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种方法行吗
如果是带状疱疹,最好是去医院中医治疗,打针,外抹一些中药,很快就好了,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或“蜘蛛疮”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变部位多在腰背部,并向胸腹部延伸。出疱疹前,局部皮肤有刺痛和灼痛感,几天后皮肝出现成群成簇的疱疹,伴有剧烈疼痛。疱疹小如米粒,大如黄豆,四周有红晕,各群之间皮肤正常,排列成带状,偶可出现大疱、出血及坏疽。开始疱疹透明,以后变为灰色或灰褐色,干枯或破溃后结痂,疱疹消退后患部仍有疼痛。对带状疱疹,可酌情选用以下内服与外用验方,相互结合进行治疗。
板蓝根12克,龙胆草6克,黄芩9克,木通6克,当归9克,生地15克,柴胡6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雄黄20克,大黄30克。
用法:共研成细粉,合匀,用白酒或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荸荠5个,鸡蛋1个。
用法:用水先将荸荠洗净,捣烂,兑入蛋清,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雄黄50克,2%奴夫卡因20毫升,75%酒精100毫升。
用法:将上述三种药相兑,合匀,然后用炒布蘸取药液敷于患处,再用消毒纱布块覆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对病处有坏死溃烂 者,不宜使用。
生大黄30克,冰片5克,蜈蚣5条。
用法:上药共研成细粉,合匀,用适量香没药粉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2次。
纯汽油适量。
用法:用消毒棉花蘸汽油涂患处,每日3次。在用汽油治疗期间,应停用其它外用药。
陈醋10份,生半夏2份。
用法:先将半夏研成细粉,然后放于醋中浸泡12小时,用棉球液擦患处,每日3次。
带状疱疹古称“火带疱”、“火丹”、“蜘蛛疱”,发于腰部的则称“缠腰火丹”、“缠腰龙”,因多见于皮肤一侧发疹,形如蛇串,故又称“蛇串疱”。这是一种同时损及神经和皮肤的病毒性疾病,其特点为骤然发生。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早使用的是泥土。《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治法是:将土块置于火上煅烧,冷却后研成粉末,与陈久的脂油调制成油膏,外涂患处。《备急千金要方》亦载:“治小儿殃火丹毒着两胁及胁下者,伏龙肝(灶心土)末和油敷之。”明朝李时珍治疗此病也用“泥疗法”:“水洗取泥沙研香油调敷”,他还用剪春罗花或叶捣烂,用蜜调敷治此病。在《外科正宗》中亦载有柏叶散、如意金黄散等外治方药。这都说明外治疗法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经验证明,带状疱疹中药外治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费用低、使用方便且无副作用等特点。
现介绍几则,供选用:
●雄黄粉50克,配入75%酒精100毫升,混匀,每天2次擦敷患处,如疼痛剧烈、疱疹很多者则在药液中加入2%普鲁卡因20毫升。多数病人一周内可愈。
●侧柏叶60克、大黄60克、黄柏30克、薄荷30克、泽兰30克。共研细末,以水、蜜调膏外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功效。
●青黛5份、黄柏5份、蜈蚣2份、冰片1份,共研细末,加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涂患处。
●雄黄、枯矾、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青黛30克。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调均。外涂患处,以结药痂、保持湿润为度。
●雄黄2份、枯矾2份、青黛粉3份。共研细末,加浓茶水调糊,敷患处。
●侧柏叶60克、蚯蚓粪60克、黄柏30克、大黄30克、赤豆60克、轻粉6克。共研细末,以菜油调和涂患处。
●冰片5克、炉甘石10克、黄连10克、青黛10克、大黄10克、药用淀粉55克。共制为散剂,干用、水调、油调外敷均可。
带状疱疹疱壁溃破者可用黄连膏或青黛散、黄灵丹、三石散(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等量共研细末)等,用麻油调敷患处。此外,亦可用六神丸化水涂敷,疗效亦十分显著。
㈡ 带状疱疹应该如何治疗(缠腰火丹,缠腰龙,蛇盘疮)谁有偏方谢谢
1、云南白药用白酒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3—5次,同时内服0.3克,每日4次。 2、南通蛇药片适量,加50—60度白酒调成糊状涂敷患处,并内服,每次5片,一般4—5天可痊愈。 可以用干扰素加生理盐水外搽试试 另外再试试以下的药吧。。。 1.五倍子、雄黄各9克。共研细粉,香油调搽患处。 2.六神丸适量,每次服10粒,1日3次。另取30-60粒研细末,用适量食醋调成糊状,用棉签蘸药糊涂于患处,每日1-2次。 3.鲜马齿苋、花生油各适量。疳马齿苋捣成糊状,加花生油调匀,敷于串患处,干后再涂。 4.活蚯蚓8-10条,大小皆可。用白糖适量拌蚯蚓,出水后去掉蚯蚓,用棉球蘸水擦患处,每天两三次。 5.王不留行250克,小火炒黄,直至少数开花。研碎过筛,取极细末。如患处未破,可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抹;如已溃破,可将药末直接撒于患处。每日3次。 6.生石灰、冰片各15克,研细末,以食醋拌为糊状,平摊于大块纱布上,敷于患处,胶布固定,每日1次。 7.使用疱必消达档治疗疱疹真的不错。 8.明矾10克,琥珀末3克,冰片4克,蜈蚣2条(焙干)。共研细粉,用蛋清调为糊状,外涂患处,每日数次。2-3天可愈。 9.仙人掌适量,去掉毛刺,捣烂成泥,加糯米粉调成糊状,均匀涂于患处,用麻纸盖住,绷带包扎。每日1次,2-3次即愈。
㈢ 带状性疱疹的原因我该怎么办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止痛,消炎、保护局部、防止继发感染。
一般情况可给予镇痛剂如阿斯匹林,维生素B1内服,可以止痛并缩短病程。维生素B12及维生素E(300—600毫克/日,饭前口服)可防止或缓解神经痛。
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如无严重的并发症或禁忌症如肺结核、细菌感染、淋巴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可早期应用小剂量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神经根的损伤,避免发生严重的神经痛后遗症。全身泛发者可用阿糖胞苷、甲吲噻腺、正常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的疗效较好,可惜药源少而价格昂贵。
近年来抗病毒药物发展很快。阿昔洛韦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的疗效较好,可以全身用药,也可用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抹。素立夫定是有希望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的新药,它在只是阿昔洛韦1/1000的浓度下即可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且在使皮损消退方面比阿昔洛韦更快,只需每日给药1次。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为因情态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湿热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分热盛型、湿盛型、肝郁气滞型。
热盛型:表现为疱疹红赤,灼热疼痛,兼见口干口臭,烦燥易怒,大便干,治宜泻肝胆实火,清热利湿解毒,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汤药用龙胆草10克、连翘15克、生地50克、泽泻10克、一前子(包煎)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
湿热型:疱疹黄白,疱壁松驰易破,渗水糜烂,兼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治宜清热燥湿,理气和中,可用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炒白术12克,猪苓12克,黄柏12克,泽泻2克,滑石12克,赤苓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肝郁气滞型:多见老年人,疱疹消退后,仍后遗神经痛,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成药可选用加味消遥丸。
也可用简便方,效果也不错。
①自采马齿苋、蒲公英、紫花地丁、车前草各30克,洗净后水煎服,每日一剂。此药简力专,一般10天左右可自愈。
②云南白药用白酒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3—5次,同时内服0.3克,每日4次。
③鲜鞭蓉叶或马齿苋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每日2—3次。
④南通蛇药片适量,加50—60度白酒调成糊状擦患处,并内服,每次5片,一般4—5天可痊愈。
⑤石灰粉适量,鸡蛋清1个,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1—2次。
⑥鲜丝瓜叶或仙人掌捣烂后涂敷患处。
另据报导,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好,显效快,后遗症少。
方法是:紫龙汤即紫草15克,龙胆草15克,生地20克,黄芩10克,山栀15克,生苡仁30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杭菊12克;发于腰腹,下肢者加苍术15克,牛膝15克;疼痛甚者加延胡牵15克,珍珠母30克;失眼者加柏子仁15克;年老体弱者加党参15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半晚各服一次,连服7天。辅以西药病毒唑针0.2肌注,每日一次,维生素B1250mg肌注,每日一次,连用7天,疼痛难忍者可用芬必得胶囊0.3克必要时口服;患处外搽三黄洗剂或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另用频谱仪或神灯照射患处,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治愈率可达98.46%,治愈时间为7—8天。
未患带状疱疹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防止感染。生活要有规律,工作劳逸适度,注意精神调理,保持乐观情绪,正确对待生活、工作中各种矛盾,避免情绪激动及不良精神刺激。饮食宜荤素适量,不饮酒,多食蔬菜水果,保持消化道通畅。
患了带状疱疹的病人,内衣应注重洁净柔软,以防摩擦而引发剧烈疼痛;防止水泡划破,保持患部清洁,避免触摸搔抓,以免继发感染。
当然,患了带状疱疹,还是应首先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以防有其它严重的疾病伴发,并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才更安全更有效。
㈣ 带状疱疹病人可以喝些什么茶来内调、喝茶有什么禁忌吗
飞蛇病,饮食必须要清淡,饮食禁忌可以参考飞蛇病里面的饮食禁忌。
可以喝茶,只是服药期间,就不要喝茶了,以免药性冲突影响药效。
实在要喝,可以喝菊花或金银花、板蓝根泡的茶。
㈤ 蛇胆疮怎么治疗
辩证治疗:建议先找中医皮肤科医生及时诊断。如果是“蛇胆疮”即“带状疱疹”
一般对症治疗:
。原则:抗病毒、减少疼痛、预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①神经痛:可给止痛剂如阿斯匹林、安乃近、消炎痛、布洛芬、新癀片等。疱疹后神经痛需止痛剂和镇静剂合用,如多虑平25mg,日3次口服;甲氰咪胍0.2g,地塞米松1.5mg,赛庚啶2mg,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100微克每日一次肌注,共用10天。 ②局部皮肤护理治疗;酞丁胺擦剂或炉甘石洗剂外搽,1日3-5次。糜烂者涂2%龙胆紫溶液或涂新霉素糠馏油糊剂。或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激光照射(氦-氖或二氧化碳扩束照射),TDP频谱照射等。 ③眼部带状疱疹:可用疱疹净或无环鸟苷液滴眼,为防止角膜粘连用阿托品扩瞳;
抗病毒治疗
,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阿糖腺苷或无环鸟苷。口服高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万乃洛韦等(临床提示:阿昔洛韦对治疗后遗神经痛无效)外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涂患处。可口服抗菌药或外用红霉素软膏涂患处。如果水泡破裂,可用2.5%龙胆紫溶液涂患处。皮质类固醇激素:短期应用,千万要慎重!
注意
对正在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或代谢拮抗剂的患者,因易产生病毒扩散,应尽量减低剂量或停用。
可配合清热解毒中药和针刺疗法
。推荐中成药如肝火炽盛者,口服龙胆泻肝丸;脾虚湿困者,口服胃苓丸或参苓白术丸;气血淤滞者,口服血府逐瘀丸。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还应穿清洁柔软的棉制内衣,以减轻摩擦。如疼痛影响睡眠,可适当服些镇静止痛药。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季节,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应尽量少去空气不洁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平时要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编辑本段偏方
●雄黄粉50克,配入75%酒精100毫升,混匀备用。每天2次擦敷患处,如疼痛剧烈,疱疹很多者,则在药液中加入2%普鲁卡因20毫升。多数病人一周内可愈。 ●侧柏叶60克、大黄60克、黄柏30克、薄荷30克、泽兰30克。共研细末,以水、蜜调膏外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功效。 ●青黛5份、黄柏5份、蜈蚣2份、冰片1份,共研细末,加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涂患处。 ●雄黄、枯矾、密陀僧各15克,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青黛30克。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加生石灰水上清液、香油各40毫升,调均。外涂患处,以结药痂,保持湿润为度。 ●雄黄2份、枯矾2份、青黛粉3份。共研细末,加浓茶水调糊,敷患处。 ●侧柏叶60克、蚯蚓粪60克、黄柏30克、大黄30克、赤豆60克、轻粉6克。共研细末,菜油调涂患处。 ●冰片5克、炉甘石10克、黄连10克、青黛10克、大黄10克、药用淀粉55克。共制为散剂,干用、水调、油调外敷均可。
编辑本段生活不规律易患蛇胆疮
带状疱疹疱壁溃破者可用黄连膏、或青黛散、黄灵丹、三石散(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等量共研细末)等,用麻油调敷患处。此外,近人多用六神丸化水涂敷,疗效亦十分显著。 带状疱疹,俗称“蛇胆疮”或“缠腰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点为皮肤红肿,出现团集水疱,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通常被认为多见于中老年人。不过,南京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潘雷副主任医师却表示:“生活不规律或经常饮酒的人也有可能患上带状疱疹!” 潘雷表示,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皮肤病。所不同的是,它们属于两种发病过程。水痘多见于儿童,水痘症状消失后,感染的病毒以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神经细胞中,一旦被某种因素激发,便会爆发成人的带状疱疹。但不是所有被病毒感染的儿童都会出水痘,这也就是说孩童时期没有出过水痘的人,长大后也有可能患带状疱疹。 不过,带状疱疹并不带有传染性,但却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与水痘的散状分布不同,带状疱疹起初的症状表现是皮肤发红,严重的会并有发烧症状,其后皮肤上会出现粟粒或绿豆大小的团集水疱。这种病毒性疾病一般都会自愈,但若及时就医,不仅会加快病愈,也可防止或减轻神经痛后遗症。 据了解,带状疱疹还会反复发作,因为疱疹病毒是一直潜伏在神经细胞内的,无法根除。即使皮肤上的疱疹被治愈,与之相伴的神经痛却是长期的,有的可能会持续1-2年。 潘雷说,带状疱疹这种病的发作其实是不分人群,不分季节的。当一个人长期生活不规律、新陈代谢紊乱或经常喝酒,他的身体免疫力就会下降,就容易感染带状疱疹。尤其是本身就患有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系统疾病的人,更容易患病。 对于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潘雷建议多补充维生素,多吃蔬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同时还要预防细菌感染,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1]
㈥ 身上起了飞蛇子(带状疱疹),怎样好的快
千万不要挤破它,去医院找医生诊断,再对症下药,也不要随便涂抹药水
㈦ 谁知道治带状疱疹的龙盘草呀
呵呵 一种草药想治好这个不太可能的一般表面泡疹就阿昔洛韦如果神经痛就谢氏中草药 这个是中药看下里面的配药不太可能一个草药就搞好带状疱疹的
㈧ 手足口病口腔疱疹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传播渠道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体表传播)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播)
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饮食传播)
4.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5.直接接触患者。
流行环节及流行特征
今年手足口病主要流行的病毒类型主要还是两大类型:第一个类型就是柯萨奇病毒A组的16型,简称为COXA16;还有肠道病毒的71型,简称为EV71 5月~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人对CoxAl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方式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托幼机构和家长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疗、休息,避免交叉感染。主要做好这些方面的控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6. 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重者隔离
7.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1、治疗原则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2、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3、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预防手足口病的10种消毒方法
[1]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患者衣、被单:煮沸20分钟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
蚊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饮用水:用每升1毫克—3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
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垃圾:用每升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食具、饮具:用每升2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
生活污水:用每升5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
生食水产品应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
卫生部日前发布公告,针对摄食生鲜水产品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风险,提醒餐饮单位和消费者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生。
人畜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消毒。用量每平方米200毫升。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