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婴儿湿疹中药治疗有哪些
宝宝湿疹是常有的事情,那么婴儿湿疹中药治疗有哪些方法呢?
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中医称湿疹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胶、樟脑丸等)引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
因新生婴儿的皮肤柔嫩细薄,抵抗力弱,易受外界环境刺激,细菌感染,所以发生湿疹的几率要比成人大很多。下面总结了一些中医中药治疗婴儿湿疹的方法经验供大家参考。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可涂抹以清热利湿,疏风养血润燥为主的小儿化湿膏。中医治疗湿疹,内治宜养血祛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
婴儿湿疹中药治疗有以下方法
1、白藓皮40克,地肤子40克,蛇床子40克(以上3味药均研成细粉),炉甘石粉40克,青黛粉20克,香霜1500克;
用法用量:将药充分调匀贮瓶中,用时每日3次外搽;
对婴儿湿疹中药治疗结果:白藓皮可清热燥湿止痒;地肤子、蛇床子清热除湿止痒;炉甘石甘平,功可收湿收敛;青黛咸寒,清湿热解毒是其所长。诸药合用外搽,直至病所,发挥效用,无不良反应,比较适用于婴儿湿疹的治疗,同时避免了外搽激素类霜、膏所造成的副作用。
2、可药用黄连粉20克,凡士林100克,调匀成膏,涂于患处,每日1次,次日用梳子轻轻将黏腻痂皮梳下来,再涂上药膏,直至皮损消退,皮肤正常;
主治:婴儿头部皮损干燥,结成黄色黏腻痂皮的。
3、如果中医治疗效果不明显,又心疼宝宝受罪,妈妈可以尝试滴护婴儿植物奶癣膏,是专为婴儿肌肤设计的纯植物性护肤配方,性能温和,不含任何激素。
婴儿湿疹中药偏方食疗
1、黄瓜皮煎:黄瓜皮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功效:清热利湿解毒。主治:婴儿湿疹,以会阴部为主者。
2、菊花茶:菊花5克。用法:开水冲泡,饮用。功效:清热散风解毒。主治:婴儿湿疹,前额部有红色细小点状丘疹、疱疹。
3、苡米粥:薏米30克,淀粉、砂糖、桂花各少许。用法:常法煮粥,米烂熟时加入淀粉、砂糖、桂花,即可食用。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和中。主治:婴儿湿疹,头皮出现丘疹者。
4、荷叶粥:粳米30克,鲜荷叶1张,食糖少许。用法:粳米常法煮粥,待粥熟时,取鲜荷叶,洗净,覆盖粥上,再微煮少顷,揭去荷叶,粥成淡绿色,调匀即可,可加食糖少许。功效:清暑热,利水湿,散风解毒。主治:婴儿湿疹,头额、头皮等出现丘疹或疱疹。
5、冬瓜粥:粳米30克,冬瓜150克。用法:将冬瓜切成小块,与米同煮粥,粥熟即可食用。功效:清热利湿,解毒生津。主治:婴儿湿疹。
㈡ 小儿湿疹,可选择中医治法
小儿湿疹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发生与遗传、饮食、环境、接触物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小儿治疗配合度往往较差,临床治疗需要将患儿的依从性纳入考量,可酌情在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案中选择适合患儿的治疗方案。
西医多外用激素
西医对小儿湿疹的治疗以内服、外用药物为主,具体结合患儿情况选择。
1.内服
主要为 抗组胺类药物,如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也可根据临床症状酌情考虑 抗生素(如头孢)、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甲泼尼松龙)等。
2.外用
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是目前临床用药的普遍选择。其中糖皮质激素是应用较多的首选药,具有显著抗炎效果,包括 糠酸莫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等;免疫抑制剂包括 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软膏 等,但其临床应用安全性仍待验证。其他体表治疗方案还可 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冷敷治疗,合并感染时可增加氯霉素氧化锌油。
中医治法多种多样
小儿湿疹在中医称为奶癣,认为多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复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夹攻,造成气血不畅,通过皮肤发散出来。 相较于西医,中医的治疗及用药更适用于小儿脆弱的皮肤屏障,刺激性小,副作用少。
1.内服
主要根据患儿辨证分型进行选择以及药材、剂量加减。如对于 湿热型湿疹,对症应以清热止痒作为治疗原则,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进行治疗,组方包括柴胡、龙胆草、泽泻、黄芩、栀子、车前子等;脾虚湿蕴型则以健脾利湿、祛风止痒为主,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常用厚朴、苍术、地肤子、白鲜皮、陈皮、薏苡仁、茯苓、泽泻 等。也可辨证辨病选用中成药,常用有 消风止痒颗粒、龙肝泻肝丸、参苓白术丸 等。
2.外治
中医外治小儿湿疹的方法则更为多样。且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而中药汤剂涩口味苦,患儿用药依从性通常较差,所以外治法可以作为主要或辅助治疗之法。可以选择一些外用的中成药,如 复方黄柏液、甘霖洗剂、肤舒止痒膏 等,也可 针对性地选用中药进行涂擦、外洗、干敷、湿敷等。
如 急性期无渗出者可选三黄洗剂、岑柏洗剂外涂,渗出明显者可用黄连粉、青黛散外扑;亚急性期可外涂黄连膏;慢性期可选紫草油、甘草油外涂。急性或亚急性期可用黄连、黄芩、马齿苋等有清热燥湿止痒功效的中药煎液,或黄柏溶液等浸湿消毒纱布,拧至不滴水后对皮损进行冷湿敷。
熏蒸药浴对于低龄患儿来说也是效果较好的治疗方式 ,将中药药材煎制药汁予患儿进行熏洗, 常用的药物有大黄、通草、苦参、马齿苋、蒲公英、地肤子、金银花等 ,对症选用。总之,中医的药物外治疗法要根据湿疹不同阶段、部位、皮损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药物。
中医非药物外治疗法也有很多,如 针刺、拔罐、穴位埋线、艾灸等,还可以试试推拿 。在 取穴上一般包括外劳宫、小天心、四横纹、曲池、风市、太冲等,手法包括揉、掐、推、捏 等,注意 使用石蜡油、滑石粉等媒介减小皮肤阻力 ,避免造成患儿皮肤破溃此外, 小儿湿疹时要避免小儿抓挠湿疹部位,以免出现局部感染的情况 ,对湿疹控制不利。要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工作,保持皮肤处于干净卫生的状态。
很多反复的小儿湿疹都与饮食有关,所以家长要控制小儿的饮食,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远离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还可进行食疗,如用 菊花、金银花、土茯苓、木棉花加冰糖,开水冲泡代茶饮,能清热祛湿、疏风解毒;绿豆、白扁豆加粳米煮粥,可清热利湿。
作者丨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皮肤科 杜垚森
来源丨《家庭医药》2022.04 第8期
编辑丨张越 黄子原(实习)
二审丨周游
终审丨刘慧英 张如贤
㈢ 婴儿湿疹中医怎么治
婴儿湿疹一般说来,先要观察有没有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母乳或鸡蛋白等动物蛋白的过敏;其次,母亲吃鱼、虾、蟹、鸡等,也可通过母乳传给婴儿,在吃这些动物性食品后,应观察婴儿的皮肤病是否加重,如果与上述情况有关,婴儿应改变喂养方法;如母乳过敏,改用牛奶,牛奶过敏则改用母乳,或在喂奶期间母亲不吃鱼、虾、蟹等...食物。与此同时要及时治疗婴儿的消化不良,大便秘结和腹泻等。 婴儿湿疹中医怎么治,建议你可以就诊医院做一下详细全面的有关的检查,明确一下潜在的具体病因情况,对症采取治疗措施!
㈣ 中医治疗小儿湿疹的方法
孩子得了小儿湿疹后由于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经常会以哭闹来表示,让家长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应对。相对于西医疗法,中医疗法治疗小儿湿疹的副作用要明显小得多。 中医治疗小儿湿疹的方法 是什么呢?
中医治疗小儿湿疹的方法方一
[配方]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艾叶各15克,川椒4.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洗1次。
[功效]祛风渗湿、消炎止痒。适用于婴儿湿疹。
方二
[配方]鲜女贞叶60克,地骨皮、生大黄、松花粉、青黛各30克,川黄柏15克,枯矾9克。
[用法]先将前2味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中,备用;再将后5味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使用时,先用药液温洗患处,洗后拭干,再取药粉扑擦患处。每日早、晚各洗擦1次。
[功效]解毒凉血、收湿止痒。适用于小儿湿疹。
方三
[配方]地榆、川黄柏、野菊花、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百部各等量。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连渣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3--5次。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露、祛风止痒。适用于脂溢性婴儿湿疹。
方四
[配方]苍耳草(全株)30克(或以苍耳于15克代之)蛇床子、白鲜皮、苍术、苦参、生大黄、川黄柏、地肤子各15克(此为2-3岁患儿用量,1岁以下用量酌减)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擦患处。每日早、午、晚各1次。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婴儿湿疹。
小儿湿疹有哪些症状湿性湿疹多是在斑丘疹上发生水疱、糜烂流脂水为著,严重者连成片,眼面除两眼外,几乎健康的皮肤均可出现,肤色鲜红灼热,有腥气,多见于肥胖,或饮食过量高糖、高蛋白质及渗出体质的婴儿。无论哪种类型均有瘙痒,哭闹少寐,日久饮食减少、消化不良,腹泻、哮喘等病反复发生,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就是平常说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原因是对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所致。患有湿疹的孩子起初皮肤发红、出现皮疹、继之皮肤发糙、脱屑,抚摩孩子的皮肤如同触摸在砂纸上一样。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
小儿湿疹的发生全身情况的局部反映。内治宜养血祛风,清热解毒,佐以利湿。 适当配合外洗苭也有一定的疗效。
小儿湿疹多起病于1—6个月的婴儿,病变以头面部为主,初起仅见面颊痱子样小红粟粒疹,分布密集,随后愈合成片状红斑。根据临床表现有干性、湿性两种。干性湿疹皮损干燥起白屑。擦之皮肤樱红脱屑,多发生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早产,人工喂养等虚羸的婴儿。
精彩推荐:
母乳喂养 早产儿 婴儿吐奶 乙肝疫苗 婴儿湿疹 母乳放冰箱能保存多久 宝宝吐奶带粘液怎么办 新生儿喝母乳拉肚子怎么办 婴儿湿疹渗水怎么办㈤ 新生儿湿疹的中医解析与治疗
中医认为,风邪、湿邪、热邪、血虚、虫淫等为致病的主要原因,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原则,以达到驱邪扶正止痒治愈之功效。中医称为“湿毒疮”或“湿气疮”。所谓“毒”,是指一些热毒,令身体产生排斥及敏感反应,而这些热毒可能是由食物、药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化工胶、樟脑丸等)引致。至于“湿...”,是指身体机能受湿阻以致呆滞。由于人体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运行停滞不顺,身体便会处于“湿”的状态,症状是四肢沉重、水肿、脾胃不和、大便稀薄。
㈥ 治疗小孩湿疹可以中医调理吗需要怎么调理呢
婴儿湿疹的原因有遗传的因素,蛋白质过敏、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用中医是可以治疗湿疹,例如用可以用苦参煎水,用煎出来的水洗澡,坚持可以洗几次,直到湿疹消退。中医推拿也能够治疗小儿湿疹,但小儿湿疹最终根治一定要从源头做好,母亲在给宝宝喂奶时,一定要将自己的乳房清洗干净,尽量避免少和宝宝亲密接触,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等。
㈦ 中医治疗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是调和各种中药外搽,直接作用于患处,没有不良反应,比较适用于婴儿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是调和各种中药外搽,直接作用于患处,发挥效用,没有不良反应。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婴儿湿疹的治疗,同时避免了外搽激素类霜、膏所造成的副作用。
中药治疗湿疹效果:白藓皮可清热燥湿止痒;地肤子、蛇床子清热除湿止痒;炉甘石甘平,功可收湿收敛;青黛咸寒,清湿热解毒是其所长。
按中医的说法,过敏的孩子大都因为体内蛋白质含量过高,湿疹发作厉害的时候,停了牛奶和一切荤食,大量喝水和水果,比涂什么药都强。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种。
1、苍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军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1次。
2、蛇床子9克,银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湿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约10分钟。
3、蒲公英、野菊花、白鲜皮各30克,百部20克。以上中药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钟,然后煮沸15分钟。等药液放凉时,取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药液里浸透,然后敷在患处15分钟左右,每天两次。
4、花椒能消炎、止痒;艾蒿有镇静、抗过敏的作用,疗效相当不错的。用花椒、艾蒿、盐各适量放水中熬半小时,过滤后取汁液兑水来洗澡。
5、白藓皮40克,地肤子40克,蛇床子40克(以上3味药均研成细粉),炉甘石粉40克,青黛粉20克,香霜1500克。
用法用量:将药充分调匀贮瓶中,用时每日3次外搽。
治疗湿疹,要对症下药。 首先要寻找病因,最好找出孩子的过敏源,建议保持室内湿润,仔细的反复的一项一项的查找过敏源。
最好的查知过敏源的方法是排它法:除了奶粉和米粉,蛋黄也要加的小心;其它辅食一样一样加,每次从少到多,每样吃4、5天,先吃蔬菜和水果类的,每样东西吃了一周没有过敏现象,再吃新的一种,这样,若是有一种吃了过敏,马上可以知道是什么。
更多精彩,请看趣味组图:
揪出宝宝湿疹的3大元凶 尿布疹湿疹大不同治疗湿疹的偏方
治疗湿疹的偏方主要有以下14种:
1、黄瓜皮适量,水煎代茶饮。
2、鲜马齿苋30克,水煎服,每次50毫升,分3次服。
3、炒槐米、香油各适量,将槐米研细,加香油调成糊状,涂患处。
4、红薯适量,捣烂取汁,用消毒纱布放在红薯汁内浸透,折成两层,贴患处,然后用干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5、僵蚕适量,去嘴研末,煎汤浴洗,每日或隔日一次。
6、活蚯蚓4条,白糖少许,共捣烂取汁液,擦涂患处。
7、土豆一个,切薄片,敷擦患处。每日数次。
8、蛤蟆草30克,水煎温洗,每日数次。
9、包云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匀,麻油拌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卷成如指头粗条 ,用线扎紧,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点一头,下用粗碗接着。布灰陆续剪去,取所 滴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适合伴局部感染者。
10、茄子1个,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10分钟。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11、黄丹15克,冰片6克,氧化锌20克。共研末,调香油外涂患处。1日3次。
12、蛇床子、大黄、苦参30克,枫球15克,黄柏12克,水煎外洗患处,1日3次,每次外洗30分钟即可。一般用1次急性湿疹即消。
13、土豆洗净,切碎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2-3次。
14、鸡蛋馏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 黄呈焦糊状即可,取油频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