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疱疹性咽炎和手足口怎么区分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多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内臀部出现容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你的宝宝并无皮疹,所以不是手足口病,而是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病毒引起,建议你加用维生素B2片,每次1片,1天3次;蒙脱石散温开水稀释后喷洒于咽喉部,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②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
每年夏秋季节,朋友圈、家长群经常会流传一些“疱疹性咽峡炎在幼儿园爆发流行”的相关消息,引得人心惶惶。这个疱疹性咽峡炎,究竟是什么鬼?
一、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病毒是柯萨奇A组病毒(一种肠道病毒),另外埃可病毒、EB病毒等也可引起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的感染途径主要为粪-口,常发生于夏季和秋季,5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幼儿园如果有一个孩子得疱疹性咽峡炎,就很容易传染给其他小孩,造成群体感染流行。因此,如果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要注意居家隔离,不要上学,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小朋友,一般要从生病开始隔离2周。
二、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急性发热(体温38.9 ℃-40 ℃,甚至更高),一般会持续 3-5 天。
咽喉部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
咽喉疼痛,孩子也会因此而不愿意吃东西或喝奶,可能会出现脱水表现。
三、孩子患疱疹性咽峡炎,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愈性疾病,没有特效药,多数在一周内好转,少数会持续10-14天。
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家庭护理措施,来减轻孩子的不适。
饮食
饮食要保持清淡,以容易吞咽的流食为主,同时食物的温度不宜太高;
当孩子因咽部疼痛不愿意吃东西时,可以给ta喝点冰水,或者吃点冰镇水果、冰棒等,以补充水分和能量,缓解疼痛。
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进食后给孩子喝点水,或直接用温水、淡盐水漱口;
饭前、便后、玩耍后,提醒或帮助孩子认真洗手;
孩子的餐具、玩具,要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用药
当孩子高热难受时,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退热;
休息
减少强度大的运动,让孩子多休息,以保持体力,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
四、什么情况下,该带孩子看医生?
通常来说,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良好,爱玩能睡,食欲尚可,那就不用太担心。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现,那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就诊了——
孩子持续高热,即使吃了退烧药也很难退烧;
孩子精神状态不好,长时间不愿意喝水或吃东西;
有明显的头痛、频繁呕吐、呼吸急促或抽搐等表现;
出现中度或重度脱水,表现为口唇干、小便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
五、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部分症状相似,常常容易被混淆。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长疱疹的位置不一样。
手足口病主要在手心、脚心、肛周和咽喉部长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则主要长在咽喉后壁。
2、发病的风险不一样。
因为疱疹性咽峡炎通常是突发高热再发现疱疹,而手足口病则是先发现疱疹再出现中低热,因此可能会让人感觉疱疹性咽峡炎比较凶猛,但从并发症的角度来说,其实手足口病的风险更大一些。
疱疹性咽峡炎极少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而部分手足口病可能会转成重症,如脑炎、肺炎、肺水肿、心肌炎等。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口腔长有疱疹时,不要大意,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情况严重或比较担心,就要及时就医检查。
六、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让孩子注意卫生,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在疾病流行时期,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③ 念好“五句真经”,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状咽峡炎!
目前正是婴幼儿手足口病
和疱疹状咽峡炎高发季节
医生说,要认真念好“五句真经”
即 勤洗手、吃熟食、
喝开水、勤通风和晒太阳
才能有效做好预防
5岁以下婴幼儿是感染高发年龄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均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1岁至7岁,特别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是高发年龄,每年4月至7月或夏秋季节为发病的高峰期。
据虎门镇疾控中心医生介绍,这两种并发病症状看似相似,实则有一定的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往往会先出现发热,然后口腔的咽部和软腭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咽痛。而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则是发热和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体温可达38度以上,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医生提醒,这两种病起病急,婴幼儿如果出现发高烧,伴有头痛,咳嗽,流涕,以及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拒绝进食等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切勿自行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五句真经”可预防手足口病
由于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家长要教育孩子在饭前便后和外出回来后要洗手。看护人在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及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因为成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虽然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无任何症状),但会带菌,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此外,幼儿园、托儿机构等也要做好晨检,加强对儿童书桌、被褥、玩具的清洁消毒,以及保持课室、宿舍空气流通。
医生表示,若要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就要认真念好“五句真经”,即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和晒太阳。
出品:虎门融媒体中心
文稿:陈栩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吴颖楠
④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手足口病,不少家长一听到它就闻风丧胆。以及分辨与手足口病极为相似的4种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丘疹性荨麻疹、口腔溃疡)的方法。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发疾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1、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精彩推荐:
男性手淫 处女膜 射精无力 拔牙后注意事项 更年期 刮痧的好处和坏处 蜜蜂蛰了怎么办 花椒水泡脚 乳头痒
⑤ 疱疹性咽炎是手足口病吗
疱疹性咽炎可以是手足口病的一个阶段。疱疹性咽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造成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最近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减轻不适的方法是: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抗生素对病毒性咽炎无效。但如有发热,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便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
⑥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从病原体上说,都有可能是有科萨奇病毒A型(CoxA)引起;
从症状上说,回都有发热、口腔咽答峡部的溃疡或疱疹,但手足口病还必须有其他部位,如手部、足部、肛周等部位的皮疹;
治疗上来说,都用抗病毒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不属于传染病,而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且有无皮疹是两者鉴别诊断方面的主要区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