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肤症状 » 阿奇霉素引起荨麻疹症状
扩展阅读
汗泡湿疹吃什么好 2025-05-16 23:22:04
小孩子湿疹长什么样的 2025-05-16 23:22:04
湿疹婴儿喝什么奶粉好 2025-05-16 23:18:25

阿奇霉素引起荨麻疹症状

发布时间: 2022-08-30 15:07:07

Ⅰ 小孩注射阿奇霉素,地米和维c后出现全身红疙瘩,很痒,去医院,医生说阿奇霉素基本不会过敏,皮肤医生看

你说的这个现象也是应该考虑适宜使用药物或者是吃了某些食物导致的过敏,既然是这样就可以吃一些抗过敏的药物了,

Ⅱ 小儿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为第二代大环内酯药物,主要用于治疗 呼吸 道及生殖道感染,很多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服用小儿阿奇霉素,那么小儿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家长们了解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小儿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小儿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1. 常见不良反应有:

(1) 胃肠道反应: 腹泻 、恶心、 腹痛 、稀便、呕吐等;

(2) 皮肤反应:皮疹、 瘙痒 等;

(3) 其它反应:如厌食、 阴道炎 、 头晕 或呼吸困难等。

2. 临床中还观察到下列<1%的不良反应。

(1) 消化 系统: 消化不良 、胃肠胀气、粘膜炎、口腔念珠菌病、 胃炎 等;

(2) 神经 系统:头痛、嗜睡等;

(3) 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等;

(4) 其它反应:味觉异常等。

3. 上市后口服制剂还观察到以下不良反应,其与本品相关尚不清楚。

(1) 过敏反应:关节痛、血管神经性水肿、 荨麻疹 、光过敏;

(2) 心血管 系统:心律不齐、室性心动过速;

(3) 胃肠道:极少见的伪膜性肠炎、舌染色;

(4) 泌尿 生殖系统:间质性 肾炎 、急性肾衰;

(5) 造血系统:血小板减少;

(6) 肝胆系统:曾有报道阿奇霉素引起肝炎和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偶尔引起肝坏死和肝衰竭,但罕有致死者,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7) 精神神经系统:攻击性反应、神经质、焦虑不安、忧虑、头痛、嗜睡、头晕、眩晕、惊厥、多动;

(8) 皮肤/附属组织:罕见的严重皮肤反应如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毒性表皮溶解坏死等曾有报道;

(9) 感觉器官:有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损害患者的听力。有些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曾出现听力损害包括听力丧失、 耳鸣 和/或耳聋。据调查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与患者持续大剂量使用本品有关,通过对这些患者的随诊,发现大多患者的听力可恢复。罕有阿奇霉素引起味觉变化的报道。

4.实验室检查异常:血清ALT、AST、肌酐、LDH、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
小儿阿奇霉素的禁忌
1.不要擅自加大药量

由于阿奇霉素半衰期长达35~48小时,药物使用过量,极易导致患儿体内药物蓄积,尤其是在肝 肾功能 不全时,因此应严格按照推荐的剂量 用药 。

2.注意过敏反应

临床实践表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而且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高于人们的预期。尽管我国药典未列出使用阿奇霉素要进行皮试,且 说明书 的不良反应项里也未列出有过敏性休克,但在首次使用本品时要密切观察,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当出现过敏性休克时,要立即停药并进行抢救。

3.不要和饭一起吃

进食会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故阿奇霉素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

4.避免与抗酸药同时服用

因含铝、镁的抗酸药可降低阿奇霉素的血药浓度,必须服用时,阿奇霉素应在上述药物服用前1小时服食。
小儿阿奇霉素的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支 气管炎 、 肺炎 等下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急性 中耳炎 ; 鼻窦炎 、 咽炎 、 扁桃体炎 等上呼吸道感染(青霉素是治疗化脓性链球菌咽炎的常用药,也是预防 风湿 热的常用药物。阿奇霉素可有效清除口咽部链球菌,但目前尚无阿奇霉素治疗和预防风 湿热 疗效的资料)。阿奇霉素可用于男女性传播 疾病 中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单纯性生殖器感染。阿奇霉素亦可用于由非多重耐药淋球菌所致的单纯性生殖器感染及由杜克嗜血杆菌引起的软下疳(需排除 梅毒 螺旋体的合并感染)。

猜你喜欢:

1. 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有哪些

2. 常用药品的不良反应

3. 儿童错误用药

4. 小儿用药大全

5. 儿童用药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Ⅲ 三岁男孩,服用阿奇霉素三天后,膝盖出现风团,是过敏症状吗,以前得过荨麻疹。怎么处理啊

有对称吗?
有没有同时出现其他症状?
有没有按照药品的服药说明来用呢?
有可能是过敏,但不一定是因为服药过敏。
建议详细检查,严重的话检查一下

Ⅳ 服用阿奇霉素皮肤会出现那些不良反应

可出现皮疹、瘙痒、荨麻疹、光敏反应、多行性红斑、中毒性表皮溶解坏死等不良反应,但不是所有病人都会出现以上所有的不良反应。

Ⅳ 我给宝宝吃了阿奇霉素后发现宝宝过敏,这是怎么回事

调查显示,儿童过敏体质与遗传有相当大的关系,根据其家族病史,常会发现有父母遗传或隔代遗传现象,当父母一方有过敏性体质时,他们的下一代患过敏性疾病的大约有1/2的机会;若父母皆有过敏性体质时,他们的小孩身患过敏性疾病可达90%以上。过敏体质的人过敏性疾病的初次发作,常发生于婴、幼儿期间感冒之后,原因是过敏的发作与抵抗力有很大的关联。

儿童过敏体质的病因

遗传学表明,人体在第5对和第11对染色体上拥有过敏体质基因,父母一方患有过敏症,其子女该基因被激发的可能会提高25%,另外,环境污染是造成健康杀手——自由基在人体内的堆积,会直接激发该基因表达。来自儿科研究所前年的报告:3~8岁的儿童体内含铅和自由基这两种有毒物质高于其它年龄组。原来,汽车尾气排放后浓度集中的高度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身高相吻合。因此,许多儿童首次暴发过敏会在3、4岁。

就儿童过敏来说,据调查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过敏症发病率高达30%,常见病症为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咽喉炎、湿疹、寻麻疹、结膜炎、腹泻等。诱发过敏的物质从环境中的花粉、动物皮毛、尘螨到食物(花生、牛奶、海鲜)等等,可以说是防不胜防,给患儿和家长都造成了大量的痛苦。

儿童过敏体质症状

儿童过敏体质与遗传有相当大的关系,他们的下一代患有过敏性疾病的大约有1/2的机会。过敏体质儿童常见病症有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紫癜、湿疹、寻麻疹、结膜炎等,诱发过敏的物质从环境中的花粉、动物皮毛、尘螨到食物(花生、牛奶、海鲜)等。

小儿的过敏表现包括一般症状和行为改变两个方面,常在小儿接触过敏原半小时至数小时后出现。

1.一般症状。小儿面颊、鼻头及耳垂潮红,耳道湿润,耳痛,鼻塞,打喷嚏,黑眼圈,眼睑肿胀、下垂,头痛,唇干,皮肤干燥或多汗,眼角或手掌出现皱纹,腹痛,腹泻,腹胀,便秘,臂、腿或关节处有湿疹,反复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呼吸浅而快或不规则,脉搏紊乱,血压升高,关节发紧等。

2.行为改变。不同年龄组的小儿,行为表现各异。比如,持续哭喊或尖叫,不能进食或需要不停地进食,烦躁或极度萎靡,入睡困难或嗜睡,不愿被抱,摇头,等等。

如何改善儿童过敏体质

专家表示,目前西药如抗组织胺抑制发炎反应的作用效果快,对于症状的急性处理较佳,但由于其无法抑制Th2,只要停药,症状又会出现。要想平衡免疫细胞达到抑制Th2,就可以透过抗过敏益生菌来调整。

有家族遗传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在婴儿期就出现湿疹,到了青少年期可以会出现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甚至出现荨麻疹,通过抗过敏益生菌的服用,补充人体缺乏的有益菌,恢复机体菌群比例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防止过敏的发生,促进人体健康。

儿童过敏体质的预防

宝宝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母传抗体在出生后逐渐消失,在出生后的最初六年都处于易感期,极容易造成宝宝对尘螨、花粉、牛奶等高蛋白质过敏,这段时间很多宝宝都会出现胃肠功能、免疫功能不完善,机体抵抗力较弱,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不良容易出现皮肤湿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支气管炎肺炎)等,这些小状态不但阻碍了宝宝体格的生长和发育,对宝宝智力认知的发育、情感社交能力的发育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治疗性的化学药物,妈妈们势必会担心对宝宝带来的伤害,给宝宝补充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采用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这种以菌制菌的独特先天免疫疗法,通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持益生菌优势地位,改善宝宝免疫功能、促进肠胃消化吸收,可有效预防各种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强孩子的体质:

1、父母一方有过敏体质的,应当积极用抗过敏益生菌治疗,以免遗传给小孩。

2、体格锻炼体格锻炼有利于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体育活动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进行锻炼;如开窗睡眠,使小儿汲入较冷而新鲜的空气,上呼吸道粘膜,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

3、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溶菌酶、乳铁蛋白等,有助于增进婴儿抗感染能力。

4、增加营养获得各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小儿的免疫力。体内缺乏微量元素锌或维生素A,小儿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通过适当饮食调整,增加微量元素锌或维生素A的摄入,或用锌制剂和维生素A丸治疗后,这些小儿的免疫力可明显提高,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Ⅵ 阿奇霉素过敏引起荨麻疹

过敏性荨麻疹多数是由于过敏性机理引起的,每次发作时手脚特别痒,四肢麻木,呼吸也很困难,头也是麻木的,然后身上就会出一些黄豆大的水疱状的疹子。每次发病前都去过街上,而且基本都是晚上发作。发作时每次吃上一些药大概再过3个小时左右就会全消.
首先应避免剌激性易过敏的食物,辛辣、海鲜、奶类、蛋类等,一定要仔细回顾,有没有平常不经常吃的食物和喝的饮料,包括蔬菜、水果,更多荨麻疹的知识可以看一下鲁非仁荨麻疹博客。

Ⅶ 1周9个月宝宝吃了阿奇霉素脖子后面长荨麻疹(以前脖子后面长过)

根据你的描述初步考虑是过敏引起的荨麻疹。 建议口服地氯雷他定,维生素C等抗过敏治疗,如果反复发作建议做过敏源的检查或是结合免疫调节剂治疗,如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等。

Ⅷ 阿奇霉素颗粒的不良反应

本品一般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多为轻到中度可逆性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2)皮肤反应:皮疹、瘙痒等;(3)其它反应:如厌食、阴道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2.临床中还观察到下列[1%的不良反应。(1)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粘膜炎、口腔念珠菌病、胃炎等;(2)神经系统:头痛、嗜睡等;(3)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等;(4)其它反应:味觉异常等。3.上市后口服制剂还观察到以下不良反应,其与本品相关尚不清楚。(1)过敏反应:关节痛、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光过敏;(2)心血管系统:心律不齐、室性心动过速;(3)胃肠道:极少见的伪膜性肠炎、舌染色;(4)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急性肾衰;(5)造血系统:血小板减少;(6)肝胆系统:曾有报道阿奇霉素引起肝炎和胆汁郁积性黄疸等,偶尔引起肝坏死和肝衰竭,但罕有致死者,因果关系尚未确定;(7)精神神经系统:攻击性反应、神经质、焦虑不安、忧虑、头痛、嗜睡、头晕、眩晕、惊厥、多动;(8)皮肤/附属组织:罕见的严重皮肤反应如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毒性表皮溶解坏死等曾有报道;(9)感觉器官:有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损害患者的听力。有些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曾出现听力损害包括听力丧失、耳鸣和/或耳聋。据调查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与患者持续大剂量使用本品有关,通过对这些患者的随诊,发现大多患者的听力可恢复。罕有阿奇霉素引起味觉变化的报道。4.实验室检查异常:血清ALT、AST、肌酐、LDH、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

Ⅸ 阿奇霉素用量和副作用

虽然不能确定所有事件均是由阿奇霉素引起的,但我们仍在此报告了在临床试验期间及产品上市后的报告中所收集到的所有不良事件。患者对本品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下列不良事件:胃肠道:恶心,呕吐,腹泻,稀便,腹部不适(疼痛或痉挛),胃肠胀气。造血机能:临床试验中偶见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无资料表明与阿奇霉素有关。肝/胆:肝功能异常。皮肤/附件:皮疹以及血管性水肿等。特殊感官:部分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曾出现听力损害包括听力丧失、耳鸣和/或耳聋。椐调查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与患者持续大剂量使用本品有关,通过对这些患者的随访,发现大多数患者的听力可恢复。上市后,在使用本品过程中报告的其他不良事件包括:全身反应:有全身无力报道但尚未证实与本品有关,其他有疲劳,全身不适,念珠菌病和过敏性休克(罕有致命的)。心血管系统:心悸和心率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其它大环内酯类一样)均有报道,但尚未证实与阿奇霉素有关,低血压。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头晕/眩晕,惊厥(与其它大环内酯类相似),头痛,活动增多,嗜睡,感觉异常,嗜睡,昏厥活动增多。胃肠道:食欲减退,厌食,消化不良,便秘,伪膜性肠炎,胰腺炎,舌变色罕见,恶心,呕吐/腹泻(极少导致罕有脱水者),稀便,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疼痛或痉挛),便秘,腹胀,伪膜性肠炎和罕见的舌变色。全身:有全身无力报道但尚未证实与本品有关,其他有念珠菌病,过敏(罕有致命的)。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及急性衰竭。造血机能:血小板减少症。肝胆系统:曾有报道阿奇霉素引起肝炎和胆汁郁积性黄疸等肝功能异常,偶尔引起肝坏死和肝衰竭,但罕有致死者,因果关系尚未确定。肌肉骨骼:关节痛。精神病学:攻击性反应,神经质,焦虑不安,忧虑。生殖系统:阴道炎。皮肤/辅助器官:过敏性反应如瘙痒,皮疹,光过敏,水肿,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罕见的严重皮肤反应如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症及中毒性上皮溶解坏死等曾有报道。感觉器官:有报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损害患者的听力。有些患者服用阿奇霉素后曾出现听力损害包括听力丧失、耳鸣和/或耳聋。椐调查研究表明这种现象与患者持续大剂量使用本品有关,通过对这些患者的随诊,发现大多数患者的听力可恢复。特殊感官:罕有阿奇霉素引起味觉变化的报道。血白细胞/网状内皮系统:临床试验中偶见一过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无资料表明与阿奇霉素有关。

Ⅹ 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哪个副作用小一点

罗红霉素副作用:
【副作用】
1
胃肠道反应较轻,有时有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偶有转氨酶升高。
2
偶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及荨麻疹,应停止给药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发生率约
9.6%;其次有皮疹等,多数属轻度和中度,不必停药。偶见转氨酶暂时性升高。
与红霉素等其他大环内酯类—样,严重的过敏反应如神经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少见,但仍应注意。用药后应注意耐药菌如真菌引起的二重感染。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反应为1.3%,其它皮疹等≤
1%。alt和ast短暂升高,分别为1.7%和1.5%,少数出现白血球计数异常。副反应发生率不受病人年龄的影响。专项试验表明,本品对神经病学、听力、眼科学等方面未引起异常。
一般大环内酯类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氨基糖甙类会有伤害听力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