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寶寶手上濕疹怎麼辦
寶寶嬌嫩的皮膚上,某些特定區域,如常接觸液體的部位,因高溫及細菌滋生,易成為濕疹的“重災區”。尤其是手部,雖不像其他部位易受尿液或高溫影響,卻常因瘙癢而困擾寶寶。面對這一挑戰,寶媽們需迅速行動,採取適當措施,助寶寶擺脫濕疹困擾。
首要之務,是確保寶寶指甲短而整潔,以防他們因瘙癢難耐而抓破皮膚,引發感染。同時,長衣袖的利用也能有效防止這一行為。此外,手部濕疹不應孤立對待,若身體其他部位同樣出現濕疹,需同步治療,以防交叉感染。
室內環境的清爽與衛生同樣至關重要。寶媽及照料者需注重個人衛生,勤洗衣物並在陽光下晾曬,以破壞細菌滋生條件。此外,飲食調節亦不容忽視,寶媽與寶寶均需避免食用可能加重濕疹的食物。
通過這些細致入微的照顧與調整,寶寶手上的濕疹問題有望得到有效緩解。寶媽們的細心與耐心,正是寶寶健康成長最堅實的後盾。
『貳』 手長小水泡濕疹治療方法
手上長水泡、長濕疹會讓雙手劇烈瘙癢,一旦忍不住抓破很容易會發出感染,所以最好還是要及時治療,以免影響日常生活。那麼, 手長小水泡濕疹治療方法 是什麼?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治療濕疹的中葯和西葯療法。
手長小水泡濕疹治療方法手上起小水泡濕疹是由多種復雜的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多形性皮損和易有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性反應。本病病因復雜多難以確定。自覺症狀瘙癢劇烈。病情易反復,可遷延多年不愈。
手上小水泡濕疹的症狀是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密集成片,易滲出,境界不清,周圍散在小丘疹、丘皰疹,常伴糜爛、結痂,如繼發感染,可出現膿包或濃痂。以下一些中葯可以有效治療手上水泡濕疹:
1、金銀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蘚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黃柏10克,炒黃苓10克,干生地10克,連翹10克,蟬蛻10克,荊芥3克。濃煎後,分三次服。三劑為一個療程。瘡愈後則停服,未痊癒可續服三劑。如經數月或一年後再發時,可照方再服。有助於疏風祛濕,敗毒瀉火。
2、荊芥10克,白蘚皮15克,當歸10克,大黃10克,防風10克,百部10克,連翹10克。共炒研極細末,每次6克,飯後兩小時,滾水沖服,每日兩次。有助於養血熄風,殺蟲清熱 。
手上的濕疹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必須要及時治療,除了以上一些中葯外,西葯也可以有效治療,下面我為大家推薦幾款不錯的葯品,能有效治療濕疹,緩解症狀:
普特彼 他克莫司軟膏:適用於因潛在危險而不宜使用傳統療法、或對傳統療法反應不充分、或無法耐受傳統療法的中到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
復方醋酸氟輕松酊:復方醋酸氟輕松酊皮膚外用葯。適用於神經性皮炎。
皮膚病血毒丸:皮膚病血毒丸清血解毒,消腫目癢。用於經絡不和,溫熱血燥引起的風疹,溫疹,皮膚刺癢,雀斑粉刺,面赤鼻齇,瘡瘍腫毒,腳氣疥癬。
濕疹會傳染嗎濕疹,屬於比較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其特點為自覺、劇烈瘙癢,皮損多形性,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復發作。
濕疹是不會傳染,因為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非傳染性、過敏性表皮炎症。臨床醫學顯示,濕疹是沒有傳染的,但是其他的污染源會導致一系類的皮炎產生,所以對於濕疹的治療來說,防範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濕疹還是應當及時治療,濕疹的治療是多方面的,濕疹是皮膚病的易反復病,單靠葯物是比較困難的,應該是葯物和生活飲食相結合起來。
以下是幾個濕疹患者的注意事項。
1、提防乾燥的空氣:因為干空氣可以使病情更加惡化,所以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濕度的適宜。
2、用溫水泡澡:得了濕疹應用溫水洗澡,切不可用熱水和鹼性肥皂擦洗患處。
3、避免使用止汗劑:因為止汗劑所含的活性成分會刺激敏感性的皮膚,容易引起皮膚過敏,所以得了濕疹應避免使用止汗劑。
4、穿棉質衣物:濕疹患者應避免合成的衣料以及緊身衣物,最好穿寬松的純棉衣物。
5.忌口:忌辛辣、忌海鮮、忌狗肉、忌牛羊肉。關於忌口,也有不同說法,有人認為,忌口應該視個體差異而定,一味忌口,將使人體喪失大量營養,不利病情好轉。適當的忌口還是必要的,尤其在服用治療性葯物期間,總體來看是利大於弊。
精彩推薦:
三伏天 夏季養生 衣服染色去除小竅門 手上張小水泡 陰道瘙癢 指甲上有豎紋 安眠葯 腿抽筋 副乳
『叄』 手指甲里長濕疹怎麼辦
啊手指問題難受濕疹皮膚本身種變態性反應般平習慣造主要體質皮膚原建議塗些針濕疹護理品比化濕膏類塗讓皮膚吸收掉再干別飲食注意點比較少吃海鮮魚肉少吃
『肆』 如何快速治療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它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包括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和免疫反應等。濕疹的臨床表現多樣,包括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這種疾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任何部位和任何季節,但冬季更容易復發或加重。治療濕疹的方法多種多樣,包括家庭用葯、中葯及偏方、營養和飲食調整以及注意事項。
在家庭用葯方面,可以口服維生素C、維生素B6、抗過敏葯物如撲爾敏、賽庚啶或息斯敏。在急性期,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鈣進行靜脈注射或口服強的松。如果出現繼發感染,可以使用紅黴素。對於急性期,可以使用3%硼酸液濕敷,滲液減少後外搽氧化鋅油或硼酸鋅糊。如果並發感染,可以使用0.1%雷佛奴爾液濕敷,外搽紅黴素軟膏。亞急性期可選用硼鋅糊或2-5%黑豆餾油軟膏,或者使用膚輕松二甲基亞碸溶液外搽,或用膚疾寧硬膏外貼。
中葯及偏方方面,苦參白礬各15克,黃柏9克,加500-1000毫升水煎沸溫洗患部,每日3-4次,適用於急性濕疹。木槿皮馬齒莧、白癬皮適量,煎湯洗患處,每日2-3次,適用於濕疹有瘙癢者。枯礬煅石膏各20克,雄黃7克,冰片1克研末加凡士林200克,調勻外塗,適用於慢性濕疹。
在飲食方面,應選擇清淡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豆類及高纖維素類食物。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魚、蝦、辣椒、濃茶、咖啡和酒類等。
注意事項包括:剪短指甲,避免搔抓或燙洗,以免皮疹泛發加重病情。因晚間瘙癢加重,可於晚睡前半小時服苯海拉明25-30毫克。搽葯或換葯時不要用水沖洗皮膚,特別是禁用熱水肥皂或消毒葯水燙洗,可用棉簽蘸植物油從內向外擦乾凈。服用抗過敏葯物有頭暈嗜唾等副作用,用葯後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司機及高空作業者在工作期間禁服抗過敏葯物。急性期禁用刺激性強的葯物以免加重病情。
『伍』 濕疹一年多了,反復發作,這次發作比較嚴重,像手指甲那麼大一塊在我額頭。
維生素可以繼續吃。既然病程已經超過1年,而且有滲出性,建議還是堅持採用中醫治療改善體質。停掉所有激素類葯膏。
滲出組織液部分,請用碘酒消毒後,敷葯,然後記住經常換,用紗布干凈的封閉防止感染!
葯膏可以選用 狼 毒 菌 一 凈 試試一個短療程,7天看看,如果沒有惡化或者好轉,可以繼續試用一個療程7天。
最關鍵的,避免復發:
濕疹是當前常見病。由於現代生活方式和飲食導致人體健康失去平衡,代謝排毒能力不足以消除攝入的毒廢物,因此熱型體質人增多,濕疹和過敏頻發。
中醫泰斗趙炳南認為任何源發皮膚問題,都是形於外而實於內的。如果不是環境問題,就是內臟排毒出了問題,有風濕熱發於體表,引發皮膚角質化,濕疹蛻皮,需要對症下葯(從滋補內臟開始)找個好中醫調理調理。(起碼半年)葯方因人而異,關鍵是體質對症,以清熱解毒涼血健脾去濕為主要方向.
體癢問題,可以用少量的無激素葯膏,或者乾脆拍打,不要抓;
治療期間,注意飲食結構的調整,多吃祛風除濕的食物,不吃濕熱性食物,杜絕「發物」;
從長期調理的角度,濕疹患者應該注意排毒代謝能力的增強。比如運動出汗,喝水排泄,多吃香蕉,西瓜皮,冬瓜皮等清熱祛濕的食物
更進一步長期鞏固,則要注意健脾胃,去心火。多吃紅豆等。很多食物在中醫表述中都有性狀,多查一查就知道自己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要不斷改善體質才能杜絕慢性頑固性皮膚病。
早睡,睡覺是最好的排毒過程。
『陸』 小孩濕疹最佳治療方法
小孩濕疹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總體治療和冷濕敷兩種。選擇最佳治療方法時,需根據孩子的濕疹表現程度來確定。對於濕疹不嚴重的孩子,通常採取局部用葯。
首先,總體治療原則強調對症下葯。寶寶濕疹可用的葯物種類繁多,爸媽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在更換新葯前,必須將之前使用的葯物清理干凈,並在小片皮膚上進行測試,觀察效果後再決定是否使用,以避免葯物使用不當導致病情加重。
其次,冷濕敷是另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是1:10000高錳酸鉀溶液濕敷,注意要確保高錳酸鉀完全溶解,以避免未溶解的高錳酸鉀燒傷寶寶的皮膚。濕敷時,使用4-6層細紗布,以不滴水為宜,將紗布敷於濕疹處。根據滲出物的多少來決定更換的時間和次數,通常每日二至三次。當紗布吸收的滲出物達到半飽和程度時,應及時更換紗布。
對於大面積的濕疹,應特別注意葯物的性質、濃度和濕敷面積的大小。當創面紅腫逐漸消退、滲液減少、創面乾燥時,即可停止濕敷,改用糊劑。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生病比大人治療更為麻煩,尤其是濕疹等皮膚問題。除了在醫院接受治療外,家長還需嚴格控制孩子的飲食問題,並及時幫孩子修剪指甲,以防孩子在無意識中抓破傷口。
總之,小孩濕疹的治療方法需綜合考慮病情、葯物種類及日常護理等因素。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同時加強日常護理,有助於孩子早日恢復健康。
『柒』 手上濕疹,好多年了,有時候會自動開裂,皮膚裂開,指甲蓋周圍也會疼,有什麼方法可以根除嗎以前用過尤
病情分析:
皸裂行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如局部化學物品刺激,患有手癬等都可以引起。
指導意見:
建議,局部可以外用復方苯甲酸軟膏,曲咪新乳膏,平時可以使用瓜蔞,陳皮,甘油等中葯外洗,
『捌』 手指甲周圍起水泡然後破皮,有的時候嚴重的指甲都像變形一樣,去醫院看說是濕疹,用上葯膏就好個三五天然
問題分析:
這種情況如果是手指周哪盯圍的水泡,蛻皮,指甲的變形或增厚,一般是局部擾高的真菌感染引起的。
意見建議:
建議局部塗抹抗真菌葯物如達克寧,必要時服用伊曲康緩緩尺唑等抗真菌葯物治療兩周以上觀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