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皮膚症狀 » 紅瘡周邊皰疹
擴展閱讀
激光治療雀斑有危險嗎 2025-05-05 07:16:33
去臉部黃雀斑 2025-05-05 07:11:24
成年人會長水痘嗎 2025-05-05 07:09:56

紅瘡周邊皰疹

發布時間: 2025-05-05 04:00:47

Ⅰ 帶狀皰疹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中醫稱帶狀皰疹為蛇串瘡,俗名蛇纏腰。該病的發病率較高,且隨年齡的增加發病率逐漸上升,是常見病、多發病,但由於該病伴有明顯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故學會早期診斷和治療,盡早控制病情,就顯得尤為重要。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以沿單側周圍神經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皰為特徵。皮損好發於頭面、肩頸、胸背、腰部、臀部等部位。紅斑水皰沿某一周圍神經呈帶狀排列,多發生在身體一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神經痛也是本病的一大特徵,部分患者常以疼痛為首發症狀,易誤診為其他疾病,老年患者疼痛程度較劇烈,持續時間較長。
帶狀皰疹的早期西醫治療以抗病毒為主,常用的如阿昔洛韋和伐昔洛韋,療效確切,但老年患者應注意,該類葯物可引起肝腎功能損傷,故建議在服葯後及時復查肝腎功能。除抗病毒外,常常輔以營養神經葯物,常用的有甲鈷胺、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如伴有疼痛,可給予止痛葯物,如普瑞巴林、阿米替林、加巴噴丁等等。 若局部糜爛感染者,可給予抗感染葯物治療。
中醫對該病的治療,文獻記載較為豐富,既有內治也有外治。內治方面離不開[肝瀉火,除濕解毒這一法則;外治方面則以清熱燥濕解毒為主,並記載了刺皰放液的方法治療該病。如《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曰:「纏腰火丹蛇串名,……其間小皰,用線針穿破,外用柏葉散敷之。」中醫臨床辨證,常見的有以下四型:肝經郁熱者給予龍膽瀉肝湯;脾虛濕蘊者給予除濕胃苓湯;風熱毒蘊者用普濟消毒飲;氣滯血瘀者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紅四物湯。
根據前述臨床表現,帶狀皰疹診斷不難,及時給予相應葯物治療,對縮短病程、減輕後遺神經痛的發生有很大幫助。 需指出,以上都是帶狀皰疹的一般治療方案,但是不同患者的臨床表現有較大差異,因此患病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給出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再加上物理治療,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促進疾病早日痊癒。

Ⅱ 皰疹常識

1.關於病毒性皰疹的知識有哪些
幾種病毒性皰疹的治療單純皰疹中醫稱為「熱瘡」,好發於皮膚與粘膜交界處,特別以口角、唇緣、鼻孔周圍等部多見,特點是在紅斑基礎上出現簇集的小水皰,多為一簇;皰液先透明後混濁,擦破後糜爛、出滋水、結痂,也可繼發感染。

病程1-2周左右,愈後還可在原處復發。手足口病多發生於學令前兒童,尤以一二歲嬰幼兒最多。

水皰如芝麻大小,皰液呈珠白色,周圍繞以紅暈。主要發生在指(趾)的屈面、側緣及手掌足底;口腔粘膜及舌部小水皰易破潰形成潰瘍,自覺疼痛而影響進食,嬰幼兒常流涎。

整個病程約一周,很少復發。帶狀皰疹先有1-5天的局部皮膚刺痛,而後在面部或胸背部腰腹部出現多簇群集性的小水皰,其分布僅限於身體一側,排列成帶狀,疼痛往往劇烈。

一周後水皰開始乾涸結痂,然後脫痂而愈,一般需2-3周時間。老年人可後遺神經痛。

愈後可有永久的免疫力,故不再復發。水痘好發於10歲以下兒童。

水皰如綠豆大小,分布以頭面部、軀干、四肢近端為主;水皰初清澈如荷葉上的水珠,後變混濁,皰壁薄易破,常有瘙癢。經2-3天後水皰逐漸乾涸結痂,1周後脫痂而愈。

成人水痘全身症狀顯著,皮疹數較多,也更癢。

Ⅲ 帶狀皰疹是怎麼治療好得快

「能忍則忍」,是很多老人對待疼痛的態度,他們不想麻煩子女,也不想整天去醫院。
但有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能給人帶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劇痛,民間甚至傳言:等到水皰長滿一圈,頭尾相連,人就會喪命。
這種「可怕」的皮膚病是——
帶狀皰疹
,俗稱為
纏腰蛇、蛇盤瘡

一、「纏腰蛇」到底有多痛?
上個月,80歲的樊奶奶(化名)感覺右臉有輕微的
針刺樣疼痛
,疼痛部位出現簇狀淡紅色皰疹,伴有破潰。
因為不想麻煩兒女,樊奶奶自行到離家不遠的小診所治療,疼痛有所緩解。但不到一星期,樊奶奶就病情復發,甚至痛感更強烈,
感覺像被電擊、灼燒一樣
,越來越疼,有時候疼到晚上無法入睡,被折磨得厲害。
女兒發現異常後,帶樊奶奶到當地醫院檢查,最終被確診為
帶狀皰疹

所幸的是,經過數十天的治療,樊奶奶症狀消退,劇痛緩解,但仍要按時吃葯,定期復查,以免留下後遺神經痛。
其實,帶狀皰疹大家不陌生,它是一種由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疾病。一般來說,病毒在很早之前就入侵體內,但一直潛伏在神經節,直到再次被激活。
帶狀皰疹不致命,引起的神經痛會讓患者痛不欲生,
猶如刀割火燒,堪比電擊鞭抽
,持續時間長,甚至有人覺得比分娩還痛。部分患者的疼痛能持續10年之久,因而出現焦慮、抑鬱,甚至輕生等情況。
二、如何快速治療?民間方法好不好?
帶狀皰疹的治療不要拖延,建議在
發病72小時內
開始治療,這是減少後遺神經痛的重要舉措。想要快速治療帶狀皰疹,一般可以從4個方面進行。
1、抗病毒治療
作為帶狀皰疹臨床治療的常用手段,可以有效縮短病程,加速皮損癒合,減少新皮疹的生成,同時減少病毒散播到內臟的風險。
建議在發病72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常用葯物有阿昔洛韋、泛昔洛韋、膦甲酸鈉、伐昔洛韋和溴夫定等。
2、鎮痛治療
帶狀皰疹引發的疼痛需要及時處理。對於輕中度疼痛,考慮使用對乙醯氨基酚、非甾體類抗炎葯或曲馬多;對於中重度疼痛,則以阿片類葯物嗎啡為主,或者鈣離子通道調節劑
普瑞巴林、加巴噴丁
等,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
3、營養神經治療
目前認為,營養神經類的葯物可以緩解神經炎和神經痛,患者可以考慮使用
維生素B1、維生素B12、甲鈷胺
等葯物,口服或肌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病灶清潔,避免感染,同時要注意休息,保證膳食營養,恢復抵抗力。
4、中醫治療
傳統中醫認為,帶狀皰疹與體內濕熱困阻、後期火熱傷陰氣、滯血瘀等有關系,在治療上,早期以清熱解毒利濕為主,後期則考慮活血化瘀,理氣。
要注意,
中醫不等於偏方
,患者切勿聽信未經驗證的偏方,一旦錯誤用葯,
很容易加重病情或導致並發症
,比如潰瘍性角膜炎、面癱、聽力障礙、內臟受累等。
三、一個預防方法很有效
一般來說,帶狀皰疹的發病需要滿足2個條件,
一是感染過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二是抵抗力下降
。所有年齡段都有可能患上帶狀皰疹,
但有3類人更容易受「青睞」

1、50歲以上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減退,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更容易被激活,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
2、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例如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的人,其免疫功能會被抑制,病毒更易被激活;或者艾滋病、腫瘤患者,受葯物或自身病情影響,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抵抗力低。
3、長期生活不規律者
長期壓力大、精神緊張,以及長期熬夜、過度疲勞的人,會讓人內分泌失調,影響免疫功能,提升帶狀皰疹的發病率。
對於帶狀皰疹,預防勝於治療,而有一種方法十分有效。
數據顯示,
帶狀皰疹疫苗
的預防效果較好,對50歲以上人群的保護效力為97.2%,70歲以上人群的保護效力為91.3%,
推薦50歲以上人群接種

有人會擔心,本身患有三高、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老年人,還能接種嗎?
目前認為,這類人群接種疫苗後,其不良反應、免疫介導疾病、死亡率沒有明顯影響,所以可以接種。而白血病、淋巴瘤、器官移植患者等存在免疫缺陷或服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群,則不宜接種。
最後,小九想再次提醒,50歲以上中老年人是帶狀皰疹的高發群體,建議平時多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注意均衡飲食和放鬆心情。
年輕人若發現長輩出現皮膚異常,應及時帶去醫院檢查,避免令人痛苦的後遺神經痛。

Ⅳ 帶狀皰疹早期怎麼治療

帶狀皰疹,老百姓俗稱蜘蛛瘡、蛇串瘡,是皮膚科很常見的病毒感染類疾病。感染的病毒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臨床主要表現為沿著人體軀干或者肢體單側分布的帶狀紅斑,其上出現簇集性水皰,伴有針扎樣或者燒灼樣疼痛感。由於本病是病毒感染類疾病並且會影響表皮神經,所以以抗病毒、營養神經、止痛、對症治療為主。在早期及時、足量使用抗病毒葯物,比如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或者泛昔洛韋,配合維生素B1、甲鈷胺片等治療,也可以配合紅外光、半導體激光等進行理療,綜合治療。越早期治療,帶狀皰疹的治癒率也越高,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發生率也越低。

Ⅳ 帶狀皰疹如何治療

面部的帶狀皰疹一般較為嚴重,建議及時給予治療。在出現水皰後72小時之內,使用抗病毒的葯物效果最好,需要連續使用7-10天,可以口服伐昔洛韋、泛昔洛韋、噴昔洛韋等。同時可以配合營養神經的維生素B1、B6、B12以及維生素E,疼痛明顯者可以口服布洛芬等止痛,局部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噴昔洛韋凝膠、酚丁胺霜等。注意避免感染,不要接觸水,顏面部的帶狀皰疹嚴重者會導致角膜炎、結膜炎、失明、面癱、聽力障礙,建議及時選擇相關科室就診配合治療,也可以配合物理方法理療。

Ⅵ 皰疹是什麼病

皰疹是一種皮膚病

皰疹是一種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皮膚出現水皰、丘疹或瘡疹等症狀。以下是關於皰疹的詳細解釋:

1.皰疹的定義:皰疹是由多種不同病毒引起的一種皮膚感染。這些病毒屬於皰疹病毒家族,常見的有單純皰疹病毒、水痘病毒和帶狀皰疹病毒等。

2.皰疹的症狀:皰疹的典型症狀包括皮膚上出現紅色斑塊、水皰、瘙癢和疼痛等。不同類型的皰疹可能有不同的症狀表現,如口部皰疹、生殖器皰疹等。

3.皰疹的類型:皰疹有多種類型,如口部皰疹、生殖器皰疹、水痘等。每種類型的皰疹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傳播途徑。例如,生殖器皰疹主要是由性接觸傳播,而水痘則通過飛沫傳播。

4.皰疹的治療與預防:皰疹的治療方法因類型而異,通常包括葯物治療、抗病毒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等。預防皰疹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與感染源接觸以及接種相關疫苗等。

總的來說,皰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有多種類型,其症狀和傳播途徑因類型而異。對於皰疹的診斷和治療,建議咨詢專業醫生或皮膚科醫生。

Ⅶ 中醫辨治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皰疹病毒組中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其特徵為神經痛和沿周圍神經呈帶狀分布的成簇皰疹。病程一般2-3周。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見於青壯年。好發於春秋季節,一般愈後不再復發。但近年來各種特殊類型的帶狀皰疹有所增多,泛發性的帶狀皰疹或復發性的帶狀皰疹也可見到。其具一定的自愈性,但常在所有皮疹及水皰消退後遺留長達幾月到幾年的後遺神經痛,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帶狀皰疹屬於中醫學所說的「蛇串瘡」、「纏腰火丹」、「蛇丹」、「蜘蛛瘡」、「火帶瘡」等范疇。

1、辨治要點。

中醫學認為本病患者病因病機多因情志內傷,肝氣郁結,久而化火生毒,循肝膽經外發而成;或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外溢肌膚,感受外邪,搏結化毒而發。若老人正氣不足,濕毒蘊蒸,壅阻肌膚,經絡失疏,致使氣滯血瘀,則常遺留疼痛不休或刺痛不止。

2、基礎治療。

患者應忌食辛辣,魚腥發物;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心理調節應保持心情舒暢。保持局部乾燥、清潔,忌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葯物,以防皮損擴大,病情加重。預防與調理應重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患者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勞逸結合,防止感冒。

3、中醫內治。

根據部位不同加用引經葯,頭面部多用銀花藤、白芷等,軀幹部多用柴胡,四肢多用桑枝引經。年紀較大的久病患者在本病中後期,尤其是皮損已退遺留後遺神經痛期,應加入扶正補虛之品,如黃芪、黨參等。早期肝膽濕熱俱盛時應慎用活血化瘀之品,否則易造成毒邪走散;疾病後期應適時、適當加入活血化瘀之品,減少遺神經痛的嚴重程度及其發生的機率。對於頑固性、嚴重性的後遺神經痛,我們應考慮加入蟲類葯物搜經絡風邪,以通絡止痛,如蜈蚣、全蠍等。必要時可根據辨證加入中葯針劑靜滴,如下:

苦碟子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功能清熱活血祛瘀。適用於濕毒火盛、肝脾濕熱型帶狀皰疹,伴有疼痛尤佳。

燈盞花素注射液:40mg加入0.9%的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功能清熱活血祛瘀。適用於濕毒火盛、肝脾濕熱型帶狀皰疹,伴有疼痛尤佳。

丹參酮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脈通絡。適用於毒熱未盡,氣滯血瘀者。

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鹽水25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功能解毒抗炎,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早期使用可預防後遺神經痛。

黃芪注射液:10-20ml加入0.9%的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氣行氣活血。適用於氣滯血瘀者。

參麥注射液:50-100ml加入0.9%的生理鹽水100ml,靜脈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氣養陰。適用於氣陰兩虛者。

4、中醫外治。

(1)二味拔毒散:雄黃、枯礬1:1研細。以濃綠茶水調成糊狀,塗於色紅有水皰的皮疹上,待水皰完全乾涸後停用。可解毒、殺蟲,收斂。適用於帶狀皰疹初期。但皮膚有破損的地方及陰囊、眼瞼等皮膚薄嫩處,不能外擦此葯。

(2)遺留神經痛者:皮膚完全恢復者可加用尋痛酒或青鵬軟膏外擦。

(3)若水皰不破,可用三棱針或消毒針頭挑破,或用火針點刺,使皰液流出減輕脹痛。

5、針灸療法。

(1)基礎針刺法:取穴為阿是穴,與患側皮損部位相對應的夾脊穴(病變相應神經節段及上下各一節段,雙側支溝穴,雙側後溪穴。操作方法如下:

圍針刺:患者取卧位,常規消毒後,在距皮損邊緣0.2cm處用1.5-2寸毫針進針,針尖朝向皮損區中心,呈15°角,沿皮下圍刺,針距約為1-2cm(每簇針數多少與皮損范圍大小成正比,皮損范圍直徑3cm以下,按周圍神經走向前後各一針,直徑3-5cm可6-8針,直徑5cm以上則10-16針為宜)。針刺入後留針30分鍾,每天1次。

電針:夾脊穴用1.5-2寸毫針,針刺得氣後,接韓氏穴位刺激儀,同一輸出的負、正兩個電極分別接到病變對應神經節段上下各一節段的兩處夾脊穴;支溝穴、後溪穴:用1-1.5寸毫針,針刺得氣後,接韓氏穴位刺激儀。同一輸出電極的負極接一側支溝穴,正極接同側後溪穴。電針刺激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通電30分鍾後出針,每天1次。10次為一個療程,共計一個療程。

(2)鋪棉灸療法:鋪棉灸:患者取卧位,將阿是穴充分暴露,用活力碘常規消毒,將脫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蟬翼(薄棉片中切勿有洞眼),約3×3M2大小棉片,根據皮損的面積決定施灸棉片的數量。鋪在阿是穴上,用火柴點燃棉花,棉花迅速燃盡,此時患者只有輕微燒灼感,每次施灸3遍。

(3)火針療法:取穴同基礎針刺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火針:患者取卧位,在已選阿是穴上用活力碘消毒,點燃酒精燈,左手持酒精燈,右手持中粗火針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針體,直至將針尖燒至紅白後,迅速准確地刺入皰疹中央約0.2-0.3cm,根據皰疹數量的多少,先刺早發的皰疹,每次選擇3-5個,每個皰疹針刺2次,術畢擠出皰液,按壓約30秒鍾,塗上一層萬花油。

(4)叩刺拔罐療法:患者取坐位或側卧位,充分暴露患處,局部常規消毒,再以消毒後的梅花針叩刺阿是穴(各簇水皰群間皮膚),以局部微滲血為度,然後選擇大小合適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刺絡部位及病損兩端。留罐5-10分鍾,出血3-5ml,取罐後用活力碘消毒患處,視皰疹面積大小,決定火罐的型號和數量。

(5)穴位注射療法:可予以胸腺五肽針或維生素B12針行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

(6)艾條灸療法:點燃艾條一端,在皮損部位及所處神經節段區域緩慢向左右上下迴旋移動,灸20-30分鍾,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