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生儿汗疱疹图片及症状
一到夏天,很多妈妈就开始紧张,一不留神,小宝宝身上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小疙瘩、小红疹。
有时候,明明很用心地呵护宝宝的皮肤,可有些小疙瘩还是迅速蔓延,从零星几颗,到一整片,再到一整个胳膊或一整条腿,真是心疼又手忙脚乱。
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家长分辨不出宝宝是哪种皮肤问题,用错了方法或者乱用药,反而让宝宝更严重。
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份
夏季宝宝身上常见的小疙瘩 / 小红疹
,一一介绍它们的症状和护理方法,干货满满,赶紧收藏吧!
沙土皮炎
图片来源:刘欣《都是沙子惹的祸》
症状
沙土皮炎也叫摩擦性苔藓样疹,
最常出现在夏季
,在 2~12 岁儿童中高发。
它容易发生在暴露、易摩擦的部位,比如
手背
、
手腕
、
手臂
、
手肘
和
膝盖
。典型的表现是个数比较多的小颗粒、小凸起,小颗粒有时会融合成片,有时会局部泛红,有时小颗粒表面会出现细小的皮屑。
沙土皮炎看着厉害,有的孩子手上起了小疙瘩后,胳膊上、腿上也开始起,家长感觉会起满全身,很焦虑。
其实
不用过于担心
,沙土皮炎没有传染性,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起满全身,也不会反反复复。
这些小疙瘩不疼,通常也不痒,顶多会轻微瘙痒。虽然病程较长,一般要持续 2~8 周左右才能自愈,但孩子整个过程都不会特别难受。
发病原因
之所以叫做沙土皮炎,是因为有的孩子是频繁玩沙子后出现的。
沙土皮炎的病因目前并不清楚,可能跟孩子玩沙子、玩玩具、地上爬行等摩擦有关,也可能与日晒、过度洗涤等有关。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何处理?
如果皮疹比较轻微,可以不着急用药治疗,尽量避免孩子摩擦刺激,注意防晒,勤抹保湿霜或者护手霜,每日 2 次以上。
如果皮疹多、面积大、持续不消退或者瘙痒明显,则可以考虑外用药物治疗。
常规的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膏,通常每日 1~2 次,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何预防?
沙土皮炎,没有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上面提到的护理要点,比如防晒、减少摩擦、少接触特殊物质、注意保湿等可能有帮助。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汗疱疹
图片来源:www.skinsight.com,NHS
症状
汗疱疹是一种特殊的湿疹,也叫做出汗不良性湿疹、急性掌跖湿疹等,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发病,
夏季最严重
,天气转凉时病情变轻。
汗疱疹主要发生在手掌、手指侧面、手指背面、脚底和脚趾,通常是许多米粒到绿豆大小的小水疱,一般成群发生,位置比较深,不容易挤破。
严重的时候水疱会融合、变大,有时还会有破损、脱皮或发红。
汗疱疹很痒,常常让人难以忍受,想不断抓挠。
而且还会反复发作,有时旧疱未愈新疱又起,水疱持续几周后会干涸、脱皮,露出薄嫩的皮肤,这时可能会觉得疼痛。
发病原因
汗疱疹属于一种变态反应,相当于是某些因素引发的皮肤炎症,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这些因素有关:
有特应性皮炎 / 湿疹病史;
接触刺激物或过敏物,比如镍等金属;
精神因素,如焦虑、熬夜等;
……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何处理?
如果手上长了汗疱疹,注意洗手后及时擦干水分,平时养成涂抹保湿霜或护手霜的习惯;如果脚上长了汗疱疹,鞋子保持干燥和透气。
情况严重建议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膏来治疗。
一般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常规的药物有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膏,通常每日 1~2 次。
当单用糖皮质激素止痒效果不好时,医生还可能需要加上其他药物,比如外用止痒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
如何预防?
汗疱疹能够一定程度预防,比较重要的是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刺激或过敏的物质,比如金属、肥皂、洗发露、染料及酸性食物(比如柑橘类水果)等。
另外,洗手后彻底擦干,经常涂抹保湿霜或护手霜,也能加固皮肤屏障,减少过敏原透皮吸收。
毛囊炎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参考文献
症状
毛囊炎指的是毛囊的炎症或感染,平时见得最多的是细菌性毛囊炎,孩子和大人都会发生。
夏季由于高温高湿,毛囊炎高发。
细菌性毛囊炎可以长在任何有毛囊的地方,毛囊丰富的地方更容易发生,比如头面部。
个数可以是单个、多个,甚至成群,主要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颗粒,突起于皮肤表面,直径不到 5 毫米,有时顶端会有白色的脓头,可能会伴随瘙痒或疼痛。
发病原因
细菌性毛囊炎是细菌侵入毛囊所致,最常见的感染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
如何处理?
个数少且轻微的细菌性毛囊炎可以不治而愈,如果个数多,或者没有自己好,可以外用抗生素来治疗,比如莫匹罗星软膏。
切记要管住手,不要自行挤压、抓挠。
另外,要勤洗手,皮肤和感染区域要注意清洁,清洁后擦干水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何预防?
细菌性毛囊炎能够一定程度预防,可能有作用的预防措施有:
平时穿宽松舒适的衣物,运动后及时更换湿掉的衣服,避免汗液残留皮肤时间过久;
注意手卫生,勤洗毛巾、衣物和贴身用品;
少用油性强的护肤产品,因为它可能堵塞毛孔,有助于细菌滋生。
虫咬皮炎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症状
夏天,孩子很容易被各种蚊虫叮咬。
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先感觉发痒,之后起红色突起的疙瘩,顶端常有小水疱,有时还能看到一个或一对小孔,疙瘩和水疱也可能会继续变大。
如何处理?
虫咬皮炎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主要问题就是
剧烈瘙痒影响生活睡眠,搔抓后偶尔皮肤感染
。
比较轻微的虫咬皮炎可以不治疗,避免过度抓挠、避免戳破水疱即可。
如果皮疹多且瘙痒剧烈,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天使用 1~2 次,直至症状消退。
必要的时候,可以遵医嘱加上口服的抗组胺药,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能帮助减轻瘙痒。如果因搔抓继发了细菌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更多「虫咬皮炎」的内容,可点击:带娃出门当心这 6 类毒虫,尤其第一种,严重可致命(附急救方法)。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间擦疹
图片来源:VisuaIDx
症状
天气一热,间擦疹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非常高发,尤其是比较胖的宝宝。
间擦疹也叫擦烂红斑、擦烂,一般出现在皮肤褶皱处,比如颈前、腋窝、腹股沟、四肢弯曲处、肛周附近等,表现为皮肤红斑、肿胀,其边缘清楚,界限与摩擦的范围一致。
患有间擦疹的部位,可能还会有潮湿、多汗、表皮浸渍和剥脱,甚至有糜烂及渗水等表现。
如果继发感染,还可能形成小脓疱及破溃,伴随有烧灼和瘙痒的感觉。
处理方式
常规的护理方式包括注意清洁、避免潮湿,保持透气,减少摩擦。
如果常规护理后没有明显改善,可以考虑用药控制。对于没有感染的情况,可以考虑外用较弱效的糖皮质激素药膏,比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如果怀疑有感染,比如化脓、脓疱、大量红色颗粒,则需要医生协助诊断,确诊后对症治疗。更多护理内容可点击:天一热,宝宝就容易出现这种皮肤病,一文说清怎么预防和护理。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痱子和湿疹
图片来源:VisuaIDx
症状
痱子和湿疹是夏天宝宝最常见的皮肤问题,看起来都像小红点。
痱子最容易出现在闷热、容易出汗的地方,比如前额、脖子、腋下、腹股沟、屁屁、后背,仔细看都是一粒粒的,可能会痒或刺痛。
湿疹出现的部位不定,可能会长在脸上、手肘、手部、腿弯、小腿等处,大部分湿疹是一片片的,孩子通常会比较痒。
如何护理?
痱子和湿疹在护理上方式完全不一样。
痱子要干爽降温,尤其在夏天近 40℃ 的高温,建议开空调电扇,每天洗澡,如果比较痒,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效果明显,但要注意痱子明显破了就不要用了。
湿疹则要注意保湿,减少热、汗水、机械摩擦等不利刺激,比如穿纯棉衣服等。
严重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药膏,同时配合保湿。更多护理内容,可点击:湿疹和痱子分不清?学会这 4 招轻松区分和护理。
尿布疹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症状
尿布疹就是「红屁股」,是婴幼儿群体中最常见的皮疹之一。
尿布疹通常发生于尿布直接接触的区域,发病高峰期为 9~12 个月龄,夏季尤其常见。
轻度的红屁股只是在纸尿裤(尿布)覆盖的范围内出现了轻微发红的情况,可能伴随有一粒粒的小皮疹。
严重时,会有明显的红肿,甚至伴随有渗液、水疱、破溃等皮肤破损的情况。
如何护理?
宝宝出现红屁屁,护理要点就 4 个字:
干燥隔离
。
及时给宝宝换尿布,换尿布时,用流动的温水冲洗屁股,然后用柔软的棉布或者纱布轻轻地拍干,最后涂上一层护臀霜,避免让红屁屁接触宝宝的屎尿。
如果经过常规护理效果不好,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药有地奈德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为了帮助大家辨认,我们把夏日孩子身上常见的皮肤问题,整理成了表格,大家可以收藏起来。
介绍了这么多孩子夏天容易遇到的小疙瘩、小水疱,大家在实际护理中,如果还有有其他问题,比如:
不确定孩子是什么问题;
不确定最佳的处理方式;
疹子不断加重,或者出现新的问题;
疹子反复出现;
疹子症状明显,影响了孩子的生活、睡眠。
建议及时就医。
⑵ 各种皮肤病症状图片
常见皮肤病图谱大全!
1、热疮(单纯疱疹)
2、蛇串疮(带状疱疹)
3、疣
3.1寻常疣
3.2扁平疣
3.3传染性软疣
3.4跖疣
3.5丝状疣
4、廯
4.1白秃疮
4.2肥疮
4.3鹅掌风(手廯)
4.4湿脚气(足廯)
4.5圆廯
4.6白癜风
5、疥疮
6、湿疹
6.1慢性湿疹
7、接触性皮炎
8、隐疹(急性荨麻疹)
9、药疹
10、牛皮鲜
11、猫眼疮
12、白庇
13、粉刺(痤疮)
14、酒糟鼻
15、结节性红斑
16、红斑狼疮
⑶ 水泡和疱疹的区别图 水泡和疱疹的区别
水泡和疱疹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皮肤病,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水泡皮肤下一层外渗的水,没有病菌。水疱疹则是一种病原菌性皮肤疾病,是有病菌的。看看水泡和疱疹的区别图片,水疱疹的疾病有很多,汗疱性湿疹、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口唇疱疹等。
水泡和疱疹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皮肤病,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水泡皮肤下一层外渗的水,没有病菌。水疱疹则是一种病原菌性皮肤疾病,是有病菌的。看看水泡和疱疹的区别图片,水疱疹的疾病有很多,汗疱性湿疹、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口唇疱疹等。那么水泡和疱疹的区别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
水泡和疱疹的区别图片
1、水泡
一般壁是很薄的,里面的液体是清亮的,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是局部的一个病变,不会导致发烧、疼痛之类的,也不会引起溃疡,可以自愈。
2、疱疹
壁比较厚、里面液体可能是浑浊的,有的还有腥臭味,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水疱会渗出、破溃形成溃疡,有瘙痒或者神经疼等症状。
水泡和疱疹怎么治
1、水泡
皮肤出现水泡,考虑两个方面的可能,一方面可能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另一方面如果发生在足部皮肤,有可能是真菌感染导致,需要看皮肤科医生检查确诊。如果是疱疹病毒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阿昔洛韦软膏,可以口服阿昔洛韦片,注意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饮酒,经过5-7天左右时间的治疗,一般都可以痊愈。如果发生在足部皮肤,考虑是脚气,可以给予达克宁或者联苯苄唑乳膏之类药物涂抹,也可以使用足光粉泡脚,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卫生。
2、疱疹
疱疹常见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都属于病毒感染。所以疱疹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以防病情反复。轻症的单纯疱疹患者,可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涂,如有较多渗出时,可选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重症的单纯疱疹患者需要对症治疗。
关于水泡和疱疹的区别图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此外还介绍了水泡和疱疹怎么治,希望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祝你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疱疹水泡治疗方法
⑷ 辨别热疹症状图片
宝宝出生后最让父母头疼的,就是长了疹子却不知道如何辨别。有些疹子看起来一样,但实际上护理方法完全不同。
粟粒疹子
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痱子,也叫汗疹、热疹,几乎每个宝宝身上都会长。
宝宝长痱子基本是因为出汗过多而引起的,比如衣服穿得过多,剧烈运动等,导致宝宝排汗不顺畅,进而引发的皮肤炎症。
判断:
痱子最容易长在身体出汗最多的地方,比如脖子、腋下、屁股/屁股沟、后背等部位。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其形态都是一粒粒的小水泡,会有瘙痒、烧灼的感觉。
长痱子孩子会感受到一些刺痛,但只要开空调、风扇后,就会好转一些。所以,就算不是在夏季,只要宝宝出汗多,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都有可能发生。
护理和预防:
如果孩子长了痱子,只要立即降温和减少出汗,多数情况下很快就能消退。
在日常中,尽量不要让宝宝待在温度太高的环境中,一般25°左右的温度是最适宜的;尽量选择纯棉浅色的衣物,易吸汗散热;如果宝宝出汗太多,要及时用温水给宝宝洗澡,然后更换干燥的衣服。
纸尿裤也要勤更换,小便2-3次就可以给宝宝换掉了,如果是大便要立即更换,选择的纸尿裤最好具有透气性。
湿疹
湿疹是儿童最容易发生的皮肤病,一般会分为急性湿疹和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的特征主要是皮肤表面有红斑、丘疹和水泡,急性期时可肉眼看到糜烂、渗液和水泡等“湿”的现象。
而亚急性或慢性湿疹常表现为红斑,丘疹的表面是干燥的,还有脱屑的现象。
湿疹无论是轻微还是严重,看起来都是一片一片的,又红又肿,还伴有痒的感觉,最容易出现在干燥摩擦的地方,像是脸颊、手肘和膝盖部位,如果长时间地抓挠,就会导致皮肤出现增厚及裂纹。
护理和预防
如果宝宝得了湿疹,最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就是做好保湿工作,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2°-26°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为宜。
可以给宝宝涂抹保湿霜或者软膏,不要用乳液。千万不要乱用偏方,或者是带有妆字号、消字号的产品,以免宝宝湿疹更严重,甚至会带来不良反应。
日常要注意宝宝的清洁卫生。洗澡时尽量用清水,沐浴露每周或两周用一次就好,洗完澡后5分钟内,要给宝宝全身涂抹保湿霜。
宝宝穿的衣服一定要选择纯棉、透气、宽松的,这样不会让湿疹进一步的扩散。
间擦疹
也称为摩擦红斑,主要高发人群还是肥胖的婴儿,常见好发的部位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肛周等有褶皱的地方。
间擦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肤问题,皮肤只要容易发生接触和摩擦的部位都很容易患间擦疹,一定要做好局部皮肤的护理。
判断
宝宝的皮肤如果呈现潮红或暗红色斑,继而出现浸渍糜烂、渗液,严重时还会有脓液,说明宝宝患的是间擦疹。
护理和预防
注意皮肤表面的清洁,避免汗水、口水、奶水、食物残渣等长时间停留刺激皮肤。
对于脖子、大腿根部、腋窝等相对不透气的部位,要露出来透气,保持干爽;对于相对容易频繁摩擦的部位,尽量避免外物摩擦。
如果宝宝的皮肤发红比较明显,可以用一些成分简单,有收敛水分作用的软膏,例如氧化锌软膏,可以帮助皮肤保持干爽。
如果间擦疹严重,就需要及时用药改善,例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都是比较推荐的弱效皮质激素药膏。
当然,避免间擦疹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预防工作。例如给宝宝所在的环境保持在18°-25°之间;洗澡后要仔细擦干褶皱比较多的部位,对于容易接触口水的部位,可以用凡士林来做好隔离。
另外,就是帮助宝宝减轻体重,减少因为肥胖而造成皮肤褶皱多的情况。
荨麻疹
就是大家俗称的“风疹块”或“风团”,是一种皮肤过敏性疾病。主要是身体碰到了过敏物质,抵抗力弱的宝宝很容易反复发作。
判断
荨麻疹多是由过敏、感染、药物、食物、物理刺激等原因引起的,皮肤会出现凸起的,水肿性红色风团,如果严重,还会引起皮肤黏膜血管性水肿。
患了荨麻疹的宝宝,几乎全身都有,大多数都非常痒,同时宝宝还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休克等症状。这种情况会在几个小时内消退,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但会反复发作。
护理和预防
如果怀疑孩子患的是荨麻疹,不能自行判断和用药,最好先去医院询问确诊后再进行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过敏原,例如鱼、虾、蟹、蛋类、芒果等;微生物感染,疫苗、抗菌药等,物理刺激:摩擦、压力、冷、热等;还有花粉、粉尘、动物毛发等,这些都可能诱发荨麻疹。
所以,只要尽量去除这些诱因,才能预防宝宝发生荨麻疹。
手足口病
主要是由肠道病菌引起的急性出热出疹,具有传染性。一般每年的4-6月是高发期,5岁以下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
判断
感染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是手、足、口、臀等部位会出现红疹和水疱疹,同时伴有身体发热。
护理和预防
大多数的口足口病症状都比较轻,一般1周左右就能自愈,但严重的时间会长一些。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水、吃熟食、勤通风;大人接触宝宝时要先洗手,避免携带病菌传染给宝宝;跟宝宝的餐具要分开用,宝宝的餐具、玩具定期进行消毒。
宝宝1岁前,建议给宝宝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在病毒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像滑滑梯、摇摇车这些游乐设施也尽量少玩。
脂溢性皮炎
又称为婴儿脂溢性湿疹,主要是与雄激素作用于皮脂有关。一般脂溢性皮炎会发生在出生后3周到12个月之间,不同区域的脂溢性皮炎,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比如头顶会出现叫乳痂的疹子,上面有厚厚的像是头屑的痂壳,不太容易脱落。可以用凡士林或者矿物油涂抹痂壳泡软,然后用软毛刷去除。
而眉毛、眼睑、额头、脸蛋、鼻唇、耳朵后方则会出现红色的疹子,上面是油腻的皮屑;脖子和尿布区域等褶皱部位则是单纯的发红,一片片的,表面发亮,没有皮屑。这些部位的清洁,建议用温和的洗发水和沐浴露清洁。
清洁后的部位都要用保湿霜或润肤霜做好保湿工作,避免使用纯油类的护肤品。
皮疹会反复或持续的发生,如果还是不会判断,就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来评估。
最后,要提醒一句,宝宝的手指甲要定期修剪,保持双手的干净,以免抓伤皮肤后引起感染;家里的环境一定要保持清洁卫生,例如常接触的床单、被套要勤换洗;地板和宝宝玩耍的垫子要定时的清洁消毒。
⑸ 如何区分儿童水泡疹图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别人家宝宝小手伸出来,手如柔荑,你的宝宝小手神出来,没眼看:爬满了一颗颗红色的疹子。
爸妈又惊又慌:这是啥?要紧吗?怎么办?
这就是夏天很容易发作的汗疱疹,有的爸妈会把它和手足口病混淆,先上图(如下):
汗疱疹是什么?
汗疱疹又叫出汗不良性湿疹,就是长在手指、脚上的一颗颗红色小疹子,里面还有亮亮的疱液。喜欢热天,春末冒头,夏季加重,冬天自愈。
有时候会让你瘙痒难耐,有时候又有烧灼感,2-3周后干涸脱皮,但会反复发作,看着就烦。
汗疱疹没有特别喜欢的人群,男女老少通吃。
为啥会得汗疱疹?
“莫名其妙,怎么就得汗疱疹了?”只能说,引起汗疱疹的原因太多了:
1、环境温度。
汗疱疹的汗字,就对应上了夏季出汗多、皮肤分泌旺盛。特别是油性皮肤,油多得能炒一盘菜,排汗如果不是很通畅,就容易滞留在皮内,就会引起汗疱疹。
2、个人皮肤屏障功能弱。
这年头,过敏的宝宝越来越多,对外界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夏天的晒与热,很多宝宝都受不了,一点点刺激就“激活”汗疱疹了。
3、精神因素。
如果宝宝换了个新环境/新的照顾者,或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精神压力一大,也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各种生病概率也会增加,夏天又是皮肤病高发期,汗疱疹也可能会(反复)发作。
汗疱疹和其他疹子的区别:
夏季是皮肤病高发期,疹子们容易混淆,对照表格,一分钟学会区分:
如何治疗和预防:
汗疱疹其实是湿疹的一种,只要你觉得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它。
如果你看着碍眼,早期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或炉甘石洗剂,后期开始脱皮、干燥了涂维生素E软膏、尿素霜,瘙痒难耐遵医嘱服用抗组胺药,都不行就去医院。
然后管好宝宝的小手,不要让他去抓去挠,没法管至少要勤剪指甲吧,还要少玩泡泡机、蜡笔、水彩笔、橡皮泥、挖沙挖土……总之,别刺激到汗疱疹。
小手小脚保持干燥,袜子玩湿了及时换,根据气温适当增减衣物,汗疱疹喜欢湿润的环境,可不能遂了它的愿。
还要让宝宝心情舒适,如果近期抵抗力不好,最好不要搬家或更换照顾者。
汗疱疹危害性不大,骚扰性极强,就更需要爸妈细心呵护,也祝宝宝们都有一双粉嫩嫩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