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治疗湿疹都有什么中药
扩展阅读
香港湿疹药 2025-05-08 18:14:00
一岁宝宝起水痘怎么办 2025-05-08 18:12:25
阴茎湿疹涂什么 2025-05-08 18:09:06

治疗湿疹都有什么中药

发布时间: 2025-05-08 14:04:55

A. 治疗湿疹的36种常用中药

一、祛风类药物
1. 防风: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可治疗湿疹伴瘙痒者。
2. 刺蒺藜: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配伍使用。
3. 全蝎:味辛咸,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
4. 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湿疹伴皮肤瘙痒者。
二、祛湿类药物
1.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
2.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温中下气除满的功效,适用于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
3.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具有渗湿健脾的功效,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湿疹。
4.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型的湿疹。
5. 车前子: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适用于湿疹水疱明显,皮肤湿烂者。
6.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内蕴的湿疹。
7. 萆薢: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浊不化的急性、亚急性湿疹。
8. 藿香:味辛微,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祛暑辟秽、和中止呕的功效,适用于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
三、清热类药物
1.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证的湿疹。
2.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中焦湿热证的湿疹。
3.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下注、瘀阻经络而引起的湿疹。
4. 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功效,适用于湿热为主证的急性湿疹。
5.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适用于湿热所致的急性湿疹、皮炎
6. 玄参:味甘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疹迁延日久,证属阴伤有虚热者。
7. 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湿毒所致的湿疹、外阴湿疹、阴囊肿痛。
8.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适用于急性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湿热而热象明显者。
9. 青黛:味咸,性寒,归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引起的皮肤红斑、热痛。
10.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疮毒以及湿热久郁的湿疹。
11. 马齿苋: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急性湿疹,有渗出糜烂者。
12. 地肤子:味苦甘,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湿清热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湿疹伴瘙痒者。
四、理血类药物
1. 生地黄:味甘,性凉,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血热毒盛型湿疹。
2.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血虚证的慢性湿疹。
3. 赤芍:味苦,性凉,归肝经。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血热型湿疹皮炎等皮肤病
4. 紫草:味甘,性寒,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适用于麻疹及其他热病发斑疹而斑疹紫暗,色不红活或疹出不畅等。
5.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疹,湿热久郁而致血瘀者。
6. 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热证而有阴津不足者。
7. 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病情迁延日久,湿热毒邪瘀热互结于肌肤的慢性湿疹。
五、补益类药物
1.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
2.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适用于湿疹属脾虚湿盛证。
3.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补精益髓的功效,适用于湿疹迁延日久,有血虚证候者。
4.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疹后期,阴伤有热者。
5. 何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养血祛风、补益肝肾、乌须黑发的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疹而血虚风燥见症者。

B. 湿疹用什么中药治疗

湿疹可以用多种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包括黄连、黄柏、金银花等。

一、中药种类及功效

1. 黄连: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湿疹患者体内湿热较重,黄连能够减轻湿症,缓解湿疹症状。

2. 黄柏:黄柏也是一种清热燥湿的药物,对于湿疹引起的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3. 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效果,能够改善湿疹引发的皮肤炎症。

二、中药使用方法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煎汤外洗或制成药膏外涂的方式使用。具体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三、综合调理

除了中药治疗,湿疹患者还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调整饮食,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辛辣食物等。这些综合措施有助于减轻湿疹症状。

四、注意事项

使用中药治疗湿疹时,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湿疹的分型及个体差异较大,不是所有中药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湿疹。此外,中药治疗效果因人而已,有些人可能会有较好的反应,而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馈,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药治疗湿疹有其独特优势,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C.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大全)

以下是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1. 急性湿疹偏方

    • 材料: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
    • 用法: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2. 急性湿疹渗液多者偏方

    • 材料: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
    • 用法:研成细末,过筛,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
  3. 亚急性湿疹偏方

    • 材料: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
    • 用法: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4. 阴囊湿疹偏方

    • 材料:滑石、五倍子、明矾各15克,蛋黄油适量。
    • 用法:共研成细末,再用蛋黄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天2次。
  5. 肛门湿疹偏方

    • 材料:大枫子50克,苦参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荆芥15克,川芎15克,苍耳子30克,仙鹤草30克。
    • 用法:加水煎沸15~20分钟,滤取药液,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待药液变温时,可坐浴,每天2次。
  6. 顽固性湿疹偏方

    • 材料:密陀僧15克,冰片10克,雄黄5克,蛇床子10克,黄柏10克,地肤子5克。
    • 用法:共研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加食醋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天3次。
  7. 顽固性肛门湿疹偏方

    • 材料:地肤子30克,五倍子30克,土槿皮、白鲜皮、地榆、土茯苓、皂刺、紫草各15克,黄柏10克,赤石脂10克,甘草10克。
    • 用法:加水煎至一定量,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
  8. 顽固性慢性湿疹偏方

    • 材料:明矾30克,皂矾30克,黄丹30克,赤石脂30克。
    • 用法:共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将药厚厚地涂于患处,药稍干后用纱布包裹。待其干燥结痂自行脱落而愈。

注意:以上偏方仅供参考,使用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医师,确保安全性和适用性。不同人的体质和湿疹情况可能不同,因此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D. 湿疹吃什么中药好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若治疗不及时,症状会加重。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为许多湿疹患者提供了中药治疗的选择。
对于湿疹的治疗,中药蒲黄是一个有效的选择。使用方法是,将蒲黄研成粉末,直接撒在湿疹部位,并用纱布包扎好,每日一次。另外,蛇床子、大黄、苦参、枫球、黄柏等药物也是治疗湿疹的良药。这些药物可以煎水后外洗患处,每日三次,每次外洗30分钟,对于急性湿疹患者通常一次就能见效。
对于慢性湿疹患者,治疗目标是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并促进真皮内的炎症吸收。同样,使用蛇床子、大黄、苦参、枫球、黄柏等药物煎水外洗患处,每日三次,每次外洗30分钟。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慢性湿疹也通常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湿疹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应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此外,慢性湿疹患者还应避免食用某些富含蛋白质而不易消化的食品,如蛤蚌类、鱿鱼、乌贼等;种子类食品,如各种豆类、花生、芝麻等;以及海产类食物,如葱、蒜、洋葱、羊肉等。
通过合理的中药治疗和饮食调整,许多湿疹患者能够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E. 治疗湿疹的草药湿疹的中药配方

不管是湿疹还是荨麻疹,这两种皮肤疾病换了之后都是非常折磨人体的,因为这两种皮肤疾病都会在人体皮肤表面形成瘙痒红肿的状况。但是湿疹往往要比荨麻疹的治愈几率要高一些,所以在患了湿疹之后,大家一定要和医生商量对策积极治疗。而如果使用中草药治疗湿疹的话,有哪些中草药配方呢?

治疗湿疹的中药配方有很多,下面就选择几个比较好的配方来介绍给大家吧。
首先,湿疹有区分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的。如果是急性湿疹的话,可以使用金银花、连翘、茵陈各15克,黄柏、栀子各10克,苦参、白鲜皮各12克,生厂膏、车前草各30克。 将药用水煎以内服。另外,还可以用马齿苋、仙柏叶、地榆各60克。枯矾30克,煎汤外洗患处。对于治疗急性湿疹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大家不妨试试。

而对于慢性湿疹的治疗,则可以使用赤芍、当归、泽泻、茯苓各9克,苍术、白术、厚朴、橘皮各6克,桂枝5克。将药用水煎服即可。效果也是很好的,有需要的患者朋友可以试一试。
另外,患者朋友在治病期间也要做到以下几点:1.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2.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3.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4.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

以上就是几种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湿疹的中药配方,广大患者朋友不妨试一试。另外,建议也可以配合一些没有激素的药膏或药物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治疗得更彻底。

F. 湿疹用什么中药洗效果最佳

中药因其对皮肤的刺激较小,在治疗湿疹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对于长在脸上的湿疹,我们推荐使用金银花煮水清洗,每日三次,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消炎止痒,且对皮肤没有不良影响。

针对身上的湿疹,可以考虑使用蛇床子、白术、苍术、苍耳子、白藓皮、地肤子、苦参、黄柏等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后清洗患处,连续清洗五天,有助于湿疹的消退。另外,艾叶煮水清洗也能达到杀菌、消炎和止痒的效果,但请注意,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治愈湿疹,仅能缓解瘙痒。

此外,还有一种常用的处方是将赤芍、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茵陈、连翘、生甘草加水煎煮,滤出液体后清洗患处。同时,也可以尝试使用马齿苋、生地榆、黄柏、苦参等药材加水煎煮,清洗患处。

对于湿疹患者来说,积极使用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外用涂抹甘伯宗乳霜。日常护理同样重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的同时,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频繁清洁皮肤。洗澡时水温应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冬季不需要每天都洗澡。

饮食方面也不能忽视。应避免食用辛辣、燥热及鱼腥类食物,以免加重湿疹瘙痒。建议清淡饮食,保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多吃蔬果和粗粮。同时,可以食用一些具有祛湿清热作用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薏米、冬瓜等,以期早日摆脱湿疹的困扰。

G. 湿疹吃什么中药好 对症下药完全根治

湿疹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湿疹由风、湿、热三大原因导致。患了湿疹后,使用何种中成药及中药用法成为患者关注的焦点。

中药治疗湿疹需辨证施治,效果显著。急性湿疹多属湿热证,患者皮肤发红、瘙痒、抓破后流水。治疗宜清热祛湿,可选苦参、蛇床子、黄芩等中药煎水外洗或内服。慢性湿疹则多为虚实夹杂证,表现为皮肤粗糙、色暗滞、身倦乏力等。治疗宜健脾养血、清利湿热,可选用松香、枯矾、白术等中药。

除了药物治疗,湿疹患者的日常防护同样重要。泡澡时水温要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洗完澡后应及时涂抹润肤乳液,保持皮肤湿润。此外,还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度,穿着棉质衣物,避免使用止汗剂等刺激性物质。

在饮食上,湿疹患者应尽量避免刺激性大及易过敏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以增强免疫力。贴身用品和床上用品应经常清洗并晒太阳消毒。切记不要用热水冲洗患处,以免加重病情。通过合理调理和及时治疗,湿疹患者很快就能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