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疱疹辨证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疱疹辨证

发布时间: 2021-01-14 08:24:42

① 马后炮针对各种体质带状疱疹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无需辩证吗

这个确实是没有什么办法进行辩证的,因为你只需要经过系统的治疗都是没有问题的。

② 蛇毒疮是怎么一回事啊大概多久好

蛇毒疮是带状泡疹,一种病毒引起的,没什么大问题,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飞蛇等称。
带状疱疹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发病前局部皮肤往往先有感觉过敏或神经痛,伴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亦可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患部先发生潮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水疱透明澄清,疱壁紧张发亮,疱周有红晕。数群水疱常沿皮神经排列呈带状,各群水疱间皮肤正常。10余日后水疱吸收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疱膜破溃形成糜烂,甚至坏死或继发化脓感染。全病程约2~3周。
中药方
带状疱疹中药方1-热盛者
【带状疱疹症状】患者皮肤潮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形成红粟,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带状疱疹治法】疏肝泻火,清热利湿
【带状疱疹方药】胆草9克,黄苓8克,赤芍9克,茜草9克,川柬9克,柴胡9克,当归9克,木通6克,车前子9克,大黄9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忌辛辣炙博之品
【带状疱疹按语】本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而成。方中用胆草、黄苓清肝胆之火热;配合茜草、赤芍凉血活血;佐以大黄清热通下,以釜底抽薪;柴胡、川柬清热疏肝、理气止痛;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

带状疱疹中药方2-湿盛证
【症状】患者皮肤淡红起水泡,泡壁松弛,破后糜烂渗出,疼痛较轻,口渴而不欲饮,纳差或食后腹胀,大便溏,舌质淡白体胖,脉沉缓而滑。
【治法】清热燥湿,理气和中
【方药】苍术6克,厚朴6克,陈皮9克,炒白术12克,猪苓12克,黄柏12克,枳壳9克,泽泻9克,赤苓12克,滑石12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忌滋腻之品
【按语】方中苍术、白术、猪苓、赤苓健脾燥湿;陈皮、厚朴、枳壳理气和中以助水湿之运化;黄柏、滑石、甘草清热利湿。水泡消退后遗留局部神经痛者,是因为余毒未清,经络阻遏,气血郁滞所致,可在方中加大黄、鬼箭羽,延胡索,没药,乳香以活血化瘀止痛。
带状疱疹中药方3-疱疹膏
【方药】雄黄10克,白矾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冰片少许,生石灰水50毫升,香油50毫升
【用法】将雄黄、白矾、乳香、没药共研极细末,加入冰片末混匀。加生石灰水和香油,搅拌均匀成膏状。外涂患处,不用包扎,每日2~3次,一般一次止痛,2~3次可以自愈。
【适应病症】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结肌肤者
【按语】针对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阻肌肤的病机,采取清热解毒利湿止痛之法。方中雄黄燥湿解毒;白矾、生石灰水清热燥湿收敛;冰片芳香走窜,能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乳香、没药活血止痛;香油润肤生肌,诸药共达解毒止痛、清热燥湿之功。
带状疱疹中药方4-雄黄洗剂
【方药】雄黄20克,明矾20克,大黄30克,黄柏30克,侧柏叶30克,冰片5克
【用法】除雄黄、冰片外,余药放入清水中浸泡2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取汁300毫升左右,滤出药液。加入雄黄、冰片粉末,混匀。稍温后用纱布蘸药液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药液保留,下次加温再用,5天为一个疗程。
【适应病症】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结肌肤者
【按语】针对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阻肌肤的病机,方中雄黄解毒杀虫燥湿有良效;明矾味酸能收湿止痛,气寒性燥急能解毒除热浊;大黄 、黄柏、侧柏叶能清热解毒、祛湿活血、散结止痛。冰片性寒,清热解毒,气味芳香走窜能通经络,开窍利气机。诸药共奏清热解毒,祛湿止痛之功效。

带状疱疹中药方5-大黄虎杖冰片酊
【方药】大黄15克,虎杖15克,冰片15克
【用法】上药浸入300毫升,浓度95%的乙醇液中,24小时后取澄清液备用。用时用棉签蘸取药液涂于患处,每日数次。溃烂处禁用。
【适应病症】带状疱疹,湿热毒瘀互结之证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方中大黄清热泻火解毒、化瘀止痛;虎杖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止痛;冰片清热解毒,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切中带状疱疹湿热毒瘀互结之病机。
带状疱疹
中药配方
(一)
【辨证】湿热。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止痛。
【方名】三紫汤。
【组成】紫草10克,紫参15克,紫花地丁30克,车前子10克,茯苓皮15克,甘草10克,细木通6克,元胡9克,大青叶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秦发中方。
(二)
【辨证】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兼挟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止痛。
【方名】四味胶囊。
【组成】龙胆草50克,板蓝根50克,当归100克,元胡50克。
【用法】以上各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个胶囊含生药0.5克。每次服2-6程,每日3次。
【出处】许耀芳方。
(三)
【辨证】湿热郁蒸,气滞血瘀。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
【方名】解毒止痛灵。
【组成】黄芩10克,连翘20克,板蓝根25克,元胡25克,僵蚕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薄荷15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另外可外涂2%龙胆紫,6天为1疗程。
【出处】姜耀武方。
(四)
【辨证】火毒内蕴血分。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血,透疹。
【方名】虎杖解毒汤。
【组成】虎杖15克,板蓝根20克,丹皮13克,赤芍13克,蝉蜕1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蒋森方。
(五)
【辨证】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搏结,壅滞肌肤所致。
【治法】清热解毒祛湿。
【方名】马齿苋解毒汤。
【组成】马齿苋15克,大青叶15克,紫草15克,败酱草15克,黄连10克,酸枣仁10克,煅龙牡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出处】李林方。
(六)
【辨证】肝火妄动,湿热蕴结,风热外感引发。
【治法】平泄肝火,清化湿热,佐散风热。
【方名】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柴胡6克,龙胆草9克,板蓝根30克,生甘草3克,荆芥6克,赤白芍各9克,车前子9克,炒牛子9克,青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冀真方。
(七)
【辨证】邪毒蕴结肌肤。
【治法】清解邪毒。
【方名】三粉擦剂。
【组成】雄黄10克,明矾10克,琥珀末3克。
【用法】三种药物共研成细粉,用凉开水调如稀糊浆,以新羊毛刷蘸之擦患处,随干随擦。
【出处】王渭川方。
(八)
【辨证】肝火内郁,湿热外侵,结于肌肤。
【治法】清火解毒。
【方名】雄蚣膏。
【组成】雄黄9克,蜈蚣3条(瓦焙)。
【用法】分别研为细末,混合均匀,香油调涂患处,每日3次。
【出处】王法昌方。
【食物疗法】
【1、归佛手柑】
配方: 佛手柑鲜果30克,当归6克,米酒30克。
制法: 以上三物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
功效: 舒肝理气,养血活血。
用法: 每日1剂,可连用数日。
【2、莉花糖水】
配方: 茉莉花5克,红糖适量。
制法: 茉莉花与红糖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 理气活血,解郁止痛。
用法: 代茶频饮。
【3、归陈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当归9克,陈皮9克,鸡蛋1个。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4、茹桑叶茶】
配方: 竹茹5克,桑叶6克,炒谷芽9克。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适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频饮,每日1剂。
【5、齿苋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马齿苋30克。
制法: 先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再加红糖调味。
功效: 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用法: 每日1剂,连用7日。
【6、杞叶粥】
配方: 枸杞叶3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把枸杞叶摘洗干净,再与粳米一起加水熬粥。
功效: 清热泻肝。
用法: 随量作早晚餐食用。
【7、胡青叶粥】
配方: 大青叶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制法: 先把大青叶、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约1000毫升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入白糖调味。
功效: 清泻肝火。用法: 早晚分食,每日1剂,可连服数日。
偏方:
板蓝根10克当归:15克元胡: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5克
带状疱疹偏方1
用法:老茶树叶研细末,用浓茶汁调匀,涂于患处,每日2~3次,至好为止。
带状疱疹偏方2用法:采鲜番薯叶适量、冰片少许,研细,同捣烂,敷于患处
带状疱疹偏方3用法:新鲜黄瓜叶捣烂,连渣同敷于患处

③ 中医如何辨证论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是单纯来疱疹病自毒引起的,表现为局部呈簇的痛性水泡,周期性发作。它主要是通过性生活传染,其次还可能间接接触传染,母婴传染,医源性感染等传播方式。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根治药物,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复发,如果能控制在6-8个月以上不复发,就算治愈。从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中得出,用传统的中医方法控制疱疹的复发效果较好

④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何治疗 (要求回答有辨证分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滞留在体内病毒侵蚀破坏阻滞末梢神经所致,所以治疗应以排毒外出,版疏通被病权毒阻滞的神经为主、对疱疹后遗神经痛千万不要采用西医的神经破坏性治疗,如神经封闭,切断,阻滞,冷冻,激光照射,使用镇痛泵,向神经根内注射激素,麻醉剂,干扰素,营养神经的药等,这样只会给患者造成医源性新病,给患者带来永久性伤害性并发症——麻木,肌肉萎缩等(即使这样也未必能解除患者的疼痛),如果将神经完全破坏了就无法再治愈了,治疗建议:可采用中医疗法,中医膏药外敷加排毒泻火胶囊内服,排毒泻火疏通修复被病毒阻滞的神经就可康复。
不明之处可联系咨询,祝早日康复!

⑤ 热疮的辩证论治

1.肺胃热盛证
证候:多发于颜面部,以口唇鼻侧多见,皮损为群集小水疱,灼热刺痒;伴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鼻为肺之窍,胃经环绕面唇,风性上行,故肺胃热盛多发于面、鼻、唇。肺胃热盛,津液布散失常,则皮肤起小水疱;风热毒邪蕴蒸皮肤,则灼热;风盛则痒;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肺胃热盛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
常用药:辛夷、黄芩、山栀、麦门冬、百合、石膏、知母、甘草、枇杷叶(去毛)、升麻。
2.肝胆湿热证
证候:疱疹发于阴部,易破溃糜烂,疼痛明显;伴发热,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绕阴器,肝胆湿热下注阻于阴部,则见局部起疱疹;湿热蕴结,热盛皮腐,则易破溃糜烂;湿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热盛则发热;便于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甘草、当归、生地、柴胡。
3.阴虚内热证
证候:病情反复发作;伴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
辨证分析:热毒久恋,耗伤阴液,致阴虚内热,阴虚则阴阳失调,故易为诱因引起发病;口干唇燥、午后微热、舌红、苔薄、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增液汤加减。
常用药:玄参、生地、麦冬、板蓝根、紫草、生薏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