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推拿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推拿

发布时间: 2023-01-05 04:00:19

㈠ 宝宝患了疱疹性咽颊炎怎么办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尚可。在治疗期间,饮食要保持清淡,多喝温开水,另外给孩子多喂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汁、水果汁等,别吃过热的食物。另外,为防止继发感染,一定要让孩子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一般一周左右能恢复。

㈡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爆发,那么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呢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朋友,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强、传播很快,一定要做好预防和各项防范措施。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用中医小儿推拿方退烧,防止高热惊厥。

别误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 ,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中医角度分析:今年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特点是湿热毒较甚,所以容易伤及津液,咽喉充血非常明显,唇红,舌红苔少,发热相对较高,也可出现精神疲倦等中医所说的壮火食气的表现。

1、清胃经  500次

具体操作:大鱼际和拇指外侧赤白肉际处,从腕横纹推至拇指第一指节侧缘。

2、清肺经  500次

具体操作:无名指掌面,由指根推至指尖。

3、清天河水  500次

具体操作:操作者握住被操作者手掌,将掌心向上,拿住内劳宫穴后,再用另一手食、中指并拢,由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

4、退六腑  300次

具体操作:沿前臂后侧,由肘部推至腕横纹为退六腑。

5、推天柱骨  300次

具体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并拢自上而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

1、疱疹性的咽峡炎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所以不能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无效的 ;

2、控制体温是首要,而病毒(也就是疱疹)必须让它发出来(需要3-5天)。

3、同时加强肠胃护理。 饮食清淡,多喝水!

喝三豆饮

目前是疱疹性咽颊炎以及手足口病发病高发期,随着天气转热可能会逐渐增多,推荐大家饮用三豆饮来预防和辅助调理。

一岁,黄豆20粒、黑豆15粒、绿豆15粒

2—3岁,黄豆30粒、黑豆20粒、绿豆20粒

3—5岁,黄豆50粒、黑豆40粒、绿豆40粒

5岁以上再略增加一些……

三碗水大火煮开后调成小火,最后煮成一碗水,可以选择适量加白糖或冰糖,方便孩子入口。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㈢ 什么原因会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颊炎发病的流行病史

1、肠道病毒天性耐高温,所以往往在夏季和初秋的季节比较高发,目前随着天气变热,疱疹性咽颊炎逐渐增加。

2、疱疹性咽颊炎主要病毒是:肠道病毒血清型是柯萨奇病毒A1、A6、A8、A10、A22,当然也有很少一部分为A16、EV71,后两者容易造成流行和爆发。

3、婴幼儿为多,大多小于5岁。

4、主要传播途径:

A、粪 - 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B、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接触而传播;

C、通过破损的囊泡液而传播;

疱疹性咽颊炎主要表现

1、高烧、夏季高烧难退,没有咳嗽流涕症状,往往就要怀疑。

2、突然口水很多,吃奶减少,或者吃饭哭吵。

3、容易在第一个24小时发生惊厥。

4、早期第一天可能发现不了疱疹,而是颊粘膜有红点,如果体温反复,口水多,厌食,主要动态来医院检查。有些小朋友发现了咽颊部疱疹,没有发生手足部位皮疹,过了第二天就发现,所以疱疹性咽颊炎的皮疹需要动态观察。

5、并发症不如手足口病严重,但也要警惕手不典型足口病仅仅表现为疱疹性咽颊炎。所以居家观察,还是要注意孩子体温变化,精神状态等。

疱疹性咽颊炎如何治疗

1、发烧对症处理。详见以往文章或者视频。

2、流质饮食,但饮食一定要冷,好在夏季,可以吃点冰冷食物,补充正常水分和能量基本需求。

3、无法进食的小儿,需要输液补充能量和水分。

4、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

5、口腔疼痛可以口服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滴剂。

6、虽然疱疹性咽颊炎为自限性疾病,但因为病毒多样性和手足口病具有交叉性,所以家长多一份警惕为好。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 与 健康 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更快,热性惊厥更常见

夏天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如果和周围有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发生接触,很容易被感染,如果1到5岁儿童突然发热,而且是高热,那么需要警惕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医生检查发现咽喉部位有疱疹,那么疱疹性咽峡炎就基本可以确定了。 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特点是突然出现高热,所以出现热性惊厥的比例比较高,而手足口病多以中等程度发热出现,很少热性惊厥。但是热性惊厥很少对孩子有严重后果,一般持续1到2分钟就自行缓解了,也不会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出现脑炎的比例高于疱疹性咽峡炎,甚至极少数人有生命危险。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绝大部分病例都可以自愈。

两者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都是绝大部分人可以自愈,除了发热时候使用退热药物,其他药物例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喷雾剂都没必要使用。包括奥司他韦和利巴韦林等所谓的抗病毒药物都不能缩短手足口病程,也不需要使用。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的儿童血常规有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但是疱疹性咽峡炎就是可以这样,不代表有细菌感染,不需要头孢等抗生素。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会在一周内痊愈,前三天都有可能反复高热,一般4~5天转为低热,第6~7天体温基本就会恢复正常了。

咽喉疼痛拒绝进食,家长着急乱阵脚。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患儿都可能因为咽喉的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疼痛,孩子拒绝进食水,家长会很担心,不过这个过程一般持续不超过2~3天,这段时间避免给宝宝过热的奶或者水,避免酸的饮料比较疼痛以免刺激溃疡疼痛。冷饮,冰淇淋等冰凉的流食可以有镇痛作用,吃完甜食记得漱口就可以。 所以疱疹性咽峡炎前几天反复发热家长不要着急,继续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就可以了。


少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可能发展为手足口,极少数有合并脑炎,家长需要观察孩子是否有热性惊厥,嗜睡,精神萎靡,肢体活动障碍,惊跳等并发症,如果没有这些,居家隔离观察就可以了。 如果超过5天仍有高热,或者超过7天仍有发热,需要复诊,排除继发细菌感染或者存在其他问题。


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由多种(型)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以发热、咽红、咽痛、上腭粘膜水疱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期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在夏、秋季节流行,冬季也会有发生。主要发生在1-7岁的儿童,但其他任何年龄也可能发生。病程为7~10天,传染性较大,常可在托儿所、幼儿园形成小范围的流行。

与其他病毒感染一样,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并没有特效抗病毒的药物,也没有特别针对他的疫苗,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合并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护理。如果持续高热、溃疡不愈等要考虑就医,一旦出现呕吐、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尽快就医。


平时要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并讲究个人卫生。室内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教育孩子不吃生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另外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减少被感染的风险。同时要注意 健康 均衡的营养,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好的免疫力能更好抵御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情较轻,国家没有将其列入传染病防治法。即使禁止所有有症状的孩子去上学,也无法控制群体感染,因为在群体中,隐性感染者往往才是主要传染源。尽管患儿在症状消失以后还会通过唾液、粪便等排出病毒,但目前认为患儿在症状消失后复学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换个角度讲,家长们需要能接受一个事实:送孩子进入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这几年,孩子就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各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无论是隐性感染还是感染发病(常见病一般都不严重),就当是免疫接种了,孩子的免疫功能会在与病原微生物的“斗争”中逐渐完善起来的。


提起疱疹性咽峡炎,这个名字一长串还陌生,不过若提到“手足口病”大家就不陌生了吧!而这疱疹性咽峡炎其实也算得上是手足口病早期症状了,它们都是由同一类病毒引起的。前者以咽部出现疱疹,也就是我们说的水泡,伴有疼痛,甚至出血为主要症状,后者病变主要在四肢及口腔。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高发于儿童,多在夏秋季。这些肠道病毒,随着大便排出体外之后会跑到空气中,很容易就在我们呼吸的时候随空气进入人体;也可以污染食物,随饮食进入人体;甚至停留在衣物、用具之上,经手触摸之后,小孩子喜欢咀嚼手指,随即感染。因此,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1. 患者自身免疫力过低,抵抗力差。一方面小孩本身就娇嫩,免疫力就低下,故容易被感染;另一方面,就成人而言,过度劳累、身体受凉等等,抵抗力突然降低,给了病毒可乘之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多发于夏秋季节(夏秋季天气变化大,容易受凉,病毒也容易传播)

2. 不洁的生活习惯。小孩子多喜欢四处活动,东摸摸,西蹭蹭,手上难免会接触到病毒,小孩子还喜欢咀嚼手指,感染几率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成人抵抗力强,可能成人从外界接触到病毒之后,回家传染给了小孩儿。

因此,一旦发现周围有人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或者手足口病,一定谨记:远离。尤其是小孩子,出门在外记得做好基础的防护,比如口罩。家里可以备洗手液,成人回家接触小孩之前先洗手,换衣物。夏秋季尽量不带孩子去人流量大的地方,尽量减少外出就餐。

顾小花

Suin

Apple·苹

疱疹性咽峡炎通常以急性发热、咽痛起病,在出现症状前有2 4 天的潜伏期,热度可为中低等发热或高热;该病的典型症状是咽峡部疱疹、以及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口腔咽峡部是指扁桃体及其周边。

由于溃疡,患儿可表现出咽痛、据食等。该病具有自限性,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1-2周自愈,少数病例可出现高热惊厥、脑炎等并发症。该病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多发于低年龄段儿童,临床表现为主要为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性溃疡。

能够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较复杂,包括多种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包括多种亚型)、埃可病毒等;与引起手足口的病原有重叠。其中EV71(一种特殊的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能出现重症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全年都可发生,发病高峰为5-7月。手足口病患者、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以及隐性感染者(感染了病原体但不发病、没有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都可以是该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密切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口腔疱疹液、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疱疹液、或者被患者疱疹液、口鼻分泌物或粪便污染的物品等)亦可传播,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在幼托机构等儿童密集型场所可引起聚集性疫情。因此,患病儿童必须隔离;幼托机构、早教机构等儿童较为集中的单位应开展入园(托)晨检,流行期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其主要病原为肠道病毒。疱疹性咽峡炎感染多发生在1-5岁儿童,而5岁以上的儿童发病率较低。甘正凯等学者的报道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多发生于12-23、24-35月龄的儿童,5岁以上的儿童患病率相对较低,与广东、中国台湾地区报道也类似。1-5岁儿童易患病,可能与此年龄段儿童活泼好动,喜吃手相关;另男性患儿多余女性患儿,也可能是由于男孩较女孩更活泼、好动,更容易接触到病原。该病全年均可发病,流行性具明显的季节性,流行期多为夏秋季。在我国,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期除了的4-6月外,南方等省份9-10月左右还有一个明显的高峰,这一特点可能与肠道病毒在湿度高和温暖的地方更容易繁殖相关。

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6、8、10、16型、B组、埃可毒30型及EV71都能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其中以CA16及EV71最为常见,存在EV71和CA16两种病毒同时混合感染情况。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涎、咽痛,可伴腹泻、呕吐、惊厥及咳嗽,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可累及神经系统。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多数为柯萨奇A组病毒所引起,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 多发于夏秋季, 好发于1-7岁的学龄前儿童。常常骤起发热(高热,甚至会出现热性惊厥)、咽痛,疱疹主要发生于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一般不会累及齿龈和颊粘膜,查看口腔内,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等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由于咽部充血、疼痛,宝宝会因吞咽痛和吞咽困难,而出现流涎、拒食、厌食或进食时哭闹、烦躁不安等现象。该病潜伏期为2-4天,病程多数为1周左右,常无全身症状,或全身症状一般在4-6天后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虽不是法定传染病,但也是具有传染性的, 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粪口传播, 因此在 育儿 过程中,加强应要宝宝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少带宝宝去人多空气相对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并少让宝宝乱摸公共场所的 娱乐 玩具,自家的宝宝玩具也要勤消毒,这样可以降低宝宝患疱疹性咽峡炎的机会。

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患病后主要以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为主。该病有个特点为高热,如果宝宝体温未超过38.5 ,家长可采取温水浴、温水擦洗、退热贴等物理降温,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 ,为防热性惊厥,可予以药物退热。宝宝患疱症性咽峡炎期间,家长应加强家庭护理,让宝宝注意休息、加强居室通风,多晒宝宝床上用品。还有,为了减轻宝宝咽痛,减少咽喉刺激,应让宝宝清淡饮食,流质饮食,并多喝水,补充维生素类。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初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的症状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为防止延误治疗,因此在日常 育儿 过程中,家长如果发现宝宝出现发烧(高烧)不退,流口水、厌食或进食哭闹,要引起重视,宝宝可能是患了此病,应尽早带他去医院诊治。

另外说明一下,其实,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一类病毒造成的,疱疹性咽峡炎仅仅是咽喉部分有疱,手脚没有出现疱疹,如果手脚也出现疱疹,则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等疱疹痘疹类病就是因为冬不藏精肾水不足,木气上冲,中气虚了,不能使火气下降,用三豆水就可以治愈的。这些病症就是木火疏泄太过为病,要补中补水养木收火而不是清火灭火,一清一灭孩子体质便虚了,中医向来都是从根源上调理!

三豆饮,味甘皆补中气。其中各豆又再有专长,

黄豆:补土气,中土运化复原、轴运轮行,金水木火四维升降不滞;

绿豆:清木热,乙木升甲木降,相火回复;

黑豆:补水气,水气足,能藏阳,则相火收藏归于命门,不再肆意疏泄,发热和痘疹自然消退。

三豆饮的做法:

黄豆、黑豆、绿豆、各一把+冰糖适量,(尿少的可以加白饭豆1把,夜闹烦躁不睡的可以加乌梅2颗)大火熬开,小火慢熬不少于2小时。可随熬随服,取豆汤当开水喝,或至少每日3-4次,连续一周,严重的连吃15-30天,好了停服。凡熬豆需长时间熬汤才能显出药效,时间越长越好,每日熬汤每日喝,豆水不隔夜,隔夜变性,有煲汤锅最好,放好豆和水,睡前插上电源,次日清晨取浓汤喝一天,最佳),

若过程中舌面上见白苔,加淡豆豉干吃或压粉吞服,用量按年龄定,6月以下5颗左右、12月以下5-10颗,1岁以上10-15颗,大人1小把,饭后每天三次,随年龄可适当加量。

小儿推拿方面可以配合每天补肾经、清肝平肺、清胃经清大肠经,顺时针摩腹,3岁以下孩子每穴5分钟,3岁以上每穴10分钟。这套穴方组合也是补水养木旋转中气为主,让阳气得藏,而不是清掉灭掉。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般在7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免疫力和抵抗力较低。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突发性的高热(大于或等于39度)、并且伴随着咽喉痛,咽峡部长出类似于口腔溃疡的黏膜疱疹,传染性很强,感染速度也很快。

疱疹性咽峡炎这种疾病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染和胃肠道传播,也就是粪-口传播,因此,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第一个原因是与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直接性接触。这里多数以疱疹性咽峡炎患者的鼻咽分泌物、飞沫、疱疹液、粪便为传播途径,间接性接触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身体部位、衣物、食品、公共设施等,从而引起自身的病毒感染。

第二个原因是儿童的饮食生活习惯不卫生导致的,如吃了带有细菌的食品,乱吃零食,常喝生水等不良习惯引发的肠道病毒感染,从而引起疱疹性咽峡炎。

所以,大人在照看儿童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爱干净的良好习惯。在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切勿经常去人多密集且空气不流通的的公共场所,避免被感染。同时,尽量少碰或不要触碰公共设施,触碰公共设施后要记得清洁双手或消毒杀菌。经常和儿童有直接接触的物品例如儿童玩具和餐具以及其他儿童用品,要定期消毒并保持清洁。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多喝开水或温开水,不要给儿童乱吃零食。

指导专家:石计朋,主治医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三甲医院工作近1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尤其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危重症的诊疗。

昨天是芒种,时序进入了仲夏,这是生命放纵生长的时节。

万物疯长,各种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其中就有妈妈朋友圈盛传的“亲吻病”——疱疹性咽颊炎。

莫慌莫慌,其实没那么可怕。

回答这个问题一张卡就够啦~


它和手足口病是“表兄”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为病原体类似,这两种病的症状也很相似。


因为都可能出疱疹,所以,除非在口咽部以外的部位出现疱疹,否则这两种病很难鉴别。

一句话: 只有嘴里有疱疹就是疱疹性咽峡炎;身上也有疹子,就是手足口病。


家里没有压舌板,拿小电筒照一下就能看到

“亲一下”就能被传染了吗?

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还是通过粪口传播, 说了是肠道病毒嘛。

通过“亲吻”传播的比例很少,亲或不亲,宝宝的患病率也相差不多。

但是,不会传染不代表你可以随便去亲外面可爱的宝宝们啊!

换位思考下,总有人亲你也是件比较奇怪的事情吧…

怎么预防呢?

㈣ 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及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那么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及治疗大家知道多少呢?

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

疱疹性咽颊炎一般起病比较急,出现急剧的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的发热,也可以有少数的高热,达到40℃以上,甚至会引起惊厥,2-4天可以逐渐减轻。小儿可以见到拒食、哭闹,烦躁不安、流涎这些症状,也可以出现恶心、呕吐。疱疹性咽颊炎的咽喉部的典型症状可以出现咽部充血,起病两日之内有口腔黏膜数个小的灰白色的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天后红晕加剧扩大,可以出现溃破,形成黄色的溃疡面。

疱疹性咽颊炎的治疗

1.运动治疗

大多数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身体抵抗力都比较差,所以在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以后,必须要积极的运动。而运动不但能够提高免疫力,对于疱疹性咽峡炎和其他疾病也有着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2.病因治疗

干扰素a,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抑制病毒复制时蛋白质的合成、增强未感染宿主细胞抗感染能力和激活宿主免疫细胞。可以通过喷雾或雾化给药,局部用药使用便捷,儿童容易接受且胺全有效。

3.药物治疗

患儿体温达到38.5°C以上,伴有明显不适时需降温治疗,除进行物理降温外,也可给予退热药物进行降温。常用退热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需要及时进行止惊治疗,常用药物为咪达唑仑、水合氯醛。

4.一般治疗

注意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发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浴等。

㈤ 疱疹性咽峡炎

链接:

提取码: 54fg

里面收集了5个跟疱疹性咽峡炎相关的问题,内含疱疹性咽峡炎应对方法,疱疹性咽峡炎改 如何用药,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护理,还有何时就医,以及辨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㈥ 疱疹咽炎发烧不吃药推拿行吗

指导意见:
这是不行的,这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是采用一些清热解毒药品即可,另外,还可以利用超声雾化吸入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㈦ 宝宝得了疱疹性咽颊炎怎么办

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其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因此很容易被人误解为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造成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最近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起疾病发生。这些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和埃可病毒,以及并发细菌感染等。这种病的病程大约一周左右,严重的可延长至两周,治疗上经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主要以中药治疗为主。选择一些清热、解毒、利咽的药物,同时,还可以用雾化超声吸入中药双黄连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期间,饮食上要注意保持清淡,要多喝温开水。给孩子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菜、水果等,尽可能少吃煎、炸等油腻食品,尤其是注意不吃过热的食品。同时为防止继发感染,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选用淡盐水漱口

㈧ 小孩疱疹咽炎怎样推拿

清心经 清胃经 清肝经 补肾经各300次 揉内劳宫200次 按揉合谷穴

㈨ 疱疹性咽颊炎推拿好不好用

可以推好,但是比较慢,搭配点药吃,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