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到夏天身上经常会长疱疹,是什么原因
夏天到来,皮肤上常常出现疱疹,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因素。天气的炎热潮湿,容易使人体汗腺过度分泌,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疱疹。同时,夏季病毒活跃,病毒性感染也可能引发皮肤疱疹。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可以考虑使用阿昔洛韦片进行口服,同时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如果情况严重,可以考虑结合注射干扰素来增强免疫系统。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疱疹的发生,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同样重要。首先,在饮食上应避免摄入酒精、海鲜和辛辣食物,这些都可能刺激皮肤,加重疱疹症状。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例如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皮肤抵抗力。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也非常重要。过度的精神紧张和疲劳会削弱人体免疫系统,使疱疹更容易发作。因此,学会调节情绪,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对预防疱疹发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夏季皮肤出现疱疹可能是由天气炎热和病毒性感染共同导致的。通过合理使用药物、调整饮食习惯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缓解和预防疱疹的发生。
② 天气变热,手上就容易长疹子,痒到想剁手原来是得了这个病!-今日头条
每年一到炎热的季节
很多人手上就长满了水疱
不仅丑丑的
跟人握手都不好意思伸爪
而且痒到你怀疑人生
比淘宝更想让人剁手!
有人说这是湿疹
有人说这是脚气长到手上了
到底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一种病,它叫汗疱疹
又名出汗不良性湿疹
属于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简单说,它就是一种过敏啦!
汗疱疹的发病原因
汗疱疹在中医最常见的证型是脾虚湿盛型,脾胃是人体代谢水湿最重要的器官,脾胃的机能不好,水湿代谢不良屯积於体内。
首先影响的就是大便排泄,排便会稀软排不乾净,或者很多天才排便一次,容易腹胀。
水湿阻碍身体气机能,生困倦乏力的症状;湿气往体表走,就形成了汗疱疹。
在加上环境又湿又热,使体内的湿气更不容易排出,因此炎热的季节是汗疱疹好发的季节。
TIPS:健脾消疹汤
若脾胃机能不好的人,可以服用健脾消疹汤(白术5钱、茯苓3钱、苍术3钱、土茯苓3钱),使用600cc的水,煮15-20分钟,每星期服用2-3次,来增强脾胃机能。
这些物质容易引起汗疱疹:
1
镍、铬、钴等金属:特别是年轻女性容易出现镍接触过敏。
有些患者接触含有镍铬成分的硬币,就会起疹子。就是传说中的“对钱过敏”本人了。
2
其他接触过敏原:如桂皮油、秘鲁香膏、菊科植物、丁基化羟基茴香醚、硫柳汞、Clonidine、丙二醇、由钴铬合金的牙托、牙冠、铝等。
避免过敏原,在工作或做家务时注意防护,使用手套、口罩等工作隔离。如果与金属有关,也注意远离(钱)。
2
注意保护皮肤,可以定期外用护手霜;避免使用一些民间土方,比如用烫水、盐水、醋等刺激性的东西给手杀菌消毒。
3
不要搔抓!千万不要手贱把水疱挤破、扎破,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感染。
4
避免饮酒。
5
注意休息,放松压力。情绪对于汗疱疹的影响非常明显哦。
如何治疗汗疱疹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膏
早期水疱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后期脱皮、干燥可外用凡士林软膏、维生素e尿素乳膏、2-5%水杨酸软膏等。但注意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哦~
口服抗过敏的药物
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片等。如果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生活和睡眠,可以考虑短期口服强的松片等。但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哦~
总之,
如果不小心患上了汗疱疹
一定要上医院找专业医生哦!
③ 温差大,带状疱疹来势汹汹!对症治皮蛇,先看看水泡长怎样
【杨宗翰中医师】「杨医师,前阵子忙搬家较疲劳,右侧肌肉有点酸痛没去理会,最近发现皮肤红肿长了些小水泡,怎么会这样?」这就是我们一般俗称的「皮蛇」。 根据统计,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大,免疫力容易下降,带状疱疹人数遽增,若加上疲倦劳累后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简称 PHN)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生活,且症状可能持续数月到数年之久,不能掉以轻心。 带状疱疹与水痘同样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所引起,若是第一次感染此病毒便会引发水痘,痊愈后病毒会潜伏于体内神经节,当免疫力下降时(如:严重外伤感染、癌症、自体免疫疾病及老人等)病毒将再活化而引起带状疱疹。 一般特征为疼痛的水泡性皮疹,延著单侧性皮节分布,多发生在腰部与头颈部,之前可能有些前兆:在身体某一侧会产生抽痛灼热的感觉,伴有倦怠、头痛、发烧症状,如有以上症状请务必提高紧觉,以免被误认成感冒而错失治疗黄金期,若能早期诊断,在72小时之内投予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增殖,助于病程的缩短,减轻神经痛。带状疱疹在中医称为「缠腰火丹」
,贴切地形容了在症状发作时,红斑、水泡合并疼痛不断蔓延在身体的状况。多由正虚体弱、五脏化火、劳累过度、毒邪外感或内蕴等因素导致。【杨宗翰中医师】「杨医师,前阵子忙搬家较疲劳,右侧肌肉有点酸痛没去理会,最近发现皮肤红肿长了些小水泡,怎么会这样?」这就是我们一般俗称的「皮蛇」。 根据统计,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大,免疫力容易下降,带状疱疹人数遽增,若加上疲倦劳累后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简称 PHN)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生活,且症状可能持续数月到数年之久,不能掉以轻心。 带状疱疹与水痘同样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所引起,若是第一次感染此病毒便会引发水痘,痊愈后病毒会潜伏于体内神经节,当免疫力下降时(如:严重外伤感染、癌症、自体免疫疾病及老人等)病毒将再活化而引起带状疱疹。 一般特征为疼痛的水泡性皮疹,延著单侧性皮节分布,多发生在腰部与头颈部,之前可能有些前兆:在身体某一侧会产生抽痛灼热的感觉,伴有倦怠、头痛、发烧症状,如有以上症状请务必提高紧觉,以免被误认成感冒而错失治疗黄金期,若能早期诊断,在72小时之内投予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增殖,助于病程的缩短,减轻神经痛。带状疱疹在中医称为「缠腰火丹」
,贴切地形容了在症状发作时,红斑、水泡合并疼痛不断蔓延在身体的状况。多由正虚体弱、五脏化火、劳累过度、毒邪外感或内蕴等因素导致。临床治疗上需配合患者状况去做药物的加减,若皮疹发痒发热、红肿,属于「心肝火热」,可使用清热解毒药物,改善发炎状况,如龙胆草、黄芩;假如颜色偏黄白色、水泡量多且有组织液流出,此种为「脾肺湿热」,治疗时选用白术、苍术等利湿药物。 带状疱疹若长在脸部更要格外的注意,可能会造成结膜炎、角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失明,造成颜面神经麻痹或影响听力。此外,带状疱疹的水泡尽量不要弄破,保持患部清洁,依医嘱按时涂抹药膏以防感染,若不好好照顾,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导致蜂窝性组织炎,不可不慎。 要预防带状疱疹病毒被活化,提高免疫力更是首要的关键!饮食及日常生活须做调整,务必饮食均衡,多吃蔬果、多喝水;保持心情愉快,勿过度劳累,充分休息。 最后,若在红疹水泡消失后仍有神经痛的问题,在中医观点上视为气滞血瘀,治疗上可以依据患处部位,透过针灸寻经取穴的方式来缓解疼痛,改善生活品质,避免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所产生的副作用。 作者简介:杨宗翰中医师,Dr.Nice忠孝-明悦中医诊所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