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疗
4月-9月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快,通过接触和飞沫就可以传播。在1-7岁的儿童中普遍易感,特别容易在幼托机构造成流行。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HA)是一种主要由人类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引起的以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性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学龄前幼儿,传染性较强。
疱疹性咽峡炎早期病毒的主要复制部位是口咽和肠粘膜的上皮细胞:一部分病毒复制发生在鼻咽部,并扩散到上呼吸道淋巴管;另一部分病毒被吞噬转移到胃和下消化道,从而引起后续的感染发生。《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强调,治疗应遵循早期发现、早期对症治疗、局部抗病毒用药的原则。
与全身给药模式相比,利巴韦林气雾剂(信韦林)按给药途径分类为非吸入式气雾剂,小颗粒与抛射剂形成稳定性的气溶胶,随抛射剂挥发过程中,药物随抛射剂的挥发快速的扩散到腔道内,促使药物均匀的分散在口腔、咽喉和鼻腔深处。药物直接作用于疱疹性咽峡炎病灶部位,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时间短,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抗病毒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相较于传统口服,静脉给药相比,气溶胶给药方式不但避免了注射痛苦,而且具有上呼吸道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药物浓度低、不良反应少、起效时间短等优势,更适合儿童使用。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易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在高发季节应加强预防措施,包括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等。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对症治疗。
B.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其症状表现咽部充血,口腔内有灰白色的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一周可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病因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特殊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8、10、22亚型,也可有其他肠道病毒、疱疹病毒引起。通过接触传染、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染,潜伏期一般为1-2天。多发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发于夏秋季节。
疱疹性咽峡炎的诱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发疾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愈性疾病,也就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动停止,并且逐渐恢复痊愈,病程为7-10天,大部分孩子在症状出现5天后,病情好转。但是由于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急,有些孩子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导致高热抽搐,这个时候要迅速送往医院。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全身不适,于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发病两天内患儿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接下来两三天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差别较大,轻的仅有1-2天的轻中度发热;重的起病急,表现为骤起高热,体温可达39℃-40℃,约2-5天后体温下降,体温过高时甚至发生高热惊厥,患儿烦躁哭闹,部分还带有呕吐和腹泻。
婴儿患疱疹性咽峡炎时,比较典型的症状是口水明显增多,拒绝喝水吃东西,这是因为咽颊疱疹溃疡后造成咽部疼痛。年长的孩童常会自诉咽喉痛。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初期症状相似,两者一般都伴有发热,均在口腔内看到疱疹、溃疡。那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怎么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最大区别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轻些,感染性没那么强,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疱疹性咽峡炎应该怎么护理?疱疹性咽峡炎早期表现为发烧,但刚发烧的时候还不知道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只有3-24小时以后口腔里面看到疱疹了才能确诊。所以家长在小孩开始出现发烧症状的24小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体温超过38.5℃要服用退烧药,以防出现高热惊厥。如果小孩2-3天高烧不退,或者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感染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帮助小孩缓解不适。孩子出现中低烧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为了防止溃疡继发感染,需要保持口腔清洁,可以用淡盐水漱口,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对症的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咽喉部疼痛明显,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喝白开水,白开水对发生溃疡的咽喉部刺激最小,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吃一些营养又容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汤等,饭菜要清淡,不要吃鱼虾或者太热、辛辣、味重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加重咽痛。如果孩子进食勉强,也可以少食多餐。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具体措施如下:
1、要注意小孩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小孩玩具、衣服要及时清洗;
2、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鼻,避免交叉病毒感染;
3、居家环境要注意通风;
4、小孩加强身体锻炼,饮食营养要全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抵抗力;
5、在疾病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另外,小孩患病时要对症治疗,家长不要自作主张给小孩吃药,如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都不要胡乱吃。特别不建议通过预防性的吃一些药,来防止某种病毒传染疾病。
C.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什么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能是病毒感染的,那么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什么呢?
疱疹性咽峡炎的常见病原体,首先必须提到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多见于被感染儿童,成人感染占21.7%。其潜伏期1-3天,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流涕、咳嗽、好模咽痛、发烧,全身不适。表现为鼻咽部首袜猜、会厌、舌和软腭部出现小疱疹,粘膜红肿,者型淋巴滤泡增生、渗出,扁桃体肿大,伴吞咽困难,食欲下降。
疱疹性咽颊炎的病原菌以肠病毒为主,大部分为a组柯萨基病毒所致。病程中应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或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此时要注意多休息,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因为该病毒无特效治疗方法,可口服中药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使用大青叶、板蓝根或双黄连等药物。
D. 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原因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临床特点
1疱疹性咽峡炎引起的原因
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疱疹主要集中在咽峡部。 这种病人可以引起反复发热,还可以引起流涎。 如果出现手足同样有疱疹,就考虑是手足口病。 这种病治疗主要就是对症的退热、抗病毒等治疗,一般病程可能一个星期左右。
2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临床特点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是有发热和口腔的溃疡疱疹,小孩子有时候会表现有咽痛,然后拒食、流涎,一般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如果小孩子有明显的不舒服,像有高热,然后吃东西吃不下,明显的烦躁不安,这时候还是建议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用药物干预然后治疗,缓解宝宝不适;如果是有高热,可能会合并高热惊厥。
3疱疹性咽峡炎几岁才有
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一到三岁的婴幼儿,及幼托机构的儿童,可引起小范围局部流行,感染的病原菌为柯萨奇病毒A组,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流涎,食纳不佳等表现,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软腭处可见大小不一灰白色的疱疹,常常病程为一周左右。
4疱疹性咽峡炎手上会起泡吗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来说只是咽峡部的疱疹,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有手、足有疱的,如果一旦出现手上有疱疹了,我们就要考虑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可以表现为口腔、咽峡部疱疹,手足、肛门周围出现疱疹。所以说单纯性疱疹性咽峡炎不会出现手上起泡。
E. 孩子发烧、厌食、咽喉有泡,可能得了这种传染病!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1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传染病,常发于夏秋季,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可通过飞沫、粪便、口腔接触传播,7岁以下的儿童普遍易感。该病主要由柯萨奇A型、EV71、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性感染,而抗生素是针对细菌及部分其他病原体的药物,所以抗生素对此病根本无效!
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特征
该病的潜伏期为2-4天,在此期间,孩子会传播病毒,但没有任何生病迹象;
当孩子开始发病的时候,会出现以下症状:
1、嗓子出现水疱,有轻微不适感;
2、接着出现会持续3~5天的高烧,喉咙痛,还能吃喝东西;
3、烧退后,小红疱很快会爆开,形成小溃疡,产生剧烈疼痛,孩子会拒绝饮食,有的还流口水、哭闹等,这样的情况持续3~5天就会完全好转;
4、在此期间,婴幼儿常见厌食、呕吐和易怒/易哭闹等;大龄儿童头痛、背痛、咽喉痛和腹痛更加明显;
5、从潜伏期到完全病愈,整个病程大约为两周。
2
发生疱疹性咽峡炎家长需要怎么做
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一旦孩子感染上,除了等待,家长能做的只是对症治疗了。
多喝水、多休息
多休息,能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恢复体力;
多喝水,如果孩子不愿喝温热开水,可以喝适量的凉开水,一方面有镇痛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溃疡创面冲刷干净,有利于恢复。
食物清淡、柔软
饮食方面要清淡、柔软,如果孩子因咽喉疼痛拒绝进食,可以适量食用苹果泥或者冰淇淋,有止痛和补充水分、热量的作用。
合理降温
针对高烧,需要谨遵医嘱使用退烧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退烧。这些药物同时具有止痛效果,可以缓解喉咙痛、头痛、背痛。
适当缓解疼痛
咽喉疼痛时,可酌情使用含有薄荷成分的喷剂喷喉(建议 1 岁以上儿童)。
避免重复或交叉感染
勤洗手,饭前便后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嫌禅洗手,用干净的毛巾擦手;
勤消毒,患儿接触过的玩具、餐具和衣物等生活用品,可以使用煮沸、热水浸泡30分钟以上、消毒液擦洗等方式进行消毒。
3
疱疹性咽峡炎什么情况下要立刻就医
虽然目前没有针对性治疗的药物,即使症状严重,医生也只能对症处理,比如发烧了就退热,拉肚子就补液,同时加强护理。
但总的来说,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仍需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
1、当孩子出现头痛、呕吐、脱水(唇干)、脖子僵硬、尿少等病状时;
2、当孩子发生行为异常,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嗜睡、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时;
3、超过 24 小时持续高热不退,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
4、四肢抖动、站立不稳。
4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目前暂没有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疫苗,但有医生建议有条件者可考虑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此类肠道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但对笑者茄柯萨奇A型、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没有预防的作用。
所以家长可从以下4个方面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1.自身可做:接触孩子前、给宝宝更换纸尿裤/尿布前、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孩子可做:饭前便后、从户外回来、接触宠物后均要洗手;
3.避免人群拥挤处: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注意环碰察境卫生:居住处要经常通风透气,勤晒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