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红疮周边疱疹
扩展阅读
去脸部黄雀斑 2025-05-05 07:11:24
成年人会长水痘吗 2025-05-05 07:09:56
长疱疹危害有什么 2025-05-05 07:04:57

红疮周边疱疹

发布时间: 2025-05-05 04:00:47

Ⅰ 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中医称带状疱疹为蛇串疮,俗名蛇缠腰。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是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该病伴有明显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故学会早期诊断和治疗,尽早控制病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皮损好发于头面、肩颈、胸背、腰部、臀部等部位。红斑水疱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也是本病的一大特征,部分患者常以疼痛为首发症状,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老年患者疼痛程度较剧烈,持续时间较长。
带状疱疹的早期西医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常用的如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疗效确切,但老年患者应注意,该类药物可引起肝肾功能损伤,故建议在服药后及时复查肝肾功能。除抗病毒外,常常辅以营养神经药物,常用的有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如伴有疼痛,可给予止痛药物,如普瑞巴林、阿米替林、加巴喷丁等等。 若局部糜烂感染者,可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文献记载较为丰富,既有内治也有外治。内治方面离不开[肝泻火,除湿解毒这一法则;外治方面则以清热燥湿解毒为主,并记载了刺疱放液的方法治疗该病。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缠腰火丹蛇串名,……其间小疱,用线针穿破,外用柏叶散敷之。”中医临床辨证,常见的有以下四型:肝经郁热者给予龙胆泻肝汤;脾虚湿蕴者给予除湿胃苓汤;风热毒蕴者用普济消毒饮;气滞血瘀者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
根据前述临床表现,带状疱疹诊断不难,及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对缩短病程、减轻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有很大帮助。 需指出,以上都是带状疱疹的一般治疗方案,但是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因此患病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再加上物理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促进疾病早日痊愈。

Ⅱ 疱疹常识

1.关于病毒性疱疹的知识有哪些
几种病毒性疱疹的治疗单纯疱疹中医称为“热疮”,好发于皮肤与粘膜交界处,特别以口角、唇缘、鼻孔周围等部多见,特点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的小水疱,多为一簇;疱液先透明后混浊,擦破后糜烂、出滋水、结痂,也可继发感染。

病程1-2周左右,愈后还可在原处复发。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令前儿童,尤以一二岁婴幼儿最多。

水疱如芝麻大小,疱液呈珠白色,周围绕以红晕。主要发生在指(趾)的屈面、侧缘及手掌足底;口腔粘膜及舌部小水疱易破溃形成溃疡,自觉疼痛而影响进食,婴幼儿常流涎。

整个病程约一周,很少复发。带状疱疹先有1-5天的局部皮肤刺痛,而后在面部或胸背部腰腹部出现多簇群集性的小水疱,其分布仅限于身体一侧,排列成带状,疼痛往往剧烈。

一周后水疱开始干涸结痂,然后脱痂而愈,一般需2-3周时间。老年人可后遗神经痛。

愈后可有永久的免疫力,故不再复发。水痘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

水疱如绿豆大小,分布以头面部、躯干、四肢近端为主;水疱初清澈如荷叶上的水珠,后变混浊,疱壁薄易破,常有瘙痒。经2-3天后水疱逐渐干涸结痂,1周后脱痂而愈。

成人水痘全身症状显著,皮疹数较多,也更痒。

Ⅲ 带状疱疹是怎么治疗好得快

“能忍则忍”,是很多老人对待疼痛的态度,他们不想麻烦子女,也不想整天去医院。
但有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能给人带来“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剧痛,民间甚至传言:等到水疱长满一圈,头尾相连,人就会丧命。
这种“可怕”的皮肤病是——
带状疱疹
,俗称为
缠腰蛇、蛇盘疮

一、“缠腰蛇”到底有多痛?
上个月,80岁的樊奶奶(化名)感觉右脸有轻微的
针刺样疼痛
,疼痛部位出现簇状淡红色疱疹,伴有破溃。
因为不想麻烦儿女,樊奶奶自行到离家不远的小诊所治疗,疼痛有所缓解。但不到一星期,樊奶奶就病情复发,甚至痛感更强烈,
感觉像被电击、灼烧一样
,越来越疼,有时候疼到晚上无法入睡,被折磨得厉害。
女儿发现异常后,带樊奶奶到当地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
带状疱疹

所幸的是,经过数十天的治疗,樊奶奶症状消退,剧痛缓解,但仍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以免留下后遗神经痛。
其实,带状疱疹大家不陌生,它是一种由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一般来说,病毒在很早之前就入侵体内,但一直潜伏在神经节,直到再次被激活。
带状疱疹不致命,引起的神经痛会让患者痛不欲生,
犹如刀割火烧,堪比电击鞭抽
,持续时间长,甚至有人觉得比分娩还痛。部分患者的疼痛能持续10年之久,因而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轻生等情况。
二、如何快速治疗?民间方法好不好?
带状疱疹的治疗不要拖延,建议在
发病72小时内
开始治疗,这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重要举措。想要快速治疗带状疱疹,一般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
1、抗病毒治疗
作为带状疱疹临床治疗的常用手段,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加速皮损愈合,减少新皮疹的生成,同时减少病毒散播到内脏的风险。
建议在发病72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膦甲酸钠、伐昔洛韦和溴夫定等。
2、镇痛治疗
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需要及时处理。对于轻中度疼痛,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对于中重度疼痛,则以阿片类药物吗啡为主,或者钙离子通道调节剂
普瑞巴林、加巴喷丁
等,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3、营养神经治疗
目前认为,营养神经类的药物可以缓解神经炎和神经痛,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
等药物,口服或肌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病灶清洁,避免感染,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膳食营养,恢复抵抗力。
4、中医治疗
传统中医认为,带状疱疹与体内湿热困阻、后期火热伤阴气、滞血瘀等有关系,在治疗上,早期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后期则考虑活血化瘀,理气。
要注意,
中医不等于偏方
,患者切勿听信未经验证的偏方,一旦错误用药,
很容易加重病情或导致并发症
,比如溃疡性角膜炎、面瘫、听力障碍、内脏受累等。
三、一个预防方法很有效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发病需要满足2个条件,
一是感染过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二是抵抗力下降
。所有年龄段都有可能患上带状疱疹,
但有3类人更容易受“青睐”

1、50岁以上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的免疫功能减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更容易被激活,尤其是本身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
2、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例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人,其免疫功能会被抑制,病毒更易被激活;或者艾滋病、肿瘤患者,受药物或自身病情影响,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抵抗力低。
3、长期生活不规律者
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以及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的人,会让人内分泌失调,影响免疫功能,提升带状疱疹的发病率。
对于带状疱疹,预防胜于治疗,而有一种方法十分有效。
数据显示,
带状疱疹疫苗
的预防效果较好,对50岁以上人群的保护效力为97.2%,70岁以上人群的保护效力为91.3%,
推荐50岁以上人群接种

有人会担心,本身患有三高、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还能接种吗?
目前认为,这类人群接种疫苗后,其不良反应、免疫介导疾病、死亡率没有明显影响,所以可以接种。而白血病、淋巴瘤、器官移植患者等存在免疫缺陷或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则不宜接种。
最后,小九想再次提醒,5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带状疱疹的高发群体,建议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注意均衡饮食和放松心情。
年轻人若发现长辈出现皮肤异常,应及时带去医院检查,避免令人痛苦的后遗神经痛。

Ⅳ 带状疱疹早期怎么治疗

带状疱疹,老百姓俗称蜘蛛疮、蛇串疮,是皮肤科很常见的病毒感染类疾病。感染的病毒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临床主要表现为沿着人体躯干或者肢体单侧分布的带状红斑,其上出现簇集性水疱,伴有针扎样或者烧灼样疼痛感。由于本病是病毒感染类疾病并且会影响表皮神经,所以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对症治疗为主。在早期及时、足量使用抗病毒药物,比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者泛昔洛韦,配合维生素B1、甲钴胺片等治疗,也可以配合红外光、半导体激光等进行理疗,综合治疗。越早期治疗,带状疱疹的治愈率也越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也越低。

Ⅳ 带状疱疹如何治疗

面部的带状疱疹一般较为严重,建议及时给予治疗。在出现水疱后72小时之内,使用抗病毒的药物效果最好,需要连续使用7-10天,可以口服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喷昔洛韦等。同时可以配合营养神经的维生素B1、B6、B12以及维生素E,疼痛明显者可以口服布洛芬等止痛,局部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喷昔洛韦凝胶、酚丁胺霜等。注意避免感染,不要接触水,颜面部的带状疱疹严重者会导致角膜炎、结膜炎、失明、面瘫、听力障碍,建议及时选择相关科室就诊配合治疗,也可以配合物理方法理疗。

Ⅵ 疱疹是什么病

疱疹是一种皮肤病

疱疹是一种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水疱、丘疹或疮疹等症状。以下是关于疱疹的详细解释:

1.疱疹的定义:疱疹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感染。这些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家族,常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等。

2.疱疹的症状:疱疹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水疱、瘙痒和疼痛等。不同类型的疱疹可能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如口部疱疹、生殖器疱疹等。

3.疱疹的类型:疱疹有多种类型,如口部疱疹、生殖器疱疹、水痘等。每种类型的疱疹都有其特定的病因和传播途径。例如,生殖器疱疹主要是由性接触传播,而水痘则通过飞沫传播。

4.疱疹的治疗与预防:疱疹的治疗方法因类型而异,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预防疱疹的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感染源接触以及接种相关疫苗等。

总的来说,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有多种类型,其症状和传播途径因类型而异。对于疱疹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皮肤科医生。

Ⅶ 中医辨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组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其特征为神经痛和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成簇疱疹。病程一般2-3周。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春秋季节,一般愈后不再复发。但近年来各种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有所增多,泛发性的带状疱疹或复发性的带状疱疹也可见到。其具一定的自愈性,但常在所有皮疹及水疱消退后遗留长达几月到几年的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所说的“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蜘蛛疮”、“火带疮”等范畴。

1、辨治要点。

中医学认为本病患者病因病机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生毒,循肝胆经外发而成;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溢肌肤,感受外邪,搏结化毒而发。若老人正气不足,湿毒蕴蒸,壅阻肌肤,经络失疏,致使气滞血瘀,则常遗留疼痛不休或刺痛不止。

2、基础治疗。

患者应忌食辛辣,鱼腥发物;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心理调节应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忌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物,以防皮损扩大,病情加重。预防与调理应重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患者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防止感冒。

3、中医内治。

根据部位不同加用引经药,头面部多用银花藤、白芷等,躯干部多用柴胡,四肢多用桑枝引经。年纪较大的久病患者在本病中后期,尤其是皮损已退遗留后遗神经痛期,应加入扶正补虚之品,如黄芪、党参等。早期肝胆湿热俱盛时应慎用活血化瘀之品,否则易造成毒邪走散;疾病后期应适时、适当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减少遗神经痛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的机率。对于顽固性、严重性的后遗神经痛,我们应考虑加入虫类药物搜经络风邪,以通络止痛,如蜈蚣、全蝎等。必要时可根据辨证加入中药针剂静滴,如下:

苦碟子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清热活血祛瘀。适用于湿毒火盛、肝脾湿热型带状疱疹,伴有疼痛尤佳。

灯盏花素注射液:40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清热活血祛瘀。适用于湿毒火盛、肝脾湿热型带状疱疹,伴有疼痛尤佳。

丹参酮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活血化瘀,通脉通络。适用于毒热未尽,气滞血瘀者。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解毒抗炎,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早期使用可预防后遗神经痛。

黄芪注射液:10-2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行气活血。适用于气滞血瘀者。

参麦注射液:50-100ml加入0.9%的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功能益气养阴。适用于气阴两虚者。

4、中医外治。

(1)二味拔毒散:雄黄、枯矾1:1研细。以浓绿茶水调成糊状,涂于色红有水疱的皮疹上,待水疱完全干涸后停用。可解毒、杀虫,收敛。适用于带状疱疹初期。但皮肤有破损的地方及阴囊、眼睑等皮肤薄嫩处,不能外擦此药。

(2)遗留神经痛者:皮肤完全恢复者可加用寻痛酒或青鹏软膏外擦。

(3)若水疱不破,可用三棱针或消毒针头挑破,或用火针点刺,使疱液流出减轻胀痛。

5、针灸疗法。

(1)基础针刺法:取穴为阿是穴,与患侧皮损部位相对应的夹脊穴(病变相应神经节段及上下各一节段,双侧支沟穴,双侧后溪穴。操作方法如下:

围针刺: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后,在距皮损边缘0.2cm处用1.5-2寸毫针进针,针尖朝向皮损区中心,呈15°角,沿皮下围刺,针距约为1-2cm(每簇针数多少与皮损范围大小成正比,皮损范围直径3cm以下,按周围神经走向前后各一针,直径3-5cm可6-8针,直径5cm以上则10-16针为宜)。针刺入后留针30分钟,每天1次。

电针:夹脊穴用1.5-2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同一输出的负、正两个电极分别接到病变对应神经节段上下各一节段的两处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用1-1.5寸毫针,针刺得气后,接韩氏穴位刺激仪。同一输出电极的负极接一侧支沟穴,正极接同侧后溪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后出针,每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计一个疗程。

(2)铺棉灸疗法:铺棉灸:患者取卧位,将阿是穴充分暴露,用活力碘常规消毒,将脱脂干棉花撕成薄如蝉翼(薄棉片中切勿有洞眼),约3×3M2大小棉片,根据皮损的面积决定施灸棉片的数量。铺在阿是穴上,用火柴点燃棉花,棉花迅速燃尽,此时患者只有轻微烧灼感,每次施灸3遍。

(3)火针疗法:取穴同基础针刺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火针:患者取卧位,在已选阿是穴上用活力碘消毒,点燃酒精灯,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中粗火针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针体,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后,迅速准确地刺入疱疹中央约0.2-0.3cm,根据疱疹数量的多少,先刺早发的疱疹,每次选择3-5个,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钟,涂上一层万花油。

(4)叩刺拔罐疗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患处,局部常规消毒,再以消毒后的梅花针叩刺阿是穴(各簇水疱群间皮肤),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然后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罐,迅速拔按在刺络部位及病损两端。留罐5-10分钟,出血3-5ml,取罐后用活力碘消毒患处,视疱疹面积大小,决定火罐的型号和数量。

(5)穴位注射疗法:可予以胸腺五肽针或维生素B12针行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

(6)艾条灸疗法:点燃艾条一端,在皮损部位及所处神经节段区域缓慢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动,灸20-30分钟,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