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多塞平治荨麻疹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多塞平治荨麻疹

发布时间: 2023-04-29 15:22:27

荨麻疹怎么治疗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多数为Ⅰ型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本病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有瘙痒感。风团可在24小时内消退并不留痕迹,但其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却是令患者苦不堪言。今天就让我们一块来了解一下如何治疗吧。

荨麻疹通常是过敏引起的,其发病原因主要可能与昆虫叮咬,环境,饮食(比如奶粉 牛奶)、药物、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 口服西替利嗪或者氯雷他定,饮食需要注意少吃鱼虾 牛奶等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对于长时间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去医院做血液常规检测看看是否感染引起的,因为感染引起的过敏 可能会反复多次;如果检验结果提示有感染 可以加抗生素口服

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如果找到病因,一定要去除病因,避免接触过敏源。

荨麻疹发作的根源在哪里

荨麻疹反复发作主要是因为体质问题,这种体质多属于特禀质的人,一般的抗过敏药物只能是进行对症治疗,而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过敏性荨麻疹是由过敏性因素诱发的荨麻疹,多数荨麻疹是由过敏性机理引起的,如:食物中的过敏原(多属于异种蛋白质)刺激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这种IgE抗体附着在体内的肥大细胞上或嗜碱性白细胞上,潜伏起来,并不会引发过敏反应。

但是,当拥有特异抗体IgE的人再吃这种食物时,IgE抗体就和食物中的过敏原相结合,从而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白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又作用于血管,使之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大量蛋白质和液体外渗到皮肤组织中,于是产生荨麻疹,这就是荨麻疹的发病过程。

以上这种过敏性荨麻疹属于I型过敏性反应。属于这种机理的荨麻疹较多,最常见的有羊肉、鱼、虾、贝壳、蟹、牛奶、蛋类等动物蛋白质,还有草莓、西红柿、大蒜等植物引起的荨麻疹。内服或注射的药物,空气中存在的霉菌孢子、花粉和化学物质被吸入,各种感染或感染性病灶的产物等,都是引起过敏性荨麻疹的因素。

如何缓解荨麻疹?

1、荨麻疹的常规对症治疗

抗过敏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仍然是慢性荨麻疹治疗的基本用药,但要关注抗组胺药治疗策略的变化;第二代非镇静的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无效或治疗反应较差时的基础是抗组胺药物不能全面阻断肥大细胞活化后三个事件,包括脱颗粒、炎症因子合成和释放以及前列腺素代谢等,主张以增加剂量为优先选择原则;考虑到多种环节参与荨麻疹发生、发展,联合用药应以第一代抗组胺药物首选。但常规的治过敏的药物虽然治疗效果快,但是副作用也很大,容易反复。

2、全身治疗

免疫抗过敏:血清IgE升高是过敏性疾病最有力的提示,因此控制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平衡是治疗荨麻疹反复发作的有效手段。专家在接诊治疗的荨麻疹患者中给予分组治疗,其中一组给予常规的抗组胺药物;另一组给予抗组胺药物结合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结果显示,抗组胺药物结合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治疗的患者其结果明显优于单纯服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患者。

经分析发现,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的配方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过敏作用的益生菌菌种,采用了先进的提取融合技术,进一步提高人体的接受能力与益生菌的抗过敏能力。欣敏康通过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分泌γ干扰素,有效改善过敏症状;利用人体微生物细胞刺激免疫细胞,减少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的生成,减少免疫细胞的过敏原的应激反应,改善过敏体质,阻断过敏进程,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反复发作。

3、远离过敏原

荨麻疹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不能吸入一些过敏原比如动物的皮毛真菌、尘螨面粉等,另外也不能长时间接触油漆汽油或者化妆品等。荨麻疹患者必须要去医院排查过敏原并且针对性地远离,防止对鼻子带来二次刺激。

预防荨麻疹记住4点

饮食禁忌: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避免食用鱼、虾、蟹、辣椒等易过敏或刺激食物,不喝酒、浓茶、咖啡,以免加重病情。

环境维护:家里衣被勤洗勤晒,特别换季的衣被不要刚拿出来就穿上、盖上,要及时除螨除尘,最好不要饲养猫狗等宠物,保持起居环境的卫生清洁。

重视心理健康:绝大部分慢性荨麻疹不影响患者内脏器官的健康和自然寿命。患者可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必焦虑。家中常备抗过敏药,遵医嘱坚持药物治疗,不可自行停药。

㈡ 荨麻疹吃什么药能好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荨麻疹应该吃什么药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适宜荨麻疹吃的药
1、抗组胺类药物

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常用的H1受体拮抗剂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扑尔敏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丁、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氮卓斯汀、地氯雷他定等;单独治疗无效时,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H1受体拮抗剂合用或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常用的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用于急、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效。剂量因人而异。

2、搭配各种中药

中医中药治疗荨麻疹主要是各种中药搭配的汤剂或者是中成药的口服类药物。由于中医治疗荨麻疹讲究辨证施治,所以在治疗前必须弄清楚荨麻疹的具体症状和类型,进而选择具体药材搭配的方案,进而起到改善缓解症状,治疗荨麻疹的目的。

3、必要时可以选择多塞平

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且不良反应较小。对传统使用的抗组胺药物无效的荨麻疹患者,多塞平是较好的选用药物。

患上荨麻疹的症状

1、过敏性荨麻疹

过敏性荨麻疹多数是由于过敏性机理引起的,每次发作时手脚特别痒,四肢麻木,呼吸也很困难,头也是麻木的,然后身上就会出一些黄豆大的水疱状的疹子。每次发病前都去过街上,而且基本都是晚上发作。发作时每次吃上一些药大概再过3个小时左右就会全消,这一点患者朋友们要注意。

2、寒冷性荨麻疹

有些人每年冬天吹冷风时就会皮肤发痒,甚至接触冷风、冷水或冷东西时,露在外面的皮肤或接触冷物的部位产生风疹块,重者还会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慌、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寒冷性休克是溺水致死的原因之一,有时吃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肿胀。有些时候寒冷性荨麻疹并不是简单的皮肤疾病,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如冷球蛋白血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症等,发现有这样的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

3、人为性荨麻疹症状

有些人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下子变得经不起搔抓,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着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胆碱能性荨麻疹症状:多见于青年,在运动、受热、情绪紧张、吃热东西后,出现疹子,疹子很小,大多散发于胸部和上肢,剧痒。半小时至一小时内消退,或用冷水冲洗后消退。青少年的朋友们在生活中要多留意。
患上荨麻疹的原因
1、通过食用日常食物而引起

食物 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荨麻疹,这在 儿童 较多见,也可能是儿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与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2、感染或者过敏原引起

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3、其他物理因素

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急性荨麻疹。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荨麻疹患者治疗 方法
1、针对病因

荨麻疹的治疗要以消除病因为主,有感染时常须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暂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2、内服外用

内用药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局部用药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3、中医治疗

急性荨麻疹风热型用荆防汤,风寒型用麻桂各半汤治疗。

丘疹状荨麻疹用荆防汤治之。

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同急性荨麻疹治疗,病程迁延者用活血化瘀,健脾祛湿,温中补肾,辨证治疗。有热者用清热宽胸汤,有风寒者用永安止痒方,脾虚用胃苓汤,人参健脾丸,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等治之。

看过适宜荨麻疹吃的药的人还会看:

1. 急性荨麻疹吃什么药最有效

2. 荨麻疹用什么中药最有效

3.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偏方

4. 儿童荨麻疹吃什么药

5. 得了荨麻疹不能吃什么食物

㈢ 荨麻疹用什么药可以根治

治疗原则
对因治疗,抄找不袭到诱因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
治疗方针
首先应找到病因,并且避免诱发因素,结合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应找到病因,并且避免诱发因素,如果是感染引起者,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药物引起者应停用过敏药物;食物过敏引起者,找出过敏食物后,不要再吃这种食物。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
1.抗组胺类药物:①H受体拮抗剂:治疗各型荨麻疹都有较好的效果。②多塞平: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剂,对慢性荨麻疹效果尤佳。
2.糖皮质激素:为治疗荨麻疹的二线用药,一般用于严重急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压力性荨麻疹对抗组胺药无效时。
3.免疫抑制剂:当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病情反复,其他治疗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时,可应用。
详情
预后情况
大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㈣ 盐酸多塞平片可以治荨麻疹吗

你好.
我前段时间也有荨麻疹,但我到医院看了后医生给我开了一瓶盐酸多塞平片.一天一次(一颗,睡前吃)但我发现有了点过敏时,就吃一颗.还不错,现在都没事了.所以是可以康复并根治的!
还吊了几瓶(三天)维生素,打了一天的针.
-------------------------
祝你健康!

㈤ 请问荨麻疹用什么药可以更好的治疗

荨麻疹治疗的根本是去除病因,如无法去除,则因尽量减少各种促发和加重因素,特别是物理性荨麻疹。同时应避免加重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的各种因素。即使不能发现病因,药物治疗也是控制和治愈荨麻疹的良好措施。
急性期治疗
病情严重、伴发过敏性休克或喉头水肿的患者需立即抢救。
1. 肌注肾上腺素,必要时每5~10分钟重复一次。
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应用,或甲泼尼龙,分2~3次静脉滴注。
3. 吸氧,氧流量4~6L/分,保持呼吸道通畅。
4. 快速补充血容量,林格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均可,一般先输500-1000ml,以后酌情补液,输注速度不宜过快,每分钟40~60滴,量不宜过多,以免诱发急性肺水肿。
5. 经上述处理后,血压仍低者,可使用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使收缩压保持在90~100mmHg。
6. 对于支气管明显痉挛者,予氨茶碱加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
7. 喉头水肿严重者应酌情作气管切开。
一般治疗
荨麻疹患者应尝试寻找病因并避免接触致病因素。
病因治疗
详细询问病史是发现可能病因或诱因的最重要方法;
对诱导性荨麻疹,包括物理性与非物理性荨麻疹患者,避免相应刺激或诱发因素可改善临床症状,甚至自愈;
当怀疑药物诱导的荨麻疹,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可考虑避免(包括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或用其它药物替代;
临床上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或)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在其他治疗抵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受益。如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联的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
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并加以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系统治疗
急性荨麻疹的治疗
去除病因后,治疗上首选第二代非镇静类抗组胺药,常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依美斯汀、比拉斯汀、咪唑斯汀、苯磺贝他斯汀、奥洛他定、卢帕他定等。
在明确并祛除病因以及口服抗组胺药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必要时可选择糖皮质激素。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抗组胺药
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治疗有效后逐渐减少剂量,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和症状为标准,以最小的剂量维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3~6个月,或更长时间。
第二代抗组胺药常规剂量使用1~2周后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时,考虑到不同个体或荨麻疹类型对治疗反应的差异,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将原抗组胺药增加2~4倍剂量、更换抗组胺药品种,或联合其它第二代抗组胺药以提高抗炎作用,或联合第一代抗组胺药睡前服用。
生物制剂
高剂量抗组胺药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酌情使用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每四周一次,皮下注射,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有肯定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儿童患者需要遵医嘱减量。
免疫抑制剂
抗组胺药治疗无效的患者,也可考虑选择免疫抑制药物。
雷公藤多甙片,又称雷公藤多苷片,每日分3次口服,使用时需注意对造血系统的抑制、肝脏的损伤及生殖毒性等不良反应。
环孢素,每日分2~3次口服,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只用于严重的、对高剂量抗组胺药均无效的患者。
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上述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或者急性发作时可酌情遵医嘱予泼尼松(或相当剂量的其它糖皮质激素)口服,好转后逐渐减量,通常疗程不超过2周,不主张常规使用。
特殊类型的荨麻疹治疗
诱导性荨麻疹首选地二代非镇静类抗组胺药物,可联合以下治疗:
人工荨麻疹在治疗上要减少搔抓,可口服酮替芬,或联合窄谱紫外线(UVA或UVB)治疗;
冷接触性荨麻疹可联合口服赛庚啶或多塞平,结合冷水适应性脱敏;
胆碱能性荨麻疹可口服达那唑、美喹他嗪或酮替芬,并逐渐增加水温和运动量;
延迟压力性荨麻疹通常抗组胺药治疗无效,可选择孟鲁司特、糖皮质激素,难治患者可选择氨苯砜、柳氮磺胺吡啶口服;
日光性荨麻疹可用羟氯喹口服,或结合紫外线(UVA或UVB)脱敏治疗,或阿法诺肽皮下注射。
国内外关于奥马珠单抗成功治疗各种类型诱导性荨麻疹的研究和报道,尚需大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的治疗
原则上,妊娠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但如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必须采用抗组胺药治疗时,医生应告知患者目前尚无绝对安全可靠的药物,患者在专业医生建议下权衡利弊情况,选择相对安全可靠的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大多数抗组胺药可以分泌到乳汁中。比较而言,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在乳汁中分泌水平较低,哺乳期妇女可酌情推荐上述药物,并尽可能使用较低的剂量。西替利嗪滴剂、氯雷他定糖浆等同样是儿童荨麻疹治疗的一线选择。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例如氯苯那敏(扑尔敏)等,可经乳汁分泌,降低婴儿食欲和引起嗜睡等,应尽量避免使用。
同样,在治疗无效的患儿中,可酌情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或者联合第一代(晚上使用)和第二代(白天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但要关注第一代镇静类抗组胺药给患儿学习认知等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