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性蕁麻疹的病因及常規治療方法
急性蕁麻疹的病因主要包括過敏和免疫系統狀態的變化,常規治療方法包括葯物治療和生活調整。
病因: 過敏:急性蕁麻疹的常見誘因之一是過敏反應,如對食物、葯物、花粉、塵蟎等過敏源的接觸或攝入。 免疫系統狀態:除了過敏,急性蕁麻疹的發作也可能與免疫系統的狀態有關。例如,某些人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發作蕁麻疹。
常規治療方法: 葯物治療: 口服抗組胺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片、米唑斯汀等,每次服用一片,嚴重時可加倍,有助於緩解瘙癢和減輕症狀。 肌注葯物:在必要時,可以選擇肌注撲爾敏或苯海拉明來迅速緩解症狀。 慎用激素:在病因未明確之前,應慎用激素類葯物,以防停葯後復發。 生活調整: 避免搔抓:盡量減少抓撓,以免加重症狀。 外搽爐甘石洗劑:在瘙癢時,可以外搽爐甘石洗劑來緩解症狀。 飲食調整:保持飲食清淡,多喝水,保持二便通暢,有助於排毒和緩解症狀。 心理調節: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有助於預防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
綜上所述,急性蕁麻疹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因和症狀,採取合理的葯物治療和生活調整措施。同時,保持身心健康,增強免疫力,也是預防蕁麻疹的重要措施。
B. 怎麼確定蕁麻疹過敏源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也是孩子常見的皮膚病,過敏性蕁麻疹有哪些症狀呢?典型的過敏性蕁麻疹會伴有較為典型的全身症狀,從最開始的畏寒、發熱到後來的惡心、頭暈,頗有點類似於重感冒的初始症狀,但過敏性蕁麻疹症狀和重感冒症狀唯一的不同是,過敏性蕁麻疹是在身體的某些部位受到擠壓後形成的,主要集中在掌、跖、臀、背等部位,下面來看看怎麼確定蕁麻疹過敏源吧?
一、蕁麻診檢查:
1、疑為風濕病引起蕁麻疹者可檢查血沉、抗核抗體等,血清補體測定、皮膚活檢對有補體活化參與所致蕁麻疹的診斷有幫助。
2、對寒冷性蕁麻疹應檢查梅毒血清試驗,測定冷球蛋白、冷纖維蛋白原、冷溶血素和冰塊試驗、抗核抗體等檢查。
3、日光性蕁麻疹應檢查糞、尿卟啉等,應注意與SLE相區別。
4、疑與感染有關,或體檢時肝大或病史存在肝炎史,可行血常規、乙肝抗原、抗體檢查、大便蟲卵、真菌、病灶部位X線等檢查。
5、如懷疑有甲狀腺疾病應作抗微粒體甲狀腺抗體相關檢查。
6、如懷疑吸入或食入過敏者,應行變應原檢查,如為陽性可作脫敏治療。
7、血清病性蕁麻疹患者有發熱和關節痛,應檢查血沉,如血沉正常有重要診斷價值。
8、蕁麻疹性血管炎發作時除有明顯的低補體血症,血清Cl的亞單位Cla明顯降低、C4、C2和Cg中度至重度降低、血清中出現循環免疫復合物和低分子量Clq沉澱素。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可見皮膚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沉積。
9、自身免疫性慢性蕁麻疹可檢測自身抗體,採用自身血清皮膚試驗:常規抽血放入無菌試管凝結30min,離心,取血清100μl給患者行皮內試驗,以生理鹽水為對照,如1h後局部出現風團直徑大於9mm即為陽性。其他如組胺釋放試驗、免疫印跡法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均可選用。
二、蕁麻疹鑒別診斷:
本病根據臨床上出現風團樣皮疹,即可確診。診斷一般不困難,但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比較復雜,確定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難,因此,必須通過詳細採取病史,詳細體格檢查,以及有關的實驗室檢查,盡可能的明確蕁麻疹的原因。
1、嬰兒濕疹。發生於嬰兒期的具有濕疹特點皮膚損害嬰兒濕疹可包括嬰兒異位性皮炎但異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嬰兒濕疹嬰兒濕疹包括嬰兒接觸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爛性嬰兒濕疹;嬰兒異位性皮炎。
2、血管性水腫。慢性復發性真皮深層及皮下組織的大片局部性水腫病因及發病機制與蕁麻疹相同只是血漿是從真皮深部或皮下組織的小血管內皮細胞間隙中滲出而進入到周圍疏鬆組織內而引起。
3、胃腸炎及某些急腹症。蕁麻疹有時候可表現為腹痛,病因可能是胃腸粘膜充血水腫,類似於急性胃腸炎或其他急腹症。
通過小編的介紹,怎麼確定蕁麻疹過敏源大家應該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於麻疹的知識,那就繼續關注本網傳染病安全知識庫的內容。
C. 如何治癒蕁麻疹
一、一般治療
一般治療為治療蕁麻疹常規性治療手段,主要是通過病因入手進行治療。若是懷疑由葯物引起的蕁麻疹,可暫停葯物應用,選擇其他葯物代替;若是由於某些食物引起的蕁麻疹,要忌口,誘發過敏類食物,通過生活或飲食調節改善病情;若是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病症,則需要服用抗感染類葯物,消除原發性疾病,促進蕁麻疹癒合。
二、外用葯物
外用葯物主要以爐甘石洗劑、激素固醇類葯物、祛濕止癢膏為主。外用葯物並無治療性意義,以對症止癢為治療目的。
三、內服葯物
1、急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與二代非鎮靜抗組織胺類葯物治療為主。應用該類葯物時,大劑量應用消除局部症狀之後逐漸減少劑量維持治療,促進病情康復。一般在應用1~2周後症狀可逐漸緩解,若症狀無明顯改善,可聯合應用多種抗組織胺類葯物聯合治療。
2、慢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內服葯物主要包括:抗組織胺類葯物、生物制劑、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等。患者實際病情不同、病程持續周期不同,應用葯物種類也有差異性。在應用該類葯物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從疾病病本身出發,進行對症治療,病情才可逐漸緩解。
D. 蕁麻疹種類有哪些
蕁麻疹在皮膚科非常的常見,臨床主要表現為大小不一的風團,在黏膜部位,比如眼瞼、口唇等部位會出現血管神經性的水腫,伴有劇烈的瘙癢感。其種類有常規的風團樣的蕁麻疹,還有些特殊類型的蕁麻疹,又叫誘導性蕁麻疹,比如膽鹼能性蕁麻疹,是由於在劇烈的運動,遇熱,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洗熱水澡等情況誘發的。還有日光性蕁麻疹,就是受到太陽照射,尤其長時間照射以後會出現皮疹。還有些寒冷性蕁麻疹,不能遇冷,尤其在冬季遇冷以後會出現蕁麻疹樣的皮損。還有些皮膚劃痕症,叫人工性蕁麻疹等等。所以,蕁麻疹的種類是很多的,不同類型的蕁麻疹,其治療也有一定的差異,建議患者在正規專業醫院皮膚科進行治療。
E. 如何診斷蕁麻疹
蕁麻疹的診斷主要依據其典型症狀,並通過一系列檢查尋找病因。
1. 典型症狀診斷: 蕁麻疹的主要症狀是皮膚上迅速出現風團,這些風團通常在24小時內能夠自行消退,且不留痕跡。 風團可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小不一,可孤立存在或融合成片,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感。
2. 尋找病因的檢查: 血常規和血沉:用於檢測患者是否有感染因素存在,因為感染是蕁麻疹的常見誘因之一。 免疫球蛋白檢查:通過檢測患者體內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判斷是否存在免疫異常,從而輔助診斷蕁麻疹。 過敏原檢查:通過皮膚點刺試驗、斑貼試驗或血清特異性IgE檢測等方法,查找患者是否對某些物質過敏,這些過敏原可能是食物、葯物、吸入物等。 皮膚劃痕症檢查:通過用鈍器劃患者皮膚,觀察是否出現條狀隆起,以判斷是否存在皮膚劃痕症,這是蕁麻疹的一種特殊表現。
3. 日常生活與飲食觀察: 對於難以通過常規檢查找到病因的蕁麻疹患者,建議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和記錄,發現可能的誘發因素。 注意飲食、作息、情緒等方面的變化,以及接觸過的物質,從中尋找可能的過敏原或刺激因素。
綜上所述,蕁麻疹的診斷需要結合其典型症狀、一系列檢查以及日常生活的觀察來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