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生儿湿疹该怎么办
新生儿湿疹该怎么办
新生儿湿疹该怎么办,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孩子的健康问题是值得关心的,特别是新生儿,身体还没发育完全,免疫力低下,很容易生病,而湿疹是很多新生儿常得的病,下面为大家分享新生儿湿疹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湿疹该怎么办1
1、可以每天给新生儿进行冷敷,冷敷可以有效的减轻湿疹的症状。每天取干净的纱布,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下,之后敷在长湿疹的地方,这样对减轻湿疹非常有好处。
2、也可以使用金银花熬取汤汁,使用汤汁擦宝宝长湿疹的地方,这样坚持几天就可以见到不错的效果。
3、如果妈妈的乳汁比较丰富,那么也可以将妈妈的乳汁挤出来,放在小碗里面,使用纱布浸湿之后,擦拭宝宝长湿疹的地方,可以见到不错的缓解湿疹的效果。
4、当然,如果你不能采取上面的这些方法,那么也可以带找医生帮忙,听从医嘱,给宝宝服用药物。
5、除了必要的治疗之外,妈妈还需要做好宝宝的护理工作。宝宝的衣服不要太厚,室内空气清洁湿润,避免空气中含有一些容易造成过敏的东西。比较容易造成宝宝过敏的`东西,一定要拿到离宝宝很远的地方,不然可能就会造成湿疹更加严重。
新生儿湿疹吃什么
1、将军蛋
原料是鸡蛋和生大黄。大黄能清热解毒润燥,鸡蛋可和中调味。
2、金银花蜜汁米酪
原料包括杏仁、绿豆、糯米、金银花、蜂蜜及白矾少许。宝宝发生脓包疮、湿疹吃此品,能清热利湿,养血祛风,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对人体皮肤的侵害,能祛瘙痒、燥湿等。
3、绿豆粥
原料绿豆,粳米,冰糖少许。绿豆性凉味甘,有较强的药力,故本粥能清热凉血,利湿去毒,适于患湿疹的宝宝食用。
4、苦参鸡蛋
原料是鸡蛋、苦参、红糖。苦参可清热解毒,鸡蛋润燥。
新生儿湿疹该怎么办2
新生儿湿疹的原因
1、内因
婴幼儿有湿疹现象和内在因素关系密切。比如有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是内分泌方面疾病,以及免疫功能失衡,营养障碍等,此内在因素易诱发婴儿湿疹。
2、外因
外部因素引起婴幼儿湿疹出现其原因较多,比如饮食原因。有些婴幼儿对蛋白质较为敏感,吃母乳或牛奶以及辅食中的鱼,虾,鸡蛋等,就会出现过敏反应而引起湿疹出现。
机械性摩擦原因也是造成湿疹的常见诱因,比如所穿婴儿衣物化纤成分较高,而婴幼儿皮肤比较细嫩,还有流出的口水溢奶等,也会使面部皮肤过敏而出现湿疹。
日常护理不当,比如使用的婴儿洗涤用品,对宝宝皮肤产生了较大刺激性,以及空气质量不佳,过寒,过冷,干燥,过热等一些环境因素,也是诱发新生儿湿疹出现的常见原因。
❷ 宝宝长湿疹怎么办
宝宝有湿疹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一般治疗等方法。
1.口服药物:可以口服西替利嗪滴剂等药物来治疗,可以改善和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等症状。2.外用药物:可以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继发细菌感染可以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来治疗。
3.一般治疗:平时给孩子着装尽量以宽松、纯棉衣物为主,避免穿羊毛衫等容易导致过敏的衣物。正确的洗浴方式对婴儿湿疹的治疗也很关键。在适宜的水温(32~38℃)下洗浴,洗完后及时外用润肤剂。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应用药物,自己不能随便乱用药。
❸ 新生儿长湿疹怎么办
新生儿长湿疹是比较常见的,妈妈该去如何给新生儿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呢?请阅读以下文章,跟着我一起来了解。
新生儿长湿疹的解决办法
1、保持皮肤干爽。不要用烫的水给宝宝洗脸,要用温水,避免使用碱性强的香皂。保持皮肤干爽,既不能过分干燥也不能涂抹添加剂过多的润肤霜。宝宝的头发也要注意清洗,若已经患上脂溢性皮炎,疮痂已变硬粘住头部,则可先在患处涂上橄榄油,过一会再洗。
2、勤剪指甲。勤剪指甲,防止宝宝抓伤皮肤,防止继发性感染。
3、选用不含激素的产品。市面上治疗宝宝湿疹的药物可谓五花八门,但是宣称见效快、效果好的药物,多半含有激素,一旦停药宝宝湿疹可能就会复发,甚至可能还会变得更严重,而且长期使用后残留物会导致肤色异常。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为湿疹宝宝选择无激素产品以防后患。其中无激素产品又细分为纯中药成分类和植物成分类,一般认为,中药产品所含成分较为复杂,故适合年龄比较大的.儿童和大人。宝宝脸上长湿疹后,家长不要擅自给宝宝涂药,需根据病情轻重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4、戒口。让宝宝少吃动物蛋白质,如牛奶、蛋,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监督下进行,鱼、虾等发物在此期间应该禁食。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也要注意海鲜、虾、蟹、辣椒最好都不要吃。
5、避免受外界刺激。爸妈要经常留意宝宝周围的冷热温度及湿度的变化。患接触性皮炎的宝宝,尤其要避免皮肤暴露在冷风或强烈日晒下。夏天,宝宝运动流汗后,应仔细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时,应替宝宝搽上防过敏的非油性润肤霜。除了注意天气变化外,爸妈不要让宝宝穿易刺激皮肤的衣服,如羊毛、丝、尼龙等。
新生儿长湿疹的原因
导致婴儿湿疹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外界对婴儿皮肤的刺激、婴儿消化不良以及先天性的过敏体质都可能诱发此病。
一般来说,诱发湿疹的原因主要有这些:
·食物过敏;
·过量喂养而导致的消化不良;
·糖摄入量过多,导致成肠内异常发酵;
·肠道寄生虫;
·强光照射;
·肥皂、化妆品、皮毛细纤、花粉、油漆等化工用品的刺激;
·遗传。
对于1~3个月的宝宝,妈妈的细心呵护可以有效预防婴儿湿疹,如果宝宝已经患上了湿疹,应及时查找病因,找出感染源,再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宝宝湿疹预防、护理步骤
第一部,喂养。
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患了湿疹,妈妈要特别注意饮食。因为母亲摄入的过敏性食物也会通过母乳诱发宝宝湿疹。所以在哺乳期间,妈妈要尽量避免辛辣的食物,最好不要饮酒,以免宝宝患上湿疹。
如果宝宝已经患上了湿疹,妈妈在吃过鱼、虾、蟹、蛋等食物后,要细心观察宝宝的湿疹是否加重。如果加重了,说明这些食物可能就是过敏源,要尽量地少吃或完全不吃这些食物;如果没有明显的变化,那么妈妈可以适量摄入,以保持营养的均衡。
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一旦患了湿疹,要改用低敏配方的奶粉。如水解蛋白奶粉,它经过水解,将原来大分子的牛奶蛋白转变成了小分子,降低了致敏性。
尤其当父母本身就是过敏体质时,最好在宝宝出生后就给宝宝选择低敏配合奶粉,以预防宝宝感染湿疹。
第二部,日常护理。
1~3个月的宝宝,皮肤角质层尚未发育成熟,真皮薄,纤维组织稀少,控制酸碱能力差,皮肤屏障功能也特别弱。日常护理中,稍有不当就可能诱发湿诊,比如摩擦、唾液、奶液、日光、湿冷、碱性较强的肥皂刺激等,都能诱发宝宝湿疹。所以在日常护理中,要特别当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平时要先给宝宝选用纯棉质地的衣物和被子,避免羊毛、化纤、尼龙质地的衣物接触宝宝皮肤,以引起刺激。
宝宝的衣服和尿布要勤换勤洗。洗涤时尽量选择婴幼儿专用洗涤剂,并彻底漂洗干净,以避免残留在衣物上的洗涤剂伤害宝宝的皮肤。
如果宝宝溢奶、吐奶,妈妈要及时处理,避免唾液和奶液污染皮肤。
在给宝宝洗澡洗头时,要选择性质温和的婴儿专用洗浴用品。
为了避免宝宝抓破皮肤使湿疹更严重,要及时给宝宝剪指甲。
第三部,皮肤保湿。
大多数湿疹宝宝,皮肤都非常干燥。干燥会加重痒感,使宝宝总是忍不住去抓挠;而抓挠又会进一点加重湿疹和皮炎,使皮肤更痒,形成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如果宝宝很小,还不会抓挠,那么痒感则会让宝宝烦躁不安。
为了保持皮肤湿润,妈妈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为宝宝挑选合适的护肤品,坚持每天擦拭,以滋润肌肤,减轻皮肤瘙痒。郁美净儿童霜就很好,很滋润,尤其是那种很便宜的,塑料袋装的,轻微的湿疹用它就可以好转。
❹ 宝宝湿疹怎么处理
宝宝湿疹为过敏性疾病,多表现在面部,有的可伴有瘙痒。
建议您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保持宝宝面部清洁干燥,减少风刺激,强光照射。
第二:激素类药物起效快,但是比如容易复发,久用皮肤颜色会有改变。建议选用某些中草药外用制剂,具有吸湿止痒,清热解毒的功效。
如宝宝湿疹膏,灵宝王软膏等。
第三:尽量母乳喂养,同时母亲饮食注意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第四:注意经常修短宝宝的指甲,减少抓伤的机会。以免引起感染或者湿疹扩散的情况。
如有湿疹感染或者破溃,建议给予局部抗炎处理。
❺ 新生儿得了湿疹,该怎么办
1.保持皮肤抄干爽。
不要用烫的水袭给宝宝洗脸,要用温水,避免使用碱性强的香皂。保持皮肤干爽,既不能过分干燥也不能涂抹添加剂过多的润肤霜。宝宝的头发也要注意清洗,有疮痂或已变硬粘住头部,则可先在患处涂上橄榄油,过一会再洗。
2.勤剪指甲。
勤剪指甲,防止宝宝抓伤皮肤,防止继发性感染。
3.忌口。
让宝宝少吃动物蛋白质,如牛奶、蛋,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监督下进行,鱼、虾等发物在此期间应该禁食。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也要注意海鲜、虾、蟹、辣椒最好都不要吃。
4.避免受外界刺激。
爸妈要经常留意宝宝周围的冷热温度及湿度的变化,尤其要避免皮肤暴露在冷风或强烈日晒下。
❻ 新生儿湿疹怎么处理
新生儿湿疹怎么处理
新生儿湿疹怎么处理,我们都知道新生儿的皮肤是非常娇嫩脆弱的,如果没有做好日常的护理,很容易就会引起各种皮肤疾病,其中常见的有新生儿湿疹,本文内容来告诉放假新生儿湿疹怎么处理。
新生儿湿疹怎么处理1
湿疹这种皮肤疾病多见于三个月月龄以内的婴幼儿,在六个月以后,随着食物的改善,发病率就会逐渐降低,一岁半以后大多会慢慢自愈,湿疹的形式常常是以斑丘疹或者是丘疹,也有一些湿疹是干性湿疹的状态,表现为脱皮和皮肤上有一些结痂,主要出现在新生儿前额、面颊、脖子、四肢以及躯干等位置。
一旦妈妈发现新生儿有出现以上症状的时候,建议应尽快带新生儿到医院就诊治疗,对于症状比较轻微的新生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激素类的外用药膏即可,大约一周时间就能恢复,如果新生儿湿疹症状比较严重的,那么需要抗生素类药膏与激素类药膏搭配使用,这样才能缓解湿疹症状。
除了准从医嘱治疗外,妈妈还需要注意新生儿皮肤的护理,让新生儿皮肤保持清洁干燥,一般用温水冲洗皮肤就可以了,不需要使用沐浴露的,而且清洗的时候注意皮肤褶皱部位的清洗,洗后要立刻擦干水分,在湿疹部位涂抹上药膏,新生儿衣服要纯棉柔软的,避免刺激湿疹,导致病情加重,若新生儿出汗要及时擦干。
新生儿湿疹怎么处理2
当发现自家宝宝患有湿疹后,应该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并由医生根据皮疹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不可用油膏;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鳞屑、结痂者用软膏。
如果需要更换药物,一定把以前所用药物清除干净。在更换药物时最好先在小块湿疹涂擦,观察效果,以决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加重病情。
对湿疹不严重的宝宝,只需局部用药,但不能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引起皮肤损害或感染。
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治疗方法,如:
1、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不过需要注意湿敷面积不能超过全身面积的1/3,液体不宜太冷。
2、土豆洗净,切碎捣烂,敷在湿疹的位置并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2-3次。
3、紫草9克,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4、在晚饭后或睡前服用抗组织胺制剂或镇静剂以止痒和辅助抗过敏。
5、如果湿疹宝宝出现发热、皮肤红肿加重、流出黄色脓性分泌物或淋巴结肿大等情况,提示宝宝的湿疹已经发生感染了,不能自行服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抗生素。
6、对特殊类型的蛲虫湿疹,除局部治疗外还需治疗l蛲虫病,驱蛲虫的药物多数在2岁之内是不允许服的,所以只能通过注意卫生去除蛲虫,好在蛲虫的寿命只有20-30天,家长只要连续1个月每天将宝宝的衣裤、床单等用开水烫洗,玩具彻底消毒,宝宝的手勤洗,不把手放在嘴里,就能够切断蛲虫的.途径了。
新生儿湿疹怎么处理3
1、 总体治疗原则:选用不含激素的产品。
市面上治疗宝宝湿疹的药物可谓五花八门,但是宣称见效快、效果好的药物,多半含有激素,一旦停药宝宝湿疹可能就会复发,并且还会变的很严重,但是长期使用后残留物会导致皮肤的肤色肤色异常如发白甚至发黑,因此,爸爸妈妈们需要为湿疹的宝宝选择无激素产品以防后患。其中无激素产品又细分为纯中药成分类和植物成分类,切勿盲目选择,其实中药产品所含成分复杂,故适合年龄比较大的儿童和大人。
2、 冷湿敷 :
(1)常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注意一定要使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锰酸钾会烧伤宝宝的皮肤),既使创面清洁,又起到杀菌收敛及氧化作用。
(2)4—6层细纱布,以不滴水为适度,将湿纱布敷于创面,根据湿疹渗出物的多少来决定更换的时间和次数,当纱布吸收的渗出物已达半饱和程度,将纱布更换。每日二至三次。渗出物多时,湿敷时更应勤更换敷料,避免吸满渗出物的敷料久停留于创面上,刺激周围的正常皮肤,致使创面扩大。
(3)对大面积的湿疹,应对药物的性质、浓度和湿敷面积的大小,给以适当的注意。
(4)如创面红肿逐渐消退、渗液减少,创面已干燥,即可停止湿敷,改用糊剂。
(5)冷湿敷时请注意:湿敷面积不能超过全身面积的1/3,以免过度的体表蒸发造成宝宝脱水。
❼ 婴儿湿疹怎么治疗
根据婴儿湿疹的的大小、轻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常规有以下几点:
第一、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就是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首先婴儿衣服的穿戴要注意,要穿宽松、纯棉的或者蚕丝的贴身内衣,避免穿羊毛衫或者腈纶衫或者化纤的衣服,衣服要定期勤洗,洗干净后要晒下太阳。其次宝宝的洗澡也很重要,就是洗浴方式,不论洗脸或者洗澡都很重要,常规每天至少要洗一次澡,湿疹的宝宝水温不能太高,38℃左右就可以了。如果遇到夏天天气热、出汗多,洗两次澡也可以,但是尽量不要用肥皂或者刺激皮肤的产品。如果皮疹不厉害,皮肤污染不厉害,一般的温水洗就可以。如果感觉出汗很多,可以用沐浴露,要适合宝宝不过敏的沐浴露,要到正规超市去买,当然进口的也有好多牌子,根据家里的经济情况决定。生活方面还要注意的就是皮肤洗完澡后,一定要用纯棉的毛巾擦干,抹润肤的膏剂,就是起到保护皮肤、滋润皮肤的作用,可以修复受损的皮肤,也可以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
第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就是如果湿疹不多,可以用氧化锌软膏、炉甘石洗剂擦,有止痒的作用,还可以口服抗过敏的药,比如西替利嗪或者开瑞坦等。如果湿疹很厉害且范围比较广,要选用激素治疗。如果合并感染,要选用抗生素。
宝宝长湿疹怎么治疗,去除病因、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具体如下:
一、去除病因是减少可能的内外病因,避免过敏原;
二、局部治疗,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湿疹的一线疗法,应根据皮损的性质、部位和病情程度,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的激素制剂,以控制和减轻症状,儿童尽量选用中弱效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为弱效激素。急性期的渗出可选用生理盐水,或1%-3的硼酸溶液和其他湿敷药膏,一般具有较好的疗效;
三、系统治疗,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和其他合并症情况,可选用第一代后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有抗过敏和止痒的作用,继发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