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兩個月的寶寶耳後和脖子上化膿水紅紅的是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 根據您所說的情況,寶寶耳後以及頸部皮膚發紅伴有化膿的現象,考慮還是由於小兒濕疹繼發細菌感染或者膿包瘡引起的可能性大。 意見建議: 建議家長帶寶寶及時去醫院皮膚科就診,根據醫生的指導使用雙氧水局部外洗,同時配合塗擦黑豆餾油軟膏以及克林黴素凝膠治療,生活中注意母乳喂養時媽媽不食用海鮮食物,...注意保持好寶寶局部皮膚清潔,定時換葯。
『貳』 膿包性濕疹的治療和預防~
膿皰瘡(impetigo)是由金葡菌或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皮膚病。多發生在氣溫高、濕度大的夏秋季節。易在兒童中造成流行。
膿皰瘡治療
1.全身療法根據患者的皮損情況及有無全身症狀,酌情給予磺胺類葯物或抗生素,如青黴素G(80萬一240萬U/d,肌注,小兒每日2.5萬一5萬U/kg,分2一4次給)、新青黴素II、氨苄西林鈉(氨苄青黴素鈉)、頭孢氨苄等。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給紅黴素口服(0.25~0.5g,3~4次/日,小兒每日25~50my/kg分3~4次)或林可黴素肌注(0.6g,每8小時一次,小兒每日20一40mg/kg,分2次),或根據葯物敏感試驗給予相應的抗生素。對重症新生兒膿皰瘡,應給予大劑量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加強支持療法,包括輸血漿(或全血)或肌注丙種球蛋白。
2.局部療法以殺菌、消炎、收斂、乾燥為原則。如膿皰完整時,可外搽5%硫磺1%樟腦爐甘石洗劑,一日多次。若膿皰較大,可先用消毒注射器抽出膿汁,用消毒棉花吸干後再搽上述洗劑。如膿皰已破潰、結痂,則宜用0.1%乳酸依沙吖啶液或0.5%新黴素液或1:5000~10000高錳酸鉀液清洗或濕敷。清除痂皮,而後再外搽0.5%新黴素3%糠餾油糊劑或0.5%新黴素軟膏等。新近用於膿皰瘡的莫匹羅星(mupirocin)軟膏具有起效快、療效高的特點。
3.對新生兒膿皰瘡,可採用暴露乾燥療法。對深膿皰瘡,可先除去痂皮,再塗抗生素軟膏,以促進潰瘍癒合。
4.隔離消毒嬰兒室、托兒所、幼兒園如發現患病兒童,應立即隔離,患兒衣被用具等應及時清洗消毒,以防止接觸傳播,並對居住環境進行消毒。
5.平時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衛生,並及時治療痱子、蟲咬皮炎等瘙癢性皮膚病及各種皮膚損傷。
『叄』 嬰兒外耳道濕疹怎麼辦
嬰兒外耳道濕疹是一種常見的問題,主要症狀包括耳朵瘙癢,寶寶因此會頻繁抓撓耳朵,表現出煩躁不安,難以入睡。局部皮膚會出現紅斑,並伴有小丘疹,這些丘疹可能會融合成小水泡,破裂後流出黃色液體,若繼發感染,則可能會形成膿瘡。如果濕疹伴隨感染,寶寶可能會出現發燒,耳朵部位腫脹,甚至鄰近淋巴結也可能會腫大。
對於患外耳道濕疹的寶寶,可以採用4%硼酸水清洗耳朵,之後塗抹雷鋅軟膏或40%氧化鋅油,或者使用倍氯美松進行治療。如果已經出現了繼發感染,應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保持耳朵乾燥清潔非常重要,對於化膿性中耳炎,應當及早治療,以減少膿液和葯物對耳道皮膚的刺激。對於過敏體質的寶寶,應該適當減少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攝入,例如魚、蝦、蛋類和奶製品。
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減少外耳道濕疹的發生。實際上,外耳道濕疹並非嚴重疾病,對全身健康影響不大,通常情況下,寶寶在兩到三歲時,外耳道濕疹會自行痊癒。
『肆』 寶寶臉上長很多濕疹抹什麼最有效啊
嬰兒濕疹,又稱為「奶癬」,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問題之一,尤其在1至2個月大的嬰兒中更為常見。肥胖的嬰兒更容易出現濕疹,這可能與他們的皮膚屏障功能較弱有關。面對嬰兒濕疹,家長可以採取多種措施進行治療。在葯物治療方面,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非那根糖漿或復方維生素B糖漿,這些葯物有助於緩解濕疹引起的不適。維生素C也有助於增強皮膚的抵抗力,減輕炎症反應。
如果濕疹伴有化膿發炎的情況,應該使用紅黴素眼膏或其它抗生素軟膏,以防止感染擴散。家長每天可以為孩子塗抹3次,但務必遵循醫生的指導。此外,母乳喂養對嬰兒的皮膚健康至關重要,母乳不僅營養豐富,還含有能夠保護嬰兒皮膚的成分。如果無法進行母乳喂養,選擇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如聖元、美贊臣等,這些品牌的產品在成分上更接近母乳,有助於維護寶寶的皮膚健康。
保持寶寶的皮膚清潔和乾燥同樣重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溫和的清潔劑是更好的選擇。穿著柔軟、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羊毛等粗糙材質直接接觸寶寶的皮膚。保持適宜的室內溫度和濕度,避免過度出汗,可以有效預防濕疹的發生和復發。
濕疹的治療需要家長的耐心和細心,通過綜合治療,可以有效控制濕疹的症狀,減輕寶寶的不適感,讓寶寶擁有健康、光滑的肌膚。
『伍』 嬰兒三個月大,濕疹化膿,流膿水,急求治療方法!!
血熱化腐為膿,治療上以清熱解毒的
中葯制劑
外用加上內服,二者雙管齊下,如果患兒有消化不良的症狀,酌情在內服的葯物裡面添加健脾的配合,治療期間和愈後患兒的護理以及乳母飲食上注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