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么才能治好飞蛇病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止痛,消炎、保护局部、防止继发感染。
一般情况可给予镇痛剂如阿斯匹林,维生素B1内服,可以止痛并缩短病程。维生素B12及维生素E(300—600毫克/日,饭前口服)可防止或缓解神经痛。
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如无严重的并发症或禁忌症如肺结核、细菌感染、淋巴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早期应用小剂量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神经根的损伤,避免发生严重的神经痛后遗症。全身泛发者可用阿糖胞苷、甲吲噻腺、正常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的疗效较好,可惜药源少而价格昂贵。
近年来抗病毒药物发展很快。阿昔洛韦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的疗效较好,可以全身用药,也可用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抹。素立夫定是有希望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的新药,它在只是阿昔洛韦1/1000的浓度下即可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且在使皮损消退方面比阿昔洛韦更快,只需每日给药1次。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为因情态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分热盛型、湿盛型、肝郁气滞型。
热盛型:表现为疱疹红赤,灼热疼痛,兼见口干口臭,烦燥易怒,大便干,治宜泻肝胆实火,清热利湿解毒,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汤药用龙胆草10克、连翘15克、生地50克、泽泻10克、一前子(包煎)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湿热型:疱疹黄白,疱壁松驰易破,渗水糜烂,兼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治宜清热燥湿,理气和中,可用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炒白术12克,猪苓12克,黄柏12克,泽泻2克,滑石12克,赤苓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肝郁气滞型:多见老年人,疱疹消退后,仍后遗神经痛,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成药可选用加味消遥丸。
也可用简便方,效果也不错。
①自采马齿苋、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各30克,洗净后水煎服,每日一剂。此药简力专,一般10天左右可自愈。
②云南白药用白酒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3—5次,同时内服0.3克,每日4次。
③鲜鞭蓉叶或马齿苋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每日2—3次。
④南通蛇药片适量,加50—60度白酒调成糊状擦患处,并内服,每次5片,一般4—5天可痊愈。
⑤石灰粉适量,鸡蛋清1个,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1—2次。
⑥鲜丝瓜叶或仙人掌捣烂后涂敷患处。
另据报导,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好,显效快,后遗症少。
方法是:紫龙汤即紫草15克,龙胆草15克,生地20克,黄芩10克,山栀15克,生苡仁3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杭菊12克;发于腰腹,下肢者加苍术15克,牛膝15克;疼痛甚者加延胡牵15克,珍珠母30克;失眼者加柏子仁15克;年老体弱者加党参15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半晚各服一次,连服7天。辅以西药病毒唑针0.2肌注,每日一次,维生素B1250mg肌注,每日一次,连用7天,疼痛难忍者可用芬必得胶囊0.3克必要时口服;患处外搽三黄洗剂或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另用频谱仪或神灯照射患处,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治愈率可达98.46%,治愈时间为7—8天。
患了带状疱疹的病人,内衣应注重洁净柔软,以防摩擦而引发剧烈疼痛;防止水泡划破,保持患部清洁,避免触摸搔抓,以免继发感染。
当然,患了带状疱疹,还是应首先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以防有其它严重的疾病伴发,并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才更安全更有效。
㈡ 警惕!手足口病的“小弟”已上线!家里有小孩的注意了
天气逐渐转热,
手足口病 已进入高发期,
同时上线的,
还有它的“小弟”——
疱疹性咽峡炎 。
近期各地对这“兄弟俩”
发布的预警信号
可谓一浪接一浪
最近几年,“手足口病”的高发病率让大家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度明显提高了,孩子嘴巴里有溃疡、手脚心有小水泡,家长们都基本会想到是不是“手足口病”了,也基本知道要怎么预防处理了。
但是,最近接到家长报告后处置了几起幼儿园聚集性发生的奇怪现象却不是“手足口病”的病。表现是孩子们在班级里聚集性发病,只有嘴巴里有疱疹,手心没有水泡,足底没有水泡,多有高烧。
每年 4~7 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常见于 5岁以下 的小宝宝,而 幼儿园(托幼机构) 等人群聚集的场所,是它们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往往出现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
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宝爸宝妈瞬间“脸盲”,因为这两家伙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 99.99% 。
如何区别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 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儿童。
两者 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 的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且二者病毒间有许多重叠,导致症状与传播非常相似,如果不是专业医疗人员,非常容易误诊误断。
从病症上来说,疱疹性咽颊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质上来说 疱疹性咽颊炎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但手足口病不然。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家长们应当在发现孩子有手脚水泡与发热后,及时送去就医,切勿拖延 。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疱疹性咽炎?
疱疹性咽炎发作时主要有以下几个症状:
1.口腔、喉咙、舌下等部位起1 2mm的疱疹溃疡。
2.突然高热,可出现惊厥。体温一般在37.7 40 。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发病时常有呕吐或头痛,少数患儿有腹痛。
孩子如果发生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疱疹性咽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就医,否则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小疱疹发展成脓疱,病情就加重了。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病?
家长可以对照以下症状:
Ø 发高烧, 体温多在38 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
Ø 出现丘疹或疱疹, 多发于手、足、口、臀 四个部位
Ø 口腔溃疡疼痛,拒绝进食
如果宝宝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危重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可顺利康复。
1. 注意隔离
(1)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 2 周时间,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
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3)家长也需警惕:
除了生病的患儿不要串门外,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2. 观察病情
(1)注意观察患儿是否有新的症状:
注意有无新的体征出现,或原有症状、体征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留意有没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危重信号出没;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2) 注意观察呼吸:
主要观察患儿有没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的情况,5 岁以上儿童 30 次/分钟;1 岁 5 岁 40 次/分钟;2 月龄 12 月龄 50 次/分钟;新生儿 2 月龄 60 次/分钟;
如果有持续或频繁出现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那么肺炎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需要及时就诊或复诊了。
(3)定期监测体温:
一般每 4 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 38.5 (腋温),每 1 2 小时测一次体温,并要注意有无寒战、惊跳、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出现幻觉或甚抽搐等情况,进行退热处理后 1 小时应重测体温。
3. 注意护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 :
予以温凉的与年龄相应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 :
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凉开水漱口或直接饮用适量的温凉开水。
(3)注意勤洗手 :
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4. 注意消毒
肠道病毒在 4 可存活 1 年,在 -70 -20 仍可长期存活,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但不耐高温。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
(1)紫外线照射:
如有条件,可以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 0.5 1.0 小时,但只限于光线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2)阳光暴晒消毒:
有阳光普照时可以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阳底下暴晒 0.5 1.0 小时,但只限于阳光所能照射到的物体表面;
(3)家长自身也需消毒:
家长或照顾者在接触患儿前后、给患儿更换尿布/尿不湿和处理大便后都应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消毒什么?如何消毒?
1.空气
以自然通风为主,每日通风2 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无法自然通风的可采用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有条件的可使用紫外线消毒。
2.物体表面、地面、墙壁
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等)、地面和墙壁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
被患儿粪便、疱疹液等污染的物体表面、地面和墙壁可先用即弃型物品清理污物,再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3.衣物、被褥等织物
患儿的衣服、被褥、毛巾等需要单独清洗,阳光下暴晒2小时或煮沸20分钟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4.奶瓶、餐饮具
患儿的奶瓶、餐饮具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
5.玩具、学习用品
患儿接触过的学习用品、玩具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或浸泡,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清洗干净,不适合用消毒剂擦拭的学习用品(如书本等)可阳光下暴晒2小时。
6.手
手接触粪便、疱疹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及时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按正确的方法洗手,必要时可用复配手消毒剂进行双手消毒。
7.便器
患儿使用后的便器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8.诊疗用品
医务室的诊疗用品也要做好消毒工作。体温计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备用。 压舌板建议使用一次性的,非一次性压舌板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可用高压蒸汽灭菌。
9.校车
如果有配备校车,要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校车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密闭的空调车应开启通风装置;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
特别提醒 :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肠病毒引起的,醇类消毒剂(如酒精)对它的灭活效果不佳,不宜用于喷洒或擦拭消毒;手消毒液很多都是醇类复合制剂,须用含次氯酸的更高效手消毒液才能有效杀灭肠病毒。
如何预防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
因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都是通过 粪-口-呼吸道传染 ,且都是因肠道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方法也相似。
01
接种疫苗
2016年我们国家就研发上市了 EV71疫苗 (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
接种EV71疫苗的适龄儿童为 6月龄-5岁 ,建议尽早接种,低龄儿童尽量在 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 程序(两次接种,间隔一个月),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Tips:打了EV71疫苗就不会得手足口病了吧?
答案是...... 不一定!
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部分普通的手足口病和绝大多数重症手足口病。 宝宝接种后,得手足口病的几率会下降,即使仍然得了手足口病,也不大会是严重的手足口病。
所以,打不打,你说呢?
02
加强防御
除接种疫苗之外,防护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是手足口病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常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强或曾被感染过,因此不会发病或者只出现类似感冒、口腔溃疡等较轻的症状。但成人在和宝宝的密切接触中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宝宝,因此成人在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洗干净手之后再去抱宝宝。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一定要落实: 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最后提醒 :凡出现发热、感冒或呼吸道症状,或发现手足口疱疹皮疹病儿,应速去医院就诊。
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及时应对、不信谣言,才能给宝宝最好的保护!
另外要提醒各幼儿园(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制度非常必要,如发现宝宝出现发热、咽痛、出疹等症状,要通知家长尽早带宝宝到医院就诊。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㈢ 在医学上有没有一种叫‘缠腰蛇’的皮肤病
“缠腰蛇”、“龙缠腰”都是俗称,真正医学名称是“带状疱疹”。这个病主回要的痛苦就是“痛答,火辣火烧的痛!”不过一般一辈子就得一次,以后就有免疫力了,很少有再发的。治疗没有特别的,就是对症治疗(止痛)+抗病毒治疗。这个病有自限性,治疗也不复杂,7~10天即使不治疗,也会好,不过得注意别弄破了水疱以后导致皮肤细菌感染就是了。
㈣ 男性龟头上起来小水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阴茎上面出现小水泡,如果近期有不洁性接触史,要考虑是感染了生殖器疱回疹病毒引起的,答需要涂抹药膏比如阿昔洛韦软膏,对症治疗1-2周,才能够使小水泡慢慢消退。同时最好前往正规医院,抽血化验疱疹病毒抗体,如果是阳性的,需要口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才能够彻底的清除病毒。如果近期绝对没有不洁性接触史,阴茎上出现小水泡,可能只是由于普通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涂抹一些抗感染的药膏,比如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或者是百多邦软膏治疗1-2周,小水泡就会慢慢消退。在治疗期间应该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不喝酒、不吃海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够避免今后这样的情况发生。
㈤ 脚底板长很多很小的水泡,不痛不痒是怎么回事啊
这是汗疱疹的症状,汗疱疹有自愈的倾向,发病有季节性,一般春夏之交发病,秋冬季很少,几乎没有。主要症状就是起水泡,水泡干了脱皮,脱一层皮就好了,反复发作。此病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是汗管堵塞,排汗不畅引起的。汗疱疹是湿疹的一种,但是和湿疹不同。很多医生说汗疱疹是湿疹,一点错也没有,但是治疗的方法上有很大的差异。汗疱疹治疗其实不难,最好是中药产品治疗,使用安全放心。推荐使用汗疱康,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