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弥漫荨麻疹
扩展阅读
儿童水痘用药 2025-05-05 05:09:39
屁股湿疹中医 2025-05-05 05:07:57
湿疹色素沉着怎么消除 2025-05-05 04:54:39

弥漫荨麻疹

发布时间: 2025-05-05 00:59:19

荨麻疹全身扩散正常吗

荨麻疹发病特点是周身皮肤任意一处都可出现红斑或者风团,只是病情轻重程度不等,主要分析如下:
1、病情较轻的荨麻疹:此时可能会散发数处皮疹,皮疹可自行消退,消退后基本不留痕迹,但是新的皮疹可反复发作,直至痊愈。
2、病情较重的荨麻疹:此时可能周身皮肤会出现大量水肿性红斑和风团,并且皮疹可弥漫成片,同时伴有剧烈的瘙痒。有的急性荨麻疹还可能伴发其他系统症状,例如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如果出现以上情况,需要立即前往附近的医院进行脱敏等对症治疗,以防出现过敏性休克和其他的不良后果。
所以,荨麻疹的皮疹周身都可发作,在治疗上应以临床医生的指导为准。

⑵ 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狗风疙瘩,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是由于机体接触致敏原后产生的一系列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红斑、风团,患者因皮肤剧烈瘙痒,经常反复搔抓,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⑶ 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荨麻疹的预防

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荨麻疹的预防

外文名: Urticaria

别名: 风疹,风团

所属科室: 皮肤性病科

发病部位: 皮肤

荨麻疹概述: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临床症状

1、急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常是急性发作,全身瘙痒、风团、皮疹,可伴高烧,严重者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病程1~2周内自然痊愈应积极治疗。

2、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病情轻重与发病情况也可因人而异,有很大差异。

3、胆碱能性荨麻疹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多发生于青年期,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当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严重的话,症状完全消退可能要经过数月或数年不等。

4、寒冷性荨麻疹。人体暴露在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应,常在浸入冷水或接触寒冷物质的部位发生水肿和风团,多见于面部、手部,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自觉瘙痒,有的还有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5、丘疹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好发于婴儿及儿童的瘙痒性皮肤病。皮损常为圆形或梭形之风疹块样损害,顶端可有针头到豆大之水疱,散在或成簇分布。好发于四肢伸侧,躯干及臀部。一般经过数天到1周余皮损可自行消退,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皮损常亦可陆续分批出现,持续一段时间。本病瘙痒剧烈,可因反复搔抓而引起脓皮病等。

6、蛋白胨性荨麻疹。一次食量过多(过食猪肉和海鲜),同时精神激动和大量饮酒时,蛋白胨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入血而致病,出现皮肤充血发红、风团,伴头痛、乏力。

7、日光性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持续1~2小时。以女性多发。

8、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性荨麻疹。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无明显的发病原因,也可由药物(特别是青霉素)引起。

9、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续8~12小时。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发病机理与激肽有关。

引发病因

1、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某种香料调味品亦可引起。

2、药物。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

3、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4、动植物。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5、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

2)拟交感神经药物:主要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特别是有喉头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的患者。肾上腺素常用1:1000的浓度0.5-1.0ml皮下注射。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3)抗乙酰胆碱药:常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和莨菪碱。主要是缓解患者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2、非药物治疗

1)自血疗法:可分为全血及溶血两种。全血疗法是从患者静脉内抽血即刻注射于臀部肌肉内,每周2-3次,首次为5ml,无不良反应,以后改为每天10ml,10次为一个疗程。溶血疗法是抽取静脉血5ml后加入5ml注射水,轻摇混匀使溶血,经2-3分钟后注入臀部肌肉中。

2)血浆交换疗法: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和血浆浓度不同,通过离心可分离血浆,并对血浆进行交换,祛除血浆中某些与发病有关的物质,从而减轻症状或缓解病情。但由于条件要求高,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故使用受限。

3、预后情况

大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诊断鉴别

本病根据临床上出现风团样皮疹,即可确诊。诊断一般不困难,但引起荨麻疹的原因比较复杂,确定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常很困难,因此,必须通过详细采取病史,详细体格检查,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尽可能的明确荨麻疹的原因。

1、婴儿湿疹。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皮肤损害婴儿湿疹可包括婴儿异位性皮炎但异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婴儿湿疹婴儿湿疹包括婴儿接触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烂性婴儿湿疹;婴儿异位性皮炎。

2、血管性水肿。慢性复发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的大片局部性水肿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荨麻疹相同只是血浆是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中渗出而进入到周围疏松组织内而引起。

3、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荨麻疹有时候可表现为腹痛,病因可能是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类似于急性胃肠炎或其他急腹症。

饮食方面

日常护理

1.保持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 2.多饮水,促进致敏物质排泄。 3.避免用力搔抓致使皮肤破损,防止感染;患儿应戴棉质手套,夜间加以约束。 4.避免用肥皂、热水洗澡.忌用手搔抓及摩擦;避免穿着粗、纤衣裤;内衣宜选宽松柔软棉质品。 5.避免冷热环境刺激、情绪激动、剧烈运动。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的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有明确食物过敏源的患者.应避免食用此类食物。腹痛者避免食用粗糙、带壳及硬的食物.以免加重腹痛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腹泻者不宜食用纤维素含量较多及润肠通便的食物如芹菜、香蕉等,饮食应温热,避免油腻、生冷食物。忌食辛辣腥发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海鲜、香菜、韭菜、生姜、蒜、葱、蛋类、菌类等食物,禁饮浓茶、酒类等。

荨麻疹的预防

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1.隔离检疫 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孕妇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患者。

2.自动免疫 国际上经过10余年来广泛应用风疹减毒活疫苗,均证明为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接种后仅极个别有短期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关节肿痛等反应,免疫后抗体持久性大多可维持在7年以上。接种对象方面不同国家尚不统一,例如美国主张1岁至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中的儿童为主要免疫对象,因为小儿风疹发病率最多,且可传给孕妇等成人。

青春期及成年妇女,也应接种,接种后先天性风疹已明显减少。尽管目前关于风疹疫苗病毒株对人体、胎儿的影响了解得不够,但活疫苗的弱病毒确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畸形,因此孕妇不宜接受此类活疫苗。风疹疫苗早已与麻疹、腮腺炎疫苗联合使用。我国有些地方如上海、武汉、山东早已能制备风疹减毒活疫苗,均可产生较高的抗体阳性率。上海已开始使用风疹减毒活疫苗并将逐步纳入计划免疫执行,重点免疫对象中除小儿外还包括婚前育龄妇女,含高、初中毕业班女生。有关风疹疫苗的保护效果、维持时间等研究还在不断深入。

⑷ 荨麻疹全身扩散正常吗

荨麻疹全身扩散是荨麻疹的一种可能表现,是否正常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程度

1. 病情较轻时: 荨麻疹的皮疹可能会散发在身体的数处,这些皮疹可以自行消退,消退后基本不留痕迹。 新的皮疹可能会反复发作,这是荨麻疹的一个特点,直至病情痊愈。

2. 病情较重时: 荨麻疹可能会全身扩散,表现为周身皮肤出现大量水肿性红斑和风团,皮疹可能弥漫成片。 同时伴有剧烈的瘙痒,以及可能伴发其他系统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如果出现以上严重症状,需要立即就医,进行脱敏等对症治疗,以防出现过敏性休克和其他不良后果。

总结:荨麻疹的皮疹可以在周身皮肤任意一处发作,包括全身扩散。是否正常取决于病情的轻重程度。病情较轻时,全身扩散可能只是病情的一个表现;而病情较重时,全身扩散可能伴随其他严重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在治疗上,应以临床医生的指导为准。

⑸ 荨麻疹用什么药最好

荨麻疹是过敏反应,由过敏原导致抗原抗体结合以后,出现体内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皮肤出现风团改变,引起瘙痒疾病。
该病治疗需从以下方面处理:
1、明确知道过敏原一定要避开过敏原,比如吃鸡蛋过敏,所有的鸡蛋类产品都不要吃,过敏原不知道可以先到医院查找过敏原,查找出来的过敏原,有明确的能避开的就避开,比如鱼、虾不要吃,经过治疗很快会好。有些过敏原,比如气源性过敏原,像尘螨或是草籽、花粉,过敏原在空气中弥漫不能避开,可以到医院做脱敏治疗,脱敏治疗就是用小量的含有过敏成分的物质刺激体内,慢慢让体内产生耐受不再过敏;
2、对于已经发生的皮疹,又不能马上查找过敏原,需要用药物来控制,常用的药是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咪唑斯汀、奥洛他定,产品有很多,而且都是二代抗组胺药,没有明显的嗜睡作用,可以选其中的1种或者2种口服。出现皮疹,尽量不要搔抓,可以用炉甘石洗剂局部外涂,达到临时局部清凉止痒的作用,控制得好荨麻疹很快就会控制住。

⑹ 荨麻疹的类型具体可分为哪些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虽然发病原因不明,但长期困扰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病症通常表现为对热、冷、药物、食品、花粉、酒精或某些食物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和天然调味盐过敏,导致皮肤和粘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从而引发局限性水肿反应。

慢性荨麻疹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患者面部或四肢会出现一片片瘙痒的风疹块,且越抓越痒、越抓越肿。荨麻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小儿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人工荨麻疹、季节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湿疹性荨麻疹等。此外,临床上还有些特殊类型的荨麻疹,例如蛋白胨性荨麻疹,可分为急性蛋白胨过敏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和遗传性寒冷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发于青年,当遇到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或运动时,会出现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主要出现在躯干和四肢近端,伴有瘙痒感。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日光性荨麻疹则主要表现为皮肤暴露于日光后数秒至数分钟内,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及风团,持续1~2小时。这种病症女性患者更为常见。

压迫性荨麻疹则是在皮肤受较重和较持久的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部位会出现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通常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掌、跖和臀部是常见的发病部位,通常持续8~12小时,有时还可能伴有畏寒、头痛、关节痛及全身不适等。

血清病性荨麻疹是由于药物(如青霉素、痢特灵)、疫苗或异体血引起的,其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为常见,还可出现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样的表现。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性荨麻疹,指的是用手抓挠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感,不久后会消退。这种病症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并发,任何年龄都可能受到影响。虽然常无明显的发病原因,但也可能由药物(尤其是青霉素)引起。有人认为这与皮肤肥大细胞的功能异常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