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艾灸出水泡是什么原因
艾灸是中医养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夏季很多人都喜欢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祛湿排毒。但是有的人反映艾灸后会留下水泡,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又该怎么处理呢?我为您解答。
艾灸出水泡的原因:
艾灸出水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艾灸过程不规范,比如用艾绒而不是艾条,艾绒燃烧起来温度高;二是体内湿气重,对温度不敏感。我们主要来讲第二种,因为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湿气重的人因为湿气缠身,就像一个长期泡在冷水中的人一样,是很难体会到热的,她的身体可以承受比健康人更高的温度,但皮肤却不行,于是一不小心就烫伤起水泡了。
还有一个原因,艾灸的过程中,尤其是出汗加上热,起泡的几率会更大,这样就好比我们自家蒸馒头,当热度很高的时候,蒸汽也大,这个时候您要是蒸汽熏到手,就会起泡。也就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您在艾灸的过程中,特别爱出汗的人,一定不要过热,过热就一定会起泡。体内的湿气会挥发出来,散步在皮肤表面,艾灸的温度帮忙加热,就好比用开水烫在皮肤上,能不起泡吗?
艾灸的五大原则:
1、艾绒质量
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皮肤。
2、环境通风
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
4、避免烫伤
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局部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皮肤,结果将皮肤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
5、注意次数
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
艾灸出水泡后的处理方法:
艾灸出水泡后,如果水泡比较小,让它自然吸收就可以了,如果水泡很大,就需要挑破,然后局部消毒处理,水泡好转之前不要再艾灸了。
其实,祛湿的方法很多,光用艾灸并不是最佳方法,因为湿气重的人艾灸必起泡,但起泡后又要停止艾灸,会耽误祛湿,建议食疗和艾灸同时进行,或者单用食疗方也行。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解说的艾灸出水泡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Ⅱ 艾灸出水泡是怎么回事专家来解释,早知早受益
艾灸起水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些患者的体内湿气过重,通过艾灸之后是会有起水泡现象的,能够有效的减少湿气问题。艾灸的温度过高也是会引起水泡的。如果出现水泡问题的话,患者可以自行用,针挑破,记住针头一定要进行消毒后才能够挑破水泡,有水泡的地方在短时期之内就不要进行艾灸了,因为会使其部位化脓,不利于身体 健康 的。
艾灸在中医里面来说,艾灸后出水泡一般是正常现象,因为艾灸后体内正邪交战,因此不同的人 灸 会出现不同反应,有的人开始皮肤会长痘痘,而有些人会皮肤发痒,还有的人艾灸后会出现水泡等反应。不同症状的水泡代表不同的体质。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温度过高、皮肤过长时间高温导致出现水泡的症状。
艾草还可以制成艾灸条,是艾灸条的主要原材料,用艾灸条艾灸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方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中医认为,人是统一的整体,穴位是经络上的点,刺激穴位就能引起经络的反应,而经络是气血的通络,同时也是病邪的通路。艾灸治病主要是因为其通经活络的作用。
1、如果灸后起的水泡是透明无色的,说明是体内寒湿比较重。
2、如果灸后起的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体内有郁热的现象。
3、如果灸后起的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需要排毒。
1、 控制艾灸的时间,我们一般艾灸的时间是15~20分钟,一天可以艾灸1~2次,连续疗程最好。
2、 控制艾灸的温度和离皮肤的距离,小心烫伤皮肤。
3、 找专业人士进行艾灸治疗。
4、 选择质量好的艾灸条。
如果艾灸后起了水泡,那么说明身体内存有湿热、郁热等现象,所以我们应坚持接受艾灸,将体内的这些湿热之气排出去,从而促进身体的 健康 。同时在生活中,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多补充蔬菜和水果,促进身体 健康 。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做完艾灸尽量不要洗澡,以免湿气通过毛孔进入身体,我们要加强锻炼身体,平时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定期的复查,做好 健康 记录。
Ⅲ 艾灸出来的水泡是什么原因 艾灸出来的水泡是怎么回事
1、中医认为,艾灸起水泡主要是由于体内寒湿过重引起的;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艾灸时间过长,施灸过量,或艾灸贴近皮肤,损伤皮肤粘膜而引起的。
2、如灸后水泡不太大,无需特殊处理,水泡会自行吸收。若水泡太大,建议先用消毒针对其进行消毒,再用消毒针头刺破水泡。
Ⅳ 为什么在艾灸过后其他部位出现小水泡,什么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多人通过艾灸的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但是艾灸过后出现小水泡一般来说是由于实施艾灸过量或者是灸的时间过于长而导致的,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其次是灸法中的一些禁忌:翻阅资料总结,面部、乳头、以及大血管附近的穴位都不适合使用直接灸,避免出现烫伤造成瘢痕,既影响美观也容易危及生命。对于关节部分不可以使用化脓灸,如果化脓溃烂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还影响关节功能活动给患者生活上带来极大的不便。孕妇的话很显然他们的腹部和腰部都是禁止使用灸法的。详情可以咨询医生了解更多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