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皮肤瘙痒症的鉴别诊断是什么
皮肤瘙痒症同湿疹、神经性皮炎、虱病、疥疮等疾病共同之处是均有专较为剧烈的瘙痒,但最基属本的区别是前者无原发皮损,而后者有。而且,虱病可找到成虫或虫卵;疥疮则多见于一些特殊部位如指缝等。特征性的隧道、疥疮结节,集体传染,可找到疥虫或卵。
❷ 荨麻疹会不会病变
如有严重感染则有可能.
荨麻疹(urticaria)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损——风团。
【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常见的病因如下。
1.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是某些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或大蒜等调味品等。有的食物引起的荨麻疹可属于变态反应性。但有的不新鲜食品腐败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蛋白食品在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荨麻疹。
2.药物许多药物易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本病,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磺胺等。也有些药物为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达嗪等。
3.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最常见的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病灶,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等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不易简单地确定,须经治疗试验才能证实。
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性刺激。
5.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荨麻刺激或吸入动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等。
6.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7.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原因。
【发病机制】 有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一)变态反应性 多数为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型或Ⅲ型。Ⅰ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荨麻疹机制为变应原使体内产生IgE抗体,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环中嗜碱性粒细胞相结合。当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和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引起本病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其次是激肽。这些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从而产生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症状。
Ⅱ型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如输血反应,多见于选择性IgA缺乏患者。当这些患者接受输血后,产生IgA抗体。再输入血液后即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及各种炎症介质,引起红细胞破碎及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
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荨麻疹样损害称荨麻疹性血管炎,属血管炎。
(二)非变态反应性 是由下列物质进入体内使补体激活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激肽等引起。
1.药物如阿托品、箭毒、吗啡、奎宁、阿司匹林、毛果芸香碱、罂粟碱、多粘菌素B、可待因、可卡因等,或某些简单化合物如胺、脒的衍生物、吐温80等。
2.毒素蛇毒、细菌毒素、海蜇毒素、昆虫毒素等。
3.食物水生贝壳类动物、龙虾、蘑菇、草莓等。
【临床表现】为常见病,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类,前者在短时期内能痊愈,后者则反复发作达数月至数年。
(一)急性荨麻疹 起病常较急,皮肤突然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开始时孤立或散在,逐渐扩大,融合成片。微血管内血清渗出急剧时,压迫管壁,风团呈苍白色,皮肤凹凸不平,呈橘皮样。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渐消失。风团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部分可因胃肠粘膜水肿出现腹痛,剧烈时颇似急腹症,亦可发生腹泻,出现里急后重及粘液稀便。累及气管、喉粘膜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若伴有高热、寒战、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应特别警惕有无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可能。
血液常规检查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若有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增高或细胞计数正常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多,或同时有中毒性颗粒。
(二)慢性荨麻疹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病因。
(三)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皮肤划痕症 (dermatographism)亦称人工荨麻疹 (factitious urticaria)。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即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
2.寒冷性荨麻疹 (cold urticaria)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罕见,于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终身反复不止。另一种为获得性,较常见。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冷物部位产生风团或斑状水肿。重者可有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有时进食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水肿。被动转移试验可阳性,可能与IgE有关。冰块可在局部诱发风团。寒冷性荨麻疹可为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如冷球蛋白血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症等。
3.胆碱能性荨麻疹 (cholinergic urticaria)多见于青年,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使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风团在受刺激后数分钟即出现,直径为2~3mm,周围有红晕,约1~2cm。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可于半小时至1小时内消退,自觉剧痒。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疹。偶伴发乙酰胆碱的全身反应,如流涎、头痛、脉缓、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腹泻及哮鸣音。头晕严重者可致晕厥。病程一般经数年后可渐趋好转。以1:5000乙酰胆碱作皮试或划痕试验,可在注射处出现风团,周围出现星状小风团。
4.日光性荨麻疹 (solar urticaria)较少见,由中波及长波紫外线或可见光引起,以波长300nm左右的紫外线最敏感。对280~320nm紫外线过敏者,被动转移试验可呈阳性。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的皮肤,有痒和针刺感,有时透过玻璃的日光亦可诱发。严重时有全身反应如畏寒、乏力、晕厥、痉挛性腹痛等。
5.压迫性荨麻疹(pressure urticaria)皮肤受压后约4~6小时,局部发生肿胀,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持续8~12小时消退。常见于行走后的足底部和受压迫后的臀部皮肤。机制不明,可能与皮肤划痕症相似。
6.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或粘膜的局限性水肿,分获得 性及遗传性两种,后者罕见。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常伴其他遗传过敏性疾玻主要发生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口唇、外生殖器、手、足等处。多为单发,偶发于两处以上。损害为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肿胀,累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肤色正常或淡红,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持续1~3日可渐行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发生于喉粘膜者,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诊断】 根据皮疹为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及各型的特点,不难诊断。但病因诊断较为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作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全面综合分析病情。
【鉴别诊断】
①丘疹性荨麻疹皮损常群集分布,风团样损害中央有丘疱疹、水疱,持续数日。
②荨麻疹性血管炎皮损疼痛,瘙痒不明显,持续数日,消退后常遗留紫癜、鳞屑和色素沉着。
③伴有腹痛或腹泻者,应注意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鉴别。④伴有高热和中毒症状者,应考虑严重感染。
【治疗】 抗组胺、降低血管通透性、对症处理为基本原则,力求做到对因治疗。
(一)全身治疗
1.急性荨麻疹 一般可选用氯苯那敏、赛庚啶、酮替芬等第一代抗组胺药;一些对抗组胺药嗜睡作用较敏感者、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工作及学习要求高度集中精力者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盐酸西替利嗪、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等。通常以2~3种抗组胺药合用。维生素C及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与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伴腹痛者可给予解痉药物,如普鲁本辛、654-2、阿托品等。
对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引起者,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处理感染病灶。
病情严重、伴有休克或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1,迅速吸氧,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并以氢化可的松0.2—0.3g、维生素C 2g加入500m1 5%~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5分钟后可重复注射肾上腺素0.5ml。有心血管疾病者,肾上腺素需慎用。支气管痉挛者可缓慢静脉滴注氨茶碱0.2g(加入5%~10%葡萄糖液中)。喉头水肿时,一般不主张气管切开,理由是其对肾上腺素反应甚快,且气管切开不能解决伴发的支气管痉挛。
2.慢性荨麻疹 应积极寻找病因,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一般以抗组胺药物为主。给药时间一般应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予以调整。例如晨起较多,则临睡前应给予稍大剂量;若临睡时多,则晚饭后给以稍大剂量。风团控制后,可持续再服药月余,并逐渐减量。一种抗组胺药物无效时,可2~3种联合,并以多种抗组胺药交替使用。
对顽固性荨麻疹单独使用H,受体拮抗剂疗效不佳者,可合并用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叮除抗组胺药物外,可酌情选用利血平、氨茶碱、氯喹、雷公藤等口服。
3.特殊类型荨麻疹常选用兼有抗5-羟色胺、抗乙酰胆碱药物。如羟嗪、去氯羟嗪,对物理性荨麻疹有较好效果,赛庚啶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为突出。胆碱能性荨麻疹可选654-2等。
(二)外用药物 夏季可选用止痒液、炉甘石洗剂、锌氧洗剂等,冬季则选有止痒作用的乳剂,如苯海拉明霜。
(三)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风邪是荨麻疹的主要原因。急性荨麻疹多属风热型,治则为祛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 (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蝉衣、银花、黄芩、栀子、连翘、生地、丹参、赤芍)加减。冷性荨麻疹多属风寒型,治则为表散风寒、调和营卫,方用麻桂各半汤加减,或用荆防化疹汤 (荆芥、防风、白蒺藜、牛蒡子、苦参、连翘、白芷、蝉衣、地肤子、茯苓、生甘草)加减。慢性荨麻疹多属气血两虚型,体质较弱或老年者,治则为养血祛风、益气固表,方用当归饮子加味。
针刺治疗可取大椎、血海、曲池、三阴交等穴。慢性荨麻疹以大肠俞为主穴。
❸ 荨麻疹分为哪几种
生活中荨麻疹的起初症状跟某些常见的皮肤过敏有很多相似之处。荨麻疹患者的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类型的患者所表现的症状是各不相同的,患者可以对照自己的症状,分清自己荨麻疹的类型,那么荨麻疹都有什么类型呢?下面请医生为大家介绍一下。
荨麻疹都有哪些分类?
1、皮肤划痕荨麻疹。这种类型的荨麻疹可单独发生或与其它型荨麻疹同时存在。往往先感到局部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与抓痕一致的线状风团。好发于紧束的腰带、袜带、袖口等处。
2、急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的皮疹一般仅发作一次或数次。常见于年轻人和有过敏史的病人。它的发病多和进食某种食物、药物或病毒感染有关。
3、丘疹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4、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常找不到病因,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
5、寒冷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为物理性荨麻疹中常见的类型,可见于任何年龄突然发病。皮肤在暴露于冷风、冷水等后,数分钟内局部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
荨麻疹都有哪些分类?温馨提示:注意适当运动、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平衡心态。如脾气暴躁、情绪激动、忧愁、悲伤、操劳过度、棋牌熬夜等。
❹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鉴别诊断
1.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一般于数小时内消退,无关节痛或关节炎,不伴回发肾小球肾答炎,血沉和补体水平正常,组织病理上有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肿胀,但无纤维素样变性、坏死等坏死性血管炎的特征。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根据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无光敏感及口腔溃疡,无或仅有轻微的内脏损害,可与SLE鉴别。
❺ 荨麻疹!要住院吗!
你好,我是皮肤科医生,希望我的解惑能为你解答..另外希望你能把我的解答作为最佳,这样能激励我更努力.谢谢....
荨麻疹(urticaria)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损——风团。
【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常见的病因如下。
1.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是某些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或大蒜等调味品等。有的食物引起的荨麻疹可属于变态反应性。但有的不新鲜食品腐败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蛋白食品在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荨麻疹。
2.药物许多药物易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本病,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磺胺等。也有些药物为组胺释放物,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奎宁、肼苯达嗪等。
3.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最常见的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病灶,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等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不易简单地确定,须经治疗试验才能证实。
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性刺激。
5.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荨麻刺激或吸入动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等。
6.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7.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可成为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原因。
【发病机制】 有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种。
(一)变态反应性 多数为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型或Ⅲ型。Ⅰ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荨麻疹机制为变应原使体内产生IgE抗体,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环中嗜碱性粒细胞相结合。当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特异性结合,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和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引起本病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其次是激肽。这些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从而产生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症状。
Ⅱ型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如输血反应,多见于选择性IgA缺乏患者。当这些患者接受输血后,产生IgA抗体。再输入血液后即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及各种炎症介质,引起红细胞破碎及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
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荨麻疹样损害称荨麻疹性血管炎,属血管炎。
(二)非变态反应性 是由下列物质进入体内使补体激活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激肽等引起。
1.药物如阿托品、箭毒、吗啡、奎宁、阿司匹林、毛果芸香碱、罂粟碱、多粘菌素B、可待因、可卡因等,或某些简单化合物如胺、脒的衍生物、吐温80等。
2.毒素蛇毒、细菌毒素、海蜇毒素、昆虫毒素等。
3.食物水生贝壳类动物、龙虾、蘑菇、草莓等。
【临床表现】为常见病,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类,前者在短时期内能痊愈,后者则反复发作达数月至数年。
(一)急性荨麻疹 起病常较急,皮肤突然发痒,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开始时孤立或散在,逐渐扩大,融合成片。微血管内血清渗出急剧时,压迫管壁,风团呈苍白色,皮肤凹凸不平,呈橘皮样。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渐消失。风团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新风团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病情重者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部分可因胃肠粘膜水肿出现腹痛,剧烈时颇似急腹症,亦可发生腹泻,出现里急后重及粘液稀便。累及气管、喉粘膜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若伴有高热、寒战、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应特别警惕有无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可能。
血液常规检查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若有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增高或细胞计数正常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增多,或同时有中毒性颗粒。
(二)慢性荨麻疹 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有的有时间性,如晨起或临睡前加重,有的则无一定规律。大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病因。
(三)特殊类型的荨麻疹
1.皮肤划痕症 (dermatographism)亦称人工荨麻疹 (factitious urticaria)。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即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
2.寒冷性荨麻疹 (cold urticaria)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罕见,于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终身反复不止。另一种为获得性,较常见。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冷物部位产生风团或斑状水肿。重者可有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有时进食冷饮可引起口腔和喉头水肿。被动转移试验可阳性,可能与IgE有关。冰块可在局部诱发风团。寒冷性荨麻疹可为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如冷球蛋白血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症等。
3.胆碱能性荨麻疹 (cholinergic urticaria)多见于青年,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使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风团在受刺激后数分钟即出现,直径为2~3mm,周围有红晕,约1~2cm。常散发于躯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可于半小时至1小时内消退,自觉剧痒。有时仅有剧痒而无皮疹。偶伴发乙酰胆碱的全身反应,如流涎、头痛、脉缓、瞳孔缩小及痉挛性腹痛、腹泻及哮鸣音。头晕严重者可致晕厥。病程一般经数年后可渐趋好转。以1:5000乙酰胆碱作皮试或划痕试验,可在注射处出现风团,周围出现星状小风团。
4.日光性荨麻疹 (solar urticaria)较少见,由中波及长波紫外线或可见光引起,以波长300nm左右的紫外线最敏感。对280~320nm紫外线过敏者,被动转移试验可呈阳性。风团发生于暴露部位的皮肤,有痒和针刺感,有时透过玻璃的日光亦可诱发。严重时有全身反应如畏寒、乏力、晕厥、痉挛性腹痛等。
5.压迫性荨麻疹(pressure urticaria)皮肤受压后约4~6小时,局部发生肿胀,累及真皮及皮下组织,持续8~12小时消退。常见于行走后的足底部和受压迫后的臀部皮肤。机制不明,可能与皮肤划痕症相似。
6.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组织较疏松部位或粘膜的局限性水肿,分获得 性及遗传性两种,后者罕见。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常伴其他遗传过敏性疾玻主要发生于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口唇、外生殖器、手、足等处。多为单发,偶发于两处以上。损害为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肿胀,累及皮下组织,边界不清。肤色正常或淡红,表面光亮,触之有弹性感。持续1~3日可渐行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发生于喉粘膜者,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诊断】 根据皮疹为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及各型的特点,不难诊断。但病因诊断较为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作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全面综合分析病情。
【鉴别诊断】
①丘疹性荨麻疹皮损常群集分布,风团样损害中央有丘疱疹、水疱,持续数日。
②荨麻疹性血管炎皮损疼痛,瘙痒不明显,持续数日,消退后常遗留紫癜、鳞屑和色素沉着。
③伴有腹痛或腹泻者,应注意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鉴别。④伴有高热和中毒症状者,应考虑严重感染。
【治疗】 抗组胺、降低血管通透性、对症处理为基本原则,力求做到对因治疗。
(一)全身治疗
1.急性荨麻疹 一般可选用氯苯那敏、赛庚啶、酮替芬等第一代抗组胺药;一些对抗组胺药嗜睡作用较敏感者、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工作及学习要求高度集中精力者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盐酸西替利嗪、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等。通常以2~3种抗组胺药合用。维生素C及钙剂可降低血管通透性,与抗组胺药有协同作用。伴腹痛者可给予解痉药物,如普鲁本辛、654-2、阿托品等。
对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引起者,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处理感染病灶。
病情严重、伴有休克或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1,迅速吸氧,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并以氢化可的松0.2—0.3g、维生素C 2g加入500m1 5%~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5分钟后可重复注射肾上腺素0.5ml。有心血管疾病者,肾上腺素需慎用。支气管痉挛者可缓慢静脉滴注氨茶碱0.2g(加入5%~10%葡萄糖液中)。喉头水肿时,一般不主张气管切开,理由是其对肾上腺素反应甚快,且气管切开不能解决伴发的支气管痉挛。
2.慢性荨麻疹 应积极寻找病因,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一般以抗组胺药物为主。给药时间一般应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予以调整。例如晨起较多,则临睡前应给予稍大剂量;若临睡时多,则晚饭后给以稍大剂量。风团控制后,可持续再服药月余,并逐渐减量。一种抗组胺药物无效时,可2~3种联合,并以多种抗组胺药交替使用。
对顽固性荨麻疹单独使用H,受体拮抗剂疗效不佳者,可合并用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叮除抗组胺药物外,可酌情选用利血平、氨茶碱、氯喹、雷公藤等口服。
3.特殊类型荨麻疹常选用兼有抗5-羟色胺、抗乙酰胆碱药物。如羟嗪、去氯羟嗪,对物理性荨麻疹有较好效果,赛庚啶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为突出。胆碱能性荨麻疹可选654-2等。
(二)外用药物 夏季可选用止痒液、炉甘石洗剂、锌氧洗剂等,冬季则选有止痒作用的乳剂,如苯海拉明霜。
(三)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风邪是荨麻疹的主要原因。急性荨麻疹多属风热型,治则为祛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 (荆芥、防风、牛蒡子、白蒺藜、蝉衣、银花、黄芩、栀子、连翘、生地、丹参、赤芍)加减。冷性荨麻疹多属风寒型,治则为表散风寒、调和营卫,方用麻桂各半汤加减,或用荆防化疹汤 (荆芥、防风、白蒺藜、牛蒡子、苦参、连翘、白芷、蝉衣、地肤子、茯苓、生甘草)加减。慢性荨麻疹多属气血两虚型,体质较弱或老年者,治则为养血祛风、益气固表,方用当归饮子加味。
针刺治疗可取大椎、血海、曲池、三阴交等穴。慢性荨麻疹以大肠俞为主穴。
❻ 突然长包像蚊子咬的超级痒
突然长包像蚊子咬的超级痒
突然长包像蚊子咬的超级痒,有可能出游、住的地方比较潮湿,或者被某种微生物、蚊虫叮咬,比如咬了一个类似蚊子咬的包,身上其他部位逐渐会起很多类似这样的包,突然长包像蚊子咬的超级痒。
突然长包像蚊子咬的超级痒1
身上长包像蚊子咬过一样并且非常痒,比较常见的有两种:
一、荨麻疹,荨麻疹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风疙瘩、饭疙瘩这个病,会身上起很多大大小小的像蚊子咬的包一样,但是能够24小时之内完全消退,可以再反复,但是24小时之内就能消退,并且消退以后没有任何痕迹,属于过敏性疾病,主要是Ⅰ型过敏反应。
治疗上可以首选抗过敏的药物,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这类抗过敏的药物效果会很好,但是要注意多吃一段时间,急性的要吃1周左右,如果是慢性的,可能至少要吃1-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二、比较常见叫丘疹性荨麻疹,也叫虫咬皮炎,是被蚊子或者其他昆虫叮咬了以后引起的过敏反应,如果痒的比较明显,可以外用药,像重楼解毒酊或者糠酸莫米松、卤米松等激素类的药膏。如果比较多,也可以加口服的抗过敏的药,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这两个病是最常见的,当然也不能排除是其他疾病,如果治疗效果不好或者反反复复的发生,要找医生帮助鉴别诊断。
突然长包像蚊子咬的,超级痒,通常与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明确病因,通过口服用药以及局部外用药进行治疗。
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1、荨麻疹: 患者在接触过敏因素后,身体出现红色或者皮色风团,通常还会伴随剧烈瘙痒,可通过内服抗组胺药,或者外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起到消炎止痒的效果;
2、接触性皮炎: 患者皮肤接触到刺激性物质,导致局部红疹、瘙痒甚至伴有发烧的症状。可用生理盐水、淡肥皂水,尽快冲洗、清除残留在皮肤表面的刺激性物质,必要时内服抗组胺类、磺胺类药物。
注意事项:
患者应避免热水烫洗相应皮肤,避免强烈日光照射或冷热刺激。平时减少局部刺激,不要随意搔抓,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突然长包像蚊子咬的超级痒2
如果身上有类似蚊子咬的包并且很痒,其实可以考虑是荨麻疹这种皮肤病,急性荨麻疹一定要及时寻找病因并且治疗它,一般来说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治愈。如果是慢性荨麻疹,那么病因就比较复杂,可能是糖尿病或者其他的一些慢性感染有关,同样,患有慢性荨麻疹也要找到病因并治愈,这样才可以消灭荨麻疹。
在平时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身上会有一些小包出现,很像是被蚊子咬过而引发的小包。这种情况就要考虑一下是否患上荨麻疹这种皮肤病了,如果是急性荨麻疹,那么就要积极的寻找病因,并且正确治疗一般在很短的时间内,急性荨麻疹就会消除。
如果身上出现了类似于蚊子包,就要注意了,应该是红斑风团样的这种皮疹,也可能是荨麻疹。
荨麻疹这种皮肤病,正常来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
如果是急性荨麻疹那么就要快速寻找病因,并且要消除病因,然后抗组胺治疗,正常来说可在短时间内治愈。
发病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饮食的原因,包括吃一些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等。或者如果患者接触了花粉、化学纤维等物质。感染、免疫力或阳光也可能是发病的原因。
治疗,可用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可以以抗过敏,止痒治疗,严重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
如果是慢性荨麻疹,一个星期一般发作两次以上,发作总的持续时间为42天以上,这样就可以成为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更为复杂,在一些人身上,它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或其他身体的慢性感染有关,积极寻找并消除这些诱因,这样才可以治愈慢性荨麻疹。
生活中很多人都比较好奇,为什么在冬天没有蚊子的情况下,身上也会出现一些类似于蚊子咬的`小包,并且很痒。其实这时候就应该考虑是一些其他的皮肤病引起的,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荨麻疹,荨麻疹这种皮肤病其实是可以治愈的,只要患者找到病因并且积极的治疗,那么身上的小包就会随之而消失。
突然长包像蚊子咬的超级痒3
身上突然起了像蚊子咬的包而且很痒有以下两种可能:
1、局限在某个部位,有可能是昆虫叮咬的包,也许就是蚊子咬的,也可能是螨虫、跳蚤、臭虫等引起来的毒素反应所导致的丘疹,甚至可能出现水疱。主要是对症止痒、抗炎治疗,比如可以局部外擦炉甘石洗剂、风油精、花露水、无极膏、绿药膏等,同时要做好驱虫的工作。
2、另外一种全身起的像蚊子咬的包是全身的风团损害,通常是荨麻疹的表现。荨麻疹往往是由食物、药物、环境因素过敏所诱发,出现之后要尽量寻找和避免过敏原,然后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进行治疗,局部可以外擦炉甘石洗剂等对症止痒,严重的还可以考虑静脉输注维生素C、钙剂、地塞】米松等进行抗过敏治疗。
如果是比如说在夏秋季节,出现了像蚊子叮咬的包,有可能就是一个我们叫做丘疹性荨麻疹,或者管它叫做虫咬皮炎这样的疾病。它多数情况下是被蚊虫叮咬之后出现的,但不是说所有的皮疹都是被蚊虫叮痒的,有可能是只咬了一处、两处,剩下的是身体自身过敏,敏感性的反应,这种情况下可以口服一些抗组胺的药物,来进行症状的控制,另外可以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的软膏,或者是选择清凉止痒的软膏来进行治疗。
除了这种情况以外,有的时候可能不是蚊子真正的叮咬,有可能就是一些风团或者是浮肿性的红斑,这个叫做荨麻疹。荨麻疹的最常见的原因是一些食物或者药物的过敏,或者是一些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这样的原因引起的。
这种时候要根据原因,选择对应的药物,比如说选择口服的抗组胺药物,或者是选择抗病毒的一些清解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外涂可以选择一些清凉、收敛、干固的药水来进行治疗。
如果说是前者,确实是一些比较孤立的,像感觉是被叮咬完了之后的小丘疹,表面有一些小水泡这种情况,那么还要排除疥疮,这是一种特殊的疥虫叮咬完了之后出现的,这个有非常明显的传染性,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一定还是要到门诊就诊,请医生帮助去判断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
❼ 丘疹性荨麻疹的鉴别诊断
与荨麻疹的区别是本病不是单纯的风团,而是风团样损害。
1.Hebra痒疹
是以四肢伸侧为主回的米粒至绿豆大丘疹,浸润明显,答多对称分布,可见抓痕、血痂、湿疹化等,常伴有淋巴结肿大。水痘有丘疹、水疱,红晕显著,头皮和黏膜亦有发疹,有的呈黑褐色痂,痒轻,有前驱症状和轻度全身症状。
2.大疱性丘疹性荨麻疹
患儿常同时伴有风团样损害,根据皮疹性质,结合病史,则易与类天疱疮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相鉴别。
❽ 荨麻疹有哪些常见的检查方法
您好,荨麻疹通常无法通过检查来判断,只能通过实际症状来判断。
❾ 荨麻疹如何鉴别诊断
诊断
荨麻疹根据皮损为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征,再根据各型的特点,不难诊断,寻找病因比较困难,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作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全面综合分析病情,并结合各型特点努力寻找发病有关因素,甚为重要。
血管性水肿根据突然发生大片暂时性无凹陷性肿胀,在数小时至2~3天内消退,常累及眼睑,唇,舌,外生殖器,手,足等部位,本病诊断不难。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诊断则可根据病史,阳性家族遗传史和血清学检查等,当有以下临床表现应当怀疑有否本病的可能:
1.反复发作的局限性水肿;
2.有自限性,一般1~3天可自行缓解消退;
3.反复发作的喉水肿或不明原因的腹痛;
4.伴有情绪,月经,尤其是外伤等诱因;
5.不痒且不伴发荨麻疹;
6.用抗组胺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
7.有阳性家族史,家族中有近半数成员发病;
8.血清脂酶抑制蛋白C4和C3值降低。
鉴别诊断
荨麻疹需和丘疹性荨麻疹及多形红斑相鉴别,伴有腹痛腹泻者,应注意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鉴别,伴有高热和中毒症状者,应考虑为严重感染的症状之一,血管性水肿须与实质性水肿如丹毒,蜂窝织炎及眼睑部接触性皮炎,成人硬肿病,面肿型皮肤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鉴别,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可根据以上所述几点鉴别。
一、与婴儿湿疹鉴别
婴儿湿疹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特点皮肤损害,婴儿湿疹可包括婴儿异位性皮炎,但异位性皮炎不能等同或取代婴儿湿疹,婴儿湿疹包括婴儿接触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烂性婴儿湿疹;婴儿异位性皮炎。
二、与血管性水肿鉴别
血管性水肿为慢性,复发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的大片局部性水肿,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荨麻疹相同,只是血浆是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中渗出而进入到周围疏松组织内而引起。
三、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
荨麻疹样血管炎风团持续时间长达24~72小时,伴有发热,关节痛,血沉增快,低补体血症,病理检查为破碎性血管炎改变,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应与胃肠炎及某些急腹症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