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区别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区别

发布时间: 2022-09-28 04:37:37

㈠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要如何预防和治疗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体温通常会高一专些,但不是绝对。手足口病属的患儿会出现手心、脚心的皮疹,疱疹性咽颊炎有时也会在手、脚、臀部有一些类似疮的皮损。在治疗上原则都一样,即对症治疗,如局部如果皮疹转为疱疹,抓破后出现感染时,可以局部使用消炎药;中低烧时采用物理降温即可,可用冰袋冷敷、酒精擦拭等方法;为防止电解质紊乱需补充液体。

㈡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其症状表现咽部充血,口腔内有灰白色的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一周可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病因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特殊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8、10、22亚型,也可有其他肠道病毒、疱疹病毒引起。通过接触传染、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染,潜伏期一般为1-2天。多发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发于夏秋季节。

疱疹性咽峡炎的诱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室内空气细菌和病毒急剧繁殖,进入小儿呼吸道而引发疾病。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和室内的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愈性疾病,也就是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动停止,并且逐渐恢复痊愈,病程为7-10天,大部分孩子在症状出现5天后,病情好转。但是由于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急,有些孩子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导致高热抽搐,这个时候要迅速送往医院。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起病急骤,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全身不适,于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发病两天内患儿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接下来两三天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差别较大,轻的仅有1-2天的轻中度发热;重的起病急,表现为骤起高热,体温可达39℃-40℃,约2-5天后体温下降,体温过高时甚至发生高热惊厥,患儿烦躁哭闹,部分还带有呕吐和腹泻。

婴儿患疱疹性咽峡炎时,比较典型的症状是口水明显增多,拒绝喝水吃东西,这是因为咽颊疱疹溃疡后造成咽部疼痛。年长的孩童常会自诉咽喉痛。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初期症状相似,两者一般都伴有发热,均在口腔内看到疱疹、溃疡。那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怎么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最大区别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患手足口病的大多数孩子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脚心,少见于长在手脚背,并伴有发烧。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轻些,感染性没那么强,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引起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疱疹性咽峡炎应该怎么护理?疱疹性咽峡炎早期表现为发烧,但刚发烧的时候还不知道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只有3-24小时以后口腔里面看到疱疹了才能确诊。所以家长在小孩开始出现发烧症状的24小时一定要注意观察,体温超过38.5℃要服用退烧药,以防出现高热惊厥。如果小孩2-3天高烧不退,或者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就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感染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帮助小孩缓解不适。孩子出现中低烧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为了防止溃疡继发感染,需要保持口腔清洁,可以用淡盐水漱口,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对症的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咽喉部疼痛明显,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喝白开水,白开水对发生溃疡的咽喉部刺激最小,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吃一些营养又容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汤等,饭菜要清淡,不要吃鱼虾或者太热、辛辣、味重的食物,以免刺激咽喉,加重咽痛。如果孩子进食勉强,也可以少食多餐。

疱疹性咽峡炎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具体措施如下:

1、要注意小孩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小孩玩具、衣服要及时清洗;

2、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鼻,避免交叉病毒感染;

3、居家环境要注意通风;

4、小孩加强身体锻炼,饮食营养要全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抵抗力;

5、在疾病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另外,小孩患病时要对症治疗,家长不要自作主张给小孩吃药,如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都不要胡乱吃。特别不建议通过预防性的吃一些药,来防止某种病毒传染疾病。

㈢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从病原体上说,都有可能是有科萨奇病毒A型(CoxA)引起;
从症状上说,回都有发热、口腔咽答峡部的溃疡或疱疹,但手足口病还必须有其他部位,如手部、足部、肛周等部位的皮疹;
治疗上来说,都用抗病毒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不属于传染病,而手足口病属于丙类传染病,且有无皮疹是两者鉴别诊断方面的主要区别点。

㈣ 疱疹性咽炎和手足口怎么区分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多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内臀部出现容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你的宝宝并无皮疹,所以不是手足口病,而是疱疹性咽峡炎,也是由病毒引起,建议你加用维生素B2片,每次1片,1天3次;蒙脱石散温开水稀释后喷洒于咽喉部,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㈤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

疱疹性咽颊炎只能在嘴里看到小水泡样的东东。手足口则手心、脚心、不有PP上都有红疹。但是两者都是病毒感染,都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而且都具有传染性,有感染的小朋友应该与其他小朋友进行隔离。

㈥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与最近的手足口病有什么区别

部分手足口病病人只有咽峡部疱疹,在临床上很难区分的。但一般来说手足口病表现为口腔溃疡与咽峡炎很易区别的,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咽峡部疱疹,口腔极少有疱疹的。疱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性感染,可应用利巴韦林、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如疱疹已经破溃,可应用抗生素。

㈦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病,是一回事吗

确实,疱疹性咽峡炎常常和手足口病被提到一起,例如:
1)它们都会引起发热;
2)大部分手足口病也会有口腔疱疹表现;
3)都是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引起两者的病毒类型有重叠的。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主要是柯萨奇病毒 A 组(1~10、12、16、22 型),其中 A16 也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另外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还有EV71,手足口病疫苗也是主要是防EV71病毒。
4)在流行特征方面,二者都是:传染源是患儿或隐性患儿;
5)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6)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特别是3岁以下;
7)四季均可发病,但每年6~9月份高峰。
8)潜伏期均是2~10天,平均3~5天;处于潜伏期的孩子,也是具有传染性的。另外如果孩子口腔疱疹长起来后会嘴疼流口水,孩子用手摸嘴周口水,然后再去碰玩具、书等,另外一个小朋友再接触这些物品,就有可能被传染。
这么看,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真的是“近亲”。尤其是当孩子出现发热和口腔有疱疹的时候,家长更难区分。其实具体是否要区分这两个病,在临床上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护理方式都是一样的

㈧ 秋季小儿好发疾病——疱疹性咽颊炎

近期,朋友圈被一则“孩子高烧40度,确诊为疱疹性咽颊炎,听说传染性极高,儿童医院、儿研所已经有上千名类似的患儿就诊……”消息刷了屏。这里提醒各位家长,请不用慌,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不用被假象蒙蔽双眼。秋季确实是疱疹性咽颊炎的高发季节,但是没有网传的那么夸张!

(作者:夏晶,国家二级营养师,育儿科普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自知识就是力量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姚迪

本文系原创作品,商业合作及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㈨ 孩子手足口病和病毒性疱疹有什么不同

部分手足口病病人只有咽峡部疱疹,在临床上很难区分的。但一般来说手足口专病表现属为口腔溃疡与咽峡炎很易区别的,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咽峡部疱疹,口腔极少有疱疹的。疱疹性咽峡炎为病毒性感染,可应用利巴韦林、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如疱疹已经破溃,可应用抗生素。

㈩ 疱疹性咽颊炎已到高发季,感染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这种病症多发于夏秋季节(5-8月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传播速度快,疱疹性咽峡炎是特殊性的上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咽喉肿痛充血、高热、厌食、流涎、呕吐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通过粪便、口、呼吸道传播途径,感染性比较强,但疱疹性咽峡炎并不是传染病。

医生建议,在疱疹性咽峡炎发病高峰期,应特别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室内环境,要做到勤洗手,预防病从口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要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药,不要误认为是感冒而耽误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