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寒性荨麻疹中医治疗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寒性荨麻疹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 2022-09-14 21:21:02

⑴ 中药治疗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初期,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的基础上出现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等,泡破后出现糜烂、渗水、结痂、脱屑等。觉瘙痒,搔抓可以引起糜烂、脓泡、出血、苔癣样变等,另外可以从原发部位向周围扩散,泛发全身,形成红皮玻患病后瘙痒难忍。

【荨麻疹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荨麻疹方药】多皮饮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藓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两服,忌辛辣油腻腥滋腻之品。

【荨麻疹按语】方中赤e68a847a6431333335333164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之积滞;干姜皮取其幸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藓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泻肺而清皮毛。

血热症【荨麻疹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荨麻疹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荨麻疹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荨麻疹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以上四味药,表散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协助上述四味主要药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苓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温馨提示:中医治疗荨麻疹固原很好,但是见效比较慢。目前,经国内外皮肤病专家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针对荨麻疹发病机理入手,精心研制的欧淇贝康抗菌乳膏,具有清毒化湿、清血除风、化瘀解毒的良好治疗效果,对久治不愈的慢性顽固性荨麻疹以及急性荨麻疹都有很明显的疗效,此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荨麻疹患者的病痛和烦恼

⑵ 中药治疗荨麻疹

首先要知道得的是什么类型的荨麻疹,才好下药。

(1)风热型,多见于急性荨麻疹。辨证为风热袭表,肺卫失宣,治以辛凉透表,宣肺清热,方以“荆防方”加减。

荆防方

【药物组成】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

【方剂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2)风寒型,多见于寒冷性荨麻疹。辨证为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治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以“麻黄方”加减。

麻黄方

【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3)阴血不足,血虚受风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阴血不足,风邪束表,治以滋阴养血,疏散风邪,方以当归饮子加减;

(4)脾肺两虚,风寒束表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辨证为脾肺两虚,卫气不固,治以健脾益肺,益气固表,方以玉屏风散合多皮饮加减。

再有:

慢性荨麻疹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脾失健运,复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方名】多皮饮。

【组成】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丹皮9克,大腹皮9克,木槿皮9克,桑白皮15克,白藓皮15克,赤茯苓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干姜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二)

【辨证】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治法】辛开腠理,和血止痒。

【方名】麻黄方。

【组成】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炳南方。

中药方剂(三)

【辨证】脾虚兼风。

【治法】健脾利湿,祛风止痒。

【方名】荨麻疹汤。

【组成】苍术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丹皮15克,防风9克,白蒺藜12克,僵虫10克,川芎9克,丹参15克,黄芩10克,龙骨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屈舒信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阴血不足,风淫湿遏,邪伏血分,每遇不正之气诱发。

【治法】养阴益血,以清理血分为主,佐以疏风利湿。

【方名】加减当归饮。

【组成】当归9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何首乌30克,川芎6克,白芨9克,地龙9克,路路通15克,地肤子12克,乌药6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俞长荣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沐浴当风,邪客经络,气血阻痹,而致风疹缠绵。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经。

【方名】麻黄连翘小豆汤合胡煎方。

【组成】麻黄3克,连翘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乌9克,苦参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何任方<荨麻疹>

⑶ 寒冷性荨麻疹吃什么中药

可吃些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也可用中药治疗,如防风通圣丸、浮萍丸等。但中药同西药一样,只起抗过敏作用,若过敏原不除,停药后病情同样会反复。目前还很难说通过长期服中药调节人体免疫力,就能把过敏状态转为正常,使患者再遇尘螨、蟑螂等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所以,还是建议在远离过敏原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免疫力。

⑷ 中医如何治疗寒性,胆碱性荨麻疹

你好,胆碱能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建议去皮肤科去治疗!自己治疗的话可以服些抗过敏的药,如西替利嗪+雷尼替丁.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做到心情舒畅.希望对你有帮助,有问题及时和我们联系.

⑸ 寒性荨麻疹的救星——“仲景群方之魁”桂枝汤!——罗大伦

经常有朋友问我,患了荨麻疹怎么办?这个荨麻疹,又叫“风团”,有时候被风一吹,就会感觉浑身发痒,用手一挠,立刻皮肤上会出现很多红色的疙瘩,越挠越大,有的在瞬间会变得极大,甚至连成片,整个皮肤都发红凸起,很是骇人。然后,有的人若干时间后会自动退去,有的会反复出现,整天发痒,严重地影响工作和生活。

有的时候,这东西也不是风吹引起的,有的人吃了鱼虾,或者什么特殊的东西,也会出现荨麻疹。总之,这是一个比较普遍,也很烦人的疾病。

患了荨麻疹会有危险吗?

有的朋友会说,这个病就是痒,挺着不就可以了吗?这个会有什么大的危险吗?

其实还真有的,荨麻疹如果起在肢体上,一般没有大的问题,可是有个别情况,有那种巨大型的,起在咽喉部位,起在喉头,坏了,因为这里皮肤薄弱,是呼吸的必经之路,不断的刺激会导致水肿,会让局部瞬间突然肿大,严重堵塞呼吸通道,这种情况会出现危急的后果,如果治疗不及时,导致窒息,人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出现生命危险,有时候急救来不及,周围有医务工作者的,甚至需要做喉头切开插管处理,让患者可以呼吸,这样保证生命的安全。虽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是也需要大家了解。

荨麻疹该怎样调理呢?

西医会用抗过敏的药物治疗,中医则会将其分型,然后对症处理。

首先要分的是寒热, 有的荨麻疹是一见到热的就严重,越热越厉害,这可能多是热证,中医会用凉血解毒等方法调理。

还有一种,是遇到冷的就严重,比如冷水洗会严重,风稍微凉一点,一吹就严重,这多是寒证,我所见到的,寒证的多,热证的少,基本上这几年见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寒证,所以给大家聊聊寒证的荨麻疹。

这种荨麻疹的患者,往往正气不足,容易气虚,这是基本体质。如果从症状来看,往往是脉弱,舌质淡嫩,舌苔薄白。很容易累,稍微动作就气喘,面色往往是白的,不够红润,稍一运动就容易出汗,平时怕风怕冷,容易感冒,精力往往不够充沛,容易疲倦。

此时,如果遇到冷风,或者冷水,或者正在出汗的时候被冷风吹到,则容易出现荨麻疹,一挠,一身疙瘩,红红的一片,瘙痒不止。

那么该怎么调理呢?

我的经验是用 桂枝汤

要说起这个桂枝汤,来历可了不起,它是医圣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里面的第一个方子,被古代称为 “仲景群方之魁” ,这个方子的妙处,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们只就着荨麻疹来谈谈它的用处。

这方子现在的份量大致是:

桂枝九克、白芍九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三片、大枣六枚(掰开)。

其实其中的药物只有三味,分别是桂枝、白芍、炙甘草,剩下的生姜和大枣是自己去市场买就可以了。

这个方子在《伤寒论》里面的份量是很大的,但是今天我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大,所以我给出的是《方剂学》教材里面的大致份量,生姜和大枣是我的经验用量。

那么,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

它的功用是: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这个方子历代主要应用,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也就是明显的正气不足的人,患了风寒感冒的时候,这个方子是最恰当的。这种表虚证的症状是: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此时古书记载还会出现一个症状,叫“鼻鸣干呕”,这“干呕”好理解,可是这个“鼻鸣”是什么情况呢?原来,在我们患外感的时候,鼻腔里面会堵塞,有时又有浓鼻涕凝结在里面,此时呼吸,有时会气流堵塞,然后用力,又突然通开,此时会出现鼻鸣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此方会被张仲景选用放在《伤寒论》这部巨著的第一个方子的位置呢?这方子是怎么构成的呢?

原来,当风寒伤人肌表的时候,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这是正气尚足,对寒邪侵袭的正常反应,此时防线还算坚固,所以没有汗。

可是有的人,正气虚弱,外寒来袭后,正邪斗争,结果自己的防线出问题了,总是出汗,这个出汗是“桂枝汤证”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此时这种表虚之人,容易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这是腠理不固,卫气松弛,营阴无法内守,于是泄出腠理,成为汗液出来了。中医管这种情况,叫表虚证。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那么,荨麻疹的寒证,也是有着同样的机理的。往往是营卫不和,所谓“营”,中医叫营气,指的是循行于脉中的物质基础,主要是一些营养物质,《素问·痹论》云:“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而所谓的“卫”,顾名思义,指的是保卫身体的“卫气”,是一种防护的功能的描述,《灵枢·本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所以一般人多认为卫气主要分布于体表。但是,《素问·痹论》则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可见卫气也循行于身体内部,在各个脏腑之间,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其实,卫气和营气是不可分开的,营是营养物质,而卫气就是运送它的力量,卫气将营气运送往全身,在体表的,就是去防卫外邪入侵了,在体内的,就是为身体脏腑输送营养了,而仲景所描述的“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的意思,是卫气出了问题,推动输送营气的功能有问题了。

那么,为什么此时叫做“卫强营弱”呢?其实,“卫强营弱”的实质是营卫皆弱,看不到这一点,就没法真正懂得桂枝汤的道理,而“卫强营弱”只是相对的,“卫强”是外邪来袭,正气不足的人,卫气是不足的,是紊乱的,此时不足的卫气忙于在体表组织抵抗,被外邪所遏制,壅滞于局部,显得“卫强”,可是力量还是不够,所以无法正常运送营气,营气无法正常通行,成为没有押送官的粮草,所以会四散,所以会散出体外“汗出”,这种状况,在局部就显得“营弱”。

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张仲景的办法是,补足正气,所以他用桂枝汤, 桂枝汤的核心,是补足脾胃之气,增加脾胃之气向身体运送营卫之气的力量的。

很多人问,我们的营卫之气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你总是说,孩子总是感冒,是因为脾胃虚弱呢? 其实,我们身体的正气,都与脾胃有关,尤其是保护身体的营卫之气,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所以我们营卫之气的来源,都是中焦脾胃。

我们再来看看桂枝汤,桂枝汤的组成是桂枝、芍药、炙甘草,和生姜大枣。可是同样的药物组成,只是芍药增加一倍的药量,在加上饴糖,张仲景就管它叫小建中汤了,这个建中汤就是补脾胃建中焦的经典方子,而桂枝汤服用后要喝热粥,这个热粥和饴糖的区别,其实只是浓缩与否的问题,起作用是方向一致的。可见,桂枝汤的一个我们不大熟悉的作用,是补脾胃,建中焦。而与小建中汤的不同,是桂枝汤的芍药量少一点,也就是收敛之性少些,所以我一直认为桂枝汤是补足中焦,同时增强向身体运送营卫之气的功能的,也就是说它有增加输送管道的功能的作用。

《神农本草经》里面谈桂枝:“辛温无毒。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除了补中,它的作用还有通行气分的功能;而芍药则是:“苦平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其中也有“益气”的作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补益阴气,而除此之外,它更善于通行血分的通道。所以桂枝与芍药都有补正的作用,同时可以通行营卫之通道的功能。

当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补足正气之外,通行经络,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除了补足正气,一治卫强,通行卫气的运行,一治营弱,通行营气的运行,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肌,温卫气之通道。大枣甘平,熬药的时候要掰开,不用去核,熬好后益气补中,养营气之基础。更重要的是姜、枣相合,可以升发脾胃之气,是谓补中,这是营卫之气的来源。炙甘草则是典型的守中之药,坐镇中焦。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

其实,仲景将此方放在《伤寒论》的第一方的位置,我猜测他是想突出补足正气的重要性,这是治疗一切外感病的基础,所以这样安排,不知这样想,是否理解了医圣之心。

应该如何煎服桂枝汤呢?

而这个方子的服用方法,也是非常讲究的。 水煎好以后,首先是,“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就是喝完了药,要加喝一碗热粥下去, 这是要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服这碗粥,确实疗效要差很多,有时候根本就出不来汗,这是我的亲身体会。所以我在之前的博客里写过,甚至我们泡脚发汗,都要让肚子里有食物,不要空腹,因为营卫之气是从脾胃而来。

然后,要“温覆令一时许,”就是 披上衣服,让身体温暖, 这也是避风助汗之意,此时注意千万不要外出,让冷风吹到,如果那样,则前功尽弃了。

然后,等到“遍身漐漐(zhí),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和,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但是 流汗千万不可如水流漓,如果是大汗淋漓,则“病必不除”。

此时,大家会奇怪,这个桂枝汤证不是在出汗吗?为什么还用汗法来发汗呢?可是为什么又不能大汗淋漓呢?

我在之前的博文里面讲过来,此时,并不是为了发汗而发汗,此时微微汗出,只是经络通畅、气血运行顺利的一个标志而已,很多人认为外邪会随着汗排出体外,在这里不是的,如果是邪气随着汗出去,那么该是汗越多越好了,可是张仲景说不可大汗淋漓,显然不是这个道理,而是:桂枝汤是增加脾胃之气,通畅营卫运行的通道的,一旦营卫之气充足通畅,则会微微汗出,这是一个标志而已,中医以此来判断,是否方药到达有效剂量。

然后, 如果服用一次后,汗出,病好了,停后服,后面的药物就可以不喝了;如果不效,就接着再服,“乃服至二、三剂”。 所以总是有人问我,张仲景书中的原方,药量怎么那么大啊,现在我们的剂量是不是用小了啊?其实当时的药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很多时候,张仲景并没有让您都喝了,比如这个桂枝汤,量也比较大,但是您稍微喝了一小杯,如果已经微微汗出了,这就是到达标准量了,如果身体痊愈,后面的就可以不喝了。所以我说中医是以人体的反应为标准剂量的,这是更科学的方法,因为每个人体质不同,耐受不同,如果都是一个死的标准“一片,二片”的,往往不能适应每个人。

需要注意的是,此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同时,方子后面提出了禁忌,要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桂枝汤这个方子,对寒性荨麻疹,效果极好。 前几天我的一位中学同学,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妻子患了这个病,很难受,于是我告诉他,服用桂枝汤,结果三副痊愈,昨天发微信告诉我了。这样的情况,我遇到很多,不给大家多讲例子了,因为在生活中随处可以遇到这种证型的荨麻疹,总之基本全是桂枝汤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现在正气不足的人很多,被风邪伤到,风寒郁于体表,导致营卫不和,所以用桂枝汤会效果很好。

对于体虚之人的感冒,只要有感冒后容易出汗的(这是最重要的诊断标准),我都会用桂枝汤,初起的基本就是单纯的只用桂枝汤,如果时间长了有其他问题,药物会有所增减,但是都是桂枝汤打底。对于这种证型的感冒,桂枝汤往往都是一剂见效,甚至有的是一剂痊愈,可以说,这是一个治疗体虚感冒非常有效的方子。

⑹ 小孩患上寒冷性荨麻疹怎么办

寒冷性荨麻疹有家族性和获得性2种。特点是接触冷水或其他冰冷物质后,受冷区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可消失。多发于露出部位如颜面和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亦可受累。口、舌、咽部等粘膜部遇冷食物或冷饮亦可发生水肿,甚至腹痛。那么小孩子患上寒冷性荨麻疹该怎么办呢?

寒冷性荨麻疹是一种机体变态反应性疾病。在寒冷天气,接触冷水等冰冷物体的时候,就会突发皮肤出现瘙痒,紧接着出现大小各异的风包,风包表现为孤立不相连。抓挠后皮肤会出现明显的抓痕,潮红色,一般可持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即使消退后,还可能会反复发作。

寒冷性荨麻疹属于中医学中“冷疹”“隐疹”范畴。中医认为病机是以正气内变为主,复因饮食不节以及鱼虾香燥热之味或外在风寒之邪侵袭肌体所致。

有过皮肤过敏史,尤其在寒冷季节里有过荨麻疹史的孩子,要特别注意预防寒冷性荨麻疹。目前西医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而中医中药在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方面经验丰富,对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有着很好的疗效。

小儿寒冷性荨麻疹如何护理

1、不让孩子用手抓挠患处,以免越抓越痒。

2、注重营养均衡,患儿不宜食用过多高蛋白质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及海鲜类的食物。

3、注意卫生,家庭防螨很重要;避免孩子接触花粉类物质;避免在树底、草丛等处活动。

4、注意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工作。

5、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寒冷性荨麻疹食物疗法:

1、取酒酿100克,玉米须15克。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2、用黑芝麻30克,黄酒15—30克。芝麻打碎,放杯中,荨麻疹加入黄酒,加盖,放锅中隔水蒸15分钟。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每日1剂, 连食1周。

3、取去骨鸡肉100克,三七1—1.5克。三七切成薄片,用鸡油或猪油炸黄,加入鸡肉拌匀,放人碗中,再加水适量,用文火蒸炖1小时,加入少量食盐调味,药肉汤1次服完,每日或隔1--2日服1剂,连服2—3剂。

4、用香莱十余棵。将其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连续用3日,每日1剂。

5、取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3味共人砂锅煎煮,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早、晚2次食完,每日1剂,痊愈为止。

6、用浮萍250克,蝉衣5个。水煎服,每日服2次(早晚各1次)。用药3剂即痊愈,不复发。

7、取桐臭蒿子一把,在锅中煮沸约5—10分钟后喝汁,即愈,不复发。

8、用鲜丝瓜叶用清水洗净备用,连续搓擦了10多次即痊愈,不复发。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精彩推荐:

小孩发烧怎么办

新生儿打嗝

婴儿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婴儿身高体重对照表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⑺ 风寒性荨麻疹治疗方法是什么

风湿性荨麻疹的治疗,主要是积极的应用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常用的有扑专尔敏,酮替芬,赛庚啶,氯雷他属定,西替利嗪等,都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而且也要积极的寻找和去除各种诱发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比如动物皮毛,花粉以及一些食物等,要避免吃鱼,虾,蛋,奶类的食物。

当然,也要积极的治疗风湿性疾病,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糖皮质激素以及适合的免疫抑制剂共同治疗,比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等。

⑻ 寒性荨麻疹怎么治疗

一般出现寒冷性抄荨麻疹多见于身体受寒,接触冷水后出现异常症状,会出现皮肤瘙痒,出现丘疹等异常症状,建议平时注意保暖,避免风吹受寒,不要接触冷水,出现皮肤瘙痒丘疹后可以采取热敷治疗,另外可以服用抗过敏药物治疗。一般出现呼吸困难,还不能确定是寒冷性荨麻疹导致,注意是否有呼吸道感染,心肺病变等异常疾病,可以到医院内科做一下血常规,胸透,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行治疗。

⑼ 寒冷性荨麻疹怎么治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

常见的病因有:(1)食物及添内加剂;(2)药物;容(3)感染;(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5)物理因素;(6)内脏疾病;(7)精神因素;(8)遗传因素。

应注意的事项:<一>、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二>、注意饮食,避免诱因。<三>、注意卫生,避免不良刺激。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

中医治疗荨麻疹快的2-6个月,慢的需要一年左右即可根治。用药一个月有很好的效果。(10101010呼叫严奉喜
可来电咨询)。

---------严奉喜皮肤病专科<纯中药治疗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