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苦参丸疱疹
扩展阅读
荨麻疹好几天 2025-05-03 17:13:13
荨麻疹一咳嗽 2025-05-03 17:13:10
肽和荨麻疹 2025-05-03 17:03:19

苦参丸疱疹

发布时间: 2025-05-03 05:02:46

1. 泡疹的中医治疗

疱疹是由疱疹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带状疱疹,多数人对这种疾病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一旦得了这种疾病,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会引起剧烈的疼痛,还会导致反复发作,尤其是在免疫力比较差的时候,病情是比较严重的,中医治疗在这方面效果是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泡疹的中医治疗

1.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药(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元胡放入,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黄芩性味苦寒,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用以为君;山栀为臣,与黄芩共奏清热解毒之效;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元胡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二者为佐药,共奏疏达气血之瘀滞而止痛之功效。猪苓利水渗湿,驱邪从小便而走,佐助君药清热之功。全方药简力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而达消疹止痛之效。

2.活血散瘀汤

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木香、枳壳、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煎30分钟,每剂煎2次,将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服用本方时,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此证多属毒邪偏盛,虽经治疗,毒热未尽或气阴两伤致气滞血瘀。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佐以紫草、板蓝根清解余毒,全方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3.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附子3g,肉桂2g,细辛2g,干姜3g,党参18g,当归9g,黄连6g,黄柏15g,黄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乌梅丸现代多收入驱蛔剂,实为治厥阴病之总方,方剂组成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具有扶正祛邪,调和寒热,止痛除烦等功效。方中党参、当归、肉桂、干姜、附子、细辛温养气血,理虚止痛;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敛浮阳以温下焦,并可制桂、附、姜、辛大热之烈;增以木香行气调中,既增强止痛效果,还能健脾消食,使苦寒不伤胃,补虚而不呆滞;诸药合用,可充分发挥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热除,升降复常,气血调和,腹痛得解。

4.越鞠丸加减方

苍术10g,生香附15g,抚芎15g,炒栀子6g,神曲10g,厚朴6g,泽泻10g,枳壳6g。日1剂,水煎服。

本方香附、川芎、厚朴、枳壳行气止痛,苍术、泽泻、栀子祛湿,神曲保护胃气,诸药合用,共奏行气解郁,利湿止痛之功。

5.清解汤

银花30g,连翘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叶15g,粉丹皮15g,苦参12g,炒侧柏30g,炒荆芥12g,炒栀子12g,玄参12g,蒲公英30g,水牛角片40片。水煎服,日1剂。加减应用加服紫血丹,每次1支,日2次。

银花、连翘、大青叶等清热解毒,佐以粉丹皮、苦参、玄参等清热凉血而获效。

2心动过速的中医治疗

心动过速的中医治疗

心动过速是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病,它主要指的成人的心率达到每分钟100次以上,这对于人的健康影响是比较大的,这时候应该了解具体的发病原因,然后进行正规的治疗,中医在这方面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比如说可以通过穴位按摩,可以通过中药方面来调理等等,我们来看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通络治疗心律失常的机理

中医络病学认为,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络虚不荣引发的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异常、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络脉瘀阻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使络虚不荣更加严重,加剧了心脏起搏传导系统的异常。所以荣养络脉、活血通络,使瘀阻的络脉恢复畅通,络脉中的气血旺盛,就可以调节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从而使紊乱的心律恢复正常。

心动过速按摩什么穴位

(1)按揉内关穴(主穴)2分钟。

(2)按揉心俞穴3分钟。

(3)按揉神门穴1分钟。

随症加减

(1)阴虚火旺加擦涌泉穴3分钟。

(2)胸部憋气加揉肺俞、膏肓穴各2分钟。

预防

(1)避免情绪激动,神经紧张和过度疲劳。

(2)不吸烟,不过量饮酒,不喝咖啡和浓茶。

(3)每日按揉劳宫穴2分钟,有强壮心脏、预防心动过速作用。按揉时用力不可过重,以心脏舒适为度。

心动过速的中医治疗

方名:加味八味安神丸。

组成: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茯神15克,九节菖蒲12克,琥珀12克,炒枣仁30克,白人参12克,炙甘草9克,龙骨30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肉苁蓉12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服2次,每次服1丸。

出处:郑侨方。

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个治疗心动过速的穴位,中医认为,这3个穴位配合按摩才能更好的治疗心动过速,此外,吃中药也是治疗心动过速的一个好方法。

2. 治疗带状疱疹的几种偏方

您好, 在治疗上,常规治疗就是阿昔洛韦片、甲钴胺、维生素B1和B12等药物。而内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容寒湿邪气侵蚀,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所引起的,人体阴阳进一步失衡,就会促使后遗症神经痛的出现。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症的治疗,应该从清热解毒、疏湿散热入手,以疏通筋络,调和阴阳,驱邪扶正,使人体内部阴阳平衡为目的,从而达到彻底痊愈的疗效。必要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慢就会痊愈的。

3. 手上汗疱疹怎么根治

在季节交替时,手掌的侧缘可以出现许多米粒大小的水疱,而且伴有瘙痒和脱皮现象,就是所说的汗疱疹。在治疗上可以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和咪唑斯汀缓释片,同时还可以口服维生素B12和当归苦参丸,也可以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和尿素维E乳膏混合外用。
轻度的汗疱疹经过上述治疗后,能够得到很快的缓解及治愈。如果患者频繁出现汗疱疹,而且瘙痒剧烈,可以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封闭治疗,同时还可以用明矾溶液进行浸泡双手,汗疱疹能够达到很快的治愈。在饮食上,需要禁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忌酒,戴手套做工作。

4.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6大偏方

对于带状疱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对其治疗方法却了解不多。接下来,我将介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6个偏方。
1. 毒瘀并解方
黄芩10~15g,山栀10~15g,莪术10~15g,元胡6~10g,猪苓15~30g。将上述药物(除元胡外)用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先放入元胡煎20分钟,再加入剩余药物煎30分钟。每剂煎两次,将得到的药液混合。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在服用本方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作用,作为君药使用;山栀作为臣药,与黄芩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的效果;莪术和元胡为佐药,共同缓解气血瘀滞引起的疼痛。猪苓利水渗湿,辅助君药清热。全方简练有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达到消疹止痛的效果。
2. 活血散瘀汤
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木香、枳壳、元胡索、川楝子、紫草、板蓝根。将上述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每剂煎两次,将得到的药液混合。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在服用本方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此方适用于毒邪偏盛的情况,即使经过治疗,毒热未清或气阴两伤导致气滞血瘀。桃仁、红花、丹参、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木香、枳壳、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紫草、板蓝根辅助清除余毒,全方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3. 乌梅丸加减
乌梅30g,附子3g,肉桂2g,细辛2g,干姜3g,党参18g,当归9g,黄连6g,黄柏15g,黄芩12g,木香12g,甘草5g。每日一剂,水煎服。
乌梅丸原为驱蛔剂,实为治疗厥阴病的总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具有扶正祛邪、调和寒热、止痛除烦等功效。方中党参、当归、肉桂、干姜、附子、细辛温养气血,理虚止痛;乌梅、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黄连、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敛浮阳以温下焦,并可制桂、附、姜、辛大热之烈;木香行气调中,增强止痛效果,还能健脾消食,防止苦寒伤胃,补虚而不滞;诸药合用,可发挥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使寒散热除,升降复常,气血调和,腹痛得解。
4. 越鞠丸加减方
苍术10g,生香附15g,抚芎15g,炒栀子6g,神曲10g,厚朴6g,泽泻10g,枳壳6g。每日一剂,水煎服。
本方中香附、川芎、厚朴、枳壳行气止痛,苍术、泽泻、栀子祛湿,神曲保护胃气,诸药合用,共奏行气解郁,利湿止痛之功。
5. 清解汤
银花30g,连翘15g,紫花地丁30g,夏枯草30g,大青叶15g,粉丹皮15g,苦参12g,炒侧柏30g,炒荆芥12g,炒栀子12g,玄参12g,公英30g,水牛角片40片。水煎服,每日一剂。根据需要加减并应用紫血丹,每次1支,每日两次。
银花、连翘、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辅以粉丹皮、苦参、玄参等清热凉血。
6. 雄黄冰片涂剂
雄黄、冰片、青黛各10g,研磨成细粉后混合,加入75%酒精300mL调匀。密闭保存。使用时摇匀,每晚睡前清洁患处后,取适量涂抹在患处,均匀涂抹后覆盖纱布固定。第二天早上洗净。连用10天为一疗程。
方中雄黄解毒杀虫,青黛清热解毒,冰片清热止痛,防腐止痒。三药合用,以酒为使,通达腠理,共奏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之效,因此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