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大腿後側濕疹
擴展閱讀
皰疹性咽峽炎嗜睡 2025-05-12 17:31:41
出水痘後幾天可以出門 2025-05-12 16:23:49

大腿後側濕疹

發布時間: 2025-05-12 13:25:52

❶ 神經性皮炎皮膚變硬褐色像結痂一樣可以剝掉它嗎

變硬褐色,但是實際上還不是疤,只是受到刺激,皮膚組織發生了角化和色素沉積。
最好不要去強行剝除。

❷ 我寶寶四個半月了,臉上有好多的疙瘩,平時看不出來,每次豎抱是臉就在大人身上蹭

您好! 首先建議您帶寶寶去醫院皮膚科或兒科看看,確診一下。 濕疹主要是由於蛋白質過敏而形成的。 濕疹有一定的自愈性,早的一般在4-6月時會自愈,也有到1歲後才好的。在照料有濕疹的嬰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盡量尋找過敏源,但往往有困難。 2、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不要用鹼性肥皂洗患處,也不要用...過燙的水洗患處,不要塗化妝品或任何油脂。 3、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寬鬆些,以全棉織品為好。 4、面積不大的濕疹可塗膚輕松軟膏,不宜塗得太厚;有較多濕疹患者,需去皮膚科診治。對脂溢型濕疹千萬不能用肥皂水洗,只需經常塗一些植物油,使痂皮逐漸軟化,然後用梳子輕輕地梳理掉。 5、注意經常清潔,注意保持乾燥。 濕疹的寶寶要注意飲食,不要吃一些易過敏的食物。另濕疹的葯膏都是激素類的不建議長期使用。可選擇一些濕疹的中葯洗劑。 寶寶4個月時動作發育:扶著髖部時能坐,可以在俯卧位時用兩手支持抬起全身,手能握持玩具,笑出聲,抓面前物件,自已弄手玩,見食物表示喜悅,較有意識的哭和笑。 您可以給寶寶做爬行練習。爬行使嬰兒能夠主動地移動身體、去探索周圍的事物,大大地提高嬰兒的認知范圍。爬行動作是依靠頸背部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和協調動作完成的。在小兒7個月時,已具備翻身、坐等一系列能力,說明其頸背部及四肢肌肉已較有力量並具備一定的協調性,這時就可以訓練爬行。 (1)爬行預備的動作。家長用一手抱著嬰兒的膝部,另一手環抱在他胸前,讓嬰兒雙手放在桌上或地上來支撐身體。然後家長可慢慢放鬆放在小兒胸前的手,鼓勵小兒直立支撐自己,每日練習1~2次,視小兒耐受情況,決定練習時間,一般每次3~5分鍾。 (2)學習爬行動作。方法: ①使小兒趴著,兩腿伸直,手肘彎曲支撐上半身。家長以右手抓住小兒雙腳掌。 ②家長抓住小兒雙腳往前畫個半弧,使膝蓋盡量彎曲,腳跟碰到屁股,如此反復畫弧,做屈伸運動3~5次。 ③最後一次伸腿運動做完後,家長兩手分別握住小兒兩大腿後側,使雙腿輪流彎向腋部,做屈伸動作3~5次。 ④在小兒前方放個玩具,引誘他爬過去取玩具,成人扶住小兒的小腿,或用手托住小兒腳掌,左右交替地彎曲其膝關節,助其向前爬行,重復2~3遍,每日1~2次。 因電視色彩鮮艷、屏幕變幻頻繁,所以一般寶寶都較為喜歡看電視。但6個月以內的寶寶是遠視眼,且尚處於一個眼發育期,常看電視易引起寶寶近視及斜視的可以。建議不要讓寶寶看電視。大腳指有點化膿建議去醫院看看。 補充鈣劑只要選擇正規產家生產的、適合寶寶服用的都行。一般對寶寶不會有影響,但要確定您的寶寶是否缺鈣。

❸ 屁股縫上的骨頭痛,坐下就有感覺。快一個月了!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的疼痛綜合征。即疼痛位於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按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坐骨神經痛,前者即坐骨神經炎,臨床上少見,往往與體內感染源有關;
1.疼痛在腰部、臀部並向股後、小腿後外側、足外側放射。
2.疼痛呈持續性鈍痛並有發作性加劇向下竄行,發作性疼痛可為燒灼和刀刺樣,常在夜間更劇。
3.彎腰或活動下肢、咳嗽、排便時疼痛加重,休息可減輕。
4.坐骨神經徑路上有壓痛。
5.有神經根牽拉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建議及時到專業的醫院,採取科學的方法對疾病進行干預,才是患者康復治療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