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水痘验血报告看哪项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水痘验血报告看哪项

发布时间: 2023-01-01 06:22:17

Ⅰ 验血的各项字母缩写指标代表什么,各项在哪个范围内算正常,请专业人士作答

你问的这个范围太广泛
检验指标多达几百种
一、常规项目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 RBC 男(4.4-5.7)×1012/L
女(3.8-5.1)×1012/L
新生儿(6-7)×1012/L
儿童(4.0-5.2)×1012/L RBC↑,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RBC↓,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血红蛋白 Hb、Hgb 男120-165g/L
女110-150g/L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 同
红细胞压积 PCV或HCT 男性0.39-0.51
女性0.33-0.46 PCV↑脱水浓缩,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尿崩症等。
PCV↓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80-100fL MCV、MCH、MCHC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2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g/L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c 成人0.5%-1.5% Ret·c↑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Ret·c↓肾脏疾病,分内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100-300)×109/L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100-300)×109/L 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
白细胞计数 WBC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白血病、类白血病、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各种过敏、手术后、尤以脾切除后为甚等。
WBC减少: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粟粒性结核、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癫痫病、抗甲状腺药、抗疟药、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物等。
白细胞计数 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期、分娩期、月经期、餐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日光浴、紫外线照射、神经过度紧张、恐惧、恶心、呕吐。
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DC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1%-5%
分叶核50%-70% 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结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
0.5%-5.0%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
0%-1%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淋巴细胞
20%-40% 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减少见于多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
3%-8% 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出血时间 BT 1-3min
大于4min为延长 延长见于血管壁结核或功能有缺陷,血小板量或质缺陷,血管性血友病等,以及多种药物副作用、偶见于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的缺乏症及抗凝治疗过量。
凝血时间试管法
凝血时间玻片法 CCT 5-12min
1-4min 延长见于血友病甲乙和ⅪⅫ缺乏症,也见于凝血酶原因子V、X和纤维蛋白原严重缺乏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缩短: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
一氧化碳性试验 阴性 出现阳性应立即报告,从速抢救
红细胞沉降率 ESR 男性小于15mm/h
女性小于20mm/h 增块:①生理性、运动、月经期、妊娠3月以上(直至分娩后3W)60岁以上高龄。
②病理性:各种炎症。风湿热活动期、结核活动期、组织损伤及环死持续2-3W,以肌梗死发病1W左右,恶性肿瘤,其它各种高球蛋白血症,稀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减低:主要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多症,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恶液质,抗感染治疗药物。
尿比重 SG 1.003-1.030晨尿大于1.020
24小时尿为1.015-1.025
婴儿1.002-1.006 尿比重增高大于1.025为浓缩尿,见于急性肾炎,肾病、心功能不全、高热、脱水、体克及未控制的糖尿病。
比重减低小于1.005为低渗尿,见于尿毒症,原发性或心源性崩症,慢性肾衰、恶性高血压病。尿液含放射线造影剂时可使比重大于1.050。
酸碱反应 PH 4.5-8多数PH约6夜间尿较昼间尿为酸 尿液HP值升高见于进食大量植物性食品,尤其柑桔类水果,无缺钾的代谢性碱中毒,持续呕吐,呼吸性碱中毒、尿路感染,餐后,肾小管酸中毒等。
PH值减低见于饮食大量动物性食品,缺钾性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
尿蛋白质定性 Pro 阴性一 如化验报告出现尿蛋白为+~++++者为蛋白尿。尿蛋白除功能性体位之外,病理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早期而易被忽视的指标。
许多药物可使尿蛋白出现阳性。
尿糖定性 GLU 阴性一 尿糖阳性可分暂时性和病理性,暂时性糖尿见于应激反应一时性肾上腺素或胰高糖素分泌过多所致。病理性尿糖见于胰岛素分泌量相对绝对不足,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如胰腺疾病、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肥胖症、高血压等疾病。
尿酮体定性 KET 阴性一 增加,糖尿病、酮酸症、丙醇或乙醇中毒、饥饿、禁食、脱水等。
尿潜血试验 BLO 阴性一 参考尿沉渣红细胞。
尿胆素 URB 阴性或弱阳性 增加: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在肝炎对尿胆红素阳性可早于出现黄疸。
尿胆元 URO
UBG 健康人尿胆元含量为(+)或小于1:20或<4.0Ehrlicho/L 增加:血管内溶血性贫血,组织内出血、肝细胞损伤、胆管部分阻塞并伴发胆管感染,缺氧、铅中毒、恶性贫血。
减少:胆管阻塞,广泛肝细胞损伤、肾功能不全、酸性尿。
尿亚硝酸盐试验 NIT 阴性一 阳性、尿路细菌性感染
尿沉渣镜检:
红细胞
RBC 0-3/HPF 增多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肾炎及外伤,亦见于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症或肿瘤、直肠、子宫的肿瘤累及泌尿道时。此外,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液病如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亦可在尿中出现较多的红细胞。
白细胞 WBC 0-5/HPF 白细胞增多大部分为脓细胞,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肾肿瘤等。妇女可因白带混入尿液而致白细胞增多。
上皮细胞 少量出现无临床意义
管型 出现管型结合临床
脑脊液常规 CSFRT 无色透明液体不含红细胞,白细胞数极少,蛋白定性试验一
葡萄糖定性试验,五管阳性,PH 7.3-7.6 中性粒细胞增多:各种感染性增多见于多种脑膜炎,非感染性增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后,多次腰穿后、脑室造影、白血病波及肿瘤转移以及脑血管栓塞。
淋巴细胞增多,感染性增多见于多种脑膜为炎。非感染性增多见于药物性脑病,格林~巴综合症,急性弥散性脑脊髓炎、脑膜结节病、多神经炎、动脉周围炎。
精液常规 正常精液为乳白色粘性液体,一次排出量为2.0~4.0ml,30分钟至于小时自行液化。pH 7.5-8.5,活动率>70%,活力优+良>50%,WBC<5个/HPF,RBC<5个/HPF 精子密度低或无精子,可见于生殖系结核,非特异性炎症,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及某些先天性疾病,如睾丸发育不良,隐睾症等。此外大剂量射线、工业污染、多种药物亦可引起精子密度减低,前列腺炎症、精囊炎可影响精液量及精液凝固,液化性状。精液中大量白细胞并见红细胞者多见于生殖系统炎症、结核,大量红细胞者可见于外伤或肿瘤,如查见癌细胞则为诊断生殖系统癌极有意义。
前列腺液常规 精子计数100-200×109/L,乳白色液体,可见卵鳞脂小体,WBC低于10个/HPF,RBC低于5个HPF,可见精子。老年患者可检出前列腺颗粒细胞和淀粉样体。 炎症时可见成堆脓细胞,如白细胞每高位视野多于10~15个即可诊断为前列腺炎。
二、生化检查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钾 K+ 血清钾
3.5~5.5mmol/L
尿钾
25~125mmol/24h 高钾:⑴肾脏疾患⑵高钾饮食,输过多含钾液体⑶挤压伤、溶血、组织缺氧、酸中毒、糖尿病、胰岛素缺乏、洋地黄中毒、先天性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低钾:⑴急性肾衰多尿期,醛固酮增多症,药物作用呕吐、腹泻、胃肠引流⑵低钾饮食,酒精中毒,吸收不良,久不进食⑶碱中毒,糖尿病酸中毒治疗恢复期,低钾性周期麻痹、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输入无钾液体过多。
尿钾增多:见于使用利尿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钠 Na+ 血清钠
135~145mmol/L
尿钠
130~260mmol/L 高钠血症⑴水摄入不足⑵水丢失过多⑶内分泌疾病
低钠血症⑴慢性肾功能不全并酸中毒、吸利尿药呕吐、腹泻、汗出、严重烧伤、创伤⑵心衰、肝硬变、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⑶尿崩症,低醛固酮血症,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⑷酸中毒
尿钠测定常用于失水的鉴别诊断
氯 CL- 血清氯
96~106mmol/L
尿氯
110~125mmol/L 血氯增高: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血氯减退:代谢性碱中毒,单纯低氯只见于持续呕吐或抽取大量胃液。
尿氯增高见于连续服用氯化钠或氯化钾后。
钙 Ca 血清钙
成人2.1-2.8mmol/L
儿童2.25-3.0mmol/L
尿钙25-7.5mmol/24h 增多: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大量应用维生素D治疗
降低:原发或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低下,慢性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肝病,佝偻病与婴儿低钙惊厥,手足搐弱及骨软化症,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
磷 P 血清磷
成人
0.80-1.6mmol/L
儿童
1.45-2.1mmol/L
尿磷
9.7-42mmol/24h 血磷增高: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维生素D摄取过量、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
血磷减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肾小管变性病变佝偻病或软骨病,长期腹泻,吸收不良以及体内糖利用增加需大量磷酸盐参加磷酸代谢。
尿磷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碱中毒和甲状旁腺素治疗后纤维性囊性骨炎。
尿磷减低: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伴有酸中毒的肾功能不全。
镁 Mg 血清镁
儿童
0.5-0.9mmol/L
成人
0.67-1.03mmol/L
尿镁
0.98-10.49mmol/24h 增高: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多发性骨髓瘤,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和严重脱水,糖尿病昏迷等。
降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内分泌疾病。
谷草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SGOT/AST 0-40U/L ①显著增高:各种急性肝炎,大手术后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胆道阻塞性疾病
③轻度增高:进行性肌肉损害,胸膜炎、肾炎、肝炎等
谷丙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SGPT/ALT 0-40U/L 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乳酸脱氢酶 LDH L法109-245U/L
P法280-460U/L 增高: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 80~200U/L 心肌梗塞病人α-HBDH增高。
肌酸肌酶 CK 25-200V/L 增高:①急性心梗时显著增高,病毒性心肌炎可增高②进行性肌萎缩③其它脑血管溢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剧烈运动,各种插管手术。
肌酸激酶同1酶 CK-MB (0-25)V/L 对急性心梗可提高诊断特异性
血糖 GLU 3.90-6.10mmol/l 增高见于糖尿病,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等,另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呕吐、腹泻、高热等。
生理性增高:如餐后1-2h,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等
低血糖:①饥饿和剧烈运动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②胰岛素β细胞瘤,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营养不良,肝炎肝坏死等。
尿素氮 BUN 3.20-7.00mmol/L 增高见于各种肾脏疾病。
肌酐 Cr 53.0-106.00mmol/L 增高肾脏疾病性病变。
总胆红质素 T-BIL 0~18.8umo1/L 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 D-BIL 0~6.84umo1/L 参考总胆红素
总蛋白 TP 60~80g/L 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血清白蛋白 ALB 35.0~55.0G/L 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
碱性磷酸酶 ALP 成人20-110U/L
儿童20-220U/L 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γ-GT)<50U/L 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
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③酗酒,药物等所致
胆固醇 CHO
CHO 0~5.18mmo1/L
<200 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甘油三脂 TG 0~1.6pmmo1/L
青年<150
老年<200 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 HDL-C 1.16-1.55mmo1/L
男>40(1.03)
女>45(1.16) 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
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2.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高HDL血症。
HDL胆固醇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
因此,HDL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2.84~3.10mmol/L 增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淀粉酶 AMS 血清0-220U/L
尿<1000U/L.. 增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减低见于严重肝病(血清尿淀粉酶同时降低)
三、肝炎标志检查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Pre-S1Ag HBcAb-IgM 简要意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e抗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够免疫球蛋白M型抗体 HBsAg是乙肝病毒标志物,表示患有乙肝;
HBeAg、pre-S1Ag、HBcAb、HBcAb-IgM表示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sAb、HBeAb
表示机体产生免疫力抵抗病毒,趋于恢复。
+ - - - - - - 慢性表面抗原携带;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后期
+ - + - - + - 急性乙肝早期,传染性强
+ - + - + + +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强
+ - - - + - + 急慢性乙肝,具传染性
+ - - + + - -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弱
+ - - + + + -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强,乙型肝炎e抗原变异
- - - - + - - 乙肝核心抗隐性携带,有乙肝既往有感染史
- - - + + - - 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既往有感染史
- + - + + - - 乙肝恢复期,具备免疫力
- + - - - - - 接种疫苗,乙肝恢复,具备免疫力
+ - - + - - -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
+ - + + + + - 急性乙肝趋于恢复;慢性表面抗原携带
+ - - + - - - 乙肝感染后已恢复

Ⅱ 验血报告怎么看

关于血液检验报告单的初步认识(验血单)
关于血液检验报告单的初步认识(验血单)2009-04-16 11:02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验过血,但能够基本读懂检验报告单上数据的网友并不多吧,您能否在拿到验血单的同时对自己的血液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呢?如果有,是不是对询问医生有所针对性、有所帮助呢?如果没有,那就看看以下内容是否对您有所帮助呢?验血单数据分析(初步):1.--WBC(白细胞计数)参考值:4-10 10^9/L分析:一般数值会在4-10之间就属于正常。若数值略微偏高,最常见的可能是细菌感染;若数值偏低,代表免疫低下。2.--LYM#(淋巴细胞计数)参考值:1.2-3.2 10^9/L(0.8-4.0 10^9/L)分析:一般数值会在1.2-3.2之间就属于正常。若数值略偏高,常见于淋巴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百日咳、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肝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前期、传染病恢复期等;若数值偏低,常见于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淋巴细胞减少症、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放射病等。3.--LYM%(淋巴细胞比率)参考值:17-48%(20-40%)分析:一般数值会在20-40之间就属于正常。基本与淋巴细胞计数分析类同。4.--RBC(红细胞计数)参考值:3.8-5.8 10^12/L(4.0-5.5 10^12/L)分析:一般数值会在4.0-5.5之间就属于正常。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其值的高低对于提示累计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若数值偏高,常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多汗、多尿,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若数值偏低,常见于不同类型的贫血等。5.--HGB(血红蛋白)参考值:110-165 g/L分析:一般数值会在110-165左右就属于正常。若数值略微偏高,一般不要紧,太高就要注意了;若数值偏低,则可能是贫血的预兆。6.--HCT(红细胞压积)参考值:30-50%分析:一般数值会在37-50左右就属于正常。若数值偏高,可以了解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若数值偏低,可能与贫血有关,要与血红蛋白浓度值相对作参考。7.--PLT(血小板计数)参考值:100-300 10^9/L分析:一般数值会在100-300之间属于正常。若数值偏高,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感染、缺氧、创伤、骨折等。若数值偏低,可能有多种情况,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消耗增加,具体情况要进一步检查。8.--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参考值:79-100 fL分析:一般数值会在82-93之间属于正常。若数值偏高,常见可能是药物导致,如:巴比妥酸盐、鲁米那(叶酸代谢障碍)、导眠能、苯妥英钠、非那西丁(偶尔)、氨苯喋啶、雌激素、降糖灵(致叶酸或vitB12缺乏)、呋喃类、新霉素、异烟肼、环丝氨酸、氨基苯甲酸(诱致消化道吸收障碍所致)、氨基水杨酸、氨甲喋呤、秋水仙碱(伴vitB12缺乏)等;若数值偏低,可能是新双香豆素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9.--MCH(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参考值:27-35 pg分析:本数值略有偏差没关系,主要看RBC、HGB、HCT 10.--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315-370 g/L分析:本数值是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比积结果计算出来的,对贫血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11.--RDW(红细胞平均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宽度)--MPV(平均血小板体积)参考值:10-18%10-18 fL 6.5-12fL分析:PDW用于反映血液内血小板容积变异的参数MPV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12.--CRP(C-反应蛋白)参考值:0-20 mg/L(≤10 mg/L)分析:反应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①以上指标的参考值可能有所偏差,不同医院标准值的参考有所不同,请遵循血液检验报告单上的参考值。②希望以上内容对网友有所帮助,若有不足之处或错误之处,欢迎指教,纠正,谢谢。注:以上列举了验血单上一些报告信息的相关知识,仅供参考,详细内容请咨询专业医师。

Ⅲ 抽血化验单怎么看

通常在健康体检时也包括血常规化验检查,可见其重要性。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数量会发生变化,血常规检查简便、快速、易行,能够帮助医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变化,为进一步判断疾病提供有用线索。但对于平常人来说,化验单上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就像天书一般,很难读懂。下面简明扼要地介绍血常规化验单中的主要项目和意义,当您再面对它时,可以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血常规化验包括很多项目,但主要有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3项。看血常规化验单,重点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 血红蛋白(H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120~160) g/L,女性为(110~150) g/L。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 ①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 ②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③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 ④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 ⑤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呕吐、腹泻等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大量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某些肾脏疾病,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如发现血红蛋白结果异常,应注意查看是否同时伴有白细胞数、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数目异常,必要时应做骨髓穿刺检查,因为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明确贫血的病因非常重要。同时应听从血液科医师的指导,不可自作主张乱服药,以免延误诊治。 二、 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 血液中的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化验单中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分类是指计算上述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在不同的疾病状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变化。医生会根据白细胞的数量及百分比的变化来判断病因。正常成人WBC总数为(4.0~10)×109/L;分类百分比:中性粒细胞(Gran)占50%~70%,淋巴细胞(Lym)占20%~40%,单核细胞(Mono)占3%~8%,嗜酸性粒细胞0.5%~05%,嗜碱性粒细胞0~1%。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 ①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感冒等。 ②某些细菌、原虫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疟疾、黑热病,以及严重感染如粟粒性结核、严重败血症等。 ③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④某些药物及化学试剂及放射线影响,如磺胺药、氯霉素、抗肿瘤药、化妆品、不合格装修材料等。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 ①全身或局部感染,如大叶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丹毒、急性阑尾炎、白喉等。 ②明显的白细胞升高应警惕白血病的可能。 ③某些肿瘤可致白细胞升高。 ④外伤或组织坏死,如大面积烧伤等。 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结核病、病毒感染、百日咳、急性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中性粒细胞减少时,淋巴细胞比例会相对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剥脱性皮炎、肠道寄生虫病等;某些白血病也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应提醒注意,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是动态变化的,有些生理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过性波动,如餐后、剧烈运动等,另外也可能出现仪器测量误差。因此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时不必过于惊慌,至少要复查一次,尽早到血液科就诊。 三、 血小板计数(PLT) PLT的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血小板升高常见于血液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某些感染、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脾切除后、运动后等也可有血小板增高。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很常用的检验方法,报告单中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在看报告单时,不可孤立地看某一项,必须把各项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医生也会根据你的临床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的情况做进一步的诊疗处理。

Ⅳ 得水痘了看血液分析检查报告单哪里

水痘血液检查单不能明确诊断,主要是看出疹的特点

Ⅳ 验血报告单怎么看

血常规检查是反映血液状况的一项常见检查,通过观察数值的分布,可以判断出病人存在的一些情况。比如红细胞的检测值在低于参考范围的情况下时,可能代表着这个病人存在贫血的情况,如果血小板的检测值低于参考范围的,则代表着这个病人的凝血功能不太好,还有一些白细胞的数值,可以判断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是否存在炎症等情况,每一项数据都代表不同的意义,具体还要根据病人身体出现的一些病症来做参考,以便医生对症治疗。出了报告单后,还是交给医生来看比较好。

Ⅵ 长水痘抽血化验和小便化验能查出来吗

有必要。因为你出水痘说明体内有病毒,而如果你验出来的小便报告单上的数据不符合正常要求,那就要不停地喝水。因为多喝水是排毒的。

Ⅶ 我儿子7周半了,今天被查出得了水痘,验血时的血常规数据请帮忙分析一下:谢谢。

楼上的你真列害抄 看血常规报告缺铁都能看出来吗?这个血常规是WBC减少 中性粒细胞下降 L上升 是病毒导致的 应该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这个没有什么问题一般没有药物能治疗 只有靠自身免疫力 一般7天就会好的 没有什么大问题
这个是血细胞分析仪做出来的结果 根本不可靠 没做骨髓铁染色你就知道缺铁真是神医

Ⅷ 婴幼儿验血项目 检查报告怎看

导读:有些家长会在宝宝不舒服或是定期健康检查时顺便替婴儿做抽血检验,但许多爸妈一看到验血单上的数据资料,就像是在看无字天书一样,有看没有懂,只能忧心的抓着医生问。验血报告怎么看,赶快学起来吧!

一、宝宝验血化验单须知

1、化验单简单看

(1) 看白细胞的数量,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10000,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治疗。

(2) 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孩子是细菌感染而且说明疾病还在发展。

(3) 看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如果它低于正常值,说明是病毒感染。

(4) 看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如果这两个值高出正常值,就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5) 看嗜酸细胞绝对值和看嗜碱细胞绝对值,它们是判断孩子是否过敏的指标之一。

宝宝抽血检查,报告书项目及数据要看清。

2、血清总胆固醇

目前临床上常规测定的血脂项目一般至少有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

3、动脉粥样硬化

总胆固醇(T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发病估计、治疗观察等的参考指标。

延伸阅读:孩子指甲看健康 呵护宝宝指甲

延伸阅读:宝宝头发遗传健康及护理

4、高脂蛋白血症

TC升高可见于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此外,吸烟、饮酒、紧张、血液浓缩等也可使TC升高。

5、钜细胞性贫血

TC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不良、钜细胞性贫血等。此外,女性月经期TC也可降低。

6、甘油三酯升高

甘油三酯(TG)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TG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胆道梗塞、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急性胰腺炎等。

延伸阅读:观察宝宝小便 判断孩子的健康

延伸阅读:宝宝爱喝饮料 健康危害及改善

7、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于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常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指标。

8、高胆固醇血症

LDL-C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多发性肌瘤、某些药物的使用等。

9、消化吸收不良

LDL-C降低可见于家族性无β和低β-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apoB合成减少等。

10、细胞转到肝脏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脂蛋白的一种,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细胞转运到肝脏,代谢及排泄过多的胆固醇,以维持血浆正常胆固醇水平。

知识家: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延伸阅读:判断宝宝大便健康 从颜色看端倪

Ⅸ 验血报告单怎么看

这是血清电解质的检测报告。
根据报告提示高钠血症,高氯血症。

氯(CI)结果:1070mmoI/L参考值:96~108 前面的数值应该是一个错误。如果是笔误,仅提示高钠血症。

Ⅹ 验血报告单要怎么看各项指标指什么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2、乙肝表面抗体(HBsAb)3、乙肝e抗原(HBeAg)4、乙肝e抗体(HBeAb)5、乙肝核心抗体(HBcA b)检查结果常有这样几种阳性出现: ①第1、3、5项呈阳性大家通常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②第1、4、5项呈阳性称为“小三阳”,为乙肝病毒携带,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急性或慢性感染后期,传染性比“大三阳”小。“大三阳”、“小三阳”,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和活跃程度,说明他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 ③第4、5项呈阳性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既往感染;④第2、4、5项呈阳性为乙肝病毒感染后恢复期; ⑤仅第2项呈阳性为注射乙肝疫苗后或过去感染乙肝后已恢复。HBsAb为保护性抗体,产生后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