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医有哪些诊治荨麻疹的方法
中医称荨麻疹为隐疹、风瘙隐疹、风
等名,俗称风疹块、风疙瘩。认为是由于回有内、答外两种原因;内因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卫外失固;外因虚邪贼风侵袭,或由鱼虾、辛辣、膏粱厚味化热生风,或七情变化,或因虫积、异味等多种因素诱发。
中医是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症状,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荨麻疹分为
1、
风热相搏证:治以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散或消风清热饮。
2
、风寒外袭证
:治以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方化裁。
3
、卫外不固证:治以固表御风,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化裁。
4
、气血两虚证:治以益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味。
5
、冲任不调证:治以调摄冲任,方用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味。
6
、心经郁热证:治以;凉血清心安神,方用补心丹化裁。
7
、脾胃不和证:治以健脾祛风,方用健脾祛风汤。
8
、虫积伤脾证:治以健脾祛虫,方用乌梅丸调治。
9、毒热燔营证:治以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皮炎汤加味。
10
、血瘀经脉证:
治以活血消风,方用活血祛风汤加减。
护理荨麻疹患者:
1、尽可能的找出发病诱因并去除之。痊愈后可作斑贴试验。
2、注意天气变化,适当调摄寒温,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发作。
3、注意饮食禁忌,慎食鱼腥、辛辣之品。
❷ 如何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多数是来由于免疫自力低下引起的过敏性的反应。中医认为是血虚或血瘀造成的。治疗荨麻疹西医可以口服抗过敏的药物,盐酸地录雷他定以及维生素c以及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同时配合皮敏消。另外也可以通过中医来辨证治疗,可以口服消风散,并且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由于荨麻疹和寒热湿邪以及饮食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临床中也要注意预防。
❸ 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
麻疹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病,那么荨麻疹怎么治疗好呢?下面我带你了解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希望对你有帮助!
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皮肤灼热、剧痒感,并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木通、银花、连翘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皮疹淡红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风后症状加重,得暖后减轻。自觉畏寒、恶风,冬重夏轻,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独活、防风、荆芥、浮萍、炙草、生姜、白藓皮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肠道症状明显,纳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无力,大便秘结或溏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治宜泄热、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防风、荆芥、香附、乌药、枳壳、泽泻、大黄、砂仁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6)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温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荨麻疹的单方验方
(1)荆芥12g、防风9g、蝉脱9g、乌梅9g、五味子9g、丹参9g,每日1剂,煎水冲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参、土茯苓各15g,风热患者加银花、连翘、栀子、丹皮、薄荷、蝉蜕等。风热夹湿者加白藓皮、地肤子、茯苓皮。久病血虚者加四物汤或当归、黄芪等,每日1剂,煎水口服。
(3)苍耳子15g、刺猬皮9g、桑叶9g、白藓皮9g、丹皮9g、地肤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剂。
(4)茯苓皮20g、陈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姜6g煎水口服。并按风热、风寒、胃肠湿热3型加减。
(5)麻黄9g、蝉衣9g、川连4g、生甘草 3g、当归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荨麻疹的类型
1、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发生。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四面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痒。有些病人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2、日光性荨麻疹
主要现象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发生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持续1~2小时。以女士多发。
3、压迫性荨麻疹
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续8~12小时。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发作机理与激肽有关。
4、血清病性荨麻疹
是由于药物(青霉素、痢特灵等)、疫苗或异体血引起。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通常,还可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样现象。
5、慢性荨麻疹
发作起因不明,病程长且治疗困难,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皮肤病症。其发作起因可能是对热过敏、冷过敏、或对药物过敏、食品过敏、花粉过敏、酒精过敏或潜藏在食品中的过敏原如:食品色素、防腐剂、和自然的式样酸盐等引起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发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6、人工性荨麻疹
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无明显的发作起因,也可由药物(特殊是青霉素)引起。也有以为与皮肤肥大细胞存在某种功能异常有关。
7、寒冷性荨麻疹
发作与冷刺激有关。患者受冷后,如皮肤浸入冷水中、接触冷空气或冰块等,局部皮肤出现水肿和风团,临床上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
❹ 荨麻疹中医治疗
荨麻疹 是一种过敏性 疾病 ,它的 治疗方法 有很多种, 中医 就是其中的一种。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荨麻疹中医治疗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荨麻疹中医治疗
一、风热型
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治宜疏风 清热 。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15、防风12、牛蒡子10、苦参30、蝉衣10、石膏10、知母15、木通10、银花25、连翘15等。
二、风寒型
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15、桂枝12、白芍10、羌活10、赤芍10、独活9、防风5、荆芥9、浮萍10、炙草6、生姜15、白藓皮10等。
三、脾胃 湿热 型
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20、苍术10、白术15、厚朴10、山栀9、茵陈20、防风10、荆芥10、香附15、乌药10、枳壳9、泽泻10、大黄6、砂仁9等。
四、阴虚火旺型
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 头晕 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 滋阴 、 降火 。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五、冲任不调型
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 月经不调 ,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 腹痛 ,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六、热毒燔营型
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 便秘 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 解毒 。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 偏方治疗荨麻疹偏方一
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二
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三
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四
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五
香樟木、晚蚕砂、徐长卿、败酱草、核桃叶各30-创克,紫苏120克。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叫次。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六
熟地9克,当归、白芍各20克,首乌、黄芪各30克,防风、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蝉蜕10克,荆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本方出自《山东中医杂志》1989.8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治疗荨麻疹偏方七
黄芪10克,白术、防风、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9克,浮萍6克,白藓皮10克,荆芥穗9克,陈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本方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对荨麻疹有效。
治疗荨麻疹常用的 中药 方剂疏风散寒
调和营卫,可用桂枝汤加减,药用桂枝、芍药、荆芥、防风、生姜、甘草、大枣,或麻黄蝉蜕汤,药用麻黄、槐花、蝉蜕、浮萍、黄连、甘草;疏风清热,方用消风散加减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药用荆芥、防风、桑叶、杭菊、蝉衣、金银花、苦参、生地、生甘草,或麻黄、连翘根、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炙甘草。
肠胃湿热
解表疏风化湿,通腑解毒,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药用防风、荆芥、连翘、薄荷叶、川贝、当归、芍药、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生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茵陈、苦参。
血热
凉血清热,消风止痒,方用犀角地黄汤合化斑汤加减.药用犀角、地黄、丹皮、赤芍、知母、生石膏、元参、黄连、黄芩、鲜茅根、芦根。
血瘀
活血化瘀,活血祛风,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或当归饮子、八珍汤加减,药用桃红、红花、赤芍、当归、熟地、白鲜皮、防风、地肤子、生甘草,或黄芪、党参、炒白术、全当归、大生地、何首乌、白蒺藜、荆芥、珍珠母、茯苓、白芍。
虫积伤脾
消食合胃,化湿散结,用保和丸,药用炒山楂、半夏、茯苓、陈皮、莱菔子、连翘、元曲;健脾驱虫,用乌梅丸,药用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柏、黄连、人参。
卫表不固
固表御风,方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药用黄芪、白术、防风、荆芥、党参、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气血两虚
调补血气,益气养血,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八珍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炒白术、赤芍、防风、全当归、大生地、何首乌、川贝、白蒺藜、珍珠母、茯苓、白芍。
冲任不调
调理冲任,养血活血,方用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减.药用全当归、白芍、大生地、肉苁蓉、仙茅、菟丝子、炙甘草、夜交藤、珍珠母、丹参、黄柏、大枣。
❺ 慢性荨麻疹怎么治疗
慢性荨麻疹通常可采用对因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法,经过积极的控制,患者症状可有所缓解。
一、病因治疗
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有利于荨麻疹自然消退。治疗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详细询问病史是发现可能病因或诱因的最重要方法。
2、对诱导性荨麻疹,包括物理性与非物理性荨麻疹患者,避免相应刺激或诱发因素可改善临床症状,甚至自愈。
3、当怀疑药物诱导的荨麻疹,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时,可考虑避免或用其他药物替代。
4、临床上怀疑与各种感染和慢性炎症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在其他治疗抵抗或无效时,可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部分患者可能会受益。如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关联的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
5、对疑为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并加以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
6、对ASST(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或证实体内存在IgE自身抗体的患者,常规治疗无效且病情严重时,可酌情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自体血清注射治疗或血浆置换等。
二、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则使用的原则,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
1、一线治疗: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或低镇静抗组胺药,治疗有效后逐渐减少剂量,以达到有效控制风团发作为标准。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疹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3~6个月,或更长时间。第一代抗组胺药治疗荨麻疹的疗效确切,但因中枢镇静、抗胆碱能作用等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在注意禁忌证、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前提下,可酌情选择。常用的一代抗组胺药包括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多塞平、异丙嗪、酮替芬等,二代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咪唑斯汀、奥洛他定等。
2、二线治疗:常规剂量使用1~2周后不能有效控制症状,考虑到不同个体或荨麻疹类型对治疗反应的差异,可选择更换品种,或在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增加2~4倍剂量,或联合第一代抗组胺药,可以睡前服用,以降低不良反应;联合第二代抗组胺药,提倡同类结构的药物联合使用,如氯雷他定与地氯雷他定联合,以提高抗炎作用;联合抗白三烯药物,特别是对非甾体抗炎药诱导的荨麻疹。
3、三线治疗:对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以下治疗:
1、环孢素: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只用于严重的、对任何剂量抗组胺药均无效的患者。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的荨麻疹。
3、免疫球蛋白: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适合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4、生物制剂:如国外研究显示,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抗IgE单抗)对难治性慢性荨麻疹有肯定疗效。
5、光疗:对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和人工荨麻疹患者在抗组胺药治疗的同时,可试用UVA和UVB治疗。
三、手术治疗
慢性荨麻疹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四、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
(1)风热犯表证治法:疏风清热:
(1)推荐方药:消风散合荆防方加减。荆芥、防风、蝉蜕、浮萍、金银花、知母、当归、生地、甘草等。
(2)中成药:消风止痒颗粒等。
(2)风寒束表证治法:祛风散寒:
(1)推荐方药:麻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麻黄、桂枝、荆芥、黄芪、白术、防风、甘草、蝉蜕、大枣、乌梅等。
(2)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桂枝颗粒等。
(3)胃肠湿热证治法:清利湿热:
(1)推荐方药:平胃散合防风通圣散加减。防风、桅子、荆芥、陈皮、苍术、白术、厚朴、赤芍、生石膏(先煎)、黄答等。
(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等。
(4)血虚风盛证治法:养血息风:
(1)推荐方药:当归饮子加减。当归、川芍、生地、白芍、桃仁、红花、防风、荆芥、炙甘草、白刺葵等。
(2)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等。
2、中药洗剂:风团色红,瘙痒,可用中药(羌活、荆芥、防风、浮萍、苦参等)煎煮外洗。
3、穴位治疗:
(1)取大椎、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脾俞、肺俞等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或穴位注射,每日或隔日一次。以曲池为主穴,配合风池、合谷、血海诸穴;胃肠积热者加泻中肮、足三里;伴发热烦躁者加大椎、委中穴点刺放血;伴腹痛者配天枢穴。
(2)拔罐根据不同证型采用大椎、风门、肺俞、隔俞、脾俞、胃俞、曲池、神网、血海、足三里等穴位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一次,三次为一疗程,神阀穴用闪罐法。慢性荨麻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其治疗方法如下:
1、西医:服用抗过敏的药物,如西替利嗪、扑尔敏、赛庚啶、酮替芬等,还可注射干扰素以提高免疫力;
2、中医:采取辨证施治,可内服中药,也可进行外洗、针刺、穴位注射、拔火罐、艾灸、穴位敷贴等治疗。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❻ 用什么中药治疗寻麻疹好
荨麻来疹在中医怎么治?首先它属自于风,中医有句话无风不作痒,不是无风不起浪,是无风不作痒。中医认为身上痒,经常是由于风导致的,那么好我个人的临床经验它不仅仅是风,这个风分凉风和热风,荨麻疹的朋友,包括过敏性其他的皮肤病人,只要一见凉风,就起的,这个风是凉风,它是用于风寒,所以它治疗这种荨麻疹的时候。
我们用那些治疗风寒感冒类的药,像荆芥、防风、桂枝,这些东西它都管用,假如这个人一见热,一见热就起,稍微一热一出点汗,他立马皮肤就红,一道一道他就开始痒,那中医认为是风热,用什么样的东西呢?大家吃过牛蒡吗?牛蒡是一种菜,牛蒡的种子叫牛蒡子,也叫大力子,我们还用什么蝉蜕,大家知道蝉蜕吧,树上叫的那个蝉,它蜕下来的皮,那个壳叫蝉蜕,蝉蜕也可以去风热,也可以抗过敏,包括薄荷,包括荆芥,都可以抗过敏。这个我在临床上经验多了,有的见到一个小孩,才七八岁的孩子,河北廊坊的,他一进到屋里头夏天必须把空调开得凉凉的,否则他身上就起,只要热他就起,他就痒。所以你刚才提的这个问题很好,中医分两大类,一个是风寒,一个是风热。
❼ 荨麻疹怎样才能根治
荨麻疹(风疹块)
1、苍耳子,浮萍草,地肤子,白蒺藜,荆芥,防风,取上药之一种或二种,每种一两至二两,水煎外洗。也可取上药之一种用五钱至一两(苍耳子,荆芥,防风的用量为各三钱)或加葱白一根,水煎服。
2,莴苣叶,芝麻梗,食盐,白矾各五钱,取上药之种,水煎,乘热搽洗患处。
3,地肤子,浮萍草各一两蝉蜕三钱水煎服。
4,荆芥穗一两,揉碎炒热,装布袋内擦患处。
1
❽ 荨麻疹吃什么中药,要吃多久才能根治,
如果是急性荨来麻疹要吃中自药一般要从祛风、止痒方面来考虑,如果是风寒引起就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就是桂枝、麻黄、白芍、甘草、杏仁、生姜、大枣,起到驱散体表的风寒,恢复脾胃的功能,就会不再发生。如果是属于风热,可以用疏散风热的、止痒的药物,比如消风散可以考虑用。如果是属于气血虚的反复发作,荨麻疹又不红,但是长年难治、难愈的,就要用补气血的药,比如八珍汤之类都可以考虑选用,或者是四物汤加上一些祛风的荆芥、防风药物来治疗,这样会比较快的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