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巨细胞病毒水痘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巨细胞病毒水痘

发布时间: 2023-03-28 09:36:59

1. 人体常见的五种病毒

病毒是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专性细胞内寄生。目前能够感染人体的病毒有很多种,常见的种类有天花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以及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还有乳头瘤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可病毒、鼻病毒、口蹄疫病毒、黄热病病毒、登革热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拉沙热病毒、狂犬病病毒、汉坦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
病毒感染有非常的,据估计,我们的身体中有超过380万亿种病毒,统称为人类病毒群。但这些病毒并不是你经常听到的危险病毒,比如那些引起流感或普通感冒的病毒,或者像埃博拉或登革热这样更邪恶的病毒。许多病毒可以感染你体内的细菌,它们被称为噬菌体。
人体病毒有,第一种分类:蛋白病毒,DNA ,从遗传物质分类:DNA病毒、RNA病毒、 蛋白质 病毒(如;朊病毒) 第二种分类:普通病毒、类病毒 。按临床和 感染 途径可分为呼吸道感染病毒、消化道感染病毒、 肝炎 病毒、乙脑病毒、神经病毒、性传播病毒等。
常见的有痘病毒科、疱疹病毒科(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以及腺病毒科,嗜肝DNA病毒(乙肝病毒)。
人和动物约60%的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中病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是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疾病。1918~1919年流行性感冒在全球大流行,全世界上亿人患病,2 000人死亡。另外,肆虐今日世界的艾滋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

2. 儿童出疹子都有什么原因

儿童出疹子都有什么原因?

引起儿童出疹子的疾病很多,原因不同,包括:感染性疾病(如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耐唤数麻疹等)、链行过敏性疾病、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常见病因如下:

一、感染性疾病

1.病毒感染,包括:麻疹、风疹、幼儿急疹、肠道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

2.细菌感染,包括: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和副伤寒、脓疱疮等。

3.其他感染包括:钩端螺旋体病、先天梅毒、斑疹伤寒等。

二、过敏性疾病

1.局限性:包括婴儿湿疹、接触性皮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尿布疹等。

2.全身性:过敏性紫癜、药物疹、丘疹样荨麻疹等。

三、血液病

包括新生儿出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

四、维生素缺乏症

包括烟酸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B缺乏症等。

五、风湿免疫性疾病

包括风湿病、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六、原因不明的疾病昌首

包括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即:川崎病)、先天性皮肤异常等。

儿童出疹子的病因很多,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再予以相应治疗。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赵丽斯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3. 幼儿身上起了好多水痘 医生说是 “病毒性疱疹” 应该怎么护理 有什么好的方法医治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令前儿童,尤以一二岁婴幼儿最多。水疱如芝麻大小,疱液呈珠白色,周围绕以红晕。主要发生在指(趾)的屈面、侧缘及手掌足底;口腔粘膜及舌部小水疱易破溃形成溃疡,自觉疼痛而影响进食,婴幼儿常流涎。整个病程约一周,很少复发。 单纯疱疹中医称为“热疮”,好发于皮肤与粘膜交界处,特别以口角、唇缘、鼻孔周围等部多见,特点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的小水疱,多为一簇;疱液先透明后混浊,擦破后糜烂、出滋水、结痂,也可继发感染。病程1-2周左右,愈后还可在原处复发。 水痘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水疱如绿豆大小,分布以头面部、躯干、四肢近端为主;水疱初清澈如荷叶上的水珠,后变混浊,疱壁薄易破,常有瘙痒。经2-3天后水疱逐渐干涸结痂,1周后脱痂而愈。成人水痘全身症状显著,皮疹数较多,也更痒。 带状疱疹先有1-5天的局部皮肤刺痛,而后在面部或胸背部腰腹部出现多簇群集性的小水疱,其分布仅限于身体一侧,排列成带状,疼痛往往剧烈。一周后水疱开始干涸结痂,然后脱痂而愈,一般需2-3周时间。老年人可后遗神经痛。愈后可有永久的免疫力,故不再复发。 由于病毒性疱疹种类很多,建议你还是以配合医院的治疗为最佳选择!!!!

4. 起水痘会引发巨细胞感染吗

你好。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不会引发巨细胞感染,这是两种不同的病毒。但是水痘合并症比较麻烦,比如水痘后肺炎,痘脑等。所以出水痘要尽量卧床休息,防止并发症。

5.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哪三个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慢发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三个。

1、慢发性感染,有很长的潜伏期。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最终常为致死性感染。如艾滋病以及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除寻常病毒外,还有一些非寻常病毒或待定生物因子(如朊粒)也可能引起慢发感染。

2、慢性感染,指显性或隐性肆裤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病程常达数月至数十年,患者表现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如HBV、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

3、潜伏感染,这类感染的特点为机体表现为临床急性感染痊愈后,微生物或其基因组(或基因)潜伏于某一部位,一般不能用常规方法检出。在一定条件下,潜伏的微生物可被激活出现临床症状。如单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以及人类疱疹病毒6型均为潜伏感染病原体。

(5)巨细胞病毒水痘扩展阅读:

机体感染病毒后,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类型。依据有无症状,可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依据病毒滞留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长短,病毒感染又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即急性感染与持续性感染。前者的代表是天花、鼠疫及流感等,后者的代表是结核、乙肝,布氏杆菌病与艾滋病等。

持续性感染则表现为慢性或反复银雹肆发作的感染,较难治愈锋轿;引起慢性炎症,并可发展为严重疾病,甚至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由于持续性感染患者需长期用药物治疗,是构成对抗生素及药物耐药的来源之一。

同时,因部分持续性感染的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可持续排出病原体,构成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防治持续性感染已成为传染(感染性)疾病的重点和难点。

6. 新生儿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引言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VZV与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1型和2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和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 HHV)-6、HHV-7及HHV-8均属于疱疹病毒家族。

水痘通常是健康儿童中的轻度自限性疾病。罕见情况下,水痘会累及妊娠女性或产后女性,从而影响到胎儿或新生儿。新生儿也可发生医院获得性VZV感染。

本文将总结新生儿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水痘以及妊娠期VZV感染见其他专题。(参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水痘”和“妊娠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先天性水痘综合征 — 大多数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患者都是母亲在孕龄8-20周时感染VZV的婴儿。但与妊娠期间的众多其他病毒感染相比, VZV的总体感染风险很小。如果母亲是在妊娠20周以前感染VZV,则婴儿罹患先天性水痘综合征的风险约为2%;如果感染发生于妊娠13周以前,则婴儿患病的风险低于1%[1,2]。常见胎儿子宫内生长受限。(参见“妊娠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受累婴儿的特征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表现(以发生率高低排序)[3]:

可能凹陷和存在色素沉着的瘢痕性皮损,呈皮节分布。

眼部缺陷,如白内障、脉络膜视网膜炎、Horner综合征、小眼球和眼球震颤。(参见“儿童白内障”)

肢体畸形,通常包括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全。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皮质萎缩、癫痫发作和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新生儿水痘

感染风险 — 新生儿水痘是死亡率可高达30%的严重疾病[4]。母亲在分娩前2周内暴露于VZV或出现水痘的临床表现时,新生儿的感染风险最高。也可能发生医院获得性VZV感染。

若母亲在分娩前5日到分娩后2日期间出现水痘感染症状,则新生儿的病死率增加[5,6]。母体来不及在这段时间里产生IgG并使胎儿通过抗体的被动转移来获得免疫力。若是在出生后的10-28日里获得水痘,则通常程度较轻[7]。但新生儿的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因此比年龄较大的婴儿或儿童更有可能发生严重疾病[8]。

早产儿发生医院获得性VZV感染的风险高于足月儿,因为母体IgG抗体的主动转运主要是在晚期妊娠发生[9]。出生后的年龄也是一个危险因素,因为抗体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10,11]。一份关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中VZV暴露的报告显示,出生2个月后的婴儿常为血清抗体阴性[10]。

临床特征 — 新生儿水痘的临床特征多种多样,轻则为类似于年龄较大儿童水痘的轻度疾病,重则为类似于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播散性感染。(参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水痘”,关于‘临床表现’一节)

新生儿可在出生后的数日内发热,之后出现全身性水疱疹(图片 1)。皮疹开始时为斑疹并迅速进展为丘疹,接着是特征性水疱皮损,随后结痂。其通常最先出现于头部,再扩展至全身。这些皮损的特征是处于不同的发展和愈合阶段。可以通过全身受累以及皮损处于不同的发展和愈合阶段这两个特征来区分水痘与新生儿HSV感染导致的水疱疹,后者往往呈群集在局部(图片 2)。(参见“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临床特征与诊断”,关于‘皮肤-眼-口感染’一节)

轻度新生儿水痘病例的皮损可在7-10日内愈合。但随后可能会发生播散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内脏表现是水痘肺炎、肝炎和脑膜脑炎。在母亲于妊娠期发生水痘的新生儿中,带状疱疹的报道十分少见[12,13]。

若母亲在分娩时有活动性水痘感染, 那么在婴儿出生后立即给予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aricella-zoster immune globulin, VariZIG)可能会减轻新生儿疾病。(参见下文‘暴露后预防’)

诊断

新生儿水痘可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包括母亲在距离分娩不久时暴露于VZV或有临床症状,且患者存在特征性表现,即处于不同发展和愈合阶段的全身性水疱皮损(图片 1)。在不确定和/或严重病例中,可通过PCR检出VZV来证实诊断。诊断新生儿水痘时首选PCR,因为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PCR可从水疱拭子或水疱刮屑、已结痂皮损的痂片、活检样本组织和/或脑脊液中检出VZV[6]。其还可区分野生型VZV与疫苗病毒株。(参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关于‘聚合酶链反应’一节)

用直接荧光抗体法(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DFA)检测来自活动性水疱皮损的刮屑可实现快速诊断。但不应以DFA代替PCR检测,因为PCR的敏感性更高。(参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关于‘直接荧光抗体’一节)

病毒培养没有诊断价值,因为它的敏感性远低于PCR且病毒需要数周时间生长。(参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关于‘病毒培养’一节)

血清学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但这种方法需获取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滴度,因此不能快速确立诊断。新生儿感染水痘时,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均显示VZV IgG滴度升高。而在妊娠期间被动获得母体抗体的未感染新生儿中,急性期和恢复期的VZV IgG滴度通常都较低。VZV IgM在新生儿中不敏感,可得出假阳性结果。(参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关于‘血清学检测’一节)

也有荧光抗膜抗体试验(fluorescent anti-membrane antibody, FAMA)、乳胶颗粒凝集试验(latex agglutination, LA)、ELISA,以及补体增强中和试验等其他诊断性检查可供使用,但不推荐用于新生儿。

胎儿水痘感染也有可能在产前得到诊断。(参见“妊娠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暴露后的处理

对于因母体感染或接触感染者而暴露于VZV的新生儿,处理方法包括隔离及暴露后预防。具体的干预措施取决于暴露时机、母亲的血清抗体状态,以及胎龄。为年龄较大儿童及成人预防水痘的疫苗尚未在新生儿中得到检测。(参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暴露后预防

VariZIG — 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ariZIG)是纯化的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由含高水平抗水痘抗体的血浆制成[14]。(参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暴露后预防”,关于‘VariZIG’一节)

已证实暴露后以防治疗可为暴露的新生预防水痘,或为预防不完全的患者减轻病情或延迟发病[15]。

美国免疫接种实践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和美国CDC推荐对有VZV明显暴露的新生儿使用VariZIG[6,16,17]:

母亲在分娩前后(分娩前5日内或分娩后2日内)出现水痘症状和体征。

出生时胎龄大于等于28周的住院早产儿,且母亲无免疫接种记录、血清抗体阴性,也无明确的水痘感染既往史。

胎龄小于28周或出生体重小于1000g的住院早产儿,无论母亲有无水痘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

还有一些专家建议,若暴露婴儿的母亲没有免疫VZV的证据,则应在出生后2周内对婴儿使用VariZIG[18]。

体重为2.1-10kg的新生儿推荐使用125U(1瓶),体重小于等于2kg的新生儿推荐使用62.5U(0.5瓶),肌内注射[6]。VariZIG为冻干制剂,必须复溶后才可进行肌内注射。

需要进行暴露后预防时,应尽快给予VariZIG进行被动免疫。水痘暴露后应用VariZIG行被动免疫的时间窗最多为10日[16]。(参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暴露后预防”,关于‘VariZIG’一节)

如果没有VariZIG,则可考虑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IVIG)或预防性应用阿昔洛韦[6]。

隔离 — 母亲和婴儿是否需要隔离取决于有无活动性疾病或暴露的时机。

活动性疾病−必须隔离存在活动性VZV病变的母亲。直到母亲不会传染疾病时,才可解除其与婴儿的隔离。如果母亲在分娩前5日内或产后2日内发病,则应给予婴儿VariZIG。

还要隔离所有在婴儿室或NICU中出现水痘的婴儿。

在分娩前的21日内出现活动性水痘−若母亲在娩前的21日内出现活动性水痘但在入院前消退,则不需要隔离。但新生儿应留在母亲的病房,并与其他婴儿隔离。该婴儿应该已经由母体抗体获得被动免疫,因而不需要接受VariZIG。

母亲在入院之前6-21日暴露−若母亲入院前的6-21日期间暴露于VZV且血清抗体阴性,则应将其与其他患者及婴儿室隔离,因其可能在住院期间出现水痘。这条建议是考虑到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暴露后14-16日,但有时为10-21日[18]。接受VariZIG或IVIG后,水痘的潜伏期可延长至28日,但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潜伏期可能较短。

此类母亲的足月婴儿应与母亲隔离。应仅由具有VZV免疫力的医护人员照顾此类母亲与婴儿,并且应尽快安排他们出院。

母亲在入院前6日内暴露−如果血清抗体阴性的母亲在入院前6日内暴露,并在48小时内出院,则无需隔离,因为预计其不会在住院期间出现水痘。

婴儿室暴露 — 应隔离在婴儿室或NICU出现水痘的婴儿。婴儿室暴露一般是由具有传染性的探视者或医院工作人员引起。在新生儿室中,已暴露的婴儿通常在出现传染性前就已出院。

出生10日后的婴儿感染水痘时,病情通常较轻。因此,一些医生倾向于进行常规的新生儿护理,而不给予VariZIG或者检测母体的免疫状况。但在出生后1个月内暴露的婴儿都可考虑给予VariZIG[8]。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方法是仅当母亲的血清抗体为阴性时才给予婴儿VariZIG。

在少数情况下,婴儿住院8日以上且母亲的血清抗体为阴性,此时可能需要隔离。(参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NICU暴露 — NICU中的暴露婴儿通常会分为一组。要将他们与暴露后8-21日期间入院的患者相隔离。母亲血清抗体呈阴性的所有NICU婴儿都要接受VariZIG;胎龄小于28周或出生体重小于等于1000g的早产儿也都要接受VariZIG,无论其母亲的免疫状况如何[6,19]。应将已接受VariZIG的婴儿与新收入的患者隔离28日[12]。

治疗

阿昔洛韦 — 发生严重散播性VZV感染的新生儿(如肺炎、脑炎、血小板减少、严重肝炎)采用静脉阿昔洛韦[30mg/(kg·d),分3次给药]治疗10日[20,21]。

大部分病毒复制会在皮疹出现后的72小时内停止,因此必须在出现症状后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支持针对新生儿水痘使用阿昔洛韦的证据仅限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22,23]。间接证据来自于为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治疗水痘的经验。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一样,散播性VZV感染的新生儿比免疫功能正常的年纪较大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参见“水痘感染的治疗”,关于‘免疫功能受损的宿主’一节)

控制发热 — 水痘患者的体温升高通常轻微,所以很少需要控制发热。阿司匹林会增加Reye综合征的风险,所以不应使用[24]。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延长病程[25]。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与坏死性A组链球菌感染有关,所以尚不推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并未发现这种关联[26]。体温升高持续时应评估患者有无继发性并发症。

母乳喂养 — 虽然母乳中检测出过VZV的DNA,但仍不确定VZV是否会分泌至母乳[27]。母乳中的抗体可能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我们鼓励母乳喂养暴露于或感染了水痘的新生儿[28]。

学会指南链接

其他专题提供了部分国家及地区的学会指南和政府指南链接。(参见“Society guideline links: Varicella-zoster virus”)

总结与推荐

新生儿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来自妊娠期或分娩时的母体垂直传播,或是出生后的环境或感染的医护人员。(参见上文‘引言’)

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患者为母亲在孕龄8-20周时感染VZV的婴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瘢痕性皮损、眼部缺陷(如白内障、脉络膜视网膜炎、Horner综合征、小眼球和眼球震颤)、肢体畸形(如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皮质萎缩、癫痫发作及认知功能障碍)。(参见上文‘先天性水痘综合征’和“妊娠期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关于‘先天性水痘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一节)

新生儿水痘是死亡率可高达30%的严重疾病。母亲感染VZV或在分娩前2周内暴露于VZV时,新生儿有发生新生儿水痘的风险。若母亲在分娩前5日到分娩后2日期间出现水痘感染症状,则婴儿的死亡风险增加,因为母体来不及在这段时间里产生抗体并将抗体转移到婴儿体内。(参见上文‘新生儿水痘’)

新生儿水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则为类似于年龄较大儿童的轻度水痘,重则为累及肝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播散性疾病。(参见上文‘临床特征’)

新生儿VZV感染可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包括母亲在距离分娩不久时暴露于VZV或出现临床症状,且患者存在特征性表现,即处于不同发展和愈合阶段的全身性水疱皮损(图片 1)。在不确定和/或严重病例中,可通过PCR检出VZV来证实诊断,样本包括水疱拭子或水疱刮屑、已结痂皮损的痂片、活检样本组织和/或脑脊液。用直接荧光抗体法( DFA)检测来自活动性水疱皮损的刮屑可实现快速诊断。但不应以DFA代替PCR检测,因为PCR的敏感性更高。(参见上文‘诊断’)

推荐对下列人群采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ariZIG)进行暴露后预防:母亲在分娩前后(即分娩前5日到分娩后2日)出现感染症状的婴儿、胎龄大于等于28周且母亲没有免疫力的早产儿,以及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参见上文‘VariZIG’)

必须将有活动性疾病的母亲或在入院前6-21日有暴露史且血清抗体阴性的母亲与其他患者(包括这类母亲的婴儿)相隔离。直到母亲不具有传染性时才可解除其与新生儿的隔离。应将所有出现水痘的婴儿与其他婴儿隔离。(参见上文‘隔离’)

对于有严重散播性VZV感染的新生儿(如肺炎、脑炎、血小板减少、严重肝炎),我们推荐应用抗病毒治疗,而非单用支持性治疗(Grade 1B)。不予以抗病毒治疗时,此类婴儿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都很高。治疗包括10日疗程的静脉阿昔洛韦,30mg/(kg·d),分3次给予。(参见上文‘阿昔洛韦’)

我们鼓励母乳喂养暴露于水痘或受到感染的婴儿。(参见上文‘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Pastuszak AL, Levy M, Schick B, et al. Outcome after maternal varicella infection in the first 20 weeks of pregnancy. N Engl J Med 1994; 330:901.

Enders G, Miller E, Cradock-Watson J, et al. Consequences of varicella and herpes zoster in pregnancy: prospective study of 1739 cases. Lancet 1994; 343:1548.

Gershon, AA. Chickenox, measles, and mump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 Infant, 7th ed, Remington, JS, et al. (Eds), Elsevier Saunders, Philadelphia 2010. p.661.

http://www.cdc.gov/ncbddd/pregnancy_gateway/infections-chickenpox.html (Accessed on October 15, 2012).

Meyers JD. Congenital varicella in term infants: risk reconsidered. J Infect Dis 1974; 129:215.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s. In: Red Book: 2018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31st, Kimberlin DW, Brady MT, Jackson MA, Long SS (Ed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Itasca, IL 2018. p.870.

Bailey, JE, Toltzis, P. Perinatal viral infections. In: Neonatal-Perinatal Medicine: Diseases of the Fetus and Infant, 9th, Martin RJ, Fanaroff AA, Walsh MC (Eds), Elsevier Mosby, St. Louis 2011. Vol 2, p.841.

Prober CG, Gershon AA, Grose C, et al. Consensus: varicella-zoster infections in pregnancy and the perinatal period.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0; 9:865.

Saji F, Samejima Y, Kamiura S, Koyama M. Dynamics of immunoglobulins at the feto-maternal interface. Rev Reprod 1999; 4:81.

Lipton SV, Brunell PA. Management of varicella exposure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JAMA 1989; 261:1782.

Ng PC, Lyon DJ, Wong MY, et al. Varicella exposure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J Hosp Infect 1996; 32:229.

David TJ, Williams ML. Herpes zoster in infancy. Scand J Infect Dis 1979; 11:185.

Dworsky M, Whitley R, Alford C. Herpes zoster in early infancy. Am J Dis Child 1980; 134:618.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A new proct (VariZIG) for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of varicella available under an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application expanded access protocol.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06; 55:209.

Tebruegge M, Pantazidou A, Curtis N. Towards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for paediatricians. How effective is varicella-zoster immunoglobulin (VZIG) in preventing chickenpox in neonates following perinatal exposure? Arch Dis Child 2009; 94:559.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FDA approval of an extended period for administering VariZIG for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of varicella.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2; 61:21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Upd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Use of VariZIG-United States, 2013. http://www.cdc.gov/mmwr/preview/mmwrhtml/mm6228a4.htm (Accessed on July 23, 2013).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s. In: Red Book: 2018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31st ed, Kimberlin DW, Brady MT, Jackson MA, Long SS (Ed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Itasca, IL 2018. p.869.

Heuchan AM, Isaacs D. The management of varicella-zoster virus exposure and infection in pregnancy and the newborn period. Australasian Subgroup in Pa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Australasian Society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Med J Aust 2001; 174:288.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s. In: Red Book: 2018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Infectious Diseases, 31st ed, Kimberlin DW, Brady MT, Jackson MA, Long SS (Eds),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Itasca, IL 2018. p.873.

Kesson AM, Grimwood K, Burgess MA, et al. Acyclovir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ricella zoster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pregnancy.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1996; 32:211.

Williams H, Latif A, Morgan J, Ansari BM. Acy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varicella. J Infect 1987; 15:65.

Singalavanija S, Limpongsanurak W, Horpoapan S, Ratrisawadi V. Neonatal varicella: a report of 26 cases. J Med Assoc Thai 1999; 82:957.

Autret-Leca E, Jonville-Béra AP, Llau ME, et al. Incidence of Reye's syndrome in France: a hospital-based survey. J Clin Epidemiol 2001; 54:857.

Doran TF, De Angelis C, Baumgardner RA, Mellits ED. Acetaminophen: more harm than good for chickenpox? J Pediatr 1989; 114:1045.

Lesko SM, O'Brien KL, Schwartz B, et al. Invasive group A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and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use among children with primary varicella. Pediatrics 2001; 107:1108.

Yoshida M, Yamagami N, Tezuka T, Hondo R. Case report: detection of varicella-zoster virus DNA in maternal breast milk. J Med Virol 1992; 38:108.

Grumach AS, Carmona RC, Lazarotti D, et al. Immunological factors in milk from Brazilian mothers delivering small-for-date term neonates. Acta Paediatr 1993; 82:284.

7. 什么叫巨细胞病毒

问题一:什么是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疱疹病毒,分布广泛。CMV感染可引起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等病变,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有关。新近报道,艾滋病与CMV感染可能有关。常通过 *** 传播。故列为性传播疾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人群中较广泛,能引起全身各器官组织病变,胎儿、婴儿的严重损害,甚至死亡,并可能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所以了解巨细胞病毒,积极预防巨细胞病毒感让袭染很重要。 [病理学] [病原体] CMV又称为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亚科,是人类疱疹病毒组中最大的一种病毒。由分子量约为150X106的线状双股DNA所组成。其形最大由162个壳粒(capsomer),正20面体构成。有典型的疱疹病毒结构。形态与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非常相似,不易区别。 CMV只能在人纤维母细胞的组织培养中增殖,而不能在其他动物细胞中生长,增殖非常缓慢,其复制周期为36-48小时,比单纯疱疹病毒复制周期8小时要长得多。初次分离需一个多月才能出现特殊的细胞;细胞变园,膨胀,细胞及核巨大化,核周围出现一轮“晕族备”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在活体中的靶细胞主要是上皮细胞。人类CMV各株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 CMV在20%乙醚中最多存活2小时。pH 问题二:什么是巨细胞病毒IgG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的一种全身感染综合征。因被感染细胞变大,核内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故本病又称巨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症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唾液腺病毒症,是无症状限局性感染,婴幼儿较常见;另一种是全身感染,主要侵犯婴儿,比较少见。
病因
初次感染后,CMV将在宿主细胞中无限期存在成潜伏状态。可能累及多种组织器官,尸检提示肺、肝、胰、唾液腺、中枢神经系统及肠也可能是病毒潜伏场所。先天性感染的严重程度,与缺乏产生沉淀抗体的能力和T细胞对CMV的应答有关。儿童和成年人感染CMV后,在外周血中出现具有抑制细胞毒表型的活化T淋巴细胞,如果宿主的T细胞功能受损,潜伏的病毒就可能复活并引起多种症候群。组织移植后发生的慢性 *** ,为CMV活化,诱发疾病提供了条件。某些针对T细胞的强烈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与临床CMV症候群高发率有关。此外,CMV在功能上可作为辅助因子,使潜伏感染的HIV活化。
症状
CMV感染的自然史很复杂,在原发性感染以后排毒,往往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然后感染转为潜伏。常有复发感染伴重新排毒。甚至在原发感染后很多年,潜伏病毒再激活,也可能有不同抗原性病毒株的再感染。CMV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个体免疫功能和年龄有关。从表2所示,不兆滑毁论从垂直感染、平行传播或医源性感染所出现的症状与体征都是多种多样的。
关于后天性CMV感染症,在临床中常见于输血后的单核细胞增多症,由于免疫功能缺陷而发生血管、网膜炎、肺炎以及消化道感染。并且大多数患者合并格-巴氏综合征。
检查
一、病毒分离。
二、血清抗体检测:最常的有补体结合试验(CF)、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免疫酶试验(EIA)、间接血凝试验(IHA)和放射免疫试验(RIA)等检测CMV-IgG和IgM抗体。
治疗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可应用各种抗病毒制剂如GCV、抗巨细胞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干扰素及转移因子等。但这些药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往往停药后病毒又潜伏地回升,鉴于此种病毒可能作为艾滋病的病因之一,各国学者均在致力于控制其感染的研究。

问题三:巨细胞病毒是什么意思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它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

问题四:什么是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Cytomegaoviyns,CMV)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分布广泛,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
巨细胞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性很大,所以我们应积极预防其发生。

问题五:巨细胞病毒igg比较高是什么意思 医学上有很多的语言让患者看起来并不是和了解,其实巨细胞病毒抗体igg是一项准备生育前必须要检查的项目,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准备的,巨细胞病毒抗体igg偏高的意思就是说感染了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呢?
这种病毒进入细胞内以后会导致细胞增大,所以叫做巨细胞病毒。巨细胞是一种潜在的病毒,感染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大人及胎儿没有保护作用,病毒可存活在体液中,如眼泪、唾液、尿液、乳汁、 *** 等,还可以损伤体内的任何细胞,尤其对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中枢神经细胞等有特大的损伤力,会导致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肠道等发生畸形。
巨细胞病毒对胎儿都有哪些危害?孕妇会有什么症状?
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对胎儿的危害比较大,早期感染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导致流产,中期时会导致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引起胎儿畸形、死亡等。孕妇感染病毒后大部分都没有症状,只有少部分会表现出咽喉疼痛、全身不适、低烧、淋巴结肿大等,和感冒的症状很像,所以说在怀孕的前三个月一定要避免发生感冒,一旦发生感冒后就应该去医院进行检查。
如何检查是否感染病毒?
只要到医院进行抽血化验就可以了,孕妇可在任何时间到医院进行抽血,只需要2毫升的静脉血,进行化验即可。
这一项检查项目是必须要检查的,如果检查的结果为阴性那就是正常的,可以怀孕,但是如果结果是阳性,建议先治疗好身体再怀孕,否则对胎儿有危害,当然这类病毒比较常见,大部分人都会感染,所以患者不必担心。

问题六:巨细胞病毒是什么引起的 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分布广泛,有与其他动物皆可遭受感染,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从轻微无症状感染直到严重缺陷或死亡.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由于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故名. 一,生物学性状 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但比HSV大5%.本病毒对宿主或培养细胞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及在人纤维细胞中增殖.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初次分离培养需30~40天才出现细胞病变,其特点是细胞肿大变园,核变大,核内出现周围绕有一轮“晕”的大型嗜酸性包涵体. 二,致病性 CMV在人群中感染非常广泛,我国成人感染率达95%以上,通常呈隐性感染,多数感染者无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侵袭多个器官和系统可产生严重疾病.病毒可侵入肺,肝,肾,唾液腺,乳腺其他腺体,以及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可长期或间隙地自唾液,乳汗血液,尿液, *** ,子宫分泌物多处排出病毒.通常口腔,生殖道,胎盘,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多途径传播. (一)先天性感染 妊娠母体CMV感染可通过胎盘侵袭胎儿引起先天性感染,少数造成早产,流产,死产或生后死亡.患儿可发生黄疸,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性紫斑及溶血性贫血.丰活儿童常遗留永久必性智力低下,神经肌内运动障碍,耳聋和脉络视网膜炎等. (二)围产期感染 产妇泌尿道和宫颈排出CMV,则分娩时婴儿经产道可被感染,多数和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的亚临床床感染,有的有轻微呼吸道障碍或肝功能损伤. (三)儿童及成人感染 通过吸乳,接吻,性接触,输血等感染,通常为亚临床型,有的也能导致嗜异性抗体阴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于妊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器官移植,肿瘤等因素激活潜伏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病毒,引起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间质性肺炎,视网膜炎,脑炎等. (四)细胞转化和可能致癌作用 经紫外线灭活的CMV可转化啮齿类动物胚胎纤椎母细胞.在某些肿瘤如宫颈癌,结肠癌,前列腺癌,Kaposis肉瘤中CMV DNA检出率高,CMV抗体滴度亦高于正常人,在上述肿瘤建立的细胞株中还发现病毒颗粒,提示CMV与其疱疹病毒一样,具有潜在致癌的可能性. 四,免疫性 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对CMV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细胞免疫缺陷者,可导致严重的和长期的CMV感染,并使机体的细胞免疫进一步受到抑制,如杀伤性T细胞活力下降,NK细胞功能减低等. 机体原发感染CMV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激活NM细胞.抗体有限CMV复制能力,对相同毒株再感染有一定抵抗力,但不能抵抗内源性潜伏病毒的活化,及CMV其他不同毒株的外源性感染.而通过特异性杀性T淋巴细胞和抗体依赖细胞毒性细胞能发挥最大的抗病毒作用. 五,微生物学诊断 唾液,尿液,子宫颈分泌液等标本离心沉淀,将脱落细胞用姬姆萨染色镜检,检查巨大细胞及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可作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可将标本接种于人胚肺纤维母细胞中,由于CMV生长周期长,细胞病变出现慢,为了快速诊断,可将培养24小时的感染细胞固定,用D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检测CMV DNA. 用ELISA检测lgM抗体和lgG抗体,适用于早期感染和流行病学调查.LgG抗体可终身持续存在,lgM抗体与急性感染有关. 不论是初次感染或复发感染,当病毒血症时,可用葡聚糖液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成涂片,加CM......>>

问题七:巨细胞病毒是什么引起的 你好,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的一种全身感染综合征。因被感染细胞变大,核内和胞浆内出现包涵体,故本病又称巨细胞包涵体病。对于巨细胞这种病毒,没有很好的预防,有可能感冒就会导致。但是如果是IgG阳性的话,一般对胎儿影响不大,可以要孩子;对于IgM阳性的话要注意,建议你再过半年再复查,直到IgM转阴。

8. 巨细胞病毒是什么

人群中大部份人携带巨细胞病毒,只是大部份不发病,如果成人发病通常是在免疫力很低的时候,且如果发病都会病得比较严重.此病的危害性很大,如果乳汁里有这种病毒估计你可能是在孕期感染的,因为孕妇很容易感染此病毒.如果你没有任何病症无需治疗,当你的免疫恢复会自行杀死此病毒.个人建议你帮宝宝做一下IGG及IGM检查,因为如果是孕期感染,很容易让宝宝宫内感染,渴了乳汁也有这种可能性.由于宝宝免疫力较低,感染此病毒如果发病对宝宝的危害非常严重,包括视力,听力,运动神经,语言能力等等,严重者可倒至脑瘫甚至死亡。建议一定要帮宝宝做一次,只需1。5毫升的血液样本,我宝宝曾在医院输血感染此病毒,让我们吃尽了苦头。希望您可以重视,最后祝福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