为贴切、安全的抉择。

图片

那么,啥时候停止光疗呢?

我国2014年的诊治指南提到的停止光疗指征如下:对于>35周新生儿,一般当血清胆红素<222 -239μmol/L(13~14 mg/dl,一般是光疗阈值胆红素50μmol/L,即3mg/dl以下)可停光疗。

一般暂停光疗后还需观察1~2日,看有没有反跳。很多医院都以7mg/dL以下作为出院指征。

有妈妈还会问,倘若不幸照光失败,医护人员还会采取哪些治疗举措?

1)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及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已出现早期胆红脑病临床表现者。如果宝宝不幸光疗失败,比如给予强光疗4~6小时,若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不够,甚至不降反升,需要立即开始换血处理。

出生胎龄≥35周以上的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换血指征可参照2004年AAP推荐的换血参考标准;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换血标准可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中著述的表格。这些内容详见上述“光疗处理指征”内容。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还可以B/A作为换血决策的参考,如胎龄≥38周新生儿B/A值达8.0,胎龄≥38周伴溶血或胎龄35~37周新生儿B/A值达7.2,胎龄35~38周伴溶血新生儿B/A值达6.8,可作为考虑换血的附加依据。

根据2014年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一些特殊情况的换血指征描述如下:

①免疫性溶血患儿,在光疗后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未达到34 -50μmol/L(2~3 mg/dl)立即给予换血。

②严重溶血,出生时脐血胆红素>76μmol/L(4.5 mg/dl),血红蛋白<110 g/L,伴有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

③已有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的患儿,无论胆红素水平是否达到换血标准,或血清胆红素在准备换血期间已明显下降,都应换血。

换血疗法还能纠正贫血,改善氧气供给情况,防治心力衰竭。不过它也有不少并发症,如出血、感染、血压波动等,剧烈血压变化甚至可能引起颅内出血,所以治疗需要非常谨慎,期间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2)药物治疗

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确诊新生儿溶血病者,可采用IVIG 0.5-1.0g/kg于2~4小时持续静脉输注。必要时可12小时后重复使用l剂。

②白蛋白:当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值,且白蛋白水平<25 g/L的新生儿,可补充白蛋白1g/kg,以增加胆红素和白蛋白的联结,减少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若白蛋白水平正常,则没有必要额外补充白蛋白。但如果存在酸中毒,应首先予以纠正。

总的来说,这两种药物只在特定情况下才会使用,不是所有黄疸的孩子都需要。

图片

另外,孩子出院后,如何随访?

每个新生儿出院前都该测一次胆红素数值。如果出院前胆红素水平处于AAP推荐曲线或Bhutani曲线的75百分位以上,建议延长住院时间,继续留院监测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如果坚持出院,那就不要怕麻烦,一定得定期去社区医院监测,根据情况抉择治疗方案,一定要与儿科医生保持密切沟通。

出院前胆红素水平处于AAP推荐曲线或Bhutani曲线的75百分位以下的孩子可以出院,不过也要注意随访。2014年的指南也根据出院时的日龄或出院前的胆红素水平,制定了出院后的随访计划,具体见下表(我国大部分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48~72小时出院;剖宫产在96~120小时出院)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时间可以考虑提前。

表:新生儿出院后的随访计划

图片

如果在家,还该做些什么?梧桐妈妈觉得有必要和您说说

1)不要经常把房间的窗帘全部拉上,也不要给孩子穿过多衣服。如果房间光线太暗,或孩子被层层包裹,不易发现他黄疸的问题。过去民间有诸多“坐月子”的陋习,新妈妈和宝宝“不见天日”,裹成个“茧子”,孩子黄不黄根本看不清,核黄疸发生率要比现在高出许多。

2)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自然光线条件下,观察宝宝黄疸变化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肉眼大致估计黄疸水平:黄疸一般最早出现在头面部和眼睛,如果只有这些地方看到皮肤黄染,胆红素水平大概是5~6 mg/dL,可以继续观察;如果波及躯干、四肢,这时胆红素水平约10 mg/dL;如果到手心、脚心,往往超过12mg/dl,需要专业医生通过仪器来判断了。

3)除了观察黄疸,还得观察宝宝其他的状况,比如吃奶情况,精神好不好等。如果觉得孩子有哪儿不对劲,稳妥起见,还是及时就诊,听听专科医生意见为好。

4)坚持母乳喂养,频繁喂哺,多吃多拉,毕竟是王道。如果孩子黄疸值比较高,对照上述知识,咨询相关医务人员,谨慎抉择治疗举措。不要轻易停止母乳喂养。

图片

很多妈妈疑惑,如果黄疸持续时间过长,会不会影响疫苗接种?

按照我国2014年的诊治指南,母乳性黄疸的婴儿,如果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是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的。

第一针多半是乙肝疫苗,属于灭活疫苗,一般不会加重黄疸,也不会延长黄疸消退的时间。所以按计划接种是没问题的。国内已经有些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点。

不过,如果你带着“小黄人”去社区打针,估计没几个医护人员敢给孩子打。毕竟,他们欠缺诊治资料,也不能一眼就判断你怀中的小婴儿,黄黄的皮肤一定是母乳引起的。他们不确定疫苗副反应,会不会与宝宝的症状重叠。所以,不打还是有不打的道理。不过,如果妈妈罹患乙肝,谨慎权衡后,还是倾向于及时接种。毕竟及时的联合免疫阻断处理,会大大降低宝宝罹患乙肝的几率。具体详见“乙肝”章节。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宝宝的黄疸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危险,除了勤喂母乳,经常抱到树荫下坐坐,也没有很好的处理办法。但由于各种因素,我国过度医疗的现象非常严重。关键在于生理、病理情况的判断,尽量减少过度医疗,又不至于遗漏疾病。不过,这可真是个世纪难题,不光难倒新妈妈,也难倒不少医务人员,不过也不是无章可循。新妈妈听到任何建议,决定作出任何操作,比如停母乳、喂药、照光,都需谨慎抉择。这个过程可能挺痛苦,不过妈妈们的小心脏就是这样一点点强大起来的,知识储备也是一点点丰富起来的。最好能有个支持自己的家庭团队,最起码争取到老公的理解支持,毕竟孩子的事已经够让人焦躁了。

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不少困难。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找到最适合小宝贝的安全方案。因为爱让我们存在默契,彼此心灵相通,互相理解,最终破除万难,一起成长和变得更为强大。

图片

图片

重磅推荐!北大医学博士新书《夏娃的困惑——全程实用母乳指导,史上最强哺乳谣言粉碎机》,孕妈妈、哺乳妈妈、新妈妈必备!

书有幸得到各位大咖推荐——
武汉同济医院妇产科冯玲教授,儿科刘爱国教授,麻醉科梅伟教授倾力推荐!
复旦大学社会心理系孙时进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罗教讲教授倾力推荐!并作序!

(详情请加公众号:梧桐妈妈大小宝,点击后台右下方有书籍介绍以及购买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梧桐妈妈好友孙小样微店“小样书苑”,购买梧桐妈妈冯博士新书。

阅读原文

Ⅸ 新生儿出黄疸,黄疸的正常值在什么范围之内

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生理现象,可以说80%正常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而黄疸又可分病理性和生理性,通常宝宝有黄疸都是生理性的,可以不用治疗而自己治愈好转的;只有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时候,才需要治疗。

那么,新生儿出黄疸,黄疸的正常值在什么范围呢?

黄疸的正常值是分阶段的

1.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宝宝,在生后24小时之内,黄疸值在12mg/dl以下是正常的。

2.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宝宝,在生后48小时,黄疸值在15mg/dl以下是正常的,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宝宝,在生后72个小时,黄疸值在18mg/dl以下是正常的。

4.针对有危险因素的足月儿,或者没有危险因素的早产儿来讲,在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值在10mg/dl以下属于正常水平;在出生后48小时之内,在13mg/dl以下是属于正常范围;出生后72小时,在15mg/dl以下属于正常范围。

我外孙女出生时就出现了病理性黄疸,而且持续了两个星期才退下去,当时医生开了退黄的药给宝宝喝,然后叮嘱多让宝宝晒晒太阳,这样也能减轻黄疸的程度。

所以,妈妈们在宝宝出现黄疸的时候不用太担心,通过治疗都能恢复的。

Ⅹ 我家宝宝十个月了,快入冬了,现在面部皮肤开始变的干裂了,该怎么办

给宝宝擦润肤霜啊,我家宝宝用安利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