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
1做好饮食管理
首先,避免喂哺过量,以免消化不良,加重病情。如疑牛奶过敏,应更换奶粉,选择低敏配方奶粉,必要时可用羊奶或豆浆代替牛奶;如疑蛋白过敏,只给蛋黄或由少量蛋白开始,逐渐加量。
喂奶的母亲可暂停吃鸡蛋,喂奶期间不要吃鱼、虾、蟹、海产品等易过敏的食物,以免通过母乳传给婴儿。
2
局部运用抗过敏止痒药物
湿疹可使小儿奇痒难忍、夜不成眠、烦躁不安。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所以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消炎、止痒、脱敏药物,切勿自己使用任何含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带来副作用,长期使用还会引起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轻度萎缩。患儿在停药后,往往会复发,如因搔痒而影响睡眠时,可请医生开点镇静药。如果湿疹化脓感染或小儿因此发烧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宝宝脸部湿疹病情轻时,可给孩子涂点爽身粉或炉甘石洗剂,有助缓解病情。
3
自制外用止痒方
野菊花熏洗法
野菊花全草250克,陈石灰粉适量。野菊花全草切碎置锅中,加水2000毫升,小火煎至800毫升,过滤,变温后熏洗患处15分钟,立即用洁净的陈石灰粉或者痱子粉扑之,每日2次,清热解毒、缓解瘙痒,适用于宝宝脸上长湿疹。
绿豆香油膏涂抹法
绿豆粉、香油各适量。将绿豆粉炒至色黄,晾凉,用香油调匀涂患处,每日1次。本方清热除湿,适用于急性湿疹,症见皮损暗红,表面水疱渗液、水肿。
黄连蛋清外敷法
黄连12克,鸡蛋清适量。黄连研细末,调入鸡蛋清,搅拌均匀,敷在患处。可清热利湿,适用于急性湿疹,症见脸上起小红疹、瘙痒难忍等。
明矾茶浸泡法
茶叶、明矾各60克。将茶叶、明矾入500毫升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即可。外用,每次用此茶水浸泡患处10分钟,不用布擦,使其自然干燥。本方清热利湿,适用于急性湿疹,痒痛难忍。
4
湿疹患儿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
1、尽量少用肥皂,不用碱性大的肥皂。除用适用婴儿的擦脸油外,不用任何化妆品。
2、不穿化纤、羊毛衣服,以柔软浅色的棉布为宜,衣服要宽松,不要穿盖过多。
3、防止搔抓,以免皮肤发生感染。给孩子剪掉指甲,或用软布松松包裹双手,但要勤观察,防止线头缠绕手指。
4、头皮和眉毛等部位结成的痂皮,可涂消过毒的食用油,第二天再轻轻擦洗。
5、在湿疹发作时,不作预防接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2. 治疗湿疹的土方法有哪些
治疗湿疹的土方法有哪些?不建议用土方法,我自己之前湿疹的时候用过土方专子,有一点效果,但是也属造成了不少困扰,皮肤有灼痛感,就不敢再用了,安安分分的用药物治疗,毕竟湿疹本就是反反复复的,好好用药,建议大家也别用土方子了
措施:
1.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2.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
3.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
3. 你知道哪些治疗湿疹的偏方
某男颈部慢性湿疹,奇痒难忍,曾注射青霉素无效。后有民间医生告知一治疗湿疹偏方:用食用醋熬猪皮胶(酌加点水),待温后摊在一块干净布上,贴在患处,一次即愈。另收集治疗湿疹的偏方如下:
1、湿疹(皮肤起红点、水泡、发痒):用绿豆3两炒焦研成粉,用醋调匀涂患处,一日二次,连涂一星期可根治。忌花椒、胡椒。
2、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2味加水煮烂熟,加人红糖,服食。
3、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将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
4、竹节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温热顿服。本方清热利湿除风,适用于皮肤湿疹、阴部瘙痒等症。
5、樟脑丸一个,放半斤陈醋内浸3天后,用醋搽患处,一日3次,至治愈。特效。
6、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本方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湿疹及风湿痹痛症。
7、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8、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9、大黄9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本方适用于湿疹水泡期。
10、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11、鲜地丁适量:捣成膏状,外敷患处。也可用干地丁文火炒黄,研细面撒患处。3天换药1次。
12、生黄柏、大枣炭各等份。制用法:将大枣炒成炭同生黄柏共研成细粉,香油调匀涂局部。如渗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次。
13、鱼腥草治阴囊湿疹:先将水一斤烧开,再放入鲜鱼腥草100克(干草减半),煎3一5分钟。冷却后,用纱布蘸药液洗患处,每日1一2次,可根据病症连续洗7一10天。一般经治疗后,可见局部干燥,渗出液停止或减轻,瘙痒日渐消失。
4. 中医治疗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是调和各种中药外搽,直接作用于患处,没有不良反应,比较适用于婴儿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是调和各种中药外搽,直接作用于患处,发挥效用,没有不良反应。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婴儿湿疹的治疗,同时避免了外搽激素类霜、膏所造成的副作用。
中药治疗湿疹效果:白藓皮可清热燥湿止痒;地肤子、蛇床子清热除湿止痒;炉甘石甘平,功可收湿收敛;青黛咸寒,清湿热解毒是其所长。
按中医的说法,过敏的孩子大都因为体内蛋白质含量过高,湿疹发作厉害的时候,停了牛奶和一切荤食,大量喝水和水果,比涂什么药都强。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
1、苍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军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
2、蛇床子9克,银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湿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约10分钟。
3、蒲公英、野菊花、白鲜皮各30克,百部20克。以上中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钟,然后煮沸15分钟。等药液放凉时,取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药液里浸透,然后敷在患处15分钟左右,每天两次。
4、花椒能消炎、止痒;艾蒿有镇静、抗过敏的作用,疗效相当不错的。用花椒、艾蒿、盐各适量放水中熬半小时,过滤后取汁液兑水来洗澡。
5、白藓皮40克,地肤子40克,蛇床子40克(以上3味药均研成细粉),炉甘石粉40克,青黛粉20克,香霜1500克。
用法用量:将药充分调匀贮瓶中,用时每日3次外搽。
治疗湿疹,要对症下药。 首先要寻找病因,最好找出孩子的过敏源,建议保持室内湿润,仔细的反复的一项一项的查找过敏源。
最好的查知过敏源的方法是排它法:除了奶粉和米粉,蛋黄也要加的小心;其它辅食一样一样加,每次从少到多,每样吃4、5天,先吃蔬菜和水果类的,每样东西吃了一周没有过敏现象,再吃新的一种,这样,若是有一种吃了过敏,马上可以知道是什么。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揪出宝宝湿疹的3大元凶 尿布疹湿疹大不同治疗湿疹的偏方
治疗湿疹的偏方主要有以下14种:
1、黄瓜皮适量,水煎代茶饮。
2、鲜马齿苋30克,水煎服,每次50毫升,分3次服。
3、炒槐米、香油各适量,将槐米研细,加香油调成糊状,涂患处。
4、红薯适量,捣烂取汁,用消毒纱布放在红薯汁内浸透,折成两层,贴患处,然后用干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5、僵蚕适量,去嘴研末,煎汤浴洗,每日或隔日一次。
6、活蚯蚓4条,白糖少许,共捣烂取汁液,擦涂患处。
7、土豆一个,切薄片,敷擦患处。每日数次。
8、蛤蟆草30克,水煎温洗,每日数次。
9、包云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匀,麻油拌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卷成如指头粗条 ,用线扎紧,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点一头,下用粗碗接着。布灰陆续剪去,取所 滴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适合伴局部感染者。
10、茄子1个,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10分钟。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11、黄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锌20克。共研末,调香油外涂患处。1日3次。
12、蛇床子、大黄、苦参30克,枫球15克,黄柏12克,水煎外洗患处,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钟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湿疹即消。
13、土豆洗净,切碎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2-3次。
14、鸡蛋馏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 黄呈焦糊状即可,取油频涂患处。
5. 治湿疹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你好,出现湿疹一般和抄过敏有关系,也可见于接触到其他异常物质导致,可以出现皮肤瘙痒,出现丘疹,皮肤发红等症状,可以外涂润安舒洁霜,也可以到皮肤科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注意皮肤卫生,不要接触其他异常物质。注意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防止影响病情恢复。
6. 湿疹怎么办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面部、头部、耳周、小腿、腋窝,肘窝、阴囊、外阴及肛门周围等部位,发病原因未明了,过敏体质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急性湿疹常对分布,皮疹有多种形式,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和结痂等。自觉剧痒,抓破后可引起感染。病程约2 ̄3周,但容易转为慢性,且反复发作。 慢性湿疹以四肢多见。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可呈苔癣样变,脱屑,色素沉着,自觉剧痒。常可急性发作,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根据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 湿疹虽有上述的共同临床表现,但不同部位的湿疹,其皮损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如外耳道湿疹易伴发真菌感染,乳房湿疹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常有皲裂而伴疼痛。肛门、阴囊湿疹常因搔抓、热水皂洗而至急性肿胀或糜烂。小腿部湿疹常致溃烂,不易愈合等。除上述以外,在临床上还有部分表现寻常的特殊型湿疹,如继发于中耳炎、溃疡、瘘管及褥疮等细菌性化脓性皮肤病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对自体内部皮肤组织所产生的物质过敏而引发的自体敏感性湿疹。婴儿湿疹好发于满月后婴幼儿期,常对称发生在手背、四肢伸侧及臀部。皮损形状似钱币的钱币状湿疹。 【病因及发病机理】 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是发生在皮肤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本病常发生于具有过敏素质的个体。凡有此素质的人,对体内外各种致敏物质,如食物中蛋白质,尤其是鱼、虾、蛋类及牛乳,还有化学物品、植物、动物皮革及羽毛、肠道中寄生虫,感染灶等的作用较正常人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有的甚至连日光、风热、寒冷等物理刺激皆可诱发湿疹。此外,湿疹的发生,有时还可能与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消化不良、肠道疾病、新陈代谢异常等有一定的关系,总而言之,湿疹的发病是诸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临床上也可见到,坚持锻炼身体或环境的改变,使湿疹病损减轻或自然消退。其易复发原因与患者敏感性增高及致敏物质的多源性密切相关。 中医对本病的命名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浸淫疮”相当于泛发性湿疹,“面游风”相当于面部湿疹,“旋耳疮”相当于耳部湿疹,“乳头风”相当于乳头湿疹,“脐疮”相当于脐部湿疹,“绣球风”、肾囊风”相多于阴囊湿疹,“四弯风”相当于肘窝与膝窝湿疹,“鹅掌风”相当于掌部湿疹,“湿臁疮”相当于小腿湿疹,“肛门圈癣”相当于肛门湿疹。祖国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是主要因素。由于湿邪粘腻、重浊、易变,故病多迁延,形态不定。而慢性湿疹是由于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 【诊断与鉴别】 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一般治疗】目前西医对湿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敏、赛庚啶等,既可单用或联用,还可与镇静药、维生素C等合用。外用药剂型依据临床皮损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若苔藓样变者多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 【独特疗法】我所近年来采用内服“湿毒清浓缩颗粒”,每晚睡前开水冲服一包;配合外用肤康净洗剂治疗,收到满意效果。对局限性慢性湿疹,我所近年来采用皮炎灵封闭液皮下浅层注射封闭治疗,收到满意效果。7——10天一次,一般三次即可痊愈。 【注意事项】 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注意调整饮食,忌食辛辣刺激,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 海鲜贝类食物应禁用、以清淡饮食为好;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 尽量避免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因为较长时间或短期大剂量外用激素制剂,还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皮炎。其副作用表现约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迅速好转,持续外用一段时间,一旦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特别是面部)可发生赤红、触痛、瘙痒、裂口、脱屑,以致发生脓疱,原发病变加重,又称之为反跳性皮炎。当重新涂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很快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皮炎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涂用激素。几个月或几年之后,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涂用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皮炎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 尤其是下面一些皮肤病更不适宜使用以上所述激素类制剂。 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地塞米松、康宁克通、强的松等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还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钠潴留、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对肾脏也可造成一定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等。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病人还必须牢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对激素产生了的依赖性,停药后原发病变反跳加重与继发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医生与患者家属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逐渐减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选用对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方法与中药。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病人还必须牢记过敏原,避免食用或接触,而至病情加重。 治疗湿疹效方九则 1.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 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2.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3.蒲黄研末,将粉直接撒在湿疹处,外用纱布包扎,1日1次。 4.吴茱萸100克,研细末,加肤轻松软膏调糊状,外敷湿疹处,1日3次,一般用1次痒止,用6-15天可愈。 5.滑石、炉甘石各50克。冰片lO克,艾叶15克。共研末,装入广口瓶内备用,撒在湿疹上,外用消毒纱布包扎。 6.苦参研末,紫皮大蒜掐烂成泥外敷患处,1日3次。冶慢性湿疹效佳。 7.茄子1个,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t0分钟。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8.黄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锌20克。共研末,调香油外涂患处。1日3次。 9.蛇床子、大黄、苦参30克,枫球15克,黄柏12克,水煎外洗患处,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钟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湿疹即消。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文/李典云 参考资料:山东省聊城市皮肤病研究所 湿疹的诊断要点 1.急性湿疹 (1)发病呈急性。 (2)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肘窝、腘窝)、小腿、手足背、头面部(前额、眼皮、颊部、耳部、口周围等)、外阴部(阴囊、女阴)、脐窝、乳房、肛门周围等处。多对称分布,也有不对称者。 (3)皮疹表现为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结痂、鳞屑等),边界不清楚。皮疹的发展过程,一般开始时局部出现边界不清楚的片状水肿性红斑,红斑继续向四周扩展,同时在红斑上或周围皮肤出现数量较多的红色小丘疹,以后可演变为丘疱疹或水疱,如继发感染可演变为脓疱。水疱或脓疱破损后,则出现红色糜烂面,并有浆液或脓液渗出,以后则结痂及可见鳞屑。在发病过程中,常可见有2~3种以上的皮疹同时存在。 (4)自觉剧痒。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泛发者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 (5)病程:一般经2—3周可治愈;泛发者则需4—6周。愈后容易复发。 2.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症状较为缓和,有炎症消退的倾向。表现为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出现鳞屑、结痂,仍可见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及糜烂,自觉瘙痒。 3.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愈,多次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也有少数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触之较硬,呈暗红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皮疹边界清楚,伴有少量糠秕样鳞屑、抓痕、结痂和色素沉着;外围也可有丘疹、丘疱疹散在,间有糜烂、渗液。自觉阵发性瘙痒。 4.急性湿疹应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后者一般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发生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皮疹形态较单一,较重者可发生大疱,一般病程较短,去除病因(不再接触致敏物质)后很快可痊愈。 5.慢性湿疹应与牛皮癣相鉴别。后者皮疹以典型的苔癣样变为主,无多形性皮疹,无渗出表现,且皮疹80%~90%发生于颈项部,其次为肘部、尾骶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