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猪后背起水疱怎么回事
疱疹病毒
『贰』 猪病急!!!!!!
猪瘟或附红细胞体感染.
『叁』 40天小猪有口足蹄疫怎么办
口蹄疫是自愈性病毒病,是疱疹病毒感染,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建议用外用药消毒处理。
『肆』 小猪身上有红斑是什么病
猪身上起红点,一般不出以下几种:猪的圆环病毒症、圆形疱疹
『伍』 小猪刚出生得了伪狂犬喘气能治吗
由于伪狂犬野毒感染后,容易造成母猪群流产、死胎、木乃伊、返情比例高,公猪表现睾丸炎,丧失种用能力,给猪场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大多数猪场普遍重视对种猪群的免疫。即便如此,种猪群伪狂犬疫苗免疫也经历了一断曲折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种猪场选用进口或国产伪狂犬灭活疫苗,他们在种猪分娩前30天左右进行肌肉注射接种,免疫预防控制伪狂犬病。应该肯定地说,这些灭活疫苗在预防控制伪狂犬感染所引发的母猪繁殖障碍以及仔猪早期感染发病死亡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免疫过的种猪群仍然有小比例的繁殖障碍问题出现,其所分娩的仔猪仍然有小比例的发病死亡,可以说灭活疫苗不能彻底有效控制伪狂犬病。随着人们对猪伪狂犬病毒感染、发病机理,以及机体对该病毒的免疫应答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伪狂犬灭活疫苗以产生体液免疫力为主、细胞免疫力为辅,伪狂犬弱毒疫苗以产生细胞免疫力为主、体液免疫力为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细胞免疫力在伪狂犬病免疫预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继之,一大批猪场放弃使用伪狂犬灭活疫苗,代之以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种猪群进行肌肉注射免疫。种猪的免疫程序也由千遍一律的分娩前30天一次免疫接种发展到集中统一免疫与其它免疫程序共存的时代,免疫频率也相应地由2次/年发展到3次/年甚至4次年。与此同时,部分养猪发达地区猪场也开始重视商品猪群的伪狂犬疫苗免疫,遗憾的是它们所占的比例太低。尽管种猪群的免疫程序改变,免疫频率增加,但时至今日,猪伪狂犬病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2005年某省48%以上的发病猪与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直接相关;2005年夏季华东部分省市的“猪无名高热症”主要诱因是猪群感染猪伪狂犬病毒;2006年夏季我国部分省份的“猪无名高热症”中,30%以上病例与感染猪伪狂犬病毒有关。因此,有必要反思在猪伪狂犬病控制措施上我们是否遗漏其他因素。二、当前猪伪狂犬病的新变化据初步调查,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猪场出现伪狂犬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种猪群:尽管母猪的伪狂犬免疫程序和免疫强度有比较大的改变,目前还有少部分猪场时有出现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问题。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部分猪场仍然坚持分娩前30天肌肉注射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二是部分猪场使用刺激性相对比较强的油佐剂弱毒疫苗。对前部分猪场,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的免疫保护期(120天左右)不能使种猪在相邻两次免疫间隔(180天左右)内得到有效保护。对后一部分猪场,据了解,有相当比例的猪在免疫接种后2~3个月内出现繁殖障碍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油佐剂的持续刺激机体有关。商品猪群:母猪群的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猪的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商品猪群伪狂犬病主要表现分“两种情况三个阶段”:一种情况发生在种猪群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相对比较差的猪场,其商品猪在三个阶段容易感染并表现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以第一阶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最高,以后两个阶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第一阶段(5~15日龄),仔猪表现体温升高、呕吐或腹泻、偶尔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倒地、划水状及犬坐等,用药物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死亡率较高;第二阶段(40~60日龄),保育猪表现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以腹泻为主夹杂有部分猪表现咳嗽、打喷嚏、喘气、呼吸困难等症状,仔猪整齐度差,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第三阶段(90~120日龄),育肥猪表现体温升高、喘气、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继发细菌感染,育肥猪整齐度差,注射药物和饲料拌药效果都很差。另一种情况发生在种猪群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比较好的猪场,其商品猪也在上述三个阶段容易感染并表现伪狂犬病的临床症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是第一阶段最低,而以后两个阶段逐渐上升(见图1)。出现上述规律性变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大部分猪场只对母猪群而没有对商品猪群进行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即使个别猪场给商品猪接种伪狂犬弱毒疫苗,由于时间不合适致使免疫效果不太理想;第二,随着伪狂犬病毒在猪体内不断传代,其致病力不断增强,致病力比较强的毒株也能感染日龄比较大的猪只,对呼吸道组织有更强的亲和性,进而导致育肥猪的呼吸道疾病;第三,伪狂犬病毒感染仔猪后可导致被感染猪终生带毒,当体内母源抗体水平比较高时,这种伪狂犬带毒猪不表现临床症状,当母源抗体下降到一定水平后,潜藏在组织内伪狂犬病毒大量繁殖并扩散到全身,导致猪只发病;第四,母猪伪狂犬疫苗免疫效果比较差时,相应地其抗体水平也比较低,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保护力就差,同时,带有伪狂犬野毒株的母猪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排放野毒感染仔猪,导致第一阶段仔猪的发病率比较高,第三阶段发病率比较低。反之,母猪伪狂犬免疫效果比较好时,相应地其抗体水平也比较高,仔猪获得的被动免疫保护力比较好,带有伪狂犬野毒株的母猪通过多种途径排放野毒感染仔猪的概率就低,第一阶段仔猪的发病率相应就降低,第三阶段的发病率几乎不变。三、管理加免疫净化猪伪狂犬病为了解决当前国内猪伪狂犬病出现的上述新变化,从根本上减少猪伪狂犬病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我们还应该回归到“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上来。相对其他猪传染性疾病而言,猪伪狂犬病是比较容易消灭或净化的一种疾病,目前,世界上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或净化了猪伪狂犬病。我们不奢求在全国范围内、短时间净化伪狂犬病,但我们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以“猪场”为单位净化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措施大致有四种:一是“淘汰扩群法”:即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季节,或者在猪价比较低的时候淘汰猪场内所有猪只,然后对栏舍内设施设备进行整理、清扫、彻底消毒,对栏舍的周围场地、道路清扫、彻底消毒,空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最后再引进经检测无伪狂犬病毒感染的种猪进行扩群。该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大、费用高;二是“后代隔离法”:即仔猪提早断奶,然后将断奶仔猪转移至确定的“无伪狂犬病毒的清洁区”内饲养。该方法可阻断多种传染因子的传播,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净化,但要求母猪必须不感染伪狂犬病毒或伪狂犬阳性母猪不在排毒期,对管理要求高;三是“检测淘汰法”:即反复多次对全场猪群逐只进行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淘汰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猪只,再引进伪狂犬野毒阴性种猪扩群。该方法对管理影响小,实施方便,但是对伪狂犬野毒阳性率比较高的猪场不适用,需多次检测,检测费用比较高;四是“管理免疫法”:即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确保每次引进的种猪都是伪狂犬阴性猪,同时对全场猪群进行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伪狂静)免疫接种。母猪在分娩前30天左右和配种后15天左右各肌肉注射1.0~1.5头份伪狂静,仔猪可以根据猪场的具体情况选用“337伪狂犬免疫模式”或其改良模式,后备种猪在选留时再肌肉注射1.0头份伪狂静;引进种猪或外购商品猪在入场后第2天或第3天肌肉注射1.0头份伪狂静,3周后加强免疫,肌肉注射1.0头份伪狂静。该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比较切合中国实际。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多个规模养猪场多年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部分猪场如,广东长江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农科院畜牧所种猪场和(福建)漳州长泰联胜核心种猪有限公司等就通过这种方法在本场内净化了伪狂犬病。四、“337猪伪狂犬免疫模式”及其改良模式337伪狂犬免疫模式:即在3日龄前给仔猪鼻内接种,每次0.5头份伪狂静,30日龄左右,每头仔猪肌肉注射1.0头份伪狂静,7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1.0头份伪狂静,该模式适用伪狂犬病感染严重猪场或者母猪群伪狂犬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猪场(见表1)。337伪狂犬免疫改良模式:改良模式包括有“330模式”、“3070模式”和“70模式”三种。“3-30模式”即在仔猪3日龄之前鼻内接种0.5头份伪狂静、3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接种1.0头份伪狂静,该模式适用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有伪狂犬病毒感染和发病的猪场;“3070模式”即在仔猪30日龄左右和70日龄左右分别肌肉注射接种1.0头份伪狂静,该模式适用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都有伪狂犬病毒感染和发病的猪场;“70模式”即在育肥猪70日龄左右肌肉注射接种1.0头份伪狂静,该模式适用于第三阶段有伪狂犬病毒感染和发病的猪场(见表1)。
『陆』 如果这窝小猪感染伪狂犬会传染别的仔猪吗
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具有传染性,但病情通常较轻。最好采取隔离措施。
『柒』 母猪得了疱疹会传染给小猪吗
疱疹一般是不会进行传染的,但是具体还需要看哪一种疱疹,如果出现了皮肤病,需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的,而且在治疗疱疹期间,一定要注意局部的卫生和清洁,避免用手去抓挠,饮食上面也需要注意,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
『捌』 小猪刚出生得了伪狂犬喘气怎么治
伪狂犬新毒株抗原检测最好用脑组织,公猪一般检测血清或精液,之后注射狂犬喘气疫苗。
『玖』 小猪口吐白末几分钟后死亡,请问这是什么病
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肝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散发性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春秋季,以健壮的仔猪最为常见,瘦弱的仔猪却很少发生。病程短、致死率高,是养猪生产中最重要的疑难病症之一,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常见于生长旺盛的仔猪突然发病,眼睑肿胀,颜面部、颈部也很快出现水肿,精神浓郁,减食或不食,独卧一角,呈昏睡状,四肢无力,有的转圈,肌肉震颤、抽搐,四肢作划水状动作,触之惊叫,叫声嘶哑,最后因呼吸困难衰竭而死。病程1~2天,急性病例数小时至一天死亡,个别病例稍长可达7天,如出现神经症状,多为预后不良。对该病的治疗方法不少,但效果都不确实。主要采取对症疗法,在发病初期,可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胃肠蠕动,以排出肠内容物;使用利尿、强心镇静及消除水肿的药物;也可使用一些敏感的抗菌药进行治疗。预防主要加强断奶后仔猪的饲养管理,要提早补料,断奶要逐渐进行,更换饲料不要太突然,以使仔猪有一个适应过程。饲料喂量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猪舍要干燥、清洁,消除致病的应激因素。可在饲料中添加新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等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和脑脊髓炎。猪的临床表现具有年龄的差异性,但都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发病仔猪的症状比较严重,病初体温高达41~41.5℃,呼吸困难,流涎,食欲不振,呕吐,下痢,精神沉郁,步态不稳,四肢运动失调、成游泳状,间隙性痉挛,全身颤抖,身躯麻痹,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嗜睡、转圈等,若神经症状出现于发病初期,大多在1~2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100%,若发病5~6天后才出现神经症状,有可能恢复但有后遗症,发育不良等。若出现多窝仔猪出生后5~7天几乎全窝死亡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性。青年猪则表现较轻,病死率也低,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仅表现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便秘,数天即可恢复正常,但仍可带毒排毒。
『拾』 20天的小猪口吐白沫四踢抽搐是什么病
口吐白沫的猪通常是伪狂犬病、水肿病、脑炎型链球菌等。
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简称“乙脑”,也是对养猪业有巨大危害的疾病。乙脑主要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病毒能在蚊子体内繁殖,并且可以越冬,经过蚊子的卵传播,所以乙脑有明显的季节性,80%的病例都发生在7-9月份。
脑炎型链球菌在猪场是很常见一个疾病,主要有四种类型,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脓肿型,脑炎型链球菌在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中多发,体温升高至40.5-42℃,精神不佳,便秘。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转圈、盲目走动、空嚼、仰卧等,后肢麻痹,侧躺于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
脑炎型链球菌的防治:
链球菌2型菌株做成的灭活苗免疫效果较好,怀孕母猪可在产前4周进行,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接种一次;仔猪可在15天日龄接种一次。对于脑炎型链球菌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方案:磺胺正常剂量2倍,加2-4毫升的地塞米松。
另外一边用青霉素或头孢注射,间隔12小时一次,连续注射3次,往往能看到好的效果。例如15斤的刚断奶仔猪,用4毫升磺胺嘧啶钠+2毫升地塞米松,另一边用2毫升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