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HSV):能引起人类多种疾病,如龈口炎、角膜结膜炎、脑炎以及生殖系统感染和新生儿的感染。在感染宿主后,常在神经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激活后又会出现无症状的排毒,在人群中维持传播链,周而复始的循环。
定义
单纯疱疹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热疮。单纯疱疹属于疱疹病毒科a病毒亚科,病毒质粒大小约180纳米。根据抗原性的差别目前把该病毒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由口唇病灶获得,2型可从生殖器病灶分离到。感染是由于人与人的接触。从发生后四个月到数年被感染的人数可达人口总数的50―90,是最易侵犯人的一种病毒,但在临床仅有一部份发病。此病可分为:口唇性疱疹、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皮肤炎、阴部疱疹、卡波西病等,有时也是脑膜炎、脑炎的病因。口唇部疱疹一般较易诊断,同时因日晒、发热等种种的刺激因素而引起复发。该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及人、猴、鸡等的动物培养细胞中大量地增殖。另外,2型病毒对田鼠细胞等有转化作用。还怀疑疱疹病毒与人类的宫颈癌有关。
生物学性状
HSV具有典型疱疹病毒形态特征。根据生物化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等分为两个血清型,
HSV-1和HSV-2。二者基因组相似,序列有50的同源性,通过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来区分。HSV基因组大约152kb,34个基因,编码70多个多肽。特别是?基因编码的晚期蛋白中有11种包膜糖蛋白(gB、gC、gD、gE、gG、gH、gI、gJ、gK、gL、gM),有些功能较清楚。其中gB和gD与病毒吸附和穿入有关,是与细胞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的病毒配体分子。gD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能力最强,可用于研制疫苗。gC是补体C3bD结合蛋白。gE是Fc受体,可与IgG的Fc端结合。gG为型特异性抗原,以此抗原能区别HSV-1(gG-1)和HSV-2(gG-2)。gH与病毒的释放有关。
HSV对动物感染宿主范围较广。常用实验动物为家兔、豚鼠及小鼠等。HSV在多种细胞中能增殖,常用原代兔肾、人胚肾细胞以及地鼠肾等传代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感染细胞很快出现明显细胞病变,并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致病性
单纯疱疹病毒在全球广泛分布,人群中感染极为普遍,潜伏和复发感染者较多。患者和带毒者是该病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皮肤、粘膜的直接接触或性接触途径进入机体。
典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是受感染细胞呈气球样变、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等。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新生儿、儿童和成人,通常分为原发感染和复发感染。
原发感染
多发生在无HSV特异抗体的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其中大多数为隐性感染。HSV-1的原发感染常局限在口咽部,尤以龈口炎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为牙龈和咽颊部成群疱疹、发热、咽喉痛,破溃后形成溃疡。此外还可引起脑炎、皮肤疱疹性湿疹。成人可引起咽炎和扁桃体炎。病毒潜伏在三叉神经节。HSV-2的原发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男性表现为阴茎的水泡性溃疡损伤,女性为宫颈、外阴、阴道的水泡性溃疡损伤,并发症包括生殖器外损伤和无菌性脑膜炎。病程约3周。病毒潜伏在骶神经节。
潜伏与复发感染
感觉神经元的潜伏感染是嗜神经HSV和VZV的一种特征。人受HSV原发感染后,HSV常在感觉神经节中终身潜伏,有时也能在迷走神经、肾上腺组织和脑中检出。约1的受感染细胞携带病毒基因,病毒的DNA以游离环状附加体形式存在,每个受感染细胞约有20个拷贝。潜伏状态下只有很少的病毒基因表达。当机体受到多种因素如紫外线(太阳暴晒)、发热、创伤和情绪紧张、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使用肾上腺素等影响后,潜伏的病毒被激活,病毒沿感觉神经纤维轴索下行至神经末梢,感染上皮细胞,特别在骨髓移植或大剂量化疗后,在缺少预防的状态下,约有80的病人复发。研究表明,不是所有激活都导致明显损伤,但可以无症状排毒。潜伏与激活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在HSV潜伏感染的细胞核中发现有病毒的RNA转录,但未证实有病毒编码的蛋白,因此不被免疫系统识别而逃逸。激活时,CD8+抑制性T细胞活性增加,病毒的蔓延受某些因子如前列腺素的影响而增强,免疫效应细胞功能下降,因此,激活与局部前列腺素水平的增加、细胞免疫的抑制有关。
新生儿及先天性感染
新生儿疱疹是临床上常见而又严重的感染,据统计死亡率超过50,存活者约有1/2严重损伤。HSV-1、HSV-2在分娩时均可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以HSV-2为多见,约占75。常发生在生后第6天。
感染类型有:
1、皮肤、眼和口腔的局部损伤;
2、脑炎;
3、病毒播散到内脏,发生脓毒血症,常引起死亡。
早期抗感染可减少死亡率。剖腹产是避免生殖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妊娠妇女感染HSV-1,病毒有可能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死胎或先天性畸形。
免疫性
单纯疱疹病毒原发感染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为最高易感期,到成年约70~90的人有HSV-1的抗体。HSV-2的抗体随性成熟逐渐升高。 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出现中和抗体(IgM、IgG、IgA)。严重的原发感染或经常性复发感染,抗体水平有所增高。这些抗体不能阻止重复感染或潜伏病毒的复发,但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毒分离和鉴定
病毒分离培养是当今临床上明确诊断疱疹病毒感染的可靠依据。可采集皮肤。
HSV-1结构
生殖器等病变部位的水疱液、脑脊液、角膜刮取物、唾液等标本,接种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株WI38及其它传代细胞株如Vero、BHK等,经24~48小时后,细胞则出现肿胀、变圆、细胞融合等病变。然后用HSV-1和HSV-2的单克隆抗体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或应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来定型。
抗体检测
常用于抗体检测的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免疫荧光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临床多用于急性感染诊断和器官移植患者的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如用于急性感染诊断,应采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同时检测血清中的IgG和IgM。
DNA检测
取病变组织或细胞,提取病毒DNA,与标记的HSV DNA探针进行杂交或应用PCR检测HSV-1或HSV-2的gB糖蛋白基因来判断是否是HSV的感染。这种方法已用于疑为HSV脑炎患者的诊断。
防治原则
目前,对疱疹病毒感染的控制尚无特异性有效措施。寄希望于疫苗,特别是新型疫苗,如亚单位疫苗、重组活疫苗、DNA疫苗的研究。试验证明,疫苗对阻止原发感染有作用,但重组HSV-2糖蛋白疫苗虽能诱生高水平中和抗体,却不能保护生殖器的再感染。
在抗HSV的药物中,临床常用的有无环鸟苷、丙氧鸟苷、阿糖腺苷等。这些药物均能抑制病毒DNA合成,使病毒在细胞内不能复制,从而减轻临床症状,但不能彻底防止潜伏感染的再发。IFN对疱疹性角膜炎也有效。
Ⅱ 得了带状疱疹对身体有哪些伤害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许多人误以为带状疱疹仅是轻微的皮肤问题,选择忍耐而非及时治疗,这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首先,带状疱疹可导致视力丧失。当疱疹影响到三叉神经眼支时,可能会引发结膜及角膜疱疹,进而导致角膜溃疡,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其次,带状疱疹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内脏并发症。例如,当疱疹广泛扩散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再者,带状疱疹还可能引起运动性神经麻痹。疱疹病毒不仅影响皮肤,还可能侵入脊髓前角细胞及内脏神经纤维,导致面部或听力受损等症状。
此外,带状疱疹还可能导致长期的神经痛。许多中老年患者在疱疹消退后,仍会经历长时间的疼痛,这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不仅如此,带状疱疹还可能引发胃肠道及泌尿系统疾病。例如,当疱疹出现在胸部、腰部或腹部时,可能会诱发阶段性胃肠炎或单侧性膀胱粘膜溃疡等病症。
病情严重时,皮肤可能出现大疱、血疱及坏疽,愈合后往往留下大量疤痕,特别是在面部,这无疑会对患者的外貌造成严重影响。
由此可见,带状疱疹的危害不容小觑,它对身体的伤害不仅广泛而且深远,因此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Ⅲ 女性疱疹长在什么部位
女性疱疹多指女性生殖器疱疹,女性的生殖器疱疹多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也称为生殖器疱疹,多见于女性的大小阴唇、尿道口周围,也有的患者可以发生在臀部、肛周。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单纯疱疹病毒根据其抗原性质不同,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即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
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起头、面、脏器的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单纯疱疹病毒2型引起外生殖器部位的疱疹病毒的感染。二者之间存在免疫交叉现象,单纯疱疹容易复发,临床上又分为原发性单纯疱疹和复发性单纯疱疹,发生在女性外生殖器部位的单纯疱疹,大多数是由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疱疹或单纯疱疹。本病容易复发,通常在患者劳累、熬夜,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来月经时反复发作。患者可以口服抗病毒的药,例如伐昔洛韦,局部可以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冷湿敷,湿敷后可以外涂抗病毒的药膏,例如喷昔洛韦乳膏或阿昔洛韦乳膏等。患者在患有单纯疱疹时因为疱液中有病毒,因此要避免性生活。
Ⅳ 春夏带状疱疹高发,此问题后遗症对人体伤害很大,如何预防
进入夏天,正是带状疱疹的高发季节,带状疱疹是很疼痛的一种病。那么,进入夏天,一些人为什么容易患带状疱疹呢?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吧。
带状疱疹多是湿热之毒内蕴所致
带状疱疹,主要在腰部皮肤呈带状分布,当然也可见于头面、颈、胸、腹部及四肢,以腰部表现居多。所以中医也叫它“缠腰火丹”、“蛇缠腰”等等。中医认为此病诱发的原因有多种,可以因情志不遂,也可因肝胆湿热等等,更多的原因是脾胃湿热、感受湿毒。
先说说情志不遂,情志不遂导致肝气郁结,加之以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导致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最终毒邪内侵,因而发病;如果是邪入肝胆则易内生湿热,蕴热成毒,毒热入于血分,郁于肌肤就会出现红斑,湿邪聚集就会形成水泡,而且全身还会出现热病症候。
现在已经进入夏天,正是湿邪隆盛之时,如果机体感受湿毒,内蕴肌肤;或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湿化热,湿热内蕴;或情志不畅,肝胆火郁,后复感毒邪,内外相击,湿热火毒搏结肌肤就会发生带状疱疹。
总之,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很大的外因是感受湿热毒邪,内因是脾虚,因为脾虚则湿邪乘虚而入,产生内湿,复感湿热毒邪,内外之邪相合,日久化火,湿热之毒反过来侵犯脾胃、肝胆等经脉,造成邪毒壅滞,因而发病。
五毒月祛除机体的湿热邪毒是关键
立夏之后,很快就要进入五毒月了,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对人们的身体也是有影响的,尽管此时阳气达到最旺,但是阳气却只外散在表面,五脏六腑依然处于很虚弱的状态,再加上进入五毒月后,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降雨越来越频繁,空气中的湿热毒邪十分旺盛,所以稍不注意,湿热之邪就会进入到体内,形成疾病,带状疱疹的高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趁虚而入的。
因此上,五毒月适当多饮开水,注意个人卫生,多开窗通气,多食芳香化湿的食物,如艾叶薄荷等,儿童可佩戴香囊,减少野外活动,避免剧烈运动等避免湿热毒邪入侵有一定帮助。同时,五毒月还可以通过灸敷、泡浴等方法祛除湿热毒邪。
Ⅳ 单纯疱疹是性病吗
不一定的。分类很多,需要具体检查
1.皮肤疱疹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以唇缘、口角、鼻孔周围等处多见。初起局部皮肤发痒、灼热或刺痛,进而充血、红晕,后出现针头或米粒大小簇集水疱群,基底微红,水疱彼此并不融合,但可同时出现多簇水疱群。水疱壁薄,疱液清亮,短期自行溃破、糜烂、渗液,2~10天后干燥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2.口腔疱疹
疱疹和溃疡出现在口腔黏膜、舌部、齿龈、咽部,可波及食管。患者局部疼痛、拒食、流涎。可伴发热及颌下淋巴结和(或)颈淋巴结肿大。儿童与青年人多见。
3.生殖器疱疹
主要为HSV-Ⅱ型感染所致。生殖器、会阴、外阴周围、股部和臀部皮肤均可受累,出现疱疹、溃疡及点片状糜烂。
4.眼疱疹
表现为单疱性角膜炎、结膜炎,大多为单侧性,常伴患侧眼睑疱疹或水肿及耳前淋巴结肿大。反复发作者可致角膜溃疡、浑浊,甚至穿孔致盲。在新生儿和AIDS患者中,可发生脉络膜视网膜炎。
5.疱疹性瘰疽
手指的HSV是原发口或生殖器疱疹的一种并发症。病毒可经手指上皮破损处进入或由于职业及其他原因而直接进入手指表皮内,疱疹病变常发生于末端指节,深入至甲床形成蜂窝状坏死;故局部疼痛剧烈,呈跳痛样,常伴有发热、肘窝和腋窝淋巴结炎。经常裸手接触疱疹患者的牙医和护士易有罹患本病的危险。
6.疱疹性湿疹
系原由慢性湿疹、皮炎等病损的患者合并HSV感染所致,易误诊为原有湿疹的加重。在皮损区及其周围皮肤突然发生病毒感染,或发生血行播散,累及其他重要脏器而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7.新生儿疱疹
新生儿HSV感染中的70%由HSV-Ⅱ所致,皆因出生时接触生殖道分泌物而被感染;先天性感染常是原发性HSV感染的母亲在妊娠期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的胎儿可早产,或先天畸形,或智力发育障碍,即所谓“TQRCH”综合征。新生儿感染HSV后可呈现无症状隐性感染,也可引起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轻者仅为口腔、皮肤、眼部疱疹,重者则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感染。
8.播散性单纯疱疹
播散性HSV感染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亦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抑制)者。初起表现为重症疱疹性口龈炎、食管炎、或外阴阴道炎,高热、甚至惊厥,继而全身发生广泛性水疱,疱顶脐凹,同时可发生病毒血症,引起疱疹性肝炎、脑炎、肺炎、胃肠炎以及肾上腺功能障碍等内脏损害。
Ⅵ 带状疱疹初期表现
带状疱疹的主要发病原因跟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有关。通常在发病早期,大部分患者有较疲乏、较劳累的经历,甚至有生气上火的经历,最早期甚至会出现低热、乏力表现。早期会出现某一部位的这种单侧身体的神经痛表现,这种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局部刺痛或者刀割样、烧灼样、阵发性的跳痛。这时非常容易引起误诊的,比如这种神经痛发生在头面部时,可能常会误诊为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如果发生在肋间部位,可能会误诊为内脏、肝胆疾病。如果发生于腿部,可能会误诊为一些关节类疾病。所以早期辨别这种疼痛时,神经痛是一个特异性,比如会表现为阵发性的跳痛或者刺痛,在某些体位出现加重情况。有的是先出现神经痛,1-3天以后会慢慢地在皮肤上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然后水疱呈簇集样改变,水疱可能疱液是较清亮的,沿着身体单侧神经呈带状的分布,或者面部沿单侧神经呈带状分布。当出现疱疹时,诊断就较容易,但是很多时候,早期带状疱疹并不出现这种水疱情况。当出现神经样疼痛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确诊是不是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