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肝好不好、看脸就知道,肝不好的人脸上有哪些表现呢
肝好不好从脸上的表现可以知道:脸上黑、黄无光泽,脸上有蜘蛛痣,眼白部分发黄,皮肤弹性差粗糙,长痘痘,长斑等特点。肝脏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它的问题对我们身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最明显的部分是脸。
脸色
肝病最典型的表现是脸上的皮肤逐渐变黑,有些患者会出现面部发黄的症状,这通常被称为黄疸。这种肤色的外观与我们晒黑的皮肤不同。这种情况会使你的皮肤看起来暗沉而不红润,呈现出相对灰白的皮肤状态,尤其是眼眶周围,变黄变黑会更严重。这种面容多见于肝病患者,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经过肝的治疗后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

使我们肝部健康的方法:
规律的运动、(如八段锦、内家气功六字诀、形意拳),科学饮食(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平稳的情绪(忌发怒、焦虑、紧张等)。良好的习惯(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等)。有了这些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早地把肝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贰』 黄疸有什么症状
「导读」 不少宝宝在出生几天之后,脸蛋儿、胸部和眼白处会出现发黄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黄疸。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因为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的,主要表现为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处出现发黄现象。红胆素是血液中红血球老化后经代谢而产生的一种废物,这种废物最后会经过肝脏排出体外,但当这种废物产生过多或无法排出时,就会在体内堆积,从而导致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并出现上述发黄现象。 黄疸有什么症状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两种黄疸都会出现皮肤、黏膜、白眼球发黄的症状,而发病时间和持续时间是区分两者的主要因素。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宝宝的一种正常现象,症状表现为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黏膜、白眼球发黄,在胸口和脸部的发黄现象会特别明显。到了第4-6天时,这种发黄现象会达到高峯,但到了1-2周后就会消退,早产的宝宝可能会持续到第3周才消退。这段时间内,宝宝除了可能会出现轻微食欲不振以外,不会出现其他不良现象。
病理性黄疸则较为严重,很可能会引起核黄疸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宝宝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且2-3周仍然不消退,甚至继续加重或复发,又或者是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出现黄疸的话,就属于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发病期间,黄疸现象会比生理性黄疸明显得多,且伴有嗜睡、吸奶无力、肌张力减退等现象。如果不及时医治,还将出现尖叫、抽搐、呼吸衰竭、核黄疸等严重症状。宝宝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将宝宝送往医院治疗,防止呼吸衰竭和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宝宝患上脑瘫和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
黄疸是什么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是因为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的,主要表现为在皮肤、口腔黏膜和眼白处出现发黄现象。红胆素是血液中红血球老化后经代谢而产生的一种废物,这种废物最后会经过肝脏排出体外,但当这种废物产生过多或无法排出时,就会在体内堆积,从而导致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并出现上述发黄现象。
成年人和新生儿都有可能患上黄疸,但新生儿出现该症状较为常见,且危险性更高。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当宝宝出现黄疸时,家长不能掉以轻心,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状况,尤其是出现病理性黄疸时,要将宝宝及时送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黄疸指数正常值
黄疸指数是否正常,是诊断是否患有黄疸的主要指标,它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成年人的血清胆红素小于17μmol/L时为正常。对于新生宝宝来说,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为不超过204μmol/L(12.9mg/dl),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5μmol/L(15mg /dl)就为正常。当宝宝的黄疸指数超出正常值时,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尽早带宝宝就医。
黄疸的危害对于生理性黄疸,妈妈们不用过分担心,因为宝宝患生理性黄疸发病后一周左右就能自行康复。但是宝宝若出现病理性黄疸,就必须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如果病情持续加重,就可能会引起高烧、抽搐、呼吸衰竭、核黄疸等病症。呼吸衰竭和核黄疸会严重危及宝宝的生命,即使经抢救后存活下来,宝宝的情况也不佳,因为已经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会留下脑瘫、听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等后遗症。
黄疸怎么治疗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接受专门治疗,发病一周左右之后发黄现象就能自行消失,家长也可给宝宝喂食葡萄糖水以加快黄疸消退。食疗方面,取冬瓜皮和玉米叶各3g煎水服用,也能缓解黄疸症状。此外,可提前早开奶,以加速胎便的排出,这样对黄疸的预防和消退也有帮助。
但当出现病理性黄疸时,就必须接受治疗,不然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治疗病理性黄疸主要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和药物治疗三种。
光照疗法:该疗法是治疗黄疸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宝宝躺在光疗箱内,将双眼、会阴和 *** 遮盖,其余部分 *** 在外。然后用单面光和双面光照射,持续照射2-48小时,但一般不超过4天,直至胆红素降低到7毫克/分升以下就可以停止治疗。
换血疗法:换血是治疗胆红素过高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但换血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并且不是每一个黄疸患者都适合换血疗法,而且这种疗法也有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这种疗法主要用于重症的病理性黄疸患者。
药物疗法:苯巴比妥和地塞米松可以治疗病理性黄疸,但一定要在医生的医嘱下服用。中药方面,以茵陈蒿汤为主。
『叁』 黄疸都有些什么症状
1 、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肆』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出现,且短期内宝宝皮肤的颜色会迅速加深,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早,出生后不到24小时即可出现,而且黄疸一旦出现之后,短期内宝宝皮肤的颜色会迅速加深,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宝宝会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嗜睡、吸奶无力、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有些病理性黄疸,久延不退,或减退后又复加重,碰到这些情况,都要尽早到医院诊治。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感染性原因常见于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引起黄疸。非感染性原因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以及药物性黄疸。
1、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宝宝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常在出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宝宝会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的现象出现。
(2)新生儿败血症。即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且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的感染,多见于孕母有发热感染、羊水混浊、胎膜早破,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破损等。可表现为食欲低下、发热、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等。
2、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症。这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即妈妈与胎儿之间产生抗原抗体反应,造成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
(2)胆道闭锁。这种情况多在出生后2周才开始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3)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宝宝一般状态良好,黄疸在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
(4)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5)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新生儿喝水5学问 宝宝手足口病的真相病理性黄疸症状
如果新生儿黄疸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则可能是属于病理性黄疸。此时需要及时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1、黄疸症状出现较早,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
2、黄疸症状发展很快。
3、黄疸程度重且长。足月儿2周不消退,早产儿3周不消退。
4、黄疸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
爸妈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周内严密观察黄疸的发生情况。观察时必须把新生儿放在自然光线下,如皮肤呈橘黄色、白眼球、四肢及手掌、脚掌已发黄,尿呈深黄色且能染黄尿布,大便色淡甚至发白说明黄疸已经超出生理性黄疸范围,应该立即去医院诊治。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新生儿睡觉不踏实怎么办 10招对付宝宝发烧怎样治疗病理性黄疸
治疗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病因治疗
应明确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除病因。
2、药物治疗
(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每日4-8mg/kg,副作用有嗜睡及吮奶缓慢。
(2)糖皮质激素:可用泼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应根据引起黄疸病因慎重使用。
3、光疗
凡各种原因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升高均可进行光疗,一般血清总胆红素达205.2-256.5μmol/L(12-15mg/dl)以上时使用。若已确诊为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症时,一旦出现黄疸即可使用光疗。
使用光疗时应注意:
(1)光疗箱温度应保持30℃左右,湿度60%。
(2)婴儿应全身赤裸,用黑纸保护双眼,并遮盖睾丸,除喂奶及护理操作时暂停外,应持续照射。
(3)定期用蓝光辐射计测其功能。最有效的光谱波长427-475nm的蓝光。灯源与婴儿距离50cm,总瓦数为160-320W。使用光疗的副作用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血小板减少、青铜症等,停光疗后可自行恢复。
4、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是新生儿严重溶血时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可换去致敏的红细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体,阻止继续溶血;降低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脐带护理5招怎么预防病理性黄疸
1、妊娠期间,如果孕妈湿热,也会导致宝宝容易出现黄疸。所以妈妈怀孕的时候要注意饮食有节,不要吃过量的生冷食品,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2、宝宝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3、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4、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伍』 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该如何区分呢
引言:病理性黄疸不仅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还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对人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但是由于对黄疸的认识不足,有一种误解认为病理性黄疸是生理性黄疸,因此不受重视。那么,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该如何区分呢?

其实,病理性黄疸可以治愈,但治疗上有一定困难,必须及时治疗。 病理性黄疸会引起他几个并发症,严重时会引起“核黄疸”。 此时,不仅会伤害婴儿的神经系统,严重时还会危及婴儿的生命。目前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光疗及换血疗法,需要根据具体发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陆』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症状及预防知识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症状及预防知识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症状及预防知识,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当出现母乳性黄疸作为父母们肯定是非常的担心的,下面我整理了有关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症状及预防知识,需要了解的来看看吧。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症状及预防知识1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妈妈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妈妈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症状
1、黄疸不消退。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天-2周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2、黄疸程度。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3、一般情况好。婴儿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停母乳后黄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5、营养发育良好,体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颜色正常。
6、肝、脾不大。
7、肝功能正常,无贫血。
8、黄疸一般在出生后4-5天出现,逐渐加重,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10天左右,然后黄疸渐渐减轻,3-12周恢复正常水平。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1、母乳所导致的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皮肤、粘膜黄染,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生后10-15天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71-513μmol/l(10-30mg/dl)。如果继续哺乳,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如果停止哺乳,在48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可明显下降。
2、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胆红素下降50%,则可确定诊断。
3、如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yiQIg。cN)。
4、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
目前尚缺乏特殊实验室检测手段来确诊母乳性黄疸,只能先将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如母婴ABO血型不合、败血症、窒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及遗传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等少见病进行逐一排除后,才能作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
母乳性黄疸如何预防
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天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症状及预防知识2
母乳性黄疸症状
从皮肤的变化上能大概能推断出小宝宝是否得了黄疸,原本皮肤是比较白嫩的,不过一段时间后皮肤会发黄,正常的话这种现象会消退,这是生理性黄疸所致所以不用担心。但喂宝宝吃母乳后,生理性的黄疸一直没有减退的,而且2天内不喂奶的话,黄疸又慢慢消退,有可能表明宝宝得的是母乳性黄疸。
其实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对宝宝造成较多的伤害,得了母乳性黄疸之后要及时停止喂奶,黄疸会在2-4内减弱,一个星期之后母乳性黄疸的症状基本能完全消退。得了母乳性黄疸,宝宝的大小便也是正常的,也会出现体重增长的情况,肝功能正常,HBsAG为阴性。
停止喂母乳后,黄疸会明显减轻,胆红素也会下降为原来的50%左右。但要是重新喂奶的话,血清胆红素又会回升,当然也只是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降低。宝宝出现黄疸的时候,胆红素是会升高的,当黄疸退去后,胆红素会在3个礼拜后逐渐回复到正常的水平。
但是如果宝宝的胆红素一直居高不下的话,母乳性黄疸也是可能会发展成为另一种疾病,也就是核黄疸,这种情况可不太妙,因为宝宝有可能会耳聋、发育迟缓。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小宝宝出生后自然是要依靠母乳过日子的,但是有些小宝宝却不能愉快的喝奶奶,因为喝了奶奶之后会得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皮肤会黄黄的,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其实小宝宝刚出生是会得生理性黄疸的,皮肤会黄黄的,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好。
但是得了母乳性黄疸,自然小脸蛋可能还是黄黄的,如果不暂停母乳,或者采取缓解措施的话,胆红素会固定在一个数值,一直发展下去可真是一条道走到黑,宝宝也是会有危险的。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母乳性黄疸呢,小家伙连奶奶都不能喝了,真的令娘亲难过忧伤。
其实造成母乳性黄疸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主要认为这种黄疸和宝宝体内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下面是几个推测的原因。
1、要是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这种物质就会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从而令宝宝喝奶奶后得母乳性黄疸。
2、母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这样会也会抑制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3、母乳中的β葡萄醛酸苷酶活性高,会令胆红素分解,小肠又会重新吸收胆红素,这样就会导致肝-肠循环增加。
母乳性黄疸能喂母乳吗
一些小宝宝喝了母乳就会得母乳性黄疸,皮肤会一直黄黄的,还能不能愉快喂奶了呢?要是判断出宝宝得了母乳性黄疸,就要立马停止喂奶呢。而且要停2-3天呢,2天内不能喂母乳,等到胆红素下降到正常水平的时候,才能继续喂母乳。
如果宝宝的黄疸比较轻的话,是可以继续喝母乳的,重的话自然是不能喂母乳啦,可以喝一些配方奶。宝宝出生后2-3是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的,一般在4-6天后消退,而母乳性黄疸可能会紧跟着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可能会在7-14天出现母乳性黄疸。宝妈要记住这几个数字,要及时发现宝宝不正常的黄疸。
停止喂母乳后黄疸消退,就可以继续喂母乳了,就算是接下来又会出现轻度黄疸,也不用停母乳的呢,特俗情况的话要到医院求助哦。在不喂奶的几天内,妈咪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来哦,保证乳汁分泌很重要。
母乳性黄疸要怎样预防
小宝宝出生喝奶都不能愉快愉快的话,只能怪妈咪了。上面也提到如果母乳中含有脂肪酸或者其它物质,那么哺乳后,是有可能令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的,所以妈咪在孕期的饮食要严格控制好的,街头小吃还是不要碰了,更加不能喝酒或者吃太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饮食要健康,而且不要随便吃药呢。
母乳性黄疸一般是会在宝宝出生后7-14天里发生,生理性黄疸过去之后,一些小宝宝可能就会接着有得母乳性黄疸,所以宝妈要计算好时间,及时发现小宝宝不正常的表现哦。其实准妈早点开奶,宝宝喝了初乳之后,还能增加体内的热量呢,这样一来就能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就能减少胆红素肠肝的循环了哦,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了还能避免宝宝得病理性的黄疸呢。
其实引起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并不是十分的明确,所以也没有特别正确的方法能避免宝宝得母乳性黄疸。只要孕期饮食作息都规律,合理膳食,准妈身体健康,小宝宝的体质也会更好的,自然就少病少痛了。
母乳性黄疸会不会反复
可能家长们最忧伤的就是到底母乳性黄疸会不会反复了,黄疸一直不退,胆红素的水平也不会下降,就算母乳性黄疸并不会给小宝宝带来伤害,但要是一直反复的话娘亲想想也是感觉忧伤的。其实母乳性黄疸是有可能会反复的哦,但不用担心。
宝宝得母乳性黄疸停止哺乳后,3-5天黄疸是会消退的呢,不过不喂奶喂配方奶妈咪看着也是心疼,也是要重新喂奶的,只是重新喂奶之后黄疸又会出现,当然也不用操心,继续喂母乳也是OK的,过了一段时间母乳性黄疸也会消退的。
而且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哦,不会出现特别大的问题,所以家长们不要太多担心,就算母乳想黄疸持续时间有些长,但也是正常的,不必到处看医生呢,以免交叉感染。而且母乳性黄疸并不会给小宝宝带来太大的危害,不过黄疸要是一直没消退,胆红素水平过高的话,这种情况是要及时向医生反映。
『柒』 孩子黄疸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婴儿黄疸高会怎么样
孩子黄疸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婴儿黄疸高会怎么样?婴儿黄疸高的原因很多。要考虑是因为肝脏方面出了问题。如果婴儿出生时肝功能不全,黄疸指数就会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肤色就会变黄。婴儿的高黄疸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或母乳性黄疸有关。

『捌』 脸色发红、脸色发黑、脸色发黄是什么原因
人体健康与皮肤的关系,它们是表里关系即内脏的健康会反映在皮肤上。我版们常常看到一些人脸色发黄,皮肤权发暗;还有一些人面部生有许多斑点等等。
其次,皮肤颜色问题与内脏肌能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如:肝病疾患者会整个皮肤发黄、发暗、无光,面部有肝斑;胆病疾患者,全身发黄或发暗色;脾胃疾患者脸色发黄白,重者有的人全身皮肤会出现酱紫色或铁锈色,皮肤干枯;肺功能差者,全身皮肤干燥、无光、弹性差,皮肤毛孔大,肤色苍白;肾病疾患者会出现上述有些混合症状,脸部及全身伴有浮肿。当人的皮肤出现上述症状时,任何护扶品是没有作用的,用哲学上的一句话就是再好的外因,内因不好也是枉然,相反,人若健康,皮肤容貌自然美丽,再用尚好的护扶品精心呵护,皮肤就会使你锦上添花。所以要想做到生活美容除了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外,平时还要注意多饮水,正常人每人每天要保证3000毫升(包括饮食中的水),少吃药,最好不吃;护扶品的选择要选择不含有害成分的,以免这些成分(见“护扶品中的有害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到血液中。
『玖』 刚出生的宝宝有黄疸有什么症状
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内可以出现皮肤黄染。 这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决定的。如果黄疸的程度较轻,属于生理性黄疸。家长不必过分紧张。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出生后4-6天是最黄的时候,7-10天以后逐渐消退。 家长在家里如何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呢?我们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可以自行消退的,但是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必须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让孩子的黄疸病情减轻,我们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早期时我们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的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因为如果胎便不排出干净胆黄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的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多。怎样看胎便是否排干净呢?主要是看胎便从黑色胎便转变为黄色胎便就是排干净了。另外一点就是要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判断新生儿液体射入是否充足的办法是看新生儿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儿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他的液体射入不够,小便过少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我们应当保证新生儿的液体射入,一般新生儿的胎便应当2-3天就排完了,这样就能减少其黄疸的程度。 由于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观察黄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如果屋子里光线暗或在黄光灯下就会看不清。在较大儿童或成人如有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而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 单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如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称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孩子没有什么不适,第4~5天最黄,在第1~2星期消失,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 病理性黄疸 如果黄疸出现太早、上升得太快,或持续的时日太久,都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造成的原因有母子血型不合(可以是ABO或Rh血型不合)、血肿块、重症感染、蚕豆病造成的溶血、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足月儿黄疸时间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并/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3、黄疸较深,连同足底、手心的皮肤也发黄。 4、皮肤呈黄绿色,伴大便色泽变淡或呈灰白色如油灰状、同时小便深黄。 5、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皮肤黄染。 6、在皮肤黄染期间,婴儿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呕吐、腹泻、两眼凝视、尖声哭叫以及抽搐等异常情况。 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可能会持续较久,或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其中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如果是因喝母奶引起的黄疸,暂停母奶2~3天,黄疸会很快降低。黄疸降低后继续喂母奶,黄疸可能会稍微升高,但无须因此而停喂母乳。目前尚无文献报导母乳引起的黄疸会伤害到宝宝。 家庭护理要点 1、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服,因此发现黄疸不必着急。但是,吃奶不好、饥饿及便秘可能使生理性黄疽加重延长。 2、合并炎症等各种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注意观察小儿有无疾病的征象,如发烧、呕吐、精神萎靡等。 3、母乳喂养时要有心理准备,宝宝出现黄疸的时间可能会较久。若实在担心黄疸偏高,可以停喂母乳2~3天,黄疸会很快下降,以后仍可继续喂哺母乳。 4、怀疑病理性黄疸时,应及时送孩子去医院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