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由肠道蛔虫引起的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问题分析: 荨麻疹 是一种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回块答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
意见建议: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治疗慢性病灶,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② 蛔虫病有什么症状蛔虫病表现症状有哪些
蛔虫是人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小肠内,从而会引发蛔虫病,蛔虫病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大,需要及时精心防止这种疾病。体内是否有蛔虫可以从人体的表现症状中来查找,那蛔虫病主要有什么症状呢?
1、消化道异常
蛔虫病多会引起食欲不振或腹痛现象出现,腹痛发病部位多为肚脐周围或者上腹部,并且腹痛可持续反复发作,时间不定,一段时间后疼痛自行缓解。小儿发病时可能有偏食行为出现,容易发生恶心呕吐或是便秘现象。
2、情绪异常
蛔虫病可能引起精神不振,情绪易怒,夜间睡觉出现磨牙症状,易惊厥。小宝宝会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红,目光呆滞,伴随阵发性苦恼,嗜睡,呕吐等症状。
3、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病时右上腹会发生剧烈绞痛,恶心呕吐现象,腹部检查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胆道发生感染时,患者可以出现黄疸,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症状,个别患者可出现蛔虫窜入肝脏引发出现,脓肿或虫体钙化症状。
4、蛔虫性肠梗阻
这种现象多见于小儿蛔虫病患者,并以两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蛔虫会在肠道内扭结成团,导致肠道梗阻;蛔虫性肠梗阻发病急,发病时肚脐四周或右下腹有剧痛感,并会出现呕吐现象,做腹部X线检查是可见肠型和蠕动波。
5、肠穿孔和腹膜炎
肠穿孔和腹膜炎发作时表现为腹部剧烈绞痛,并伴随恶心呕吐现象,进行性腹胀,检查时可见明显腹膜刺激症状,腹部X线检查可见明显膈下游离气体。
6、过敏现象
蛔虫会分泌一部分毒素,对身体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患者出现顽固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瘙痒等过敏症状。
7、咳嗽胸痛
呼吸困难,蛔虫在肠道内产卵容易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下穿,甚至发烧症状。当蛔虫幼虫移行到肺部时会引起蛔虫嗜酸性肺炎;如果幼虫移行只肝,脑,肾等部位,亦可引起肝脓肿,脑膜炎,癫痫等症。
8、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驱除人体肠道内的蛔虫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应积极发现,治疗肠蛔虫病患者,对易感者定期查治,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及农村居民等,抽样调查发现感染者超过半数时可进行普治,在感染高峰后2~3个月(如冬季或秋季),可采集体服用驱虫药物,驱出的虫和粪便应及时处理,避免其污染环境。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料等。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不放牧猪等,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③ 荨麻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因为慢性荨麻疹治疗非常棘手,所以患者一定要在生活上多加注意,预防才是最关键。
1、慢性荨麻疹患者要注意饮食,避免诱因。
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
2、慢性荨麻疹患者要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
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风寒暑湿燥火及虫毒之类,要近而远之。生活规律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应予避免。患寒冷性荨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场,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
3、慢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
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
4、慢性荨麻疹患者要积极治疗原有疾病。
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像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像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病毒性感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癣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经紊乱,甚至体内潜在的肿瘤等,都可能引起荨麻疹。
5、慢性荨麻疹患者应保持健康心态,提高身体抵抗力。
慢性荨麻疹的发作和加重,与人的情绪或心理应激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都会对预防荨麻疹非常有利。
6、慢性荨麻疹可采用中药预防。
某些中药,如首乌、枸杞、人参、黄芪、灵芝、大枣、女贞子、菟丝子、五味子、黄精、淮山药、党参等,具有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促进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多种功能,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