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干性湿疹的临床表现
干性湿疹又称为乏皮脂性湿疹或裂纹性湿疹,主要因为皮肤水分脱失,皮脂分泌减少,干燥,表皮及角质层有细裂纹,呈淡红色,裂纹处红色更明显,类似“碎瓷样”,伴有细小的脱屑,可发生于身体多处,但多见于四肢,特别是年老者的小腿胫前部,也可发生于婴幼儿。此病多见于冬季,空气干燥,分泌减少,加之热水洗烫过勤而激发。
㈡ 常见的湿疹特点是什么
(1)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又称为脂溢性湿疹,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即头、面、前胸、后背、间胛区、脐周及会阴部位的一种常见、表浅性皮肤炎症性损害,在红斑的基础上有油腻性鳞屑是其特征。发生在头皮部的脂溢性皮炎可以分为炎症性及非炎症性两种。炎症性者可见到红斑及油腻性脱屑。皮疹常扩张至发迹边及耳后部位,轻度瘙痒。非炎症性者主要表现为轻重不等的糠样脱屑,即平常所说的头皮屑,又称为干燥性糠疹,而见不到明显炎性损害。
婴儿型脂溢性皮炎又可分为三种。摇篮帽样皮疹发生在出生后3~4周,头皮出现红斑、腊样脱屑,在额顶部常形成厚痂。婴儿脂溢性皮炎也可以发生在面部,包括眉弓、双颊、躯干部、尿布区以及肢体屈侧,在上述部位出现红斑及油性屑。Leiner病又称为脱屑性红皮症,是一种泛发性婴儿脂溢性皮炎,全身弥漫性红斑,表面覆盖灰白糠状或叶状鳞屑,常见于有严重疾病,如贫血、严重腹泻及呕吐的婴儿。可分为家族性及非家族性两种。家族性常由补体C5功能不全引起,可以用抗生素及输血或新鲜血浆治疗。
(2)干性湿疹:干性湿疹又称脱脂性湿疹,是以皮脂减少、皮肤干燥、干裂及细小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湿疹。
发病与皮肤表面油脂减少或功能不良有关。油脂减少可以是因冬季空气湿度低、干燥、寒冷或过度清洗引起。脱脂性湿疹还见于应用利尿剂的老年人,黏液水肿者及锌缺乏症患者。应用Ⅱ型组胺受体阻断剂甲氰咪呱也可引起脱脂性湿疹的报告。部分全身泛发的脱脂性湿疹可能与恶性淋巴瘤等肿瘤有关。
临床本病多见于冬季,老年人及洗浴过频者好发。四肢,尤其小腿伸侧多发。典型表现为皮肤干燥、细小的皲裂、脱屑,伴程度较重的瘙痒。由于搔抓而表现抓痕及血痂。如果疾病继续进展,可以出现明显的皲裂,严重者甚至可以出血,故又称皲裂性湿疹。
本病最初症状多在冬季出现,夏季好转,但最终发展为长期性,并发生明显的湿疹样改变。
(3)钱币形湿疹:钱币形湿疹又称盘状湿疹。由于其他型湿疹不排除出现圆形钱币型损害的可能,盘型湿疹也可出现不典型损害,故盘型湿疹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概念。
本病15~25岁有一个发病高峰。无论男女,在55~65岁在另一个发病高峰。
皮损好发于手部及肢体的伸侧,以下肢更为多见。有瘙痒或烧灼感。急性期表现为钱币状圆形暗红斑基础上的密集薄壁水疱伴渗液、结痂。皮损通常由细小丘疹、丘疱疹迅速融合而成。亚急性期水疱减少,脱屑增加,中心可消退。慢性期表现为干燥、脱屑斑片。
皮疹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可以融合成大片。由于搔抓而有抓痕、血痂等继发损害。继发细菌感染可有黄色渗液及黄痂。一般均为慢性复发性,多数在一年左右消褪,也有数年不退者。
临床上可分为手及前臂型、肢体躯干型及干燥型三种。手及前臂型多在手部局部创伤或炎症后,如局部烧伤、局部化学刺激性反应后出现湿疹样改变,随后在手部及前臂出现新的皮损。本型多见于有职业性刺激性皮炎史者、家庭主妇及从事秘书工作者,异位性体质者多见。
肢体躯干型多见于老年人、皮肤干燥症患者。皮损多先发于下肢,然后在对侧下肢、上肢及躯干出现新的皮损。
干燥型盘型湿疹不多见,主要表现为四肢多发性干燥、脱屑性圆形或卵圆形斑片,掌跖部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散在水疱,轻度瘙痒。
皮疹可反复波动数年,难以治疗。
(4)手部湿疹:手部湿疹又称为手部皮炎,是发生于手部的湿疹皮炎类疾患的总称。一般所说的手部皮炎指局限于手部或原发于手部的皮炎,较少扩展至双上肢等其他皮肤部位。如果手部湿疹仅是泛发性湿疹的一个表现,应称为泛发性湿疹手部受累而不应称为手部湿疹。
国外调查患病率为2%~8.3%。在城市一般人群患病率为2%~8%。在某些特殊职业人群患病率可高达10%以上。目前报告患病率最高的职业人群为护士,患病率为18.3%。在接触性皮炎诊所,该病的构成比例可达37%。Knistensen对瑞典汽车工业工人手部皮炎的发病情况作了一次前瞻性研究,发现手部皮炎的风险性为4%。
①角化性掌湿疹:角化性掌湿疹并不少见,以掌部及手指掌侧皮肤片状肥厚、脱屑、皲裂为主要表现,病因不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银屑病难以鉴别,治疗非常困难,可试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角质松解剂及PUVA治疗。
②斑片性水疱脱屑性湿疹:斑片性水疱脱屑性湿疹主要表现为双手不对称性不规则斑片,有小水疱及脱屑,发病部位不定,此伏彼起,累及甲周皮肤时可有甲损害。
以上分类并不能包括手部湿疹的所有表现,对于其他临床表现不能归入上述各类手部湿疹诊断中的患者,可以笼统地诊断为手部湿疹。
(5)瘀滞性皮炎:瘀滞性皮炎又称重力性湿疹、瘀滞性湿疹、静脉性湿疹及静脉曲张性湿疹,是继发于下肢静脉高压的一种皮肤湿疹。
近年研究认为与发病有关的主要因素是下肢静脉压增加而并不定非有静脉曲张。研究发现静脉高压患者毛细血管血压增加,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纤维蛋原漏出到毛细血管周围形成纤维蛋白鞘,从而阻碍了氧弥散及营养物质的通透,造成皮肤损伤。另外在静脉高压、静脉功能不全的情况下,移动到组织间的白细胞增多,释放蛋白水解酶也可造成皮肤炎症。
本病多见于下肢静脉高压患者,发病可急可慢。急性者多由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引起,主要见于中老年女性。下肢迅速肿胀、发红、发热、浅静脉曲张,出现湿疹样损害。无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者多起病较慢,在小腿下1/3部分出现轻度水肿、紫癜及含铁血黄素沉着。
湿疹样损害多初发于胫前、小腿两侧及两踝附近,然后逐渐向近心端扩展。也有扩展至足部者。湿疹损害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伴程度不等的瘙痒。疾病逐渐进展由于含铁血红素沉着而变成褐色。由于脂肪坏死,皮肤纤维化而呈瘢痕疙瘩样改变。局部也可出现萎缩。由于创伤或感染极易发生难以愈合的溃疡,疼痛明显。
这种溃疡边界清楚,相对来说比较表浅,愈合后遗留象牙白色硬斑块,周围有色素沉着。瘀滞性湿疹患者极易合并接触性皮炎。尤其外用治疗药物接触性皮炎。
(6)白色糠疹:白色糠疹又名单纯糠疹,是一种病因不明,通常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面部的脱屑性色素减退斑。组织病理学仅见棘层松解及轻度海绵形成。初起时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大清楚的淡红斑或正常皮色斑片,直径0.5~2cm大小,有细糠状屑,1~2周后变为轻度色素脱失斑,表面覆以干燥性细糠状白屑。皮损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多见于面部,但也可出现在其它部位。
瘙痒轻或无。皮损可持续数日至1年以上,无特殊治疗。
(7)代谢型湿疹及系统性疾病相关性湿疹:代谢型湿疹指可能由机体营养代谢异常所导致的湿疹。如有报告在某些脂肪泻的患者可出现湿疹。这些患者在湿疹发作期间血钙浓度也较低。当血钙浓度正常后皮损也随之消退。由于大量湿疹患者并无临床可见的营养代谢方面异常,湿疹与营养的关系还不明确。营养异常也可能是湿疹患者为避免食入变应原或“发物”而长期禁食某些食物的结果。
湿疹与营养代谢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系统性疾病相关性湿疹指与系统性疾病伴发的湿疹。系统性病如Wiskott-Aldrich综合征、低γ球蛋白血症、苯丙酮尿症等均可出现湿疹样皮损。烟酸缺乏症可出现光敏感性皮炎。Jung病是一种家族性免疫缺陷病,表现为复发性脓皮病及异位性皮炎,这类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功能异常、白细胞化学发光反应异常及组胺代谢或白细胞表面组织胺受体异常。可用组织胺H1受体阻断剂治疗。Job病又名高IgE复发感染综合征,这类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为复发性皮肤及上呼吸道细菌感染、血清高IgE及慢性湿疹。这些情况说明系统性疾病与湿疹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8)创伤后湿疹:创伤后湿疹,如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大隐静脉供皮区出现的湿疹。在大隐静脉手术部位皮肤出现红色至棕黄色斑片,轻度脱屑结痂,偶有丘疹、丘疱疹。外用皮质类固醇有效,但易复发。其他原因造成皮肤损伤致疤痕形成者也有出现湿疹的报告,可能与创伤造成神经受损也有关系。
(9)口周湿疹:口周湿疹又称为口周皮炎,是发生于口唇周围,但不累及唇红边缘皮肤的皮炎,皮损可累及唇沟、颏部,也可累及眼睑及眉间部位。曾有口周湿疹在外用含氟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妇女中爆发流行的报告。与日光、皮肤感染等因素的关系均未得到证实。
皮损以红斑、丘疹及脓疱为主,对称分布于口周,但不累及唇缘皮肤。可累及颏部及鼻唇沟。轻度瘙痒,少数病例可见眉间及眼睑受累。皮疹可以自愈,愈后不留疤痕,整个病程3周至1年半左右。
(10)青年足跖皮病:青年足跖皮病是发生于青少年足跖前部的一种干燥、皲裂性皮炎,又名干燥性足跖湿疹、足前部湿疹及趾周围皮病。我们认为本病应属于接触性皮炎。
本病是近30年新出现的一种湿疹,可能与穿用透气性差的鞋袜,汗液浸渍及运动摩擦造成的微小损伤有关。组织病理学为轻度非特异性湿疹,有时可见汗管堵塞。
本病见于3~14岁儿童,喜欢运动者及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足前部皮肤红斑、疼痛,检查可见皲裂。双足皮损对称,在受压部位明显,趾间皮肤正常。
㈢ 刚满一个月的婴儿长湿疹怎么办
婴儿的皮肤天生娇嫩,像牛奶般丝滑。同时,婴儿的皮肤也是脆弱的。
1、止痒很重要
湿疹导致的皮疹非常痒,尤其到了夜间,瘙痒更厉害。宝宝难免抓挠,如果损伤皮肤,还有引起继发感染的危险。
不让宝宝抓挠,试试这样做:
(1)给宝宝剪短指甲,必要时给小手套上小棉袜,防止抓伤自己。
(2)尽量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多谈话、玩耍。
(3)格外痒的话,可用凉毛巾敷在湿疹部位,能起到短暂的止痒作用。
2、保湿是根本
所谓湿疹,有的妈妈会认为是皮肤太湿造成的,于是想方设法保持宝宝的皮肤干燥。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湿疹怕的不是湿,湿疹最怕的是干。
泡澡可以让皮肤吸收水分,也有助于洗走皮肤表面病菌,水温控制在36℃-38℃,避免碱性较大的洗浴品。湿疹严重或渗出时切勿洗澡。
每次清洁皮肤后给宝宝抹上护肤霜,保湿霜每天可多次涂抹。
3、注意饮食
母乳喂养可以减轻宝宝湿疹的程度。但无论是哺乳还是辅食,妈妈和宝宝的饮食同样重要,要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海鲜,调味品也要尽量少吃。
4、避免皮肤刺激
长时间的阳光照射、烈性肥皂和洗涤剂,香水,粗糙不透气的衣物,出汗等都可能诱发、加重湿疹,应尽量避免。
注意衣被不宜过厚,衣服尽量穿得宽松,别让毛衣、毛毯、化纤等直接接触宝宝皮肤。
㈣ 如何判断自己在幼儿园的孩子是针扎还是干性湿疹
湿疹的症状是 红斑 丘疹 渗液 糜烂 结痂伴皮肤增厚,病灶处边界不清,抓破后流水癣症状是 红斑 水泡 脱屑 结痂 皮肤增厚 病灶边界清楚,抓破后流血
㈤ 婴儿湿疹是什么症状
婴儿的湿疹,大部分为脂溢性湿疹,多发生在出生后的第1个月。皮损都在头皮、额部、眉内间及双颊部,为渗容出性的红色斑片,斑片上有黄色结痂。有部分患儿为干性湿疹,表现为面部、躯干、四肢的红斑、丘疹,上有细小的白色脱屑,常伴有瘙痒症状,可以见到继发性抓痕。不同的湿疹,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
㈥ 没出月的婴儿脸上起红点怎么回事
湿疹!要经常给孩子洗澡,保持孩子皮肤干燥!其实主因还是因为胎儿在母体羊水过敏影响了皮肤。你最好还是去看看医生吧。80%的孩子都会有,引起的原因很多,如母亲的饮食,孩子遗传性敏感体质,穿的多盖得厚,湿热等都可能引起,是湿疹。等到孩子1周岁左右基本都可以自愈。广东皮宝制药产的“消炎癣湿药膏”二十多块钱也不贵,抹了立刻见效,很管用。很多小儿自出生10天以后,开始长出一些小红疙瘩,先是长在眼眉上,然后在前额、肋部相继出现。严重者可及双耳根后和前胸部,耳根后常呈糜烂状。造成湿疹的原因,不十分清楚,大概与婴儿的体质有关,因为长湿疹的婴儿,往往也容易发生臀红现象。轻微的湿疹不需要治疗,只要在洗脸、洗澡时避免用肥皂、以防刺激皮肤,必要时可涂一些10%氧化锌软膏。如果湿疹严重,或出现水疱,而且流黄水,直至接痂,造成婴儿因痒痛而燥动不安,这时就应该去医院皮肤科诊治了。不要自己乱用药否则会加重婴儿湿疹的症状 婴儿湿疹大多发生在出生后几天或几个月。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皮损是对称的,瘙痒明显,搔抓后可引起糜烂、渗出、结痂,严重的可累及到头皮和整个面部甚至全身。 继发感染后可见脓庖,并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烧等。 如何区别痱子与湿疹 如果是婴儿湿疹主要在于孩子的面部、前胸、臀部。可见大小不等红色的丘疹或斑疹,也可融合成片。遇到水、出汗可加重。而且容易反复出现。如果是痱子,表象在前额、前胸、后背 表现为:红色或者白尖,小米粒或针尖大小。天热时易出现。 诱发婴儿湿疹的原因主要有: ①对牛羊奶、牛羊肉、鱼、虾、蛋等食物过敏; ②过量喂养而致消化不良; ③吃糖过多,造成肠内异常发酵。 ④肠寄生虫; ⑤强光照射; ⑥肥皂、化妆品、皮毛细纤、花粉、油膝的刺激; ⑦乳母接触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⑧湿疹也有遗传倾向。 因为引起婴儿湿疹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孩子的年龄不同、皮损的部位不同、生活的环境季节不同,湿疹的表现也是多样性的,主要可分成三型: (1) 脂溢型: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覆有黄色油腻的痂,头顶是厚厚的黄浆液性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我们称为脂溢性湿疹。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 渗出型:多见于3-6个月肥胖的婴儿,两颊可见对称性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伴有小水疱及红斑连成片状,有破溃、渗出、结痂,特别痒以致搔抓出带血迹的抓痕及鲜红色湿烂面。如果治疗不及时,可泛发到全身,还可继发感染。 (3) 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的小儿,表现为面部、四肢、躯干外侧斑片状密集小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我们又称为干性湿疹。 其实,湿疹的分型并不是那么绝对,以上的三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 西医内治 (1)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有脱敏镇静止痒的作用,如马来酸氯苯那敏。(2)抗生素:对于皮损广泛、渗出明显、糜烂面大,即使没有明显感染症状也可酌情应用,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类,应用一周左右一般可出现明显疗效。(3)硫代硫酸钠:可静滴也可口服,有的患儿反应较好。(4)甘草酸胺或复方甘草酸制剂:可口服也可静滴,有脱敏、止痒的作用,但有引起肢端水肿的副作用。(5)锌制剂:硫酸锌或葡萄糖酸锌,对渗出明显尤其是肢端、腔口部位的皮损明显者有效,2mg/kg/d。 西医外治 (1)焦油类:黑豆馏油软膏有一定疗效,有收敛止痒作用,亚急性、干燥皮损均可使用,也可与激素软膏合用。(2)糖皮质激素类:对于无糜烂渗出的皮损可选用。尽量选用中、弱效的品种,如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等。但用药面积不宜过大,可与非激素药膏类轮流使用,每日小于2次。(3)抗生素:对于皮损有感染者,可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如激素软膏合用。(4)溶液:如果皮损有较多渗出或糜烂面大,应选用溶液湿敷,如0.1%利凡诺、2%硼酸等。(5)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吡美莫司,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外用药,对亚急性皮损、无渗出皮损均可应用。对儿童应选择低浓度。 中医治疗 中医内治 (1)胎热证—婴儿期:面部红斑、小丘疹水疱、渗出。渗液干燥后橘黄色痂皮,舌质红,苔少,指纹紫色。治法:清心导赤,护阴止痒。(2)湿热症—儿童期:主要在四肢、腘窝、肘窝***斑,上有针头大小的丘疹、小疱,部分融合成片,自觉痒重,搔抓后渗血或渗液,舌质红、苔薄黄、脉濡数。治法:清热、祛湿止痒。抗敏灵冲剂有清热除湿解毒止痒作用;稍大一点的幼儿,还可用湿疹汤煎剂。 中药外治 (1)中药湿敷法(冷湿敷):药液不加热,选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中药,煎汁过滤,以4-5层纱布敷于患处,每日二次,每次20分钟,适用于潮红、肿胀、糜烂皮损。(2)涂药法:用自制的紫草油、中药Ⅰ号、中药Ⅱ号中药油剂涂于患处,以收敛、止痒,适用于亚急性湿疹及小的糜烂面。(3)中药保留灌肠法:将中药液从肛门灌入大肠,不受吞咽功能限制,吸收快,药效迅速。1岁以内药液20毫升;1-3岁30毫升。灌肠的动作要轻缓,留置时间30分钟,每日1-2次。(4)喷雾法:是用雾化器雾化后,将中药液喷到皮损处以达到治疗目的,无机械刺激,但要注意保护眼睛。婴儿湿疹的症状 婴儿湿疹大多发生在出生后几天或几个月。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皮损是对称的,瘙痒明显,搔抓后可引起糜烂、渗出、结痂,严重的可累及到头皮和整个面部甚至全身。 继发感染后可见脓庖,并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烧等。 如何区别痱子与湿疹 如果是婴儿湿疹主要在于孩子的面部、前胸、臀部。可见大小不等红色的丘疹或斑疹,也可融合成片。遇到水、出汗可加重。而且容易反复出现。如果是痱子,表象在前额、前胸、后背 表现为:红色或者白尖,小米粒或针尖大小。天热时易出现。 诱发婴儿湿疹的原因主要有: ①对牛羊奶、牛羊肉、鱼、虾、蛋等食物过敏; ②过量喂养而致消化不良; ③吃糖过多,造成肠内异常发酵。 ④肠寄生虫; ⑤强光照射; ⑥肥皂、化妆品、皮毛细纤、花粉、油膝的刺激; ⑦乳母接触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⑧湿疹也有遗传倾向。 因为引起婴儿湿疹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孩子的年龄不同、皮损的部位不同、生活的环境季节不同,湿疹的表现也是多样性的,主要可分成三型: (1) 脂溢型: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覆有黄色油腻的痂,头顶是厚厚的黄浆液性痂。以后,颏下,后颈,腋及腹***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我们称为脂溢性湿疹。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 渗出型:多见于3-6个月肥胖的婴儿,两颊可见对称性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伴有小水疱及红斑连成片状,有破溃、渗出、结痂,特别痒以致搔抓出带血迹的抓痕及鲜红色湿烂面。如果治疗不及时,可泛发到全身,还可继发感染。 (3) 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的小儿,表现为面部、四肢、躯干外侧斑片状密集小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脱屑及鳞屑结痂,无渗出,我们又称为干性湿疹。 其实,湿疹的分型并不是那么绝对,以上的三种类型可以同时存在。
㈦ 我儿子4岁说是干性湿疹请问该咋办
1、勤换衣物,一定要注意卫生。2、宝宝吐奶,一定要马上擦干,保持脸部不要潮湿。但可以擦护肤的,好多姐妹介绍郁美
净,但我宝擦过敏,我干脆用了贝亲凡士林,不仅可以擦脸,如果小屁屁红了,早上擦上,早上起来就好了。3、最主要最主要一点,不要太热,湿疹根源就是湿后
太热,反复发作,只要一热,马上起来,凉点慢慢再注意点就好了。4、母乳要注意,腥辣刺激的就少吃。最好天天多喝金银花水,而且要多喝水。5、不要让宝宝
磨擦患处,越蹭越多。6、湿疹少时,可以用浓点的金银花水洗脸,洗完马上擦脸油。如果多,建议去医院开些地霜和氧化锌和起擦,也可以稀释点脸油。都长那么
多了,宝宝长湿疹很难受,与其看着宝宝难受,不如开点药,虽然里面有激素,但一般外用激素吸收不是很多
㈧ 什么是婴儿湿疹
婴幼儿的皮肤娇嫩,护理不当,经常会出现一些皮肤问题,其中湿疹又是最为多见的一种。宝宝得了湿疹,身上生长红疹且瘙痒不适,很影响其健康和发育。而婴儿湿疹也有不同的类型,处理时要注意区别。那么,婴儿湿疹的类型及表现是什么?
1、脂溢性湿疹
宝宝皮肤的毛囊功能还不完善,受到刺激后可能会分泌过多的油脂。油脂将毛孔堵塞,就会诱发婴儿脂溢性湿疹。婴儿患上此类湿疹,会在面颊、前额和眉框等部位出现皮损,而皮损上又有黄色鳞屑,宝宝的腹股沟和颈部及腋下等往往会出现糜烂。
2、湿性湿疹
婴幼儿体内湿气重就会出现湿性湿疹。而宝宝患上湿性湿疹的症状为:宝宝身体出现红疹和皮损,多为红色斑块状,红斑中有丘疹和水疱。水疱易破损,发生渗液和糜烂。同时,宝宝还会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的症状,淋巴结也会发生肿大。
3、干性湿疹
如果宝宝皮肤较为干燥且受到了外界刺激,就会生长干性湿疹。有干性湿疹的宝宝会出现皮肤干燥、肤色潮红并伴有脱屑的症状。此类湿疹多为丘疹或片状蔓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