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疱疹性咽颊炎与手足口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疱疹性咽颊炎与手足口

发布时间: 2023-01-01 15:38:14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

疱疹性咽颊炎只能在嘴里看到小水泡样的东东。手足口则手心、脚心、不有PP上都有红疹。但是两者都是病毒感染,都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而且都具有传染性,有感染的小朋友应该与其他小朋友进行隔离。

Ⅱ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手足口病,不少家长一听到它就闻风丧胆。以及分辨与手足口病极为相似的4种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丘疹性荨麻疹、口腔溃疡)的方法。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发疾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1、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精彩推荐:

男性手淫 处女膜 射精无力 拔牙后注意事项 更年期 刮痧的好处和坏处 蜜蜂蛰了怎么办 花椒水泡脚 乳头痒

Ⅲ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的区别是什么

虽然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都会导致疱疹的出现,但是疱疹性咽颊炎的疱疹一般只出现在口腔内,而手足口的疱疹会出现在手脚心,臀部等部位,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相对与手足口来说比较轻。

Ⅳ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要如何预防和治疗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体温通常会高一些,但不是绝对。手足口病的患儿会出现手心、脚心的皮疹,疱疹性咽颊炎有时也会在手、脚、臀部有一些类似疮的皮损。在治疗上原则都一样,即对症治疗,如局部如果皮疹转为疱疹,抓破后出现感染时,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药;中低烧时采用物理降温即可,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为防止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液体。

Ⅳ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颊炎在症状、预防和治疗方面有什么异同

疱疹性咽颊炎也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颊部和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的疱疹,主要出现软腭,需要压着舌头才能看到,手部、足部没有疹子。而手足口病为红色的皮疹,在手掌、足底、舌面、硬腭(严重时可出现在软腭,但较少)均可出现皮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在治疗上原则都一样,即对症治疗,如局部如果皮疹转为疱疹,抓破后出现感染时,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药;中低烧时采用物理降温即可,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为防止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液体;发烧时小孩消耗体内组织蛋白、维生素比较多,可以给小孩吃些清淡的水果,高蛋白的饮食等。

Ⅵ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是不是手足口病

不是,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处

Ⅶ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病,是一回事吗

确实,疱疹性咽峡炎常常和手足口病被提到一起,例如:
1)它们都会引起发热;
2)大部分手足口病也会有口腔疱疹表现;
3)都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起两者的病毒类型有重叠的。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 A 组(1~10、12、16、22 型),其中 A16 也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另外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还有EV71,手足口病疫苗也是主要是防EV71病毒。
4)在流行特征方面,二者都是:传染源是患儿或隐性患儿;
5)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6)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特别是3岁以下;
7)四季均可发病,但每年6~9月份高峰。
8)潜伏期均是2~10天,平均3~5天;处于潜伏期的孩子,也是具有传染性的。另外如果孩子口腔疱疹长起来后会嘴疼流口水,孩子用手摸嘴周口水,然后再去碰玩具、书等,另外一个小朋友再接触这些物品,就有可能被传染。
这么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真的是“近亲”。尤其是当孩子出现发热和口腔有疱疹的时候,家长更难区分。其实具体是否要区分这两个病,在临床上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护理方式都是一样的

Ⅷ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从病原体上说,都有可能是有科萨奇病毒A型(CoxA)引起;
从症状上说,回都有发热、口腔咽答峡部的溃疡或疱疹,但手足口病还必须有其他部位,如手部、足部、肛周等部位的皮疹;
治疗上来说,都用抗病毒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不属于传染病,而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且有无皮疹是两者鉴别诊断方面的主要区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