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许多无法治愈的罕见病症都是由什么引起的
基因突变在人类中很常见,主要是由细胞结构的变化引起的,导致许多遗传疾病,其中大多数可以从外部看到,更多的时候甚至无法被科学家解释,例如下面的例子。
1.人类的尾巴。
现在许多人认为高挑瘦是一种时尚,但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一种诅咒。马凡氏综合症是一种遗传疾病,人们通常胳膊和腿变长,身体变瘦,这种疾病会代代相传。没有真正的治疗方法,虽然发展可以通过支架控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只会变得更加痛苦。
『贰』 过度手淫的危害
手淫到底有害,无害,还是有益,一直争论不休。
尤其近10年来,手淫为男性普遍关心的问题,出版物中不同作者对手淫的评价颇不一致。如"手淫是没有害的,是性成熟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自慰性性行为",但有人认为"手淫可以不射精,并作为阳痿、慢性前列腺炎等病症的治疗方法,等于加强生殖器的锻炼",真是众说纷纭。
对于手淫问题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
Gopla认为,适度手淫并不是什么坏现象。对一个心身健康,认识正确的人,适度的手淫并无害处,特别是夫妻长期分离,女方有病,妊娠禁欲,婚后由于夫妻间的需求差异,不可能完全一致,某一方有时也会以此种方式来弥补其不足,那么,此时用手淫的办法是较为现实的。
未婚男女,每月有规律的手淫1~5次,以解除心理上的或生理上的满足, 并不影响健康。
手淫过度就需要防治。如果恣意手淫,沉浸于色情,必然荒废学业,损伤身体,尤其是处于性发育成熟期的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更要提高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防治手淫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对手淫要正确对待,以预防为主,应用精神治疗、心理疏导的方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性教育,使注意力向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克服思想过于集中。注意生活规律与生活调节,避免穿着太紧衣裤,按时睡眠,晚餐不宜过饱,睡眠时被褥不要过暖过重,睡眠不宜仰卧和俯卧,晚餐不宜刺激性饮食如烟、酒、咖啡、辛辣之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经常清洗,除去积垢不良刺激。鼓励男女参加社会活动,减少对异性的敏感,避免早恋。对犯有手淫习惯的青少年,不宜严加指责,应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与决心戒除手淫,切不能用夸大、恐吓的办法,否则会加重他们的思想负担。如有生殖系统炎症,服用消炎药等对症治疗,消除患者的不适。
要正确地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和性生理卫生教育,使他们掌握有关性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地处理性紧张与性冲动。青少年要克服手淫习惯,切记以下几点:(1)要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2)培养良好的爱好和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将过于旺盛的性能量化解掉。(3)减少不良的性刺激,不要看色情书籍和影视。(4)对过度手淫的危害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克服习惯性手淫的决心,把自己从手淫的精神压力下解放出来。
『叁』 鸟类吸入花粉之后会不会过敏或其它反映。
不会。
花粉过敏症状的发病率虽然较高,却由极少数花粉引起,花粉之所以会引起人体过敏,主要是由于花粉颗粒携带了能引起过敏的抗原决定簇。花粉过敏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打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眼、耳、上腭痒,可伴有呼吸困难或荨麻疹、湿疹。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此时是人们最易患花粉过敏症的季节,春季出游时,要防备花粉过敏。
过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是人对正常物质(过敏源)一种不正常反应,只有当过敏源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群时才会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源有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几百种,有些过敏甚至查不到过敏源。
过敏性疾病(含过敏性综合症)的发病率大约为20%。从新生儿到中老年人各年龄阶段都有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但有显著的遗传性特征。
人体内有两类细胞即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它们广泛分布于鼻粘膜 ,肠胃粘膜以及皮肤下层结缔组织中的微血管周围和内脏器官的包膜中。这两类细胞中含有组胺、白三烯、5-羟色胺、激汰等过敏介质。在化学物质、空气污染、阳光辐射等环境因子刺激下机体内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氧化后未花粉能及时清除,将会破坏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使细胞膜变性导致细胞不稳定。当不稳定细胞遇到过敏原后,抗原和抗体发生特异反应,导致细胞膜脱离,释放出过敏介质。过敏介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粘液分泌及组织损伤、从而引发过敏反应的发生。在过敏反应的发生过程中,过敏介质起着直接的作用,过敏原是过敏病症发生的外因,而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大量自由基对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的氧化破坏是过敏发生的内因。此外,根据中医理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过敏主要是风、湿、热、邪蕴于血液和肌肤所致,或因血热又感外风而发病。即与人体中的血液中含有一定的毒素有相当关系。
花粉中含有的油质和多糖物质被人吸入后,会被鼻腔的分泌物消化,随后释放出十多种抗体。如果这种抗体和入侵的花粉相遇,并大量积蓄,就会引起皮肤过敏。
据专家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饮食中摄入了大量的鸡蛋、肉制品等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结果导致体内产生抗体的能力亢进,因而遇到花粉等抗原时,就更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及食品添加剂的大量应用,导致人体接触更多的抗原物质,促使人类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
『肆』 普瑞巴林胶囊的注意事项
血管性水肿上市后报告中,一些患者在开始使用或长期使用普瑞巴林后出现血管性水肿。特异性症状包括面、口(舌、唇和牙龈)及颈部(咽和喉)肿胀。有血管性水肿导致呼吸系统损伤危及生命,需紧急处理的个例报告。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用本品。既往发生过血管性水肿的患者服用本品时应注意相关症状。此外,同时服用其它引起血管性水肿的药物时(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性水肿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超敏反应上市后报告中,一些患者开始使用普瑞巴林短时间内出现超敏反应。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发红、水疱、荨麻疹、皮疹、呼吸困难及喘息。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用本品。停用抗癫痫药物(AEDs)同所有抗癫痫药物一样, 普瑞巴林应逐渐减停,从而使癫痫患者发作频率增加的风险最小化。如需停用本品,建议至少用1周时间逐渐减停。外周水肿普瑞巴林可能引起外周水肿。短期临床试验(患者无具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心脏疾病或外周血管疾病)未显示外周水肿与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确的关联。外周水肿与提示肝肾功能减退的实验室检查变化无关。在临床对照试验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出现外周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和2%。因外周水肿停药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0.5%和0.2%。患者同时服用普瑞巴林和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出现体重增加和外周水肿的频率高于单独服用两药中的任一药物。总体安全性数据库中,大部分服用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的患者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随疼痛研究中的受试者。该人群中出现外周水肿的患者比例,在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组、普瑞巴林组和两药合用组分别为3%(2/60),8%(69/859)和19%(23/120)。与之相似,出现体重增加的患者比例,在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组、普瑞巴林组和两药合用组分别为0%(0/60),4%(35/859)和7.5%(9/120)。由于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可引起体重增加和/或液体潴留,可能加重或导致心力衰竭,普瑞巴林与该类药物合用时应关注病情变化。由于相关数据有限,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III级或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谨慎使用本品。头晕和嗜睡普瑞巴林可能引起头晕及嗜睡。应告知患者本品相关的头晕及嗜睡可能影响驾驶或操作机械等能力。在对照试验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头晕的发生率分别为31%和9%。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嗜睡的发生率分别为22%和7%。头晕及嗜睡通常在开始使用本品的短时间内出现,高剂量组出现频率较高。对照研究中,头晕和嗜睡是导致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各4%)。在短期对照研究中,报告这两类不良反应的普瑞巴林组患者,直至最后一次服药仍存在头晕或嗜睡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0%或42%。体重增加普瑞巴林可能引起体重增加。在最长为14周的临床对照试验中,体重较基线增加≥7%的患者,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9%和2%。普瑞巴林组中极少数患者(0.3%)因体重增加退出试验。普瑞巴林组出现的体重增加与剂量和持续暴露时间有关,与基线体重指数(BMI)、性别或年龄无关。体重增加并非仅限于水肿患者。(见【注意事项,外周水肿】)短期临床对照研究中,体重增加没有引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血压改变,但是,应用普瑞巴林后出现的体重增加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影响未知。糖尿病患者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体重增加分别为1.6 Kg(范围:-16至16Kg)和0.3 Kg(范围:-10至9Kg)。服用本品至少2年的333名糖尿病患者群,平均体重增加5.2 Kg。未对应用普瑞巴林后出现的体重增加是否影响血糖控制进行系统性评估。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长期开放性临床对照试验显示,服用本品与血糖失控无关(用HbA1C测试)。突然或快速停药普瑞巴林突然或快速停药后,一些患者出现失眠、恶心、头痛和腹泻等症状。应用至少超过一周的时间逐渐减停本品,而非突然停药。潜在致癌性标准终生致癌性的临床前动物研究显示,两种不同品系小鼠出现血管肉瘤非预期的高发生率。(见【药理毒理】)该发现的临床意义未知。上市前开发过程中的临床经验对于评估普瑞巴林人体应用的潜在致癌性无直接意义。各类不同人群的临床研究中,12岁以上的患者,总暴露为6396患者-年,报告新发或既往肿瘤加重的共57例。由于未应用本品的类似人群肿瘤发生率及复发率未知,因此这类人群的肿瘤发生率是否受普瑞巴林的影响未知。眼科影响对照研究中报告视物模糊的患者比例,普瑞巴林组(7%)高于安慰剂组(2%),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随持续用药而消失。少于1%的患者因为视觉相关事件(主要为视物模糊)停药。超过3600名患者按计划接受了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及散瞳后眼底镜检查。结果显示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出现视力下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和5%,出现视野改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3%和12%,出现眼底镜下改变的患者比例在两组均为2%。虽然上述眼科发现的临床意义未知,但应告知患者如果出现视觉改变,应通知医生。如果视觉失调持续存在,应考虑进一步评估。已经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的患者应增加检查频率。肌酸激酶升高服用普瑞巴林后可出现肌酸激酶升高。肌酸激酶最高值与基线的平均差值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60 U/L和28 U/L。在不同患者群的所有对照试验中,肌酸激酶值超过正常上限至少3倍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5%和0.7%。上市前临床试验中,普瑞巴林组有三例患者报告出现横纹肌溶解事件。由于这些病例存在可能导致或促成肌病事件的因素,这些肌病事件与本品的关系并不明确。医生应告知患者如出现难以解释的肌肉疼痛、触痛或无力,特别是这些肌肉症状伴有全身不适或发热时,应迅速报告。如疑似或确诊为肌病或肌酸激酶显著升高时,应停用本品。血小板计数减少服用普瑞巴林后可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普瑞巴林组血小板平均最多减少20 × 103/µL,而安慰剂组平均最多减少11 × 103/µL。在对照试验的总体数据库中,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出现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血小板减少(定义为低于基线水平20%和[150 × 103/µ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和2%。仅一例患者服用本品后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20 x 103/ µL。随机对照试验中,未观察到服用本品后与出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增加。PR间期延长服用普瑞巴林后可出现PR间期延长。临床试验的心电图数据分析显示,本品剂量≥300 mg/日时PR间期平均延长3-6毫秒。该变化不增加PR间期延长超过基线25%的风险,不增加PR间期超过200毫秒的患者比例,不增加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风险。对基线PR间期延长及服用其它导致PR间期延长药物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未发现PR间期延长的风险增加。然而由于该类患者数量有限,该分析结果并非定论。药物滥用和依赖未知本品对药物滥用的受体位点有活性作用。与任何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活性药物一样,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药物滥用史并观测是否存在本品误用或滥用征象(例如出现耐受,剂量提高,觅药行为)。滥用一项镇静/安眠药(包括酒精)娱乐性使用者的研究显示,对普瑞巴林(450mg,单剂)的主观评价包括“药效好”、“高度的”、“喜爱”等,程度与安定(30 mg,单次)类似。5500余例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整体显示,将欣快作为不良反应报告的患者比例在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4%和1%。在部分患者群中,该不良反应报告率较高(1%至12%)。 依赖临床研究中快速或突然停用本品,一些患者报告失眠、恶心、头痛和腹泻等症状(见【注意事项】),提示躯体依赖性。自杀行为和想法因任何适应症而接受抗癫痫药(AED)治疗的患者,抗癫痫药(包括本品)会增加患者自杀想法或行为的风险。AED 治疗期间,应监测患者是否出现下述症状或症状恶化:抑郁、自杀想法或行为,和/或情绪或行为的任何异常变化。对199 项包括11 种不同AED 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单药治疗和辅助治疗)进行合并分析,发现AED 治疗组患者的自杀想法或行为的风险约为安慰剂组患者的2 倍(调整后的相对风险为1.8,95% 可信区间:1.2, 2.7)。这些临床试验中位治疗时间为12 周,27,863 例AED 治疗组患者的自杀行为或想法发生率的估算值为0.43%,而16,029 例安慰剂组患者发生率的估算值为0.24%,表明每530 例治疗患者中约增加1 例有自杀想法或行为的患者。试验中药物治疗组有4 例自杀患者,安慰剂组无自杀患者;但因病例数太少,尚不能得出药物对自杀影响的任何结论。在AED 治疗开始一周之后,即观察到AED 治疗可增加自杀想法或行为的风险,且持续存在于整个治疗评估期间。因纳入分析的大多数临床试验均不超过24 周,故未能评价24 周后自杀想法或行为的风险。纳入数据分析的药物所引起自杀想法或行为的风险基本一致。上述风险发现于不同作用机制的AED 和多种适应症中,说明此风险普遍存在于所有AED 治疗的任何适应症中。在分析的临床试验中未发现风险随年龄(5-100 岁)有明显变化。表2 显示所评估的AED 对不同适应症的绝对和相对风险。 癫痫临床试验中自杀想法或行为的相对风险,比精神病或其它疾病临床试验的风险高;但癫痫和精神病两种适应症的绝对风险差基本相似。在考虑处方本品或其他任何AED 时,必须权衡自杀想法或行为风险与不治疗疾病的风险。癫痫和其它许多适用AED 治疗的疾病,由于疾病本身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导致患者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原本就比较高。所以,如果治疗期间发生自杀想法和行为,处方医生需要考虑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是否与其正在治疗的疾病相关。应告知患者、看护者和其家庭成员,本品及其他AED 有增加自杀想法和行为的风险。并建议他们注意观察抑郁症状及体征的发生或恶化,任何异常情绪或行为变化,或自杀想法及行为的发生,或自残想法的出现。如有可疑行为,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
『伍』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 安乃近是1920年发明的一种新药,起初是用于消炎,后来发现退热的效果特别好,而且还能够解热镇痛,常见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1
《公告》显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国家药监局决定注销汞溴红溶液等34个药品注册证书。这34种药品涉及溶液剂、片剂、乳膏剂、气雾剂4种剂型,除了汞溴红溶液之外,葡萄糖注射液、土霉素片、安乃近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药品都在注销名单内。
健康时报记者查阅新版《药品管理法》规定,已被注销药品注册证书的药品,不得生产或者进口、销售和使用。这也意味着,零售药店不能再销售上述34种药品,需要尽快进行自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禁用安乃近,并将该药品从美国市场上撤出,多种剂型的临床应用被停止。截至目前,澳大利亚、挪威、菲律宾等近30个国家相继明令禁用或限用安乃近。
你或许不知道,在70年前那个药品匮乏的年代,安乃近一度是个神话。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吃两片就好,甚至在碰破皮、划个口子的时候,家人都会将安乃近研碎撒到伤口上。而现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连发3条关于安乃近的公告,宣布除口服剂外,其他类型的安乃近均被禁止。这预示着,一代人记忆中的“退烧神药”彻底走下神坛。
网友评论,叶子18568:可能引起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还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如重症药疹、过敏性休克等。前三种血液病特别严重,虽然不是百分之百都得,总是有得的几率的。就像有个阶段儿童用四环素不被知道副作用,就产生很多人是四环素牙是一样。随着医药药的发展,必将会推陈出新,这种例子太多了!
网友评论,没事就是逛逛:这是某些药厂申请注销他们的药品生产批文,而不是国家统一注销的。作为一个影响力很大的媒体应该弄清楚再报道,不要混淆视听,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2
安乃近,一种退热的西药,很快会引起三十岁以上人士的回忆。但凡头痛发热、牙龈肿痛、感冒发烧,用了安乃近,睡上一觉,很快能扭转局面,那时候小孩子用得最多,妈妈们手头都有一些。有几个印象抹不掉:
退热快:无论多么棘手的高烧、长期低热,莫名热症,吃了安乃近就好得快。
抗炎症:口腔疾病、耳鼻喉炎症,甚至皮肤炎症,用过安乃近,都有不错的效果。
能止痛:各种头痛不适,或是风湿骨痛,安乃近也能较快祛除。
安乃近是1920年发明的西药,起初用于消炎,后来发现退热效果更好,而且还可解热镇痛,反正常见的疾病都有用武之地,迅速走红,并传入我国。它的主要成分也很简单,有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等化合物,容易获取,所以价格低廉,几块钱能买一大瓶。
小时候,安乃近是典型的“妈妈药”,家里必备。小孩抵抗力差,头痛发热多,只要吃了安乃近,休息一觉,又能活蹦乱跳了。直到现在,一些中老年人治病,还点名要安乃近。
为啥这么好的药,价格又便宜,却消失了呢?
其实,安乃近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转到了“二线”,不是首选药,明确用于“紧急退热,且在无其他药物的情况下才行”。可能在偏远地区会偶然发现。这种现象令人不解,不少妈妈也很无奈:小孩有个头疼脑热,还有啥药比安乃近更快?再加上一些西药,不是换包装,就是提价格,成分变化不大,但价格高了很多。安乃近作为“又亲民又灵验”的药品,难免会令人生出一些“联想”。
安乃近的效果确实好,但副作用也很大,属于“双刃剑”类型的药物,既治病也伤人。早在1982年,我国就淘汰了“复方安乃近片剂”。近两年,相继公告注销安乃近类药品注册证书、修改安乃近类药品说明书等等。市面上很难再有安乃近的身影了。不少西方国家也正式禁用安乃近。
安乃近的副作用,总体来说是一句话:吃得多约等于自残,它会引起肌体多方面损害,伤血、伤肝、伤肾等等。
1、影响血液系统,长时间连续使用,会减少粒细胞,不走运的人会有致命伤害,或出现紫癜、再生障碍贫血等。
2、影响皮肤组织,会出现过敏类皮肤炎症、荨麻疹、红斑等,严重的皮炎会很难治愈,用安乃近做注射液时,注射部位会长时间不适,非常难受。
3、影响肝肾功能,可引起药物肝、肝衰竭、肾衰竭等,比较麻烦。
4、容易过敏和致命,出现过敏皮疹和严重的`表皮松懈症状,人体会表现出很多异常。
2002年有一项统计,有关安乃近引起的可疑不良反应中,就有过敏休克、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类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92例,死亡19例,比例较高。
在近年修订安乃近的说明书中,有三点警示用语,特别提示:禁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
所以,安乃近的消失,是副作用太大了,毕竟人的生命只有1次,拿健康和生命去试险不值得。
数据显示,退烧退热药,儿童是“用药大军”,只有两种药是受推荐的:6个月龄以上用布洛芬、2—3个月龄以上用对乙酰氨基酚,且要在体温超过38.5度才能用药,也不要同时用2种以上退烧药,应多喝温开水,有利于药物吸收和排泄、尽早降温。
安乃近是不是禁用了3
一说起安乃近,我就能够很快引起30岁以上人士的记忆,这是一种退热止痛的新药,但凡是头疼发热,感冒发烧,牙龈肿痛,用上一片安乃近,然后再睡一觉,很快就能够帮助我们扭转局面。
在以前那个时候小孩子用的最多,家里都会常备一些,有几个印象是抹不掉的:
退热快:不管是多么棘手的高烧,长期低热,莫名的发烧,吃了安乃近之后就能够很快的退烧。
止痛快:各种的头疼不适或者是风湿骨痛,安乃近也能够很快的去除。
抗炎症:各种口腔疾病,皮肤炎症,甚至是耳鼻喉炎症,用过安乃近之后很快就能够得到缓解。
安乃近是1920年发明的一种新药,起初是用于消炎,后来发现退热的效果特别好,而且还能够解热镇痛,反正常见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而迅速走红,并且传入我国。
安乃近的主要成分也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成分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等化合物,容易获取,而且价格低廉,几块钱就能够买一大瓶。
在之前安乃近是非常典型的“妈妈药”,水家里是必备的药品,小孩子若是抵抗力差,头痛发热比较多,那么只要是吃了安乃近,睡一觉就又能够活蹦乱跳了。
直到现如今一些中老年人治疗疾病遇到头痛脑热的情况,还会点名去药安乃近。那么为什么这么好的药价格便宜效果又好,现如今却消失不见了呢?
01、“安乃近”价格便宜,治疗效果不错,为什么现在却买不到了?
安乃近是亚硫酸钠和氨基比林的结合化合物,容易溶于水,而且有着解热镇痛的药理作用,比单独使用氨基比林的起效快,所以很多人都比较爱用安乃近进行退热。在1922年,安乃近作为退烧药在德国上市,但是后续却出现了很多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有相关报道指出,安乃近可能会引发致命性粒细胞减少。
到了1977年,美国FBI正式发布禁止使用安乃近的条文规定,并且把安乃近撤出美国市场。随后全球范围之内的多个国家开始禁止使用安乃近,包括澳大利亚,日本等等。
在我们国家,安乃近于1952年被上海某一个药厂研制出来,并且成功上市,因为效果比较好,价格比较便宜,安乃近风靡一时,与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齐名,稳固了在我国的药坛地位。
但是到了2020年安乃近的安全问题,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被国家药监局判了“死刑",多种制剂停止了生产,18岁以下禁止使用,孕妇禁用。
安乃近刚刚上市时与其他的药物相比有着特别大的优势,一是效果显著,二是价格特别便宜,但广泛使用也会让不良反应事件越来越多,人们此时开始寻找安乃近的替代品。
在此时市面上解热镇痛的药物也是越来越多,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安乃近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并且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而且因为使用安乃近而造成的不良反应而死亡案例特别多,在200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通报》,详细统计了安乃近的不良反应,其中7例史过敏性休克死亡,5例是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死亡,4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死亡等等。
随后这款曾经的”神药“也让很多药师和医生”闻之色变“,除了少数基层医疗机构还会应用以外,城市的医疗机构基本已经弃用了。
02 、 警惕身边“隐形的安乃近”
除了安乃近以外,我们大家也需要警惕一些和安乃近类似的药物”
氨基比林
氨基比林其实就是安乃近的前身,同样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和粒细胞缺乏症等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
虽然氨基比林有儿童的推荐剂量,但是在药品说明书当中却并没有儿童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治疗,要么就是尚不明确。
赖氨匹林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和赖氨酸的复盐,在2018年我国国家药监局就在赖氨匹林的药品说明书上加上黑框警示语,表示赖氨匹林可致过敏性休克、严重皮肤损伤等相关不良反应。
在用药的过程当中需要密切监测,一旦出现了不良反应,需要立马停止用药并且进行治疗,16岁以下的儿童慎用,来安毗邻三个月以下的婴儿禁用赖氨匹林,儿童在用药之后很有可能会引起瑞士综合征,导致发生生命危险。
现如今儿童是用的两种退烧药,还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之下,这两种药物仍然是患儿的首选退烧药物。
但是也要注意这两种药物不可以联合使用,也要注意不要与其他相同成分的药物一同使用。
结语:总之,有一些传统的“神药”之所以跌下神坛,绝不只是因为价格太便宜,挣不到钱,从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综合考虑,肯定是新药更值得信任一些。
『陆』 什么药物可以消灭屋尘螨和粉尘螨
消灭螨虫无需药物,只需破坏适合它生长环境,如温度、湿度,即可杀死螨虫。
一、经常清洁容易积灰尘的物品,保持通风,床单、被罩等卧具酌情选用高温方式进行洗涤,或者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抖落螨虫的分泌物、尸体等;冬季,可将卧具放置在0℃以下的地方冻死螨虫;房屋内可选用合格的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灭螨。
二、可以购置干燥机,让房间内湿度避开尘螨生长繁殖的最佳湿度,抑制螨虫繁殖速度,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屋尘螨生长。
三、保持个人清洁卫生,规律洗澡,保持皮肤的滋润度,及时除去代谢出的皮屑,并对洗澡间进行杀菌处理,以免把沾有螨虫皮屑带到其他地方。
(6)荨麻疹自残扩展阅读:
螨虫的危害:
螨虫具有刺激作用,被螨虫寄生的人体部位会出现毛囊扩大、血管扩张、纤维组织增生等问题,皮肤还会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现象,从而引发皮肤粗糙、毛孔扩大、痤疮皮损、脱发和外耳道瘙痒等症状,实际都与蠕形螨感染高度相关。
不仅如此,近些年许多研究都指出,居室螨类是室内重要的过敏原,可引起螨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